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如何推进税收征管精细化管理

如何推进税收征管精细化管理

如何推进税收征管精细化管理
在2006年全国税务工作会议上,总局谢旭人局长明确提出:“全面实施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做到专业化与信息化结合、征管查结合、管理与服务结合,夯实税收管理的基础。

”那么,如何按照谢局长的指示,进一步完善征管体制,实施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提高税收征管质量呢?笔者认为,要推进税收征管的精细化,必须做到“五个重视”:
一、重视管理机制。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

一是提高认识。

各级国税机关和广大国税干部一定要充分认识加强基础工作的极端重要性,长期坚持不懈地狠抓征管基础工作,并严格实行“一把手”负责制。

二是抓好征管基础工作。

要按照“基本情况清楚、基本资料齐全、基础数据真实、基本职责明晰、基本业务熟练、基本程序到位”的要求,扎扎实实抓好征管基础工作。

三是把登记率、申报率、入库率、欠税增减率、催报催缴率、滞纳金加收率和处罚率等“七率”作为衡量征管基础工作的重要标准,纳入目标责任制考核。

四是按强化监督检查,对“七率”中有一项指标低于全省每月的征管质量通报的后三名的,由县(市、区)局局长向市局局长作出书面检查,连续两个月有一项相同指标低于全省每月的征管质量通报的后三名的,对各县(市、区)局局长提出诫勉。

二、重视税源管理。

一是加强税收分析。

要循着“宏观上找问题、微观上找原因”的工作思路,分析宏观税负低的原因,查找税收征管的漏洞,要分税种、分地区甚至具体到每一户纳税人进行税负状况分析,并有针对性地采取税收征管措施,这样才能
起到用宏观税负和税收弹性系数分析的成果指导和推动税收征管的作用。

要使宏观税负分析成为一种日常工作,要建立一种规范的数学模型,用科学的手段进行分析。

二是深入开展纳税评估。

进一步完善各税种的纳税评估管理办法,制定纳税评估操作规程,根据宏观税负分析、行业税负监控结果及相关数据逐步建立起分行业、分税种的纳税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估模型。

进一步理顺纳税评估与税源管理、稽查工作的关系,强化对评估结果的运用处理,对评估中发现的重大问题要“紧盯不放”,要采取约谈、实地调查、辅导调账、日常检查、移送稽查等方法,促使纳税人真实申报纳税。

三是认真落实税收管理员制度。

要将税收管理员的工作职责细化到人,狠抓落实,使每个税收管理员都要明白要干哪些事情。

要加强税收管理员培训,提高素质。

然后就是要强化税收管理员的管户职责,税收管理员要经常深入到纳税户中去,宣传税收政策,辅导纳税人准确理解和执行税收政策,了解和掌握纳税人的生产经营情况、原材料供应渠道、生产工艺、消耗定额、单位成本、商品价格、财务核算、货款结算等等,所有与纳税有关的情况和信息都应了如指掌,当纳税户申报情况出现异常时,税收管理员就应该马上察觉,只要我们对每一个纳税户都实现了这种监控,所有税源就控管住了,不法分子进行偷、逃、骗税的犯罪活动就很难实现。

落实税收管理员制度,就是要编织一张这样警觉的法网,堵住税收的“跑、冒、滴、漏”。

要减轻税收管理员的负担,凡在综合征管软件中已有的数据和通过综合征管软件能产生的报表,都不能要求下级报送。

四是加强税务登记管理。

要充分利用经济普查、工商登记、地税部门税务登记等信息,在加强纳税人户籍清理检查的基础上,做好税务登记证换
证工作,并加强对纳税人户籍信息的动态管理,减少漏征漏管现象,与有关部门配合,做好纳税人基础信息交换与共享工作。

五是积极稳妥推广使用税控收款机。

要按照省局的统一部署,主动向当地党政领导汇报,认真做好宣传工作,争取各界对推广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做好税控数据采集工作,据实进行征收。

