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河海大学水文院研究生培养方案(2010版)

河海大学水文院研究生培养方案(2010版)

城市水务(081521)(Urban Water Affairs)学科门类:工学(08)一级学科:水利工程(0815)城市水务隶属于水利工程一级学科,河海大学是全国第一个设置城市水务学科硕士和博士点的大学,从2004年开始招生。

目前有博士生导师3人。

本学科依托河海大学在水利、土木、环境等学科的综合优势,主要涉及城市化地区水文规律分析、水环境及生态保护、水务工程规划、城市水灾害防治、城市水务管理等基本理论研究和技术开发,为城市水利、水务、市政、环境部门以及流域机构培养高层次学术人才。

河海大学已有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水资源高效利用与工程安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建设有上海市等水务科研实践基地,为培养城市水务博士研究生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我校开展城市水务研究已有近三十年的历史,承担了数百项有关城市水务方面的国家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部、省级重点科研项目,取得了多项有重要学术价值的科研成果。

一、培养要求培养面向现代化,品行端正,身心健康,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良好的学术道德,在城市水务科学方面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备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和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并做出创新性成果,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层次学术型人才。

二、主要研究方向1.城市水循环机理(Urban Water Cycle Mechanism)2.城市水务规划与管理(Urban water Engineering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3.城市水环境(Urban Water Environment)三、学分要求课程总学分为18学分,其中学位课程12学分,非学位课程6学分,教学环节3学分。

四、课程设置城市水务学科博士研究生课程设置城市水务(081521)(Urban Water Affairs)学科门类:工学(08)一级学科:水利工程(0815)城市水务隶属于水利工程一级学科,河海大学是全国第一个设置城市水务学科硕士和博士点的大学,从2004年开始招生。

目前有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8人。

本学科依托河海大学在水利、土木、环境等学科的综合优势,主要涉及城市化地区水文规律分析、水环境及生态保护、水务工程规划、城市水灾害防治、城市水务管理等基本理论研究和技术开发,为城市水利、水务、市政、环境部门以及流域机构培养高层次技术人才。

河海大学已有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水资源高效利用与工程安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建设有上海市等水务科研实践基地,为培养城市水务硕士研究生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我校开展城市水务研究已有近三十年的历史,承担了数百项有关城市水务方面的国家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部、省级重点科研项目,取得了多项有重要学术价值的科研成果。

一、培养要求培养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身心健康,具有良好的学术道德,掌握城市水务学科的坚实基本理论和系统专业知识,具备相关领域的实际工作和科研创新能力,适应21世纪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级技术和管理人才。

二、主要研究方向1.城市水资源与供水(Urban Water Resource and Water-Supply)2.城市防洪与排水(Urban Flood Prevention and Drainage)3.城市水环境(Urban Water Environment)三、学分要求课程总学分为30学分,其中学位课程18学分,非学位课程9学分,教学环节3学分。

四、课程设置城市水务学科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人文地理学(070501)(Human Geography)学科门类:理学(07)一级学科:地理学(0705)人文地理学属地理学二级学科,2006年批准为硕士学位授权点。

本学科依托河海大学水利、环境等优势学科,突出流域与区域社会经济之间的相关关系研究,涉及资源环境与区域开发、城乡规划与可持续发展、流域景观生态规划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研究和技术开发,为城市水利、建设规划部门及流域机构培养高层次科研人才。

河海大学已有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水资源高效利用与工程安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常熟、浦口等多个科研实践基地。

在流域与区域水资源综合规划、城市涉水景观规划设计、湖泊保护与开发等科研领域承担了百余项科研项目,取得了具有重要学术及应用价值的研究成果。

一、培养要求培养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身心健康,具有良好的学术道德,掌握人文地理学科的坚实基本理论和系统专业知识,具备相关领域的实际工作和科研创新能力,适应21世纪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级科研和管理人才。

二、主要研究方向1、环境景观评价与规划(Landscape Evaluation and Planning)2、区域与城乡规划(Regional and Urban Planning)3、流域人文地理(Watershed Human Geography)三、学分要求课程总学分为30学分,其中学位课程18学分,非学位课程9学分,教学环节3学分。

