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数字媒体影响

数字媒体影响

课程:软件技术前沿题目:软件智能化的思考刘茜2320100041软件工程在职班数字媒体时代对人类及社会的影响老师们们好!我是软件在职班的刘茜,我平时的工作是做硬件(主要是嵌入式)的,通过上北京理工大学软件在职班课程,使我对软件方面有了一定的了解,通过讲解及阅读相关书籍,数字媒体就是以数字化形式存储、处理和传播信息的媒体。

有研究者指出,对于在向数字化急速迈进的媒体而言,这个定义有些狭窄,缺乏系统化和理论深度。

研究者认为,以数字形式存在的信息内容和存储、传播、接收数字信息内容的数字技术介质或者设备都可以称之为数字媒体,它不仅包括硬件设施,还包括支持这些硬件设施的软件,同时更重要的,它还包括数字信息内容。

从广义上来看,数字媒体不仅仅局限于媒体业,它还包括数字电视、数字电影、数字广播、视频游戏、数字化出版等各种同数字技术结合产生的新事物。

从狭义角度,将数字媒体看作是同传统的纸质媒体(主要指报纸、杂志)相对应的一种新的媒体形式,按其载体不同大致可以分为以下 3 种形式:以网络为载体、以电子纸为载体和以手机为载体(电子报、手机报是传统的纸质媒体同数字媒体相“嫁接”的产物,其核心因素在于数字技术的运用,因此将其归入数字媒体)随着时间的推移,互联网应用的不断拓展深化,从前那些没有媒体资源和平台的有一技之长的人,在网络上通过发表自己的言论和智慧,形成一定的表达平台。

网络越来越趋向于私人化、平民化、普泛化,成为自主化的传播者,以各种手段,向不特定的大多数或者特定的单个人传递规范性及非规范性信息的新媒体的总称。

每一个能够传播信息的人(个体)都可以视为媒体。

一般个人媒体的传播手段包括各种传统物质载体,例如书信、名片、文件等等,还包括BBS、EMAIL、手机短信、博客(微博)等等。

个人实际也是一个信息传播体,那就当然可以视为媒体了。

近年来,随着网络的发展,特别是所谓的Web2.0,每一个人的影响力已经彻底不再局限于他的亲戚、朋友和同事,其影响力正通过互联网络和无线网络无限扩大。

通过很多平台或者载体,个人也拥有了信息发布和知识生产的权利,个人媒体的时代真正来临了。

有些专家学者认为,个人媒体成功的主要原因就在于它的草根性和自我过滤功能:“它(个人媒体)能够发挥一些传统媒体、主流媒体、乃至一般意义上的网络媒体所不能发挥的作用,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它有自己的草跟性。

另外这种个人媒体非常众多,用我的话来说,就是他们会形成某种宏观理性,就是说如果一个一个来看,个人媒体可能都有大大小小的问题,但是当个人媒体足够多的时候,他本人有自我净化、自我过滤的功能,能够让比较正确的信息在一片糟杂之中能够显现出来。

”我国近年来发生的许多重大社会事件都是先在网络上披露,然后成为公共话题,互联网上的全民报道也往往比传统媒体更及时、全面、丰富。

以汶川大地震为例,全程均有民众以手机、数码相机拍摄的照片或短片传到网上,速度远远超过了官方媒体,为民众了解社会事件另辟蹊径。

广义的网络文化是指网络时代的人类文化,它是人类传统文化、传统道德的延伸和多样化的展现。

文化是一个庞大而系统的体系,文学、音乐、宗教、书画等等都是文化,但是,文化中最重要的内涵应该是在这些表现形式下的思维观念和行为方式,就现在人们对文化表现出的思维观念和行为方式,不得不让人为传统文化而担忧。

在互联网出现之前,主要以书籍、报刊、电台、电视、电话等传统媒体为主要信息传播渠道;有了互联网之后,一切都变得不一样了。

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网络银行、网上购物、网络游戏、电子邮件、电子论坛、网络日志、网络聊天交友、网上图书馆、电子图书、在线视频、远程教学、网络会议、互动电视,甚至网络婚礼、网上追悼和祭奠……凡是涉及到信息传递的领域,网络及其衍生出来的新媒体均有用武之地。

