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外国名画欣赏PPT

外国名画欣赏PPT

13
《马拉之死》描绘的是 马拉在浴缸里被杀害后 的惨景:浸泡在浴缸里 的马拉露出上身,歪斜 着头,脸上流露出一种 悔恨和痛苦的表情,鲜 血正从他胸口流淌出来, 染红了雪白的浴巾;他 右臂无力地垂在浴缸外, 手中还拿着那张凶手递 给他的 但手中仍拿着补助申请 书和鹅毛笔这一情节, 表现了马拉带病工作, 甘为穷苦人民操劳的高 尚品质,同时也尖锐地 揭露了敌人以卑鄙的手 段杀害马拉的可耻罪行。 作者真诚地表达了对马 拉的崇敬之情。
18
米勒
〔1814-1875年〕,是 法国近代绘画史上最受 人民爱戴的画家。他那 纯朴亲切的艺术语言, 尤其被广大法国农民所 喜爱。他出身于农民世 家,幼年时便显露出绘 画的天才,受到老师的 鼓励而立志学习绘画。
19
米 勒 < 晚 祷 >
在稻草、简陋的农具、盛饭的草篮和一小车马铃薯的边上,在金色晚霞 笼罩的田野上,一对衣着朴素的农村年轻夫妇,听到地平线处传来的教 堂的钟声,本能地放下手边工作,双手合十,感谢大地的恩赐。。。。 日落给大地蒙上一层萧瑟的氛围,画家在这里倾注全部心血去刻画这种 萧瑟氛围,让它来笼罩这对可亲可怜的劳动夫妇的形象。 他着重描绘了 农夫妇的虔诚和质朴,寄托了他对农民生活境遇的无限同情。
3
拉斐尔创作的最有名的圣母像
《大公爵的圣母》、《草地上的圣母》 、 《花园中的圣母》 、 《椅子中的圣母》等
4
《雅典学院》
• 拉斐尔最著名的壁画是为梵蒂冈宫绘制的《雅典学院》。这幅巨型壁画把古希腊以来 的50多个著名的哲学家和思想家聚于一堂,以此歌颂人类对智慧和真理的追求,赞 美人类的创造力
5
米开朗基罗 1475-
23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作者:伊里亚.叶菲莫维奇.列宾
24
最前一组共四人,领头的名叫冈宁,他的表情温顺,然而性格坚 韧,具有一种内在的意志力,此人约有四五十岁。他那双深陷的 眼睛使他的前额更加突出,显出了他的智慧。列宾在他的头上画 上一块包头的破布,似乎要把他塑成古希腊哲学家的样子。他原 是个神父,后来被教会革职,一度充任过教堂唱诗队的指挥。他 身体结实,两手下垂,胸前那一条纤索绷得很紧,而身上的麻布 衫却满是补钉。在他右边的一个是身材魁梧的憨直的农民汉子, 他赤着脚,头发蓬乱,满脸浓密的胡子,似乎在低低地向冈宁絮 叨着什么。这个形象起着衬托冈宁的前倾的身子的作用。在他后 面是一个细长的瘦子,年近四十,身子大部分被挡住了。他头戴 麦秆帽,叼着一只土烟斗,头显得尖小一些。他挺直着身子,这 样可使纤索松弛,好像是想省点力气。这个瘦子的左侧,则是一 个躬背弯腰的纤夫,他原来是个水手,叫伊卡尔。他的两手向下 握拢,神色严厉,眼神凝注,直对着前方。
的事物的表面,产生瞬息万变的效果。
这种认识,改变了我们心中已经确认的事物图式。我们都看见过干早堆,
收割后这种田野里的景象比比皆是。我们心中的干草堆的颜色就是干草在正
常光线下,呈现出的干草本身的颜色。我们不会说:“早晨雾色中的干草堆”
或者“傍晚红光中的干草堆”。
但是艺术家们会有不同的看法。因为,艺术家是不会按照正常的光线下
20
米勒:《拾穗者》21
《播种者》
22
列宾 列宾 (ИльЯ ЕфИМОВИЧ РеПИН, 1844—1930)
