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10 分。
请将答案填在相应的横线上)1、从矿石或者其他原料中提取金属的方法主要包括三种:电冶金、湿法冶金、 。
2、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粉矿造块方法主要包括 和烧结法造块。
3、据高炉解体研究,炉料加入炉内以后,依其下降行为和结构状况,按不同的功能由上至下可分为块状区、软熔区、滴落区、 、炉缸区等五个区域。
4、高炉基本操作制度包括炉缸热制度、 、 和装料制度。
5、铁水预处理中的三脱技术主要指脱硫、脱磷和 。
6、钢液的保护浇铸时,中间包到结晶器注流常采用浸入式水口保护,而结晶器液面使用 保护,使钢水完全密封。
7、粉末冶金零件烧结工艺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预热、烧结和 。
8、有一种石灰石中含CaO=52%,SiO 2=6.0%,炉渣碱度为1.10,则该石灰石有效熔剂性为 。
9、已知一中型轧机,一道压下量为△h ,咬入角为α,则该中型轧机工作辊径为 。
二、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20 分)1、以下关于直接还原与间接还原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在高炉冶炼中,凡是以CO 和H 2作为还原剂,生成CO 2和H 2O 的还原反应属于间接还原B 、在高炉冶炼中,凡是用碳作还原剂还原铁氧化物,生成CO 的还原反应属于直接还原C 、直接还原是放热很大的反应,而间接还原大部分是吸热反应D 、在高炉冶炼中,直接还原度越高,冶炼效果越好2、炉料均匀而有节奏地顺利下降,是高炉顺行的重要标志,以下哪些措施有利于高炉顺行( )A 、提高炉顶煤气压力B 、降低炉顶煤气压力C 、提高焦炭在高温下的机械强度D 、增加熟料比3、炼钢常用的脱氧元素有 ( )A 、硅B 、锰C 、铝D 、铬4、关于钢液吹炼过程中氧气的硬吹与软吹,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 )A 、硬吹时熔池中金属液做强烈的循环运动,对脱碳反应速度等有利,但渣中氧化铁含量低,对化渣不利,而软吹则与之相反B 、硬吹的枪位较高,而软吹的枪位较低C 、硬吹的氧压较高,而软吹的氧压较低D 、硬吹的冲击深度大,冲击面积小,而软吹与之相反5、与顶吹转炉冶炼相比,底吹转炉冶炼的特点是 ( )A 、熔池搅拌强度大,搅拌条件好B 、吹炼过程平稳C 、上部渣层对炉内反应的影响较小D 、改善了脱硫的动力学条件,渣中氧化铁含量又低,因此脱硫率较顶吹转炉高6、在氧化法电弧炉炼钢工艺的氧化期,发生如下的脱磷反应:252[]5()4()(4)5[]P FeO CaO CaO P O Fe H ++=?+D ,从该反应可以看出 ( ) A 、脱磷反应为放热反应,仅从热力学方面考虑,低温有助于脱磷反应的进行B 、渣氧化性低有利于脱磷C 、碱度高有利于脱磷D 、流动性好有利于脱磷7、连铸生产中,使用中间包的作用包括 ( )A 、减少钢水冲击和飞溅,使钢流平稳B 、钢水在中间包内停留时使钢中非金属夹杂有机会上浮C、在多流浇铸上,用中间包起分流作用D、在多炉连浇时,中间包可以贮存一定数量的钢水以保证在更换盛钢桶时继续浇铸8、下列关于冷轧的说法,正确的是()A、冷轧时不会发生再结晶过程,但产生加工硬化B、冷轧板带材精度低,表面质量差C、冷轧产品需产品退火或中间退火D、冷轧过程采用工艺润滑和冷却9、热轧无缝钢管生产工艺过程的顺序是()A、坯料制备→加热→穿孔→轧管→定减径→精整B、坯料制备→穿孔→加热→轧管→定减径→精整C、坯料制备→穿孔→定减径→轧管→加热→精整D、坯料制备→加热→轧管→穿孔→定减径→精整10、粉浆浇注成形所选用的模具一般用以下哪种材料制成()A、萤石B、电石C、石膏D、生铁三、判断题(每题 1 分,共 10 分)1、在烧结过程中,料层从上到下温度逐渐升高。
