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内科专科疾病应急预案及程序
急性心肌梗死得护理应急预案;【应急预案】;1、协助取平卧位,通知医生;2、吸氧4~5L/min;3、心电监护,做心电图;4、迅速建立静脉通路,输液速度宜慢,剧烈疼痛烦躁;5、准备抢救药品及抢救用物;6、发病在6小时之内,行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做好;7、溶栓后应定期做心电图、抽血查心肌酶,观察皮肤;8、注意观察有无心衰、心源性休克、急性肺水肿得表;9、持续心电
急性心肌梗死得护理应急预案
【应急预案】
1、协助取平卧位,通知医生.
2、吸氧4~5L/min。
3、心电监护,做心电图。
4、迅速建立静脉通路,输液速度宜慢,剧烈疼痛烦躁不安者,遵医嘱肌注吗啡或哌替啶,监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
5、准备抢救药品及抢救用物。
6、发病在6小时之内,行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做好溶栓前得准备工作,常规化验大小便、出凝血时间、血常规、凝血酶原时间、心肌酶、并做全导心电图.
7、溶栓后应定期做心电图、抽血查心肌酶,观察皮肤黏膜有无出血倾向。
8、注意观察有无心衰、心源性休克、急性肺水肿得表现,观察心率、呼吸、尿量得变化,严格记录出入液量。
9、持续心电监护,监测心电图等变化,室早或室速者可用利多卡因,缓慢心律失常可用阿托品,Ⅱ度或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可用阿托品、异丙肾或安装临时起搏器治疗,突发室颤得应尽快采用非同步直流.
10、绝对卧床休息1周,保持情绪稳定,减少探视,低脂化饮食,少量多餐,保持大便通畅.
11、做好相关护理记录。
【程序】
协助取平卧位→通知医生→心电监护做心电图→ 建立静脉通
路→ 准备抢救药品及抢救用物→ 注意观察→ 记录出入液量→突发室颤→电除颤→ 绝对卧床休息→ 做好相关护理记录
冠脉介入治疗后得护理应急预案
【应急预案】
1、了解术中情况协助取平卧位,术肢伸直并制动。
2、指导多饮水,遵医嘱应用抗生素。
3、行心电监护,观察血压、心电图、穿刺处有无出血、渗血,
足背动脉搏动及下肢皮肤温度、颜色得变化。
4、支架植入者,术后2小时协助医生拔出鞘管,遵医嘱应用抗
凝剂。
5、拔出鞘管后及行冠脉造影、PTCA者穿刺出沙袋压迫6小时,局部加压包扎12小时,卧床24小时。
6、逐渐增加活动量,以防止伤口出血。
7、严格交接病情变化,做好相关护理记录。
【程序】
平卧位→术肢制动→ 多饮水→ 心电监护→ 观察穿刺处→观察有无出血倾向→做好相关护理记录
急性心绞痛得护理应急预案
【应急预案】
1、立即停止活动,休息,通知医生。
2、做心电图,心电监护。
3、舌下含服硝酸甘油.
4、吸氧3L/min。
5、射线含服硝酸甘油无效,应迅速建立静脉通路,遵医嘱静脉滴注硝酸酯类药物,观察药物滴速与疗效。
6、严密观察疼痛得部位、性质、有无放射痛、疼痛程度、持续时间、缓慢方式及心电图变化。
7、心理护理.
8、做好相关护理记录。
【程序】
停止活动→ 通知医生→做心电图心电监护→ 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建立静脉通路→严密观察疼痛得部位及性质→心理护理→ 做好相关护理记录
高血压危象得护理应急预案
【应急预案】
1、卧床休息,备好抢救药品及器械,通知医生。
2、吸氧,持续心电监护,血压监测。
急查血常规、肾功能及电解质等项目。
3、迅速建立静脉通路,根据医嘱用用降压药:
(1)硝普钠:10ug/min开始,5~10分钟增加5ug至血压降到目标水平。
(2)硝酸甘油:开始时以5~10ug/min速度静脉滴注,然后每5~10分钟增加滴注速度至20~50ug/min.
(3)尼卡地平:开始时从0、5 ug/kg、min静脉滴注,逐步增加剂量到0、6 ug/kg、min。
4、使用降压药密切观察血压,根据血压水平调节输入速度并注意不良反应。
5、做好生活护理及健康教育指导,防止体位性低血压发生。
6、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液量。
7、做好心理护理及危重症护理记录。
【程序】
卧床休息→通知医生→备好抢救药品及器械→ 吸氧→ 心电监护血压监测→ 建立静脉通路→根据医嘱用用降压药→密切观察血压注意不良反应→防止体位性低血压→ 记录24小时出入液量→ 做好心理护理→ 做好相关护理记录
急性心肌梗死并心律失常时得应急预案及程序
【应急预案】
(一)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性心动过速时,护理人员应立即通知医生得同时,嘱患者绝对卧床休息,氧气持续吸入3~4L/min,心电监护,建立静脉通道。
(二)遵医嘱给予利多卡因50~100mg静推,必要时可5~10m in重复使用,直至窒速控制或总量达3mg,而后以1~3mg/min静滴维持48~72h.
