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水第一节地球上的水【课前预习】1.地球表面的_71%_是海洋,海水占了地球上全部水量的%_,海洋水不能直接饮用,因为海水中含有大量的盐类物质。
陆地水占了地球上所有水量的%_,其中淡水只有%_,且绝大多数是人类目前还不易利用的___冰川和深层地下水。
可以被人类利用的淡水仅占地球上全部淡水资源的%_,占所有水量的 % 。
2.水是生物体的重要组成成分。
不同植物的含水量不同,同一株植物中的不同部分的含水量差异也很大。
3.人体的含水量约占体重的__60%左右,但不同的组织或器官含水量不同。
成年人由于通过排尿、呼吸、出汗会失去一定的水分,为了保证健康,我们每天至少应该饮水。
【课堂学习】例1渔民出海时遇淡水用完应该 ( D )A.立即返航 B.吃海水 C.用海水制淡水 D.吃鱼等海生动物解析:人类生存需要饮用淡水,饮用咸水(如海水)会使人的生理机能失调,严重时会危及生命,所以B错。
如果能够轻易地将海水转化为淡水,渔民出海时也就不需要储备淡水,故C也错。
渔民出海作业都不是在海岸线附近,有时航程达几天几夜,返航取水既有时间问题,又影响海上作业,因此A也错。
海洋动植物虽然生活在海洋里,但它们体内丰富的水却是淡水,这主要是由它们自身的生理机能决定的。
故应选D。
例2 水在地球上分布很广,江河、湖泊、海洋约占地球表面积的3/4,为什么说地球上还缺水呢解析:尽管地球水域广阔,但能供我们人类生活、工农业生产所所用的淡水资源却不充裕,还不到总量的1%,且分布不均匀。
许多地方沙漠化现象日趋严重。
所以科学家们预言:“水不久将成为一个深刻的社会危机”,可见节约水的重要性。
【课后提高】基础巩固1.在地球上的淡水资源中,数量最多的水是 ( D )A.海洋水 B.湖泊水 C.河流水 D.冰川水2.当今人类比较容易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 ( C )A.江河水、湖泊水、地下水 B.江河水、湖泊水、冰川水C.江河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 D.江河水、淡水湖泊水、冰川水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D )A.自然界的水主要用于人们的日常饮用 B.凡是无色透明的液体都能饮用C.海水呈蓝色,湖水呈绿色,因此水具有各种颜色D.地球表面的3/4是水4.世界上的淡水主要消耗在(C )A.工业生产上 B. 生活用水中 C. 农业生产中 D. 交通运输上5.下列生物中含水量最高的是(D)A.人体B.黄瓜C.水稻D.水母6.在地球的水量中,陆地水所占比例为(B)A.% B.% C.% D.%能力提升7.海洋水、陆地水和大气水的划分依据是( C)A.水的物理性质 B.水的化学性质 C.水的空间分布 D.水汽含量的多少8.植物体含水量最多的部分是 ( C )A.茎 B.叶 C.顶芽 D.风干的种子9.联合国将“世界水日”定在(B)A.3月12日 B.3月22日 C.4月5日 D.5月4日10.下列事例不能直接证明大气中含有水的是(B)A.露置的饼干潮了 B.河水结冰了 C.空调管有水流出 D.下雨下雪创新探究11.看世界水储量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⑴在图1—1所示的水圈的各种水体中,下列字母代表的水体类型分别是:A.海洋水B.陆地水D.冰川水E.地下淡水⑵在上述各种水体中,海洋水为水圈的主体,冰川水为陆地淡水的主体。
第二节水的密度与三态变化(一)【课前预习】1.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密度,国际单位制中密度的单位是__kg/m3__,读做“__千克每立方米__”。
2.水的密度是水的一个重要的物理性质,纯水在 4℃时密度最大,是1×103千克/米3,合 1 克/厘米3,意义是每立方米水的质量是1×103千克。
3.测定物质密度的原理是__ρ=m/V _。
实验中,需要用_天平_测出物体的质量,用_量筒_测出物体的体积,读数时,视线要与凹形液面最低处相平。
【课堂学习】例1100g的水全部变成水蒸气后,则(D)A.质量变小,密度变小 B. 质量不变,密度不变C.质量变小,密度不变 D. 质量不变,密度变小解析:质量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是不变的,而密度是物质特性之一,密度与物质的状态有关。
100g的水全部变成水蒸气后,体积增大,水的密度就减少,因此可知A、B、C都不对,故应选D。
【课后提高】基础巩固1.完成下列单位换算:(1)200毫升=__200__厘米 3 (2)0.3米3=__300__分米 3 (3)10克=千克;(4)40吨=__40000__千克(5)7.8克/厘米3=×103千克/米3 2.从一瓶100毫升盐水中取出10毫升,剩下的盐水和取出的盐水的密度之比是( D ):1 :9 C.10:1 :13.一段铜丝拉断成两段铜丝后,每一段铜丝的质量__变小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下同),铜丝的密度__不变__。
4.一个较深的池塘,水面结冰了,在封冻的冰面下水中仍有鱼儿在游动,这是因为在池塘底部的水温仍能保持在(B)A. 0℃B. 4℃C. 8℃D. 10℃5.在实验室里用天平和量筒测量某纯净水的密度,以下实验操作步骤中,不必要且不合理的操作步骤是( A )A.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B.将适量水倒入烧杯用天平测出杯和水的总质量C.将烧杯中的部分水倒入量筒中读出体积D.用天平测出倒出部分水后的烧杯质量能力提升6.一瓶纯净水喝掉一半后,剩下的半瓶水与原来的一瓶水比较( A )A.质量减小,密度不变B.质量不变,密度不变C.体积减小,密度减小D.体积不变,密度减小7.冬天户外水缸常会破裂的原因是 ( D )A.水缸里水结成冰后,密度变大B.水缸本身耐寒程度不够而破裂C.水缸里水结成冰后,质量变大D.水缸里水结成冰后,体积变大8.为了研究水的质量与体积之间的关系,某同学做了如下实验。