高脂肪、高热量、低营养的快餐摧毁着传统的饮食习惯和饮食文化,大投入、高科技、商业包装的影片在排挤着对传统艺术的追求。

这些还都只是社会生活的一些方面而已,数字媒体的革命的冲击波远不止这么点范围,可想而知其对文化的冲击是多么巨大。

狭义的网络文化是指建立在计算机技术和信息网络技术以及网络经济基础上的精神创造活动及其成果,是人们在互联网这个特殊世界中,进行工作、学习、交往、沟通、休闲、娱乐等所形成的活动方式及其所反映的价值观念和社会心态等方面的总称,包含人的心理状态、思维方式、知识结构、道德修养、价值观念、审美情趣和行为方式等方面。

冯永泰则认为,网络文化是以网络技术为支撑的基于信息传递所衍生的所有文化活动及其内涵的文化观念和文化活动形式的综合体。

随着时间的推移,如今使用新媒体的受众将会成为未来的主流,新媒体也将随之成为传统媒体,更新的传媒方式也将会产生。

新媒体发展的最终结果就是传统媒体平台与新媒体平台的完全融合、互动,产生更为可观的价值和更长的产业链,新媒体使传统媒体的内容多了一个新的跑道,这其实等于多提供了一种收入来源,新媒体是传统媒体体制改善的突破口,传统媒体走向新媒体是必然的。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在新技术日新月异、风险投资竞相涌入的今天,数字化成为世界各国比拼的新的竞技场,尤其是发达国家都力争成为这场竞赛的领跑者,新媒体的发展已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在数字化浪潮中,新传媒、新产业、新市场不断涌现,并且逐渐成为世界各国的战略发展重点和社会工程,这是一个正在迅速形成的巨大市场,发达国家利用现有的领先技术和事实上的标准制定者的身份,无疑要夺取最大的市场份额。

在变化如此迅速的数字时代,对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来说,都付不起落伍的代价。

随着网络文化时代的进步,我们发现网络不仅可以给我们带来所需的资源,给我们娱乐放松展示自己的机会,更是驱使一个网络现象漫延的一个重要过程。

比如网络文化中的跟风现象,最能体现跟风现象的就是“人肉搜索”事件。

在这个事件中,我们看到了互联网带给我们的利与弊。

大家愤怒时,可以发起“网络通缉令”,于是被“通缉”的人无论是好还是坏,很快,在互联网上我们就能看到有关他包括他周围一切的相关资料。

人们在惊叹网络力量的同时,也会不自觉地会参与进来,像“人肉搜索”这一集体化或个人化的网络行为,会被大家跟风的一种行为,可以被我们看作是一种由网络文化引申的现象。

互联网同任何新生事物一样,互联网在成长期间,总是伴随着种种缺陷,暴力网站、黑客事件、垃圾邮件、虚拟财产失盗、木马病毒等问题给网络秩序和网络道德规范以沉重打击。

在这些问题亟待解决的同时,网络社会又出现了“网络推手”“网络打手"这一不规范的新新职业。

“芙蓉姐姐”“天仙妹妹”等网络红人的迅速窜红都是“网络推手”的“杰作”。

数字化最本质的特点是开放、兼容、共享,因此其发展进程会使传播格局和传媒自身发生重大变革:数字化沟通了以往泾渭分明的信息(计算机)业、电信业、大众传媒业三大领域,不仅出现了以往业务的相互交叉及“三网融合”的新趋势,而且出现了跨领域企业间的并购与整合;数字传媒颠覆传统产业,创造新的产业;数字传媒改变了以往大众传播的特点,使“分众”、“小众”的特点得以发扬光大,更加适应受众需求的多样化和受众市场的细分化。