伊·叶·列宾是十九世纪 后期伟大的俄罗斯现实 主义绘画大师。列宾在 充分观察和深刻理解生 活的基础上,以其丰富、 鲜明的艺术语言创作了 大量的历史画、肖像画, 他的画作如此之多、展 示当时俄罗斯社会生活 如此广阔和全面,是任 何一个画家都无法与之 比拟的。
主要表现在眼角和嘴角上,达·芬奇
却偏把这些部位画得若隐若现,没
有明确的界线,因此才会有这令人
捉摸不定的“神秘的微笑”。荷兰
阿姆斯特丹的一所大学应用“情感
识别软件”分析出蒙娜丽莎的微笑
包含的内容及比例:高兴83%,厌
11
恶9%,恐惧6%,愤怒2%。
《最后的晚餐》是意大利画家达·芬奇于1495-1497年费时三
14
加冕典礼
大卫
15
德拉克洛瓦
(1798-1863) 法国浪漫主义的 代表,他的画重视 色彩和主观感情, 喜欢激动人心的事 件作题材。
——浪漫主义的狮子16
1808年5月3日的枪杀 17 (枪杀马德里市民) 哥雅
《枪杀马德里市民》表现的情节是:深夜,在 马德里皇宫附近的太子山旁,法国士兵处决被 他们抓来的起义者。其中有神父、僧人、市民 和农民们。他们表现出愤怒、不屈和仇恨,也 表现出面临死亡的惊恐和哀痛。一个对着枪口 的白衣起义者,像受难的耶稣基督一样,把双 臂伸开。画家用开放而简练的笔法,有力地表 现出反抗暴力压迫的百姓黎民在临终前的丰富 的人性。而他们的对方,则是一排看不见人脸 的“杀人机器”。从地面上的方形灯里,射出 惨白的光线,反衬出天色的黑暗和环境的阴冷。 哥雅以深厚的同情与愤怒,忠实地再现了暗无 天日的年代里那场骇人的暴行。
《蒙娜丽莎》是一幅享有盛誉的肖 像画杰作。它代表达·芬奇的最高艺 术成就,成功地塑造了资本主义上 升时期一位城市有产阶级的妇女形 象。
500年来,人们一直对《蒙娜丽莎》
神秘的微笑莫衷一是。不同的观者
或在不同的时间去看,感受似乎都
不同。有时觉得她笑得舒畅温柔,
有时又显得严肃,有时像是略含哀
伤,有时甚至显出讥嘲 。人的笑容
他是一位天才,他一面 热心于艺术创作和理论 研究,他研究如何用线 条与立体造型去表现形 体的各种问题;另一方 面他也同时研究自然科 学。
9
达芬奇的其他成就:
• 在天文学上,达·芬奇对传统的“地球中心说”持否定的 观点
• 在物理学方面, 达·芬奇重新发现了液体压力的概念,提 出了连通器原理
• 达·芬奇在解剖学和生理学上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被认 为是近代生理解剖学的始祖
1564),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 伟大的绘画家、雕塑家和建 筑师,文艺复兴时期雕塑艺 术最高峰的代表。 米开朗基罗创作了著名的 《摩西》、《被缚的奴隶》 和《垂死的奴隶》 《大卫》 、 《奴隶》组像、 《创世纪》 等一系列惊人之作。
6
《摩西》
1516年,米开朗基罗完成了尤利乌 斯墓地的中心装饰部分:坐着的 《摩西》雕像全像高2.37米,摩西 双眼怒目而视,双臂青筋暴露,一 副嫉恶如仇的神态。这尊雕像深深 打动着米开朗基罗,据说他曾拿着 槌棒敲它的膝盖要他开口说话。
年为一所修道院的餐厅所作的壁画。这幅画的构图并不复杂,基本上是在 一直线上穿插变化的,但单纯中见丰富。画家把十三个人物有机地组合在 一起,既有区别又有紧密联系,既突出了基督的主要形象,又层次分明地 12 刻划出每一个人的外貌和性格特征。
创作内容背景
