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化学平衡的移动PPT

化学平衡的移动PPT


编号 步骤1 现象 结论1 步骤2 现象 结论2


滴加饱和FeCl3
红色变深
滴加1mol/L KSCN
红色变深
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滴加NaOH溶液
产生红褐色沉淀,溶液红色变浅
滴加NaOH溶液
减小反应物的浓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回顾: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外界条件主要有哪些?
v
v
V’ (正)
感谢各位的仔细聆听
第2课时 化学平衡的移动
V’ (正)= V’ (逆)
V(正) V(正)= V(逆) V’ (逆)
V(逆)
0
t
增大反应物的浓度
V’ (逆)
V’ (正)= V’ (逆)
V(正) V(正)= V(逆) V’ (正)
V(逆)
0
t
增大生成物的浓度
平衡正向移动
平衡逆向移动
回顾: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外界条件主要有哪些?
v
V(正)
V(正)= V(逆)
结论: 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 降低温度,化学平衡向放热反应方向移动。
结论
升高温度
v
V’ (吸)
V’ (正)= V’ (逆)
V(正)
V’ (放)
V(正)= V(逆)
V(逆)
0
t
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
降低温度
v
V(正)
V(正)= V(逆)
V(逆)
0
V’ (放)
V’ (正)= V’ (逆)
黄色
平衡逆向移动
结论:增大生成物的浓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减小c(H+) 黄色加深 C(CrO42-)增大
平衡正向移动
结论:减小生成物的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回顾: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外界条件主要有哪些?
实验2-6 FeCl3 + 3KSCN (黄色) (无色)
Fe(SCN)3 (+无3色KC) l (血红色)
逆反应速率增大
→ v正>v逆 → 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说明:增大压强,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但增大倍数不一样,气体系数大的一 方改变的多,平衡向着气体系数和减小的方向移动。
原因分析
练习2、恒温下, 反应aX(g)
bY(g) +cZ(g)达到平衡后, 把容器体积压缩到原
来的一半且达到新平衡时, X的物质的量浓度由0.1mol/L增大到0.19mol/L, 下列
压强 / MPa SO3的分解率/﹪
0.1
0.5
1.0
10
26.3
14.2
10.5
4.6
SO3的分解率随压强的增大而减小,即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实践验证:
增大压强 mA(g)+nB(g)
pC(g)+qD(g)
v
V’ (正) 新平衡
V(正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原平衡
V’ (逆)
V(逆)
0
t
m+n>p+q
v
V(正)
V’ (逆) 新平衡
2C (气) + D (固)
v
V(正) 原平衡
新平衡
V(逆)
0
t
加压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v
V(正)
原平衡
V(逆)
新平衡
0
t
减压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规律:对于反应前后气体总体积相等的可逆反应,改变压强只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而对平衡无影响。
原因分析
N2 十 3H2
2NH3
加压 → 体积缩小 → 浓度增大