如数字化技术使得广播、电视以往稀缺的频道资源成为富裕资源,从而提供了针对各类特定受众的数量众多频道的可能性;数字传媒形成虚拟的环境和空间,将不断改变人们目前人们工作、学习、生活、娱乐、交往的方式;数字传媒使任何人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都可以与其他任何人进行任何形态信息的沟通交流;数字传媒不仅使新闻工作者的工作方式发生极大变化,而且使新闻传媒机构在新闻和信息的采集、处理、存储、发送等各个环节上发生重大变化,新的运作机制和工作流程在数字化进程中建立和完善起来。

但是数字传媒在产生积极作用的同时,也会产生负面作用和新的问题,这些问题包括假新闻及不良信息泛滥、公民隐私权更易遭到侵犯、知识产权保护更加困难等等,这些都需要认真对待中国人一直以自己五千年的文化骄傲,为自己是世界五大文明古国中唯一存留至今而骄傲,而网络的诞生不过短短数十年。

中国引以为傲的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术,在网络的世界里,已看不到它存在的意义。

新媒体毫不留情地抢占着传统媒体的地盘,与此同时,还在不断地开辟新的市场。

网络空间的出现,极大地诱发了人类的想象力。

而人类的想象有多远,网络的触角就能延伸多远。

互联网的真正普及也就是十来年,而如今它已成为大众文化生活中不可替代的重要部分,甚至各国都以信息化程度作为国家发展水平的衡量标准之一。

在此信息化浪潮中,大众文化生活势必受到前所未有的影响,因为新媒体的发展挣脱了传统的媒体发展轨道,看起来它似乎已经拥有了自己的能量和意志,其前景不可估量。

随着数字媒体不断地向前发展,我们不难想象它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为信息交流是形成和维系社会的重要成分,是人类社会和人类文化存在发展的前提。

然而,随着网络的迅速普及,网络及数字媒体带来的负面影响也已经越来越明显地显露出来了。

比如说,它们在成为社会联系纽带的同时也在异化着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使得人情越来越冷漠,人们在网上表演着自己,在现实中封闭着自己,比如说:在前所未有地传递着信息的同时,也在倾倒着垃圾;在构造着无所不在的虚拟现实的同时,也在离间人与人的关系,削弱人的社会性这一本性,因而降低了社会的凝聚力和人类的集体责任感。

事物总是具有两面性,有利必有弊。

数字媒体的影响也是科学技术双刃剑的表现形式之一,它的双刃性是不可避免的。

在自身存在和完善的过程中,数字媒体一方面会与其它媒体发生联系,出现互补、并存或替代的关系;另一方面则会与人发生联系。

在未来的数字化世界里,数字媒体的地位和作用、数字媒体给社会、经济、文化、生活带来的影响,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那只有等待时间的考验了。

新闻媒体对读者参与性的重视程度与日俱增,特别是网络的快速发展,为大众参与传播营造了很好的氛围,人们可以更方便快捷地在媒体上表达自己的看法,参与新闻的传播与评论,甚至左右舆论的导向。

伦敦地铁大爆炸发生后,乘客用手机拍摄的画面在第一时间见诸媒体。

对于这种突发情况,专业记者行动再快也拍不到现场画面,是大众的参与,实现了现场新闻的及时传播。

网络更是一个言论自由的舞台,人们开始充分享受参与和表达的乐趣。

BBS、MSN、QQ、博客、电子邮件、手机短信成了新兴的传播途径。

平面、广播、电视也不甘落后,读者热线在都市报成为热点,DV的普及让老百姓当上了导演,广播电台更是频频把直播放到了活动现场,让群众直接参与。

从口口相传到纸质媒体的出现,再到广播电视的出现,又到互联网的出现,人类的信息传播经历了漫长的过程,技术的发展总带给传播方式以重大改变,对社会生活产生重要影响。

当今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不仅对人类的信息传播产生了重大影响,同时对传播理念也产生了冲击。

数字媒体所表现的种种艺术倾向与审美特征, 的确为我们展示了具有时代气息的艺术范式,更加拓展了我们的视野,丰富了我们的生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