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幼儿园如何培养幼儿的独立性

幼儿园如何培养幼儿的独立性

幼儿园如何培养幼儿的独立性现在的独生子女,个个都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太阳”。

他们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样样事情都由长辈包办代替。

所以到幼儿园了,表现出较强的依赖性,独立性比较差,意志力薄弱的现象。

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要尊重和满足他们持续增长的独立要求,避免过度保护和包办代替,鼓励并指导幼儿自立、自理的尝试。

”所以,我们要深入贯彻《纲要》精神,培养幼儿的独立性,促动幼儿的健康发展。

教育家蒙台梭利也十分重视幼儿的独立性的培养,她认为,儿童自身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应尊重幼儿的自主性、独立性,放手让他们在活动中发展。

(一)家庭是培养幼儿独立性的首要场所任何一个孩子,都是因为父母的教育和环境的影响,才形成了不同的人格品质和水平的。

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幼儿期心理活动的主动性明显增加,喜欢自己去尝试体验。

家长能够因势利导,把握孩子这个时期的心理特点,在保证孩子安全的前提下,放手让孩子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1、在日常生活中,本着“大人放手,孩子动手”的原则,培养幼儿的自理水平。

在现实生活中,有一些家长怕累着孩子,怕孩子做不好,自己重新再做太麻烦,因而不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还有一些家长认为,吃饭、穿脱衣服等生活技能是不用训练的,因为小孩长大自然就会。

其实这些观点都是不准确的。

从儿童发展的观点来看,不给予孩子锻炼的机会,就等于剥夺了孩子自理水平发展的机会,久而久之,孩子也就丧失了独立水平。

所以我们要本着“大人放手,孩子动手”的原则,让幼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在家里,家长能够根据孩子的兴趣和水平因势利导,通过具体、细致的示范,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由易到难,教给幼儿一些自我服务的技能,如学习自己擦嘴、擦鼻涕、洗手、刷牙、洗脸、穿衣服、整理床铺等。

这些看上去虽是很小的事,但实际上给幼儿创造了很好的锻炼机会,无形中幼儿独立生活水平。

当孩子完成一项工作后,作父母的要给以适当的肯定和赞赏,当孩子的存有价值被肯定,自己的工作水平被肯定,他们也会感到无比的兴奋和快乐,在很大水准上增进孩子的自信心。

2、适合幼儿发展的需要,适合未来社会的需要,培养幼儿的自我服务水平自我服务是幼儿发自内心的需要。

对幼儿实行自我服务水平的培养,是为了适合未来社会的需要。

我们培养的是未来这会的建设者,他不光有渊博的知识,更应热爱劳动,具有一定的劳动技能。

在幼儿期对他们实行自我服务水平的培养,正是为他们对未来的劳动奠定心理基础和物质基础。

幼儿手部肌肉发育不完善,动作不灵活,影响了他们的理解和探索,有目的、有计划地对他们自我服务水平的培养,不但能够有效地促动了幼儿肌肉的发育和完善,促动他们动作的协调发展,而且因为手部肌肉活动越多,越丰富,就越能开发幼儿大脑的潜能,促动智力的发展。

孩子在“我自己做”的过程中,能持续增强自信心,提升独立思、独立做事或解决问题的水平,这有助于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

3、尊重幼儿的好奇心,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培养幼儿独立思考的水平。

众所知,独生子女普遍存有着一个不良的性格特征,其中之一就是懒惰。

因为成人过度的包办代替,长此以往,幼儿懒于动手动脑,不愿独立思考。

所以,成人要培养幼儿的独立性,教育他们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遇到困难要想办法自己去解决,学会独立思考。

只有这样,幼儿在独立的基础上创造水平才会持续发展。

我国著名的教育专家陈鹤琴先生说:“凡是孩子能做的事情应该让孩子自己做,不要替代他。

”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水平,就是不但要孩子自己独立动手去做事,还要孩子独立的动脑去想问题。

独立思考水平强的孩子,往往具有较强的好奇心。

家长应该尊重孩子的好奇心,千万不要因为孩子提的问题过于幼稚而加以嘲笑,以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随着家教观点的更新,有一些具有现代家教观、教子有方的家长,注意创造机会,从小培养孩子独立生活和独立思考的水平。

