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5第一单元第3课边城教案(系列一)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5第一单元第3课边城教案(系列一)

(5)翠翠爱二老,那二老爱翠翠吗?何以见得。
(6)猜想一下,翠翠的爱情结局会是怎样的结局?自作一首诗歌表达。
3、导做:自读课文,用心品味小说中自然、纯朴的自然风物和边城人事。谈谈你读后感触最深的一点。
小结:青山绿水风景美
古朴和乐风俗美
纯朴真挚人情美
第二 赏析文章
学做思一、分析边城的风情美
1、导学:小说中的环境描写,不仅为我们展示出一幅幅湘西边陲特有的清新秀丽的自然风光,更重要的是在于烘托了人物的心理活动,使人物的情感沉浸在富有诗情画意的氛围中。
景物描写
内心刻画
文化内涵
学做思三:初步感悟文章
1、导学:速读课文,分析情节特点(学生讨论回答)
(1)本文围绕哪个传统节日展开描写与叙述的?每节主要写了哪些事?
围绕端午节;
第三节:第三个端午节,听鼓声,说民俗;
第四节:第一个端午节,两年前,翠翠巧遇二佬傩送;
第五节:第二个端午节,上一年,巧遇大佬天保;
2、导思:故事情节介绍(学生介绍,老师补充)
民国初年,位于湘西山区的偏远小镇 茶峒,有位船总顺顺,颇有名望 。他的两个儿子大佬天保和二佬傩送 ,同时爱上渡口老船夫的外孙女翠翠 。老船夫怕翠翠重蹈其母因婚姻不幸而殉情身亡的复辙,对她的婚事十分关注。
端午节的夜晚,情窦初开的翠翠邂逅二佬傩送,心中萌发爱慕之情 ,但在二佬面前却羞于表露。以后在 顺顺家又与大佬天保相识。一天,顺顺托杨马兵来向老船夫说媒。老船夫得知大佬喜欢翠翠,不胜欣喜,他试图说服翠翠,翠翠却十分恼怒。当天 ,王团总也派人到顺顺家为女儿提亲,他愿以一座新碾房作陪嫁,但二佬傩送表示宁要渡船,不要碾房。大佬 得知弟弟也爱慕翠翠,郁闷不乐,遂乘船外出经商,不幸落水毙命。
第六节:迎婚送亲渡河,勾起翠翠心思。
(2)文中写了几个端午节?结构上有何特点?
三个;眼前端午两年前端午上一年端午眼前;采用了插叙,回环往复,衔接得当
学贵有疑,学生自学之后,根据导读提示,提出疑问?
2、导思:教师补充相关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文本解读(你注意到这些了吗?)
(1)爷爷对翠翠的爱反映在哪些地方?翠翠对爷爷的爱又反映在哪里?这是一种怎样的爱?
(2)大老、二老本是想通过对歌比赛来赢得翠翠的爱,那大老为什么还要谦让呢?这又是怎样一种感情?
(3)为什么在一个草木都吐散着热气的夏日黄昏,翠翠却有凄凉感?为什么在安静、闲适的黄昏却心绪不宁,胡思乱想呢?
(4)小说中两次提到了虎耳草,虎耳草长在悬崖上,不可能摘到,为什么在歌声中,翠翠就能摘到虎耳草呢?虎耳草暗示了什么?
噩耗传来,二佬傩送十分悲痛,不愿再提 亲事,离家出走。老船夫见翠翠婚事无望,怅然伤怀,加之劳累过度,心力交瘁,终于在一个雷雨交加的夜晚与世诀别。翠翠依旧守候在渡船上, 长年为人摆渡,同时,仍旧有所等待 。
3、主要人物关系图
3、导做:学生快速浏览课文, 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感悟小说:
故事情节
人物形象
语言特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把握小说主旨,品味小说优美的意境,体会作品中所描绘的湘西边城的淳朴风情和人性美。
重点目标
让学生理解在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环境中所折射出来的人情美、人性美。
难点目标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为小说构筑这样一个环境的深意,也就是对小说主题的把握。
导入示标
1、播放黄磊的歌曲《等等等等》这首歌讲述了一个美丽却有着淡淡哀愁的爱情故事,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美丽的故事。
展示图片
3、导做:《边城》题目的具体含义?
边地的小城。指远离城市的边远小镇。从时间、文化上考虑,“边城”是大城市的对立面,是“中国另外一个地方另外一种事情”。是沈从文先生在体会上流社会的腐朽生活和城里人“庸俗小气自私市侩”的风气之后,对其故乡未完全被现代物质文明摧毁的淳朴民风的怀念。
学做思二、走进作者,了解湘西
教学方案
章节:第一单元第三课 :3 备课人: 二次备课人:
课题名称
边 城
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点:
了解小说的主要情节,学习课文中作者对湘西边城淳朴风情的描写,梳理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体会沈从文小说的风格,培养并提高学生阅读小说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点:
通过导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理解小说的主题。
2、湘西美景图片的播放
目标三导
第一学做思一:初读课文,源自进湘西1、导学:在现代文学作品里,以“城”为名的有哪些?
沈从文《边城》 钱钟书《围城》
张爱玲《倾城之恋》 萧红《小城三月》
林海音《城南旧事》
2、导思:为什么这么多作家都喜欢写一座城?这个“城”是不是有些特殊意味呢?
今天我们就来探寻其中一座城,探寻沈从文的《边城》究竟是一座什么样的城?
1、导学:作者介绍(学生介绍,老师补充)
沈从文(19021988现代小说家、散文家、文物研究家。原名沈岳焕,湖南凤凰人,苗族。是现代文学 史上最多产的作家之一。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丈夫》《贵生》《三三》,长篇小说《边城》《长河》,是其代表作。他以抒情小说的文学形式创造了一种描写特殊民情的乡土文学。
沈从文的一生是坎坷的一生,是奉献的一生。他1917年到19年漂游在湘西沅水流域;1923闯入北京,1923年至1928年在北京以写作谋生;1928年至1930年,沈从文被徐志摩发现,将这位小青年推荐给中国公学校长胡适,在上海中国公学任讲师,兼《大公报》《益世报》等文艺副刊主编;1931年至1933年在青岛大学任讲师;1934年至1939年在北京主编全国中小学国文教科书;1939年至1947年在昆明西南联合大学任教授;1947年至1949年在北京大学任教授;1950年至1978年在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任文物研究员;1978年至1988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所任研究员。沈从文先生的文学作品《边城》《湘西》《从文自传》等,在国内外有重大的影响。
沈从文一生共出版《石子船》《从文子集》等30多种短篇小说集和《边城》《长河》等6部中长篇小说,沈从文是具有特殊意义的乡村世界的主要表现者和反思者,他认为“美在生命”虽身处于虚伪、自私和冷漠的都市,却醉心于人性之美,他说:“这世界或有在沙基或水面上建造崇楼杰阁的人,那可不是我,我只想造希腊小庙。选小地作基础,用坚硬石头堆砌它。精致,结实、对称,形体虽小而不纤巧,是我理想的建筑,这庙供奉的是“人性””(《习作选集代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