切实加强对税控收款机应用情况的管理监督,督促生产服务商搞好维护服务。

配合税控收款机的推广应用,推进发票有奖工作。

三、重视税种管理。

针对各税种的不同特点和管理的薄弱环节,加强对税基的控管。

一是切实加强增值税管理。

以“一四六小”为抓手,落实申报纳税“一窗式”管理操作规程,加强票表比对;完善“四小票”清单申报制度;规范税务机关代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管理;强化稽核比对,并认真做好异常发票的协查工作;将除商业零售以外的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开具普通发票纳入防伪税控系统管理;加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认定管理,清理规范小规模纳税人,将符合条件的小规模纳税人纳入一般纳税人管理。

二是进一步完善管理办法,强化消费税重点税源管理。

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所得税收入占整个税收收入的比重越来越大,其调节经济、调节分配的作用越来越凸显,因此,各级要统一认识,加强领导,象抓“两税”一样抓好所得税管理。

三是加强车辆税收“一条龙”管理。

要强化代扣代缴,加强教育储蓄利息个人所得税免税管理与监控,特别是要做好“学生身份证明”的发放、管理和检查,进一步规范利息所得税管理。

要加强涉外税收管理,强化非居民税收征管,加大反避税力度。

四是做好出口退税审核、审批工作。

全面推行个体税收定位定税管理信息系统,进一步优化定税系数,依托信息化手段不断提高个体税收管理水平。

四、重视信息建设。

以综合征管软件运行为核心,巩固2005年运行成果,坚持“零差错”的目标不动摇。

一是严格数据质量管理。

大力倡导“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预防数据质量问题,而不是查找与更正问题”。

要坚持“把住入口、过程控制、预防为主、持续改进”的管理思路,建立健全征管数据质量监控体系和质量考核机制,实行各类税收征管数据数字化采集、标准化加工、规范化处理。

二是寻求提高数据质量的良方。

完善三大主体应用系统的数据整合与功能衔接,提升现有业务流程的自动化程度和信息共享水平。

继续推进金税工程增值税征管信息系统建设。

加强宣传动员,积极稳妥地做好“一机多票”系统推广工作。

三是加大电子申报缴税、增值税专用发票网上认证系统的推广力度,扩大系统覆盖面。

全面推行个体税收定位定税管理信息系统,优化定税系数,依托信息化手段不断提高个体税收管理水平。

四是做好“财税库关行”横向联网,实现税款的电子缴库、入库信息的自动反馈和税票的自动销号,加快税款入库进度。

五是做好财务管理、人事管理、税收执法管理、公文处理、防伪税控和交叉稽核等应用系统的数据集中、模式转换和推广应用工作,扎实做好金税三期工程推广第一阶段的各项工作。

进一步完善运行维护体系和安全系统的建设,确保系统的高效、稳定、安全运行。

五、重视纳税服务。

优化纳税服务是税收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和发展方向,也是提高纳税遵从度的最好引导和根本措施。

一是正确把握服务与管理、服务与执法的关系,进一步健全完善纳税服务制度,规范纳税服务的内容和方法,全面提高服务水平。

二是加强办税服务厅的规范建设,巩固和完善涉税事项“一站式”服务方式,纳税人所有的纳税事宜都要在办税厅接洽,涉及的税
务机关各环节办税程序,必须由税务人员内部流转办理。

三是加强监督。

按照各种涉税事项的工作规范和工作流程,具体规定后台各部门、各环节处理的工作时限,并纳入岗责考核,前台要明确各办税事项回复纳税人的具体时间,并在办税服务厅进行公示。

四是加强税务网站建设与管理,拓展完善政策发布、网上咨询、在线辅导等服务功能。

建立并开通12366服务热线,及时为纳税人解疑释惑,排忧解难。

要根据纳税人的不同情况进行科学分类,引导纳税人在申报期内分不同时段办理申报纳税,同时要为纳税人提供预约服务和延时服务。

统筹安排办税服务厅各类窗口的办税业务,解决纳税人反映的多头跑、多次跑等问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