家长能够给孩子讲一些科学家、发明家成长的故事,以激励孩子从小立志,培养孩子对学习新知识、探索新问题的兴趣。

4、创造机会,感受挫折,培养幼儿自我抉择、解决问题的水平。

我们有的家长经常说孩子主意不好,应该听大人的,实际上孩子有主意是件好事,他有自己的看法,自己的理解,应该给孩子创造机会培养他自己拿主意。

我们的教育常常是注意培养孩子顺从听话,不大注意去倾听孩子的需要,从生活小事一直到孩子的发展方面都由家长一手包办了,所以我们的孩子缺乏自己做决定的机会和权利,就很难培养孩子自我解决问题水平。

独立生活水平差的孩子依赖性强,缺乏进取心和毅力,遇事容易打退堂鼓或把任务转给成人。

这大多是成人娇惯、包办代替的结果。

那么孩子的成长也是一样,大人应给孩子创造机会,培养孩子自己做选择和处理问题的水平。

让他在尝试的过程中感受失败,碰钉子,这样孩子就会从失败中记取教训而成长起来。

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有成功,也有失败和失误。

而且通常是经过无数次的失败,才能获得较大的成功。

在生活中,要培养孩子的自我完善水平,要让幼儿学会自我观察、自我体验、自我批评、自我控制,培养孩子的自我抉择、解决问题的水平。

5、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给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

家长要给孩子一个独立自主的好榜样。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如果你自己就是一个处处依赖他人,对什么事都拿不定主意、动不动就寻求协助的人,那你不要指望你的孩子能够独立自主。

你的一举一动,还有你的品质,都是孩子模仿和学习的榜样。

所以,先从你自己独立自主做起。

(二)幼儿园是培养幼儿独立性的重要场所。

孩子成长需要和谐的环境。

所以,幼儿园要为幼儿创设宽松、愉快的环境;幼儿教师要给幼儿营造出一种温暖的“家”的气氛,使幼儿有一种心理上的安全感,愉悦感,这是培养幼儿独立性和自理水平必要的外部条件。

1、在教育中培养幼儿的独立意识每次实行手工活动、数学操作活动的时候,我总会发现有几个小朋友会说:“老师我不会”、“老师你帮我做”,“老师帮帮忙”,其实要做的都是很容易的,不过那些幼儿却仅仅站在边上,脸上带着悲伤、惶恐的神情看着其他在做的幼儿。

每次实行手工活动、数学操作活动的时候,我总会发现有几个小朋友会说:“老师我不会”、“老师你帮我做”,“老师帮帮忙”,其实要做的都是很容易的,不过那些幼儿却仅仅站在边上,脸上带着悲伤、惶恐的神情看着其他在做的幼儿。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现在的孩子大多是家庭中的独生子女,父母都是持着含在嘴里,捧在手心的态度,把孩子当宝贝一样的珍藏着,为孩子包办着一切,孩子想要什么就满足他们什么,而他们对孩子的要求就是不要生病、要听话。

这就导致了在报纸上所揭露的那些可笑的现象:孩子进中学了,父母还要为他们收拾书包,送他们上车。

有的孩子考大学了,考什么专业都是父母选择的,没有一点自我的意愿。

这样做的结果就是让孩子丧失了独立性,而变成一个没有责任感,不用头脑而怯懦的人。

在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孩子需要具备独立思考、判断、选择解决问题的水平,一个温驯的工具是会被社会所淘汰的。

