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密★启用前试卷类型A 山东师大附中2017级第三次月考考试语文学科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8页,满分为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填写在规定的位置上。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得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和其他笔。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周易》是中华文化在轴心期的一部光辉杰作,其中蕴含着深刻的生态伦理智慧,在当今依然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周易》认为,天地万物是以太极为本原的、秩序谨严的有机整体。
此即《周易》“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所蕴含的太极整体观。
《易传・序卦》则在此基础上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更加详尽、气势恢宏的宇宙图景。
《易经》六十四卦便是对这个宇宙图景模拟所得的一套严整的象数符号系统。
这些是对中华文化之天人合一主流思想的独特表达。
由于宇宙万物是一个井然有序的有机整体,人作为宇宙万物中的一个成员,当然是宇宙整体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因此,人在与自然相处时,应摈弃那种让人类走了很长弯路,只顾局部、短期利益的鼠目寸光式的行为方式,进而建立起一种从整体出发、顾全大局、高瞻远瞩的现代行为方式。
而这也是现代生态伦理学的核心理念。
在太极整体观的基础上,《周易》进一步指出,天地万物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生生不息、变化日新的。
此之谓《周易》的生生不息观,即《易传》的“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和“物不可穷也,故受之以未济终焉”所显示的发展观。
这告诉我们,由于宇宙是一个富有日新、无限发展的动态开放系统,因此,当今人类面临的一系列全球问题也是宇宙发展过程中的、前进中的问题,我们不必惊慌失措,悲观绝望。
当然,我们反对对人类前途的一切悲观论调,绝不意味着人类可以盲目乐观、麻痹大意;恰恰相反,人类应该迅速警醒,从容应战,精诚合作,以顺利渡过难关。
《易传》曰:“天地交,而万物通也”,“天地不交,而万物不兴”。
其中的“天地”不应只狭隘地理解为蓝天、大地,而应看作代表宇宙间所有对立统一的两个事物,如天人、男女、上下、泰否、身心、内外等,《易传》以“阴阳”统称之。
这就是说,如果阴阳两方面处于相互交感融洽的状态,则彼此都能亨通兴盛;反之,如果阴阳双方处于相互封闭隔绝的状态,则彼此都将走向衰败。
此为阴阳交泰观。
当今人类所面临的一系列严峻的全球问题,实质上便是天人之间长期紧张对立的后果,是人把大自然当作可以任意宰割的沉默羔羊而一味征服索取、大自然对人的无知妄为“忍无可忍”而进行“报复”的必然结局,是传统发展观以物为中心、追求单纯的经济增长所造成的严重恶果。
诚如美国环境伦理学家巴里・康芒纳所说:“新技术是一个经济上的胜利——但它也是一个生态学上的失败。
”《易经》曰:“‘节’,亨;苦节,不可贞。
”意思是说,保有节度则会万事亨通,若以节制为苦,则诸事不利,不必占问。
《易传》进一步阐发说,以谈笑自若的大将风度履险蹈危,以随时使自己居于恰当位置的自觉意识保持节度,以居中守正的刚健气魄创造亨通;大自然正是因为保有节度才使四季得以形成并各有成就;人类也应随时使自己保持节度并形成严格制度,这样才不会伤财害民。
此之谓《周易》的节以制度观。
大自然的负荷是有限的,而人的欲望是无穷的,因此,中华文化一贯主张,知足者富,知足常乐。
为了使人类达到更高的生存质量,为了使人类能有更理想的生存环境,人类的每一个成员都必须时刻告诫自己注意节制。
(摘编自赵建功《〈周易〉的生态伦理智慧》)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周易》认为人对待自然不应只顾及局部、短期利益,而应顾全大局和长远。
B.宇宙是一个无限发展的动态开放系统,从而使天地万物生生不息、变化日新。
C.《易传》将所有对立统一的两个事物统称为天地,也叫阴阳。
阴阳合万事通。
D.每人时刻告诫自己节制,人类才能达到更高生存质量,有更理想的生存环境。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开篇谈《周易》的价值,接着从四方面具体分析,先总后分,层次清晰。
B.文章在论证过程中,将《易》理和现实进行了结合,深入浅出,具有针对性。
C.文章引用巴里·康芒纳的话,论证了追求经济增长的传统发展观使阴阳失衡。
D.文章阐释《周易》中的生态伦理智慧,为当今某些问题开具中华文化的药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周易》是中华文化轴心期经典著作,因为其书在今天尚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B.模拟宇宙图景的《易经》六十四卦是中华文化天人合一思想的一种独特表达。
C.老子认为阴阳二气相交,万物产生。
该思想与《周易》“阴阳交泰观”相通。
D.在面对宇宙的发展、前进中出现的问题时,人类应当从容以对,而不必悲观。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材料一:一些电商平台会利用满减、红包、优惠券等活动,通过“先涨价再促销”的方式,以假折扣误导消费者。
某些网店经营者为吸引消费者,不惜在商品标题或宣传页面中夸大甚至虚构部分产品功效或性能。
