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摆的研究》课堂实录及点评

《摆的研究》课堂实录及点评

《摆的研究》课堂教学实录及点评桃江县大栗港镇完全小学曾胜男授课内容: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第六课授课:曾胜男老师记录评课:曾胜男老师(64名学生分成16个小组。

每个实验桌上有挂摆的支架、一根细线、三个钩码、电子秒表、尺子、实验报告单。

)一、设疑导入,激发兴趣。

师:(出示自制的摆)上节课我们已经认识了“摆”,我们通过实验知道了摆有一个很重要的特性,谁来帮大家回忆一下?生:摆具有等时性。

师:你能具体解释一下吗?生:就是在相同的时间里,摆摆动的次数是相同的。

师:说的很好。

师:(师出示投影记录)这是上节课第三组的记录,他们的摆10秒内摆动9次,而第四组的摆10秒内摆动的是8次。

其他的组的记录也不完全相同。

现在,老师心里有个疑问:虽然我们认识的摆具有等时性,可摆和摆之间,它们的快慢都一样吗?生:同一个摆的相同,不同的摆的就不一定相同。

(评:这里,老师利用上节课的实验记录,引导学生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不同的摆在相同间隔时间段里摆动的次数是不同的。

从而引出本节课的探究内容:摆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

使本节课与上节课紧密地衔接起来,注重了知识的前后连贯。

)二、由扶到放,合作探究。

1、摆的快慢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

师:那么,摆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呢?请你们回忆上节课各组的摆,找一找摆的快慢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系。

(生分小组讨论,交流。

)师:下面请同学们来汇报你们的讨论结果。

生:我觉得和绳子长度有关系。

师:我们把这根绳子叫摆绳。

(板书:摆绳长度)生:我认为和挂的那个重物的重量有关系。

师:我们把挂的这个重物叫摆锤。

(板书:摆锤重量)生:我认为和我们把摆提起来的高度有关。

提得高些会摆得快些。

师:你为什么这样想?你的理由是什么?生:提得高些,松手时的力会大些,就摆的快些。

师:嗯,想法不错。

我们把摆提起的高度叫摆动幅度。

(板书:摆动幅度)(评:这里,通过小组内同学的交流,学生形成初步的认识。

老师再引导学生找出可能影响摆的快慢的三个因素,以便于后面探究时提取相同条件和不同条件。

在查找可能的因素时,老师还注意引导学生大胆说出这样想的理由,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

)师:同学们找出了可能影响摆的快慢的三个因素。

为什么老师说是可能呢?”生:因为我们还没有通过实验进行证明。

师:说得好。

要知道这三个因素会不会影响摆的快慢,就要用实验来证明。

师:同学们想一想,我们用什么实验来证明?生(异口同声地):用对比实验。

师:对,用对比实验。

做对比实验时,每次只能有几个条件不同?生:一个。

就是我们要探究的那个问题不同。

师:说的对。

对比实验只能是要探究的这个因素不同,其余的条件都要相同。

下面我们先来探究“摆的快慢与摆动幅度是否有关”。

(多媒体出示)(评:通过半年多的培训,五年级的同学对于对比实验有了深刻的印象,也了解了对比实验的基本程序,知道在探究一个因素对某种现象有没有影响时要用对比实验来进行探究。

