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谈谈你对艺术娱乐功能的理解 撰写:万东平

谈谈你对艺术娱乐功能的理解 撰写:万东平

22试题:谈谈你对艺术娱乐功能的理解。

撰写:万东平
艺术之所以以美的形式展现在我们面前是因其具备美的特质与质素,这些美的东西能给我们带来诸如耳、眼、身等感官享乐,也能给我们带来心灵的满足。

笔者以为对艺术娱乐功能这一问题应以辩证的方式去分析和看待。

我们既要认识到艺术娱乐身心的益处,也要力求“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度的把握。

一、正视娱乐功能
我们应正视艺术的娱乐功能,并从中汲取出美的灵魂来。

听嵇叔夜之《广陵散》我们获得听觉与心灵的享受,无声之处胜有声,从零散的音符中,我们听得“大音希声”的境界来。

观宋人马远的《寒江独钓图》我们获得视觉与心灵的空灵美感,由实生虚,虚实相生的勾勒中,我们观得“大象无形”的意蕴来。

凡此种种皆给人以感官享受,使人从“禁锢”与“压抑”中解放出来,这也是艺术之所以存在的意义与作用所在,先秦的音乐美学著作《乐记》中就明确提出“夫乐者,乐也,人情之所不能免也。

”这亦是对艺术娱乐功能的解读。

再如贺拉斯的“寓教于乐”观,贺拉斯意为将教育放置在娱乐中进行,更容易让受教育者接受与吸收,以《富春山居图》为例,若是单单赏画便很难从中读出什么“乐趣”来,倘若将《富春山居图》以3D动态画面呈现出来那便“趣从中来”了,仿佛山明朗了,风吹树叶沙沙,水声也渐似从画中流淌出来,这便给人以活灵活现的实在的美感。

再将画中的各类题跋一一品读,其画的“滋味”亦立刻从画中浮动出来了。

因此,我们从艺术中获得了美的享受,陶冶了情操,消除了劳苦工作中所产生的疲倦。

二、保持“度”,防止娱乐过度
正如马克思的量变质变理论,艺术中的少量摄取往往使人精神倍增,若是量多,便有使人沉溺其中,而无法自拔的可能,只停留在肤浅的感官享受而疏于灵魂的滋养就会带来弊病。

早在古代,人们便意识到了过度娱乐的危害,于是有了《乐记》中“君子乐得其道,小人乐得其欲,以道制欲,则乐而不乱,以欲忘道,则惑而不乐。

”的文句。

再溯及西方的古希腊时期,柏拉图便有了反娱乐化审美
的倾向,那些柏拉图“理想国”中易让人沉溺感官享乐的诗被清除,剩下的都是真正滋养灵魂培养高级情感的诗。

现今的电影艺术中,往往过于追求所谓的“大场面”,这些看似“大”的场面吸引了观众的眼球,人的感官享受被极大的满足,但也正是因为如此,使得人们仅仅停留于“大场面”之上,反而少了对于精神内涵的思考,这样的“娱乐手段”无疑会稀释观众的注意力。

正如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一书封面上所展示的那样,没有大脑,没有思考的娱乐方式将会极大促使文化灭亡的厄运。

艺术娱乐不应只有“知”与“情”,而是应该兼含“知、情、意”,并利用艺术作品中那些美好的“意”去激发人们改造世界的动力。

综上所述,我们应该正确看待艺术的娱乐功能,以客观辩证的方式来判断艺术的娱乐性。

全文共1100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