而幼儿时期是打基础的阶段,所以,我们需要在幼儿时期在家园共同努力下培养幼儿的独立性,为独立性的发展创造环境与条件。

1、在幼儿园日常生活中培养幼儿的独立性2-3岁的幼儿,他们的自我意识开始了萌芽阶段,言语和动作都有了迅速发展,对周围世界的认知范围也在逐渐扩大。

他们的独立意识也在点滴间逐步培养起来,喜欢自己去探索这个新奇的世界。

随着他们身体的发育,大小肌肉群的逐渐成熟,心理水平的持续提升,他们开始了尝试,于是从不会做到学着做到学会做,从做的不象样到做的井井有条。

在这个必然的规律和必经的过程中幼儿获得了自身的发展。

于是我们就能够要求幼儿从身边的一些小事开始,让他们学着自己吃饭、穿脱衣服,自己收拾玩具,自己睡觉等等。

虽然有时他们吃饭的速度很慢、他们的衣服穿的并不是很整齐,玩具收拾的不是很干净,但是我们在活动的过程中放手让幼儿自己做主,给他们一种小主人的感觉,让他们在活动过程感受独立做事的乐趣,以此来培养他们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意识。

同时对他们做出的努力给予充分的肯定,并鼓励和要求他们去克服困难,坚持自己去独立做事,为幼儿的自主、独立发展创造民主、宽松、愉快的气氛。

2、在教育中培养幼儿的独立性教育家蒙台梭利十分重视幼儿的独立性的培养,她说:"教育者先要引导孩子沿着独立的道路前进。

”她认为,儿童自身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我们应尊重幼儿的自主性、独立性,放手让他们在活动中发展。

这就要求我们教育者能够通过各种方式对幼儿实行水平的培养,如:在选择游戏区域实行游戏时我们应该放手让幼儿自己去选择游戏角色、游戏环节、游戏方式,让幼儿充分感受到自己有选择、探索、表达的自由。

在孩子间发生矛盾时,不是作为权威者的来评判谁对谁错,而应把解决问题的权利交给幼儿,给予他们独立解决问题的水平,让孩子自己学会解决问题。

幼儿具有好奇好问的天性,他们对看到的事情有时都会问上一个为什么?对待他们所提出的问题,我们应注意启发他们自己动脑筋实行探索,来得到问题的答案。

在尝试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时不必担心失败和批评,能够大胆发表自己与众不同的意见,而不是教师把答案直接告诉给幼儿。

同时我们也应该尊重幼儿,注意对孩子说话的口气和方式,要认真的倾听孩子,使孩子感到你在尊重他。

以商量的语气对孩子发出做事的要求,而不是以命令的口气来要求,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孩子,尊重孩子的人格,这并非是娇惯孩子。

事实证明:受到尊重的孩子,大多是待人友善,懂礼貌,举止大方,自我独立意识强,心理学家认为这是孩子受到应有尊重的良好反应。

3、在因材施教中培养幼儿的独立性幼儿之间是存有水平差异的,具有较强独立意识的幼儿,我们应给他们创造更多的机会去探索周围世界,并在主动活动中获得知识和技能,发展思维水平和解决问题的水平;对于独立意识较弱的幼儿,就相对降低要求的标准,不可强求,更不可鄙视,须因材施教。

记得我们实行折纸活动《飞机》的教学过程中,很多水平强的孩子很快飞机的机翼、机身折好,而那些水平差的孩子在寻求老师的协助,这时我们就要求水平强的孩子对着示范步骤图自己探索最后两个步骤的完成飞机拼插,水平强的孩子们就在自己探索的过程中学会了折飞机的本领,做起了小老师协助其他幼儿完成折纸活动。

所以说独立自主性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循序渐进地实行,切不可急于求成,就如画画来说,我们的孩子刚开始对涂色练习不是很水平很强,经常涂的到处都是,后来经过反复的练习,持续的提升要求,现在绝大部分的孩子都能均匀的实行涂色练习了。

如果我们对每个孩子的发展都做出过高的、不合理的要求,或是因为孩子一时没有达到你的要求,就横加斥责,孩子就会产生恐惧心理,然后产生依赖心理,寻求教师的协助,所以我们应该根据孩子的差异即时的调整教学过程与环节,让每个孩子都在学习中实行独立性的培养。

幼儿的独立水平并不是只在幼儿园中经过教师教育锻炼就行的,他们生活中更多的时间是呆在家里的,如果家长总是帮着孩子把一切都做好,幼儿的自理水平就会很差,这也会给老师培养幼儿自理水平工作的展开带来一定难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