四、课程设置人文地理学学科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生态水利(081520)(Ecological Water Conservancy)学科门类:工学(08)一级学科:水利工程(0815)生态水利隶属于水利工程一级学科,河海大学是全国第一个设置生态水利学科硕士和博士点的大学,从2004年开始招生。

目前有博士生导师18人。

本学科依托河海大学在水利、环境等学科的综合优势,主要涉及生态水文学及生态水力学、水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生态水利规划管理及工程生态效应、水土资源利用与生态安全,为水利、市政、环境部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培养高层次技术人才。

河海大学已有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水资源高效利用与工程安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为培养生态水利博士研究生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我校开展生态水利研究已有近三十年的历史,承担了有关生态水利方面的国家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部、省级重点科研项目,取得了有重要学术价值的科研成果。

一、培养要求培养面向现代化,品行端正,身心健康,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良好的学术道德,在生态水利科学方面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备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和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并做出创新性成果,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层次学术型人才。

二、主要研究方向1、生态水文学及生态水力学(Eco-Hydrology and Eco-Hydraulics)2、水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Protection and Restoration of Water Eco-environment)3、生态水利规划管理及工程生态效应(Planning and Management of Ecological Water Conservancy and Ecological Impacts of Water Projects)4、水土资源利用与生态安全(Water and Soil Resources Utilization,Ecological Safety)三、学分要求博士课程总学分为18个学分,其中学位课程为12个学分,非学位课程为6学分,另设教学环节。

四、课程设置生态水利学科博士研究生课程设置生态水利(081520)(Ecological Water Conservancy)学科门类:工学(08)一级学科:水利工程(0815)生态水利隶属于水利工程一级学科,河海大学是全国第一个设置生态水利学科硕士和博士点的大学,从2004年开始招生。

目前有博士生导师和硕士生导师21人。

本学科依托河海大学在水利、环境等学科的综合优势,主要涉及生态水文学及生态水力学、水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生态水利规划管理及工程生态效应、水土资源利用与生态安全,为水利、市政、环境部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培养高层次技术人才。

河海大学已有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水资源高效利用与工程安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为培养生态水利硕士研究生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我校开展生态水利研究已有近三十年的历史,承担了有关生态水利方面的国家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部、省级重点科研项目,取得了有重要学术价值的科研成果。

一、培养要求培养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身心健康,具有良好的学术道德,掌握生态水利学科的坚实基本理论和系统专业知识,具备相关领域的实际工作和科研创新能力,适应21世纪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级技术和管理人才。

二、主要研究方向1、生态水文学及生态水力学(Eco-Hydrology and Eco-Hydraulics)2、水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Protection and Restoration of Water Eco-environment)3、生态水利规划管理及工程生态效应(Planning and Management of Ecological Water Conservancy and Ecological Impacts of Water Projects)4、水土资源利用与生态安全(Water and Soil Resources Utilization,Ecological Safety)三、学分要求硕士课程总学分为30学分,其中学位课程为18学分,非学位课程为9学分,教学环节3学分。

四、课程设置生态水利学科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水文学及水资源(081501)(Hydrology and Water Resources)学科门类:工学(08)一级学科:水利工程(0815)河海大学水文学及水资源学科创建于1952年。

1981年获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授予权。

1988年、2002年、2007年连续三次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

2004年被批准设立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2005年被批准设立水资源高效利用与工程安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现有教师75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教育部长江学者与科技创新团队一个,教授28人,副教授22人,具有博士学位者54人。

本学科设置了水文物理规律模拟及水文预报等6个研究方向。

2000年以来主持与承担国家“973”、“863”、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攻关和直接服务于国民经济建设的800余项研究项目,获国家科技奖5项,部省级科技奖50多项。

学科瞄准国际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特色显著,基础雄厚,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在国际上也具有重要的影响。

研究生就业部门主要有科研院所、高等学校、流域管理机构、勘测设计部门、环境保护和地矿部门等。

一、培养要求培养面向现代化,品行端正,身心健康,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良好的学术道德,在水文学及水资源科学方面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备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和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并做出创新性成果,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层次学术型人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