也知道对比实验时要怎样控制变量。

)2、探究“摆的快慢与摆动幅度是否有关”。

师:我们探究的题目是生(接着说):我们探究的题目是“摆的快慢与摆动幅度是否有关”。

师:我们的预测是?先小组讨论一下。

(小组讨论)师:哪个小组的同学发言?生:我想摆幅大就速度快,摆幅小就慢。

师:为什么?生:因为我实验时拉得长摆动就快。

师:有谁和曹宇强想的一样,认为摆幅大就摆得快?(只有少数几个学生举手)师:没举手的同学怎么想?生:我认为摆幅大速度就慢。

师:为什么这样想?(答不出)师:有没有人认为不论摆幅大小,快慢都一样?生:(齐)没有。

师:我刚才看到多数同学都认为摆幅大就摆得慢,为什么呢?另一生:因为摆幅大,回来慢;摆幅小,距离小,就回来的快。

师:她认为走的距离长就慢,距离短就快,说出了一番道理。

是不是这样?我们来实验一下。

师:实验时不同条件是什么?生:摆动幅度。

师:对,对比实验的不同条件就是我们探究的问题。

那相同条件是什么呢?生:摆绳长度、摆锤重量。

师:实验步骤呢?生:先要测量15秒内小幅度摆动时摆动的次数。

再测量15秒内大幅度摆动的次数。

师:只做一次吗?生:不,要反复做几次。

师:为什么?生:因为只做一次的话有可能不太准确。

师:是啊,做实验时,我们要反复实验,以避免偶然事件的发生。

那样,会影响我们的实验结果。

那我们就做三次。

(评:这里,老师强调了对比实验时要控制好变量,要保持好常量。

并强调了重复实验的重要性。

让学生明白:做科学研究,贵在持之以恒。

)(两名学生到台前做摆幅大小不同的演示实验,每次15秒。

)师:两次实验结果怎样?生:都一样。

师:实验说明摆幅大小与摆的快慢有关系吗?生:(齐)没关系。

(板书:无关)师:看来,我们多数同学最初的想法都错了。

其实,有这种想法的不单是我们,早在两千多年前,有一位著名的学者叫亚里士多德,就和你们想法相同,并且还把这个结论写在了书上。

伽利略发现的秘密就在这里。

他在读书的时候看到书上写摆的快慢与摆幅有关系。

可是他亲眼看到吊灯的摆动不管摆幅大小,快慢总是一定的。

到底哪个对呢?伽利略从不迷信书本,他要靠自己的观察实验来思考问题。

于是他找来不同的绳子、铁链、木球、铁球一次次反复实验。

最后他大胆地提出了:书上的结论是错误的,摆幅的大小和摆的快慢没关系。

这就告诉我们:一个科学的真理,不以权威的话或书本的结论为标准,也不以赞同它的人多少为标准,它是以什么为标准呢?生:以实验为标准。

(评:在做这个实验时,老师采用的是“扶”的方式。

“扶”是为了后面的“放”,注重由易到难,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教师还注意学生的思想教育,从伽利略推翻亚里士多德的权威来教育学生:我们要勇于实践,实践出真知。