许多商家以次充好,混搭销售劣质商品。
还有许多商家把钱花在“刷单”上,很多消费者容易被虚增的部分好评或销量蒙蔽。
网购不仅要看商品评价和成交量,还要注意销量突增或突减现象。
不少网店经营者断章取义,利用声明、规则、通知等形式“秒杀”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并且常常利用合同约定,使用技术手段强行搭售,让消费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购买。
一些“网络专供款”不仅质量参差不齐,售后待遇也大相径庭,售后维权的成本较高、周期较长,这种既费时又费钱的等待对于消费者来说是一种煎熬。
部分不良商家针对消费者的兴趣爱好、消费习惯、消费层次等特征,定向提供商品或者服务的搜索结果,容易导致订同样的酒店、买同样的服务,苹果手机用户比安卓手机用户贵;同样的打车起点和终点,不同用户价格也不一样。
(摘编自《市监督管理局发布消费警示:网购的八大“陷阱“》,《盐阜大众报》2019.03.15)材料二:不再“单纯”的微信朋友圈已发展为网络营销的一种常见方式和渠道,由此衍生出的购物纠纷事件也频频发生。
微信属于社交媒体,通过微信朋友圈购物,卖家很分散,而且没有一个像阿里或其他电商这样的专业电商平台来规范买家和卖家的关系,没有对卖家资质的审核、验证以及信用评价,导致微信朋友圈的卖家质量和信用良莠不齐。
从平台的角度来讲,作为社交平台,微信上很多信息都很私密,平台基于对用户隐私权的尊重,不能监控人们的日常通信,所以发在朋友圈的广告以及微信交易确实很难监管。
据统计,2018年全国电子商务交易额为31.63万亿元,比上年增长85%。
电子商务的高速发展在激发市场经济活力、为消费者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引发诸多消费纠纷——2018年,全国市场监管部门共受理网络购物投诉168.2万件,同比增长高达126.2%,虚假广告、假冒伪劣、质量不合格、经营者拒不履行合同约定等成为投诉的主要问题。
(摘编自《微信“朋友圈”渐成“商业圈”网购还有多少痛点待解》,《光明日报》2019.04.22)材料三:针对网购行业的种种乱象,2019年1月1日起实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明确了电子商务经营者的义务,同时还强化了经营者的举证责任,这无疑为消费者维权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依据,也再次表明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无论是线上网店还是线下门店,任何生产经营活动都不能突破合规的基本框架。
无论是电子商务法对商家行为的规范,还是平台经营者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本质上都是对整个电子商务行业规则的重塑。
当然,从缺少规则、野蛮生长向透明化、规范化过渡,可能会伴有转型阵痛,但从长远看,只有电子商务经营者遵循自愿、平等、公平、诚信的原则,来参与市场竞争,履行自身义务,整个电商行业才能走上更加健康的发展轨道。
要真正让网购环境清朗,必须构建起买卖双方和监管者共同发力的消费环境。
盼望随着相关配套法律法规不断落实、监管部门的重拳整治、网购平台的自我净化以及消费者维权意愿的不断提升,未来的网购商品不仅能让人们买得放心,而且用得舒心。
(摘自《对网购乱象不能“自认倒霉”》,《人民日报》(海外版)2019.05.01)4. 下列对材料中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 电商平台的满减、优惠券等促销手段都存在着假折扣,还有夸大其词的宣传,购物时应多比较甄别。
B. 微信购物不同于专业的电商平台购物,卖家的资质审核、验证等难以进行,因而卖家的信用难保证。
C. 政府相关部门出重拳、立法规,主要目的是告诉人们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其经营活动要符合规则。
D. 当前电子商务仍处于野蛮生长期,从长远看,只要制定法律法规去约束电商,对电商平台就有益处。
5. 下列对材料中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网络平台上,商品评价和交易量是购物参考依据,但如果某商品销售量突增突减则是商家在“刷单”。
B. 一些“网络专供款”商品品质较差,其售后服务也存在着很多问题,消费者维权成本较高、周期较长。
C. 我国网络购物市场增长迅猛,但实际上也存在诸多痛点,由网购引发的消费纠纷成倍增长,问题突出。
D. 只有构建起买卖双方和监管者共同发力的消费环境,才可能有真正清朗的购物环境、舒心的购物体验。
6. 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规范网络购物市场的措施。
(6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踏莎行寇俊杰暮春,阴雨。
开封通往陕州的官道更加泥泞,两辆驴车在湿滑的道路上艰难前行。
突然,前面的驴车陷进了泥坑,车夫挥鞭抽打毛驴,可任凭毛驴怎样使劲儿,木轮车像是被泥水吸住一样,就是出不了泥坑。
寇准挑起轿帘说,寇安,别打了,还是我下来推吧!寇安没法,只好也下来和寇准以及后面车上的两个随从一起推车。
无奈还是车重人少,力量不够,使足了劲儿也没能把车子推出泥坑。
寇准说,不行就先把车上的书卸下。
寇安说,大人,那是你的心头肉啊!怎么舍得弄脏?大家正在一筹莫展之际,路过的几个村民走过来,有人施礼问,是宰相寇准寇大人吗?正是,但我现在已不是宰相了。
我们听说大人没有因为澶渊之盟受到封赏,反而被贬陕州,此是必经之地,故有此一问。
他对其他村民说,我们帮帮寇大人吧!然后大家一起重新用力,终于把寇准的驴车推出了泥坑。
寇准再三相谢。
村民说,寇大人澶渊之功,让中原百姓免受战乱之苦,我们老百姓还不知怎样感谢寇大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