• 《最后的晚餐》取材于《新约圣经》,据《新约圣经·马 可福音》记载:耶稣最后一次到耶路撒冷去过逾越节,犹 太教祭司长阴谋在夜间逮捕他,但苦于无人带路。正在这 时,耶稣的门徒犹大向犹太教祭司长告密说:“我把他交 给你们,你们愿意给我多少钱?”犹太教祭司长就给了犹 大30块钱。于是,犹大跟祭司长约好:他亲吻的那个人就 是耶稣。逾越节那天,耶稣跟12个门徒坐在一起,共进最 后一次晚餐,他忧郁地对12个门徒说:“我实在告诉你们, 你们中有一个人要出卖我了!”12个门徒闻言后,或震惊、 或愤怒、或激动、或紧张。《最后的晚餐》表现的就是这 一时刻的紧张场面。
25
中间一组也是四个人:穿一身粉红色破衫裤的少年名叫拉里卡。看来这个少年是 初加入这支行列,他那还未晒黑的皮肤,紧蹙的眉头告诉观者,这种劳动对他来 说是负荷过重了。他正用手在调节压在自己肩头那根擦痛了皮肤的纤索。画家在 这个新的受压迫者身上似乎要找到一种希望,那就是不甘心受剥削,要反抗。令 人注目的是,在这个少年颈上还挂着一只十字架,这是父母给孩子的信物,祈求 上帝能保佑他路上平安。列宾为画这个少年纤夫,曾从他熟悉的孩童形象中挑选 了一个作模特儿。少年拉纤这种现象,也如资本家利用童工榨取劳力一样残酷, 这是沙皇俄国的农奴制度的罪恶,也是画家所要抨击的主要目标。紧靠在拉里卡 后面的,是一个受尽风霜之苦的秃顶老汉,他皮肤黝黑,脸色阴沉,一边斜倚在 纤索上,一边在打开自己的烟袋,想偷闲抽口烟来缓解一下自己的苦闷。他和前 面的少年,在色彩上构成了强烈对比。两代人,不同的命运,却系在一根绳索上。 少年右边是个羸弱有病的纤夫,他步履艰难,全身虚弱,正在用袖口擦汗。头发 露在无檐帽的外边,颧骨耸起,泪囊水肿,他未来的路程意味着更大的厄运,我 们似乎可以听到他那急促的喘息。在拉里卡与老汉之间,露出了另一个纤夫的脑 袋顶,此人看样子是个鞑靼人。最后一组三人,走在前面的是个退役军人,白色 的衬衫外面加了一件坎肩,帽子压得很低;背后一个皮肤黝黑的据说是个流浪的 希腊人。最后一个人只见到了他的低垂的头顶,此人似乎走得更加吃力,他正在 往一个小坡上移动。全画以淡绿、淡紫、暗棕等色调来描绘上半部的空白,使这 条伏尔加河流显得更为惨淡了。这是为了加强人物的悲剧性。
象是从水面上蒸发起来的,太阳穿过层层薄雾在它身上流连逡寻 。草堆仿
佛在阳光里燃烧起来,莫奈笔下的色彩也在激情燃烧,这里仿佛要汇集世界
上所有灿烂的颜色,它鲜艳无比,那种鲜艳,是能在眼前飞起来的鲜艳。莫
奈不停的追逐着阳光,追逐着在阳光中开显着的事物,将事物在自然光中变
化的瞬间,铸造成一幅作品中诗性的光辉。我抚摩着干草堆上跳跃的光斑,
• 达·芬奇的研究和发明还涉及到军事和机械方面 • 他还在数学领域和水利工程等方面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但
是达·芬奇的大多数著作和手稿都没有发表,直到他逝世 后多年才被世人所发现。科学史家丹皮尔这样评论达·芬 奇,“如果他当初发表他的著作的话,科学本来一定会一 下就跳到一百年以后的局面。”
10
《蒙娜丽莎》
的事物来理解事物本身存在的状况的。莫奈让我们看到了另外一种图式,使
我们心中的农业文明的诗性,变的十分具体。对于我来说,他的每一幅画在
我的眼前,都给我一次新的观看的体验,而且每次观看的体验都各不相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