我们要相信科学,破除迷信。

)3、探究“摆的快慢与摆锤重量是否有关”。

师:你们说,要研究摆的快慢与摆锤重量有没有关系,该怎样去做?生:(齐)做实验。

师:我们能独立完成这个实验计划吗?生:能。

师:好。

那么我们就先写实验计划,讨论交流后再分组实验。

(评:这里老师教会了学生实验时的一般步骤,即:先写实验计划,然后汇报交流,修改后再实验。

也是对学生实验能力的一种培养。

)(分组讨论,写出实验计划。

师巡视,相机指导。

)师:下面我们来交流一下同学们写的实验计划。

哪个组愿意汇报我们的计划?(生纷纷举手,气氛很是热烈)师:请第七组的同学上台汇报。

拿着你们的实验计划。

生:我们探究的题目是“摆的快慢与摆锤重量是否有关”。

我们的预测是“摆锤重,摆动快”。

实验时的相同条件是“摆绳长度”。

实验时的不同条件是“摆锤重量”。

实验步骤是“先要测量一个钩码时15秒内摆动的次数。

再测量2个钩码时15秒内摆动的次数。

”师:相同条件、不同条件写得很正确。

你们在步骤是怎样满足这些条件的呢?生:我们是用1个钩码和2个钩码来表示不同的重量的。

师:那你们的相同条件是怎么满足的呢?生:摆绳长度不变啊。

师:是啊。

可是你要在步骤中写出来啊。

(评:这里,老师重点教会学生怎样在实验中满足各种条件,教育学生要注意科学的严谨性。

)生:我知道了。

要加上“保持摆绳长度不变”。

师:对。

修改一下吧。

(下面的同学有的在迅速地修改。

)师:其他组有不同的意见吗?生:我们组的预测是“摆锤越重,摆动越慢”。

理由是“太重了,摆不动些。

”师:你们的预测也有一定的道理。

真正的结果是怎样呢?我们要用生(接着说):要用实验来证明。

师:对,就按照我们的实验计划开始实验吧。

(生动手实验。

大多数的组做的很认真。

)师:请第6组汇报一下你们的实验结果。

生:我们的摆一个钩码时摆动了14次,两个钩码时还是摆动了14次。

所以,我们的结论是“摆的快慢与摆锤重量无关。

”师:其他组呢?有不同的意见吗?生:我们的只是次数和他们的不同。

师:但你们不同重量时的次数也是一样的吧?生:是。

所以,我们的结论也是“摆的快慢与摆锤重量无关。

”师:同学们通过实验证明了“摆的快慢与摆锤重量无关。

”做的很好。

(评:在这个实验中,老师采用的是半扶半放的方式。

让学生试着像科学家那样探究问题。

难度较第一个实验略难。

体现了对学生思维循序渐进的训练。

)4、探究“摆的快慢与摆绳长度是否有关”。

师:下面我们能自己写计划、自己修改、自己做实验来探究“摆的快慢与摆绳长度是否有关”这个实验吗?生(异口同声):能。

师:好。

开始吧。

(生迅速地写计划。

小组讨论、修改。

有的组还与旁边的小组讨论交流。

然后纷纷按计划做起实验来。

)(评:这里,老师让学生通过小组间的交流,讨论,合作完成实验探究的过程。

体现了现阶段我校正在进行的课改“交流互动、合作生成”的教学模式。

)师:下面老师想请一个小组来汇报。

谁愿意?(学生纷纷举手。

)师:请第四组的来汇报。

生:我们探究的题目是“摆的快慢与摆绳长度是否有关”。

我们的预测是“摆绳越长,摆动越慢”。

实验时的相同条件是“摆锤重量””。

实验时的不同条件是“摆绳长度。

实验步骤是“先测量摆15秒内摆动的次数。

然后,保持摆锤重量不变,再量一量绳子的长度,然后解下来让绳长为原来的2倍,再测量15秒内摆动的次数。

”实验记录“原来绳长时摆动15次,2倍绳长时摆动11次。

实验结论“摆的快慢与摆绳长度有关。

摆绳越长,摆动越慢。

”师:第四组的实验计划写得很完整。

实验记录也写得很详细。

其他组呢?你们的计划、结论呢?生:我们的预测和他们的相反,但结论相同。

生:我们组的计划、方法和他们的一样,只是15秒内摆动的次数不同。

我们组的原来绳长时14次,2倍绳长时9次。

生:我们组的和他们组的基本上是相同的。

师:同学们的实验计划写得不错,实验做得很成功,实验结论很正确。

确实,摆的快慢与摆绳长度有关。

摆绳越长,摆动越慢。

摆绳越短,摆动越快。

(评:在这个实验中,老师采用的是“完全放”的方式,大胆地让学生自己探究。

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以及大胆猜测、验证的科学品质。

学生也从中体会到了探究的乐趣。

)5、课堂小结:师:我们把今天的三个实验的结论综合起来,能得出一个什么结论?生(和师一起):摆的快慢与摆动幅度、摆锤重量无关。

摆的快慢与摆绳长度有关。

摆绳越长,摆动越慢。

三、课外延伸,拓展思维。

师:(出示粗细相同、宽度相同、长度不同的两把塑料尺子)同学们看,这两把尺子有什么不同?生:长度不同,重量不同。

师:如果我们用这两把尺子做摆锤,制作两个摆,让摆绳长度相同。

在15秒内它们摆动的次数会相同吗?生:应该会相同,因为摆绳长度相同。

而摆的快慢与摆锤重量无关。

生:会不同吧。

师:为什么?生:因为这两个摆锤除了重量不同外,长度也不同。

师:嗯,想法不错。

这个问题就留给同学们回家探究。

并查找原因,下节课我们再一起交流。

下课。

(评:这里,老师利用摆长不同的两个摆,引发学生根据本堂课所学知识进行判断。

问题的提出,旨在引起学生的争议,激发学生继续探究的兴趣。

并为下节课的学习埋下伏笔。

)总体评价:对比实验是以正确的实验操作和观察的方法为基础,以实验现象为依据,对实验过程中通过人为控制所产生的两个类似现象之间的差异进行对比分析的一种实验教学过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