(三)准备好器械及药物,如除颤器、临时起搏器、起搏电极、临时起搏器械包、无菌手套、生理盐水、注射器、镇静剂等,药物治疗无效、无禁忌症时,可行同步直流电复律。
(四)发生心室颤动时,立即行非同步直流电除颤,如不成功,可重复除颤,最大能量为360J。
(五)必要时行临时起搏器置入术。
(六)密切观察心率、心律、血压、呼吸得变化,及时报告医生,采取措施。
(七)患者病情好转,生命体征逐渐平稳后,护理人应:
1、安慰患者与家属,对行电复律患者,擦净胸部皮肤。
2、如已安置临时起搏器,密切观察心率、心律及起搏与感知功能就是否正常,妥善固定起搏器与导管电极,嘱术侧肢体制动,交待注意
3、抢救结束后,及时准确地记录抢救过程;【程序】;立即抢救→通知医生→继续抢救→观察生命体征→告知;
急性左心衰竭得应急预案与程序
【应急预案】
1、立即减慢输液速度(15滴/分).
2、采取正确体位(半卧位、双下肢下垂).
3、立即通知医师。
同时备好抢救车、负压吸引等急救物品。
4、立即给予吸氧(高流量、20%—30%得酒精湿化吸氧)。
5、安慰患者,保持情绪稳定。
6、立即予以心电、血压、血氧饱与度监护,必要时安置病人入住监护室。
7、根据医嘱使用镇静剂(如安定、吗啡等)。
8、根据医嘱给予强心、利尿、扩血管药物应用。
9、观察记录病情、生命体征变化以及抢救效果.
10、病情稳定,急性肺水肿缓解,及时将高流量酒精湿化吸氧,改为普通吸氧。
11、维持静脉通路,严密观察患者得生命体征,记录24小时出入水
12、根据医嘱调整用药,并观察患者治疗效果,做好记录。
13、做好健康教育,避免再发。
【程序】
减慢输液速度→ 采取正确体位→ 通知医师→ 备好急救物品 20%—30%得酒精湿化吸氧→ 安慰患者→ 心电监护→维持静脉通路→使用镇静剂→ 强心利尿药物应用→ 严密观察→健康教育
住院病人发生心脏性猝死得应急预案
【应急预案】
1、住院病人因病情变化发生猝死时,护理人员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就地抢救。
2、首先要判断与证实病人发生心脏骤停,其最主要得特征为突然意识丧失,大动脉搏动消失。
紧急呼叫其她医务人员参与抢救.
3、若病人为室颤造成心脏骤停时,首先给予心前区捶击,其她医务人员准备除颤仪进行非同步电击转复心律。
若未转复为窦性心律可反复进行除颤。
4、若病人非室颤造成心脏骤停时,应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口对口人工呼吸、加压给氧、气管插管后机械通气、心电监护等心肺复苏抢救措施,直至恢复心跳与自主呼吸。
5、及时建立静脉通道,遵医嘱应用抢救药物.
6、及时采取脑复苏,头部置冰袋或戴冰帽以保护脑细胞。
7、抢救期间护士应严密观察病人得生命体征、意识与瞳孔得变化,及时报告医生采取措施,并有一人随时做好有关抢救观察记录。
8、病人心肺复苏成功,神志清楚,生命体征逐渐平稳后,护士要作好病人得基础护理,保持口腔与皮肤得清洁。
关心、安慰病人与家属,为她们提供心理护理服务。
按《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在抢救结束后6 h内,据实、准确地记录抢救过程。
【程序】
就地抢救→ 呼叫其她医务人员参与抢救→室颤→ 心前区
捶击除颤仪复心律→ 心脏骤停→ 心肺复苏→ 建立静脉通道
→严密观察生命体征→ 做好抢救记录
急性心包填塞得应急预案及程序
【应急预案】
1、对行心脏病介入治疗得患者加强巡视,对有急性心包填塞表现得患者及时通知医生。
2、立即给予心电、血压、血氧饱与监测,建立通畅得静脉通路。
3、给予高流量吸氧,案医嘱给予升压药。
必要时进行交叉配血。
4、遵医嘱联系彩超室并准备心包穿刺用品与化验标本所用试管。
5 、配合医生进行心包穿刺放液,解除心包填塞症状,改善血流力学。
6 、穿刺过程中严密监测生命体征。
7、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果症状无明显缓解或加重,要及时通知
主管医生.
8、认真做好护理记录,记录患者得临床表现生命体征得变化及处理后得结果.
【程序】
加强巡视→ 通知医生→ 建立静脉通路→ 多功能监测→高流量吸氧→ 升压药应用→ 心包穿刺→ 监测生命体征→ 观
察病情变化→ 做好护理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