()2、高炉内三氧化二铁可以不经中间过程而只需一步便可还原成铁单质。
()3、炼铁和炼钢过程主要都是还原过程。
()4、运用模铸法进行浇铸时,浇铸温度必须大于钢种的液相线温度。
()5、连铸生产中,二冷区采用的是循环水冷却。
()6、在轧钢生产中,咬入角大于摩擦角是咬入的必要条件。
()7、型材轧制分为粗轧、中轧和精轧,粗轧的任务是使轧件迅速延伸,接近成品尺寸。
()8、粉末采用钢模压制时,加压速度越快越好,因为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
()9、粉末冶炼过程中,提高烧结温度可以提高烧结零件的强度和硬度,故烧结温度越高越好。
()10、在实际生产中,部分粉末冶金零件的烧结采用两次压制—烧结工艺,其中,初压、初烧一般压力和温度低,复压、复烧压力和温度高。
()六、论述题(16分)试以铁矿石、炼焦煤和高炉熔剂为起点,任选一条生产工艺路线,论述中厚钢板生产工艺过程。
1、火法冶金 2、球团法造块 3、风口回旋区 4、造渣制度,送风制度 5、脱硅 6、保护渣7、冷却8、45.4% 9、D=△h/(1-cosα)1、AB2、ACD3、ABC4、ACD5、ABCD6、ACD7、ABCD8、ACD9、A 10、C 1、× 2、× 3、× 4、√ 5、× 6、× 7、× 8、× 9、× 10、√以钢坯或连铸坯为原料,经过原料的准备和加热,然后通过输送辊道送往轧机进行轧制,中厚板轧制过程一般包括除鳞、粗轧和精轧三个阶段,再将轧制后的板坯进行精整和热处理,最终轧制成合格的中厚钢板。
(以上八点,每点2分,其中每点答对主题和进一步展开论述各得1分。
同一点有多种方法的只需答对一种方法即可得分)一、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10 分。
请将答案填在相应的横线上)1、矿粉成球过程可分为母球形成、母球长大和三个阶段。
2、已知炉渣中CaO含量为50%,SiO2含量为15%,则炉渣碱度为。
3、铁矿石在高炉内全部以间接还原的形式还原至FeO,从FeO以直接还原的形式还原的铁量与被还原的总铁量之比,称为铁的。
4、粉末冶金的基本工序包括三道,分别是粉末制取、成形和。
5、转炉炼钢的主要金属原料是,电炉炼钢的主要金属原料是。
6、某高炉矿批重26吨,其中烧结矿20吨,球团矿5吨,生矿1吨,含铁量分别为55%、65%、65%,进入生铁中的铁量为99.5%,生铁中含铁量为95%,则该高炉每批料的理论出铁量为吨。
7、已知每炉钢的炉渣量7t,炉渣要求含(MgO)9%,炉衬侵蚀使渣中含(MgO)2%,白云石含(MgO)18%,则每炉钢中白云石加入量为 kg。
8、转炉的装入量为47吨,单炉耗氧量2056m3,求将氧枪供氧强度(标态)从3.0 m3/t·min提高到3.5m3/t·min的情况下,可缩短吹炼时间min。
9、某一冷轧工作辊直径为510mm,压下量为1.8mm,则其咬入角的余弦为(保留四位小数)。