实验时,他用量筒和天平分别测出水在不同体积时的质量,下表是实验测得的数据及求得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
(1)分析上表中实验次数1、2和3的体积及质量变化的倍数关系,则可归纳出的结论是_水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_。
(2)分析上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关系,可归纳出的结论是_水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一个定值__。
创新探究9.妈妈在做菜时问小刚,你知道花生油的密度是多少⑴小刚想:花生油是油类,它的密度应该比水小。
于是他滴了一滴油在水中,发现油浮在水面上,由此可以证明他的猜想是__正确 _的。
(熔(升华)⑵到学校后,他做了如下实验:先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烧杯和花生油的总质量为150g,然后将一部分花生油倒入量筒中,再测出剩余花生油和烧杯的质量为107.6g ,读出量筒中花生油的体积,如图甲所示,最后算出花生油的密度。
请你将测得的结果填入下表中。
(3)图乙是他在实验结束后整理器材时的情景,其中操作不规范的是__手直接拿砝码 _。
第二节 水的密度与三态变化(二)【课前预习】1.物质的三态变化:其中 熔化、汽化、升华 是吸热的, 凝固、凝华、液化 是放热的。
2.固体分晶体和非晶体两类,二者的一个重要的区别:晶体有一定的熔点,而非晶体则没有。
3.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出现特殊的固液并存状态,在熔化过程中要吸热,而温度不变;同种晶体的凝固点和它的熔点相同。
【课堂学习】例1在 0℃的房间里,把正在熔化的冰块投入到 0℃的水中,过一段时间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的质量增多 B.冰德质量增多C.水和冰的质量不变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解析:晶体熔化的条件是温度达到熔点且能继续从外界吸收热量。
由于房间的温度和水的温度都只有0℃,冰块不能从外界吸收热量,所以不能继续熔化,因此水和冰的质量保持不变,正确答案是C。
【课后提高】基础巩固1.如右图所示,你认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A.乙是非晶体,甲的熔点比丙低B.甲丙是非晶体,乙是晶体C.乙是晶体,甲的熔点比丙高D.甲丙是晶体,乙是非晶体2.把正在熔化的冰拿到0℃的房间里,冰不再熔化,这是因为(C)A. 冰的温度降低,达不到熔点,所以冰不再继续熔化B. 房间的温度太低,冰不能吸热,所以冰不再熔化C. 房间与冰的温度都是0℃,没有温度差,不进行热传递,则冰不再熔化D. 冰和水的温度都是0℃,没有温度差,不进行热传递,则冰不再熔化3.把盛有碎冰块的大试管插入烧杯里的碎冰块中,用酒精灯在烧杯底部慢慢加热,如图所示。
当烧杯中的冰块大部分熔化时,试管中的冰: ( C )A.也熔化一部分B.全部熔化C.一点儿都没熔化D.下边的熔化,上边的没熔化4.冬天北方地区常用地窖储藏大白菜,同时地窖中央又常放有几桶水,这样做可以防止大白菜冻坏,其理由( B )A.水具有防止大白菜冻坏的功能B.水结冰时会放热,防止大白菜冻坏C.水结冰时会吸热,防止大白菜冻坏D.水蒸发时会放热,防止大白菜冻坏5.根据右表所提供的数据(1标准大气压下)可知:(1)-40℃的水银是_固__态;(2)在北方寒冷的季节里,最低气温可达-50℃,此时应选用_酒精_ (选填“酒精”或“水银”)做温度计的测温液体。
6.右图是在标准大气压下,某种物质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熔化以及熔化后的图像,试回答:(1)这种物质的熔点是 0℃,该物质是水;(2)物质的熔化过程是图像的BC段。
此过程中要吸热,温度不变;(3)物质在BC段呈固液并存状态;能力提升7.图1是海波的熔化图象,从图象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C)A. 海波在BC段没有吸热B. 海波在CD段是气态C. 海波的熔点是48 ℃D. 6 min时海波已全部熔化8.把0℃的水和-5℃的一块冰混合后,放在一个与外界隔热的容器里,那么过一段时间后,下列正确的说法是( B )A.部分冰熔化,冰的质量减少B.部分水凝固,水的质量减少C.以上两种情况都有可能发生D.冰和水的质量均保持不变9.如图是两种物质熔化时温度时间图象,其中_ B _是非晶体的溶解曲线。
另一种物质的熔点大约是_45 _℃,在12分钟时,该物质处在_固液共存_状态。
创新探究10.某固态物质加热后成了液态,随后停止加热,并记录温度与时间的变化关系如下表,请你分析实验数据并回答:时间/min024681012141618202224温度/℃98918582797979797571676461(1)该物质_是_晶体(填“是”或“不是”),其理由是_凝固过程中温度不变。
(2)在第10min该物质的状态是_固液共存态_(选填“固态”、“液态”、“固液共存态”)。
(3)在8min~14min是_放_热过程(选填“吸”或“放”)。
第二节水的密度与三态变化(三)【课前预习】1.汽化有蒸发和沸腾两种形式。
2.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温度的高低、液体表面积的大小和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
【课堂学习】例1 夏天扇扇子,人感到凉爽,这是因为(C)A.人体周围的温度降低了B.扇出来的风温度很低C.加快了人体表面汗液蒸发 D.以上原因都有可能解析:扇扇子可以使空气流动产生风,由于流动的空气与环境的空气温度相同,所以B选项不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