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雷电灾害防御知识

雷电灾害防御知识


现状
(一)雷电监测
雷电监测网主要由气象、电力、电信、 民航、部队等部门建设和使用。目前,气 象部门全国布点建设雷电定位系统,总探 测站数400多个,并实现区域联网,大大提 高了探测精度和效率。此外,中国气象局 已在京津冀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珠江 三角洲地区建设兼有云闪探测功能的区域 性雷电监测系统。
我国也培育和发展了一批民族自己的企业,这些企业既积极参 与国际防雷产品、工程市场的竞争,也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以 及前沿技术、产品的研究、开发,在国际防雷界已形成一定影响, 也打出了我们自己的民族品牌。
现状
(六)防雷标准体系逐步健全
中国气象局于2005年12月成立了“全国气象行业标准化技术委 员会雷电专业委员会”,目前正在筹建“全国雷电灾害防御标准化 技术委员会” 。截止目前,已组织各级气象部门参与制定了近10部 防雷国家标准,立项制定50部防雷气象行业标准(已发布16部), 数十部地方防雷标准。同时也通过组织气象防雷专家积极参与“全 国雷电防护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活动、组织进行“雷电防护标准 化体系”研究等工作,努力使防雷减灾标准化工作适应实际管理、 业务和服务工作的需要。
❖ 感应雷电灾害(静电感应破坏、电磁 感应破坏)
由于雷电感应所产生的高电压、大电流 (或通过电源、通信线路传输到目标物内), 使目标物内部的电子设备甚至人员受损害。
一、我国的雷电灾害
(五)雷电灾害时空分布特点
—— 90%以上雷灾经济损失发生在城市和行业部门, 主要分布在华东和华南等经济发达地区;
—— 90%以上雷击伤亡事故发生在农村地区; —— 汛期是雷电灾害事故的高发期,4~9月间发生 的雷灾起数和雷击伤亡人数均占全年总数的90%以上 (重大人员伤亡和重大直接经济损失)。
这些站网和系统在雷电及对流性灾害 天气过程的监测、预测、人工影响作业指 挥、雷电防护等多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
现状
(二)雷电预警预报
雷电的发生具有很大的随机性,我国雷电预警预报研究工 作起步较晚,近几年在雷电诊断分析及预警预报技术和方法的 研发工作方面取得了一些初步成果。随着全国局域雷电定位网 的建立和应用,一些省市开始针对有无雷电发生进行定性产品 发布,或针对某些行业单位、重点区域开展专业性的雷电预警 预报。
主要内容
我国的雷电灾害 防雷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防雷法规与文件 防雷主要法律制度 履行好防雷社会管理职责
县级气象部门防雷工作重点
一、我国的雷电灾害
(一)雷暴活动频繁
我国地处温带、亚热带地区,雷暴活动十分频繁。 年最多雷暴日:22个城市在50天以上 年平均雷暴日:10个城市超过40天
一、我国的雷电灾害
现状
(七)防雷依法行政能力不断加强
气象主管机构建立了面向社会的行政许可窗口,依法 履行防雷工程专业设计和施工资质认定、防雷装置检测资 质认定、防雷装置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防雷资质和产品 备案以及市场监管等社会管理职能,有效地降低了防雷安 全隐患。
问题
雷电科研、业务水平已上一台阶,但雷电的发生、发展以及致 灾因素等诸多科学问题尚未解决。
国家级实验室:雷电物理与防 护实验室、广州雷电野外试验场。
国家级测试中心:北京、上海 防雷产品测试中心
其他部委、行业科研机构
现状
(四)防雷技术服务
包括雷击风险评估、雷灾调查 鉴定、设计技术评价、跟踪监督检 测、年度常规检测、防雷产品测试 等多个服务项目,涵盖了社会经济 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的方方面面, 涉及多个行业及部门,取得了显著 的社会经济效益。
电力系 统故障
火灾、 爆炸
信息系 统毁坏
建筑 物损

航天工业
畜牧业 森林火灾
石油 化工
一、我国的雷电灾害
(三)雷电灾害成因
雷电是在雷暴天气条件下发 生于大气中的一种长距离放电现 象,具有大电流、高电压、强电 磁辐射等特征。
一、我国的雷电灾害
(四) 雷电灾害机制
❖ 直接雷电灾害
雷电直接击中人体、建 (构)筑物、设 备等,其产生的高电压、大电流及热效应、机 械效应等所造成的直接损害。
现状
(五)防雷市场发展壮大
随着国内雷电防护市场需求的扩大,防雷工程设计、施工企业 和防雷产品的生产、销售企业大量涌现。全国有约1600家企业持 有防雷工程专业资质,此外,还有数百家从事防雷产品生产、销售 的企业;全社会从事防雷技术工作的人员有数万人,其中,有近3 万人取得了防雷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证书。
(二)雷电灾害严重
根据近30年的雷电统计资料分析,我国雷暴日天数变 化不大,但是雷电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日益严重。
据不完全统计,1997-2009年的十余年间,全国因雷 击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在百万元以上的雷电灾害事故就有近 400起,每年因雷电灾害造成人员伤亡数千人。
雷电灾害涉及电力、通信、石化、交通、金融 等各行各业以及千家万户
总体而言,我国在雷电预警预报方面的工作还相当薄弱, 没有成熟的可供预报服务实际使用的业务产品,不能完全满足 目前社会经济发展对雷电监测预警预报业务的需求。
现状
(三)雷电科研
我国在雷暴云电结构、雷电物 理、雷电电磁辐射、人工引发雷电 技术及其应用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 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并 在国际上具有一定的特色和地位。
现代防雷的内涵在理论、技术以及实际应用上有了很多的创新 和发展,但专业学科建设、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方面还有待加强。
雷电波侵入的防护:1876年贝尔发明电话后,架空电话 线屡遭雷击促使防雷保安器的研制成功;1882年纽约首次实 现供配电后,供电线路和电气设备的大量遭雷击又促使了电 力系统防雷的研究。
雷电电磁脉冲的防护:20世纪中叶以后,微电子技术和 超大规模集成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路的广泛应用和普及,LEMP可能损坏大范 围的电子系统,并造成更大的损失。
图4: 1997年~2006年全国雷击伤亡事故年变化图0
全国雷击伤亡事故年变化图
二、防雷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过去
—— 中国古代:引雷入地
—— 欧州古代:预警
发展
直击雷的防护:1754年前后,富兰克林、罗蒙诺索夫等 一批欧美学者用试验证实了“雷就是电”,并发明了用接闪 器、引下线和接地装置组成的外部防雷装置拦截闪电 。 250 多年的实践证明,LPS是迄今唯一有效和广泛使用的直击雷 防护装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