正反应速率增大
实践验证:
450℃时N2与H2反应生成NH3的实验数据
N2 (g) + 3H2 (g)
2NH3 (g)
压强/MPa NH3/%
1
5
10 30 60 100
2.0 9.2 16.4 35.5 53.6 69.4
NH3%随着压强的增大而增大,即平衡向正反应的方向移动
6000C, 反应2SO3(g)
2SO2(g)+O2(g)的实验数据
课堂练习:
D 1、下列事实中不能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的是( )
(A) 密闭、低温是存放氨水的必要条件 (B) 实验室用排饱和食盐水法收集氯气 (C) 硝酸工业生产中,使用过量空气以提 高NH3的利用率 (D) 在FeSO4溶液中,加入铁粉以防止氧化
课堂练习:
2、已建立化学平衡的某可逆反应,当改变条件使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时,
并记录溶液颜色的变化。
滴加5~15滴浓硫酸
滴加5~15滴6 mol/LNaOH溶液
K2Cr2O7溶液
溶液橙色加深
溶液黄色加深
回顾: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外界条件主要有哪些?
滴加浓硫酸
滴加NaOH
现象分析: Cr2O72- + H2O
2CrO42-+2H+
橙色
增大c(H+) 橙色加深 C(Cr2O72-)增大
研究方法:实验设计--讨论--确立方案--动手实验—记录现象--分析原因--得出结论
建立模型:1、建立平衡体系(现象明显)
2、控制单一变量进行对比实验
1、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实验2-5 Cr2O72-(橙色)+H2O
CrO42-(黄色)+2H+
取两支试管各加入5 mL 0.1 mol/L K2Cr2O7溶液,然后按下表步骤操作,观察
v正,=v逆,
各组分含量 不改变
一定时间
v正,≠v逆,
各组分含量 在不断改变
v正,,= v 各逆组,,分≠含0 量保持
新恒定
平衡2
破坏旧平衡
建立新平衡
化学平衡的移动
回顾: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外界条件主要有哪些?
浓度
压强
化学反应速率
温度
催化剂
改变外界条件→改变化学反应速率→改变化学平衡
回顾: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外界条件主要有哪些?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B
① 生成物的百分含量一定增加 ② 生成物的产量一定增加 ③ 反应物的转化率一定增大 ④ 反应物浓度一定降低 ⑤ 正反应速率一定大于逆反应速率⑥ 使用了合适的催化剂
A ① ② (B) ② ⑤ (C) ③ ⑤ (D) ④ ⑥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高二)
第二章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V(逆)
V’ (正) V’ (正)= V’
(逆)
V’ (逆)
0
t
减小生成物的浓度
平衡正向移动
v
V(正)
V(正)= V(逆)
V(逆)
V’ (逆) V’ (正)= V’
(逆)
V’ (正)
0
t
减小反应物的浓度
平衡逆向移动
结论
结论: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1、增大反应物浓度或减小生成物浓度平衡向正方向移动 2、增大生成物浓度或减小反应物浓度,平衡向逆方向移动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高二)
第二章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第3节 化学平衡
第2课时 化学平衡的移动
学习目标
(1)理解掌握化学平衡移动的概念; (2)了解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因素; (3)能够画出简单的化学平衡移动的图形
一、化学平衡的移动
化学平衡不移动
v正=v逆≠0
各组分含量 保持恒定
条件改变
平衡1
c C (g) + d D(g) (a + b ≠ c + d)
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增大压强,化学平衡向着气体系数和缩小的方向移动,
减小压强,化学平衡向着气体系数和增大的方向移动。
如果a + b = c + d ,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改变压强,v正和v逆等倍增加,
对化学平衡移动无影响。
提醒:若没有特殊说明,压强的改变就默认为改变容器容积的方法来实现,如增大压强,就默认 为压缩气体体积使压强增大。
练习
CO2(g)+C(s)
2CO(g) △H﹥0
达到平衡后,改变下列条件,则指定物质的浓度及平衡如何变化:
(1)增加CO2,平衡_正__向_移__动__,C(co) __增__大____。
(2)增加碳,平衡 不移动 , C(co) 不变 . (3)增加CO,平衡__逆_向__移_动__,C(co2) ___增_大____, C(co) 增大 。
V’ (正)
原平衡
V(逆)
0
t
m+n<p+q
实践验证:
减小压强
mA(g)+nB(g)
pC(g)+qD(g)
v
v
V(正)
V(正) 原平衡
V(逆)
V’ (逆) V’ (正)
新平衡
原平衡 V(逆)
V’ (正) V’ (逆)
新平衡
0
m+n>p+q
t0
t
m+n<p+q
实践验证:
特例:对如下平衡 A(气) + B (气)
V’ (吸)
t
平衡向放热方向移动
练习
练习3 在高温下,反应 2HBr(g)
H2(g) + Br2(g)
(正反应为吸热反应)要使混合气体颜色加深,可采取的方法是( AC )
A、保持容积不变,加入HBr(g) B、降低温度 C、升高温度 D、保持容积不变,加入H2(g)
4 、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使用催化剂
A 判断正确的是:
A. a>b+c C. a=b+c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