二、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20 分)1、以下铁矿石中的元素属于有害元素的是()A、硫B、锰C、铬D、磷2、目前我国高炉冶炼使用的最主要熔剂是( )A、石灰石B、萤石C、石英D、铁矾土3、高压操作对高炉冶炼的影响是()A、有利于提高冶炼强度(提高产量)B、有利于炉况顺行,减少管道行程,降低炉尘吹出量C、有利于降低焦比D、有利于硅的还原4、转炉炼钢的吹炼期可大致分为吹炼前期、吹炼中期和吹炼后期,其中脱碳速度最快并且去硫效果最好的时期是()A、吹炼前期B、吹炼中期C、吹炼后期D、三个时期基本一样5、钢液在以下哪种结构中形成具有一定厚度的硬壳,而中间却是液心()A、钢包B、中间包C、结晶器D、二冷区6、连铸坯生产中,二次冷却区各段水量通常有等表面温度负荷给水,等负荷给水和分段按比例给水三种分配方案,以下关于等表面温度负荷给水的说法,正确的是()A、在坯壳出结晶器后,给予较大水量,使铸坯表面温度迅速降至出坯温度,然后逐段调控给水量,保持该表面温度直至出拉矫辊B、由于二次冷却区上段冷却强度不够,使凝固时间延长,但配水方便C、铸坯收缩均匀,有利于减少铸坯内部缺陷和形状缺陷D、二次冷却区各段给水量保持不变7、中厚板轧制过程中的除鳞是指()A、除去表面的氧化铁皮B、除去内部的气孔C、除去表面或内部的裂纹D、除去表面的灰尘8、钢液炉外精炼过程中,钢包吹氩的作用是()A、如钢液未经完全脱氧,则吹氩可起到脱氧和脱碳的作用,并提高脱气效果B、有利于去除非金属夹杂物C、均匀钢水成分D、均匀钢水温度9、模铸法可分为上注法和下注法两种,与下注法相比,上注法所具有的优点是()A、铸锭准备工作简单,耐火材料消耗少,钢水收得率高,钢锭成本低B、浇铸速度比下注法快,注温可比下注法低C、能同时浇铸若干支钢锭,生产率高D、有利于钢中气体及夹杂物的排除10、高炉内焦炭的燃烧反应的作用包括()A、焦炭燃烧产生的气体产物形成高炉初始煤气B、提供了大量的热量C、提供了大量的还原剂D、使炉缸下部腾出空间,为高炉炉料下降创造了条件三、判断题(每题 1 分,共 10 分)1、对原矿品位低、不能直接入炉冶炼的天然贫矿,入炉前一般要经过破碎、筛分、中和、焙烧、选矿和造块等加工处理过程。
()2、生铁中的硅由炉料中的二氧化硅还原得到,二氧化硅的还原反应只需吸收少量的热量,其还原比铁、锰要容易。
()3、底吹转炉的吹炼过程比顶吹转炉的吹炼过程更加平稳。
()4、运用模铸法进行钢液浇铸时,其浇铸速度的确定必须综合考虑注温、浇铸方法和钢种特点,其一般原则是高温慢注,低温快注;裂纹倾向性大的钢种快注;含易氧化元素的钢种慢注。
()5、连铸生产中,结晶器冷却是采用喷洒雾状水在钢液表面进行冷却。
()6、在钢液浇铸过程中,吹氩量要大,以使夹杂物和气体尽快的上浮。
()7、当轧件进入轧辊的速度小于轧辊在该处线速度的水平分量将会产生后滑现象。
()8、电解法制粉时,在阳极发生还原反应,阴极发生氧化反应,所得金属一般沉积在阳极上。
9、在转炉炼钢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该过程主要是还原反应。
()10、铁基粉末冶金零件烧结时,在预热区1段是压坯中的润滑剂烧除区,此区需要还原性气氛。
()四、简答题(每题 6 分,共 18 分)1、简述炉渣在高炉冶炼过程中的作用。
六、分析题(8分)连续铸钢于1952年开始于奥地利。
20世纪60年代初开始在世界范围内大量使用,进入了大发展时期。
随着钢铁冶炼技术的不断发展,模铸工艺已逐渐被连铸工艺所取代,无论是成本还是质量都无法与连铸竞争。
连铸比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一个国家钢铁工业的发展水平。
1987年我国连铸比为12.93%,1992年全世界平均连铸比为65.3%,我国连铸比为30%,2004年我国连铸比已达96%。
与普通碳素钢连铸相比,我国特殊钢的连铸发展还明显处于落后状态,2003年特殊钢连铸比仅为61.17%。
提高连铸比及实现全连铸是我国炼钢工业发展重要方向之一。
试分析我国提高连铸比以及连铸工艺逐渐取代模铸工艺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