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2019-2020学年高三六校联考文综-地理试题《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8》数据显示,2016-2018年我国出生人口数量连续三年下降。
除了人口出生数量下降之外,带来经济发展红利的流动人口群体也开启了“回流模式”,且回流之潮不可阻挡。
下图为我国当前返迁人口与流动人口年龄性别结构金字塔图。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返迁人口年龄集中在40~55岁之间,其主要原因是A.城乡间经济收入差距大幅缩小B.农村实施土地流转制度C.发达地区普通劳动力需求下降D.农村养老服务更加完善2.为促使返迁人口再创造经济红利,可采取的措施是A.向人口返迁地区实施产业转移B.提高返迁人口的工资待遇C.降低发达地区的工人技能标准D.解决随迁子女入学难问题近年来,我国高速铁路发展迅速,大众出行进入了高铁时代。
但是,在成昆铁路攀枝花至昆明段仍运行着一对“绿皮车”——6162/6161次列车,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该对列车途径22个站点,全程票价仅为39.5元,乘客携带的货物根据重量另外收取少量费用。
下图是6162/6161次列车沿线部分站点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该次列车越接近昆明列车站点越稀少,原因可能是昆明四周A.可选交通运输方式多样B.物产贫乏,货运量小C.高原山地地形建立车站难度大D.人口稀少,客运量小4.该对列车从20世纪运行至今,其原因是①高铁建设问题难以克服②公路出行受气候影响大③沿途地区人员流动量大④降低沿途居民出行成本A.①③B.②③C.①②D.②④5.小明常年往返于龙塘坝和攀枝花,发现沿途荒漠广布、植被稀少,造成这种景象的原因可能是A.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B.纬度低,蒸发旺盛C.背风坡,下沉干热气流D.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广西乐业县白洞天坑坑口长和宽分别达220米和160米,最深达312米。
冒气洞与白洞天坑相距不到500米,是天坑形成的早期形态,冒气洞口直径仅7~8米。
冒气洞与白洞天坑地下相互连通,白洞天坑内的空气与外界连通,温度变化大,冒气洞气温常年保持在18 C左右,因洞口时常冒出较浓“白烟”而得名。
下图为白洞天坑与冒气洞的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冒气洞冒“白烟“最显著时段是A.夏季日出时B.夏季正午后C.冬季日出时D.冬季正午后7.推测形成天坑的地质作用顺序是A.地壳抬升-沉积作用-流水溶蚀-地壳陷落B.沉积作用-地壳抬升-流水溶蚀-重力坍塌C.地壳下沉-沉积作用-水平运动-断裂坍塌D.地壳下沉-沉积作用-地壳抬升-流水溶蚀8.如果地下河消失,冒气洞的变化可能是A.不会再“冒气”B.洞内冬季气温升高C.不再扩大成为天坑D.“白烟”变淡或慢慢消失土壤有机质含量是衡量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与气候、地形、土壤类型和土壤侵蚀密切相关。
黑龙江嫩江县的鹤山农场属于典型黑土分布区,主要种植大豆和玉米,东西向起垄(沿东西方向挖沟或堆土起垄)耕作。
下图示意该农场部分地块土壤侵蚀强度。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造成该地块土壤侵蚀空间差异的主要原因是A.气候B.地形C.土壤类型D.作物类型10.下列区域中土壤有机质含量最高的是A.甲B.乙C.丙D.丁11.推断耕作方式最不合理的区域是A.甲B.乙C.丙D.丁12.根据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非洲大陆基岩海岸较少,港口规模小,吞吐能力较低,现有港口城市的地位尤为重要。
肯尼亚(下右图)是一个农业国,农牧渔业为其主要经济支柱,工业制成品主要依赖进口。
濒临印度洋的蒙巴萨是该国最大的港口。
根据港口规模与城市人口规模相对关系,东非的蒙巴萨、达累斯萨拉姆分别属于典型港口城市和临海城市。
下图为非洲主要港口城市分布情况。
(1)说明非洲现有港口城市地位尤为重要的主要原因。
(2)据图文资料分析肯尼亚主要河流入海口处没有形成港口的可能原因。
(3)根据材料判断东非的蒙巴萨、达累斯萨拉姆哪个更需要对旧港口进行升级改造,并说明理由。
13.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盐沼即盐碱化沼泽,盐沼湿地是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形成和发育的湿地类型。
图甲中嫩江市位于嫩江流域上游,附近河段沼泽分布较少;松嫩平原西部(齐齐哈尔附近)盐沼广布,该地区盐沼的形成及演变包括两方面:一是沼泽的形成,二是沼泽的盐碱化。
盐沼的盐分迁移不仅受到气候、地形、地质、水文、生物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还受季节等时间因素的影响。
土壤干湿度、冻融变化均会影响土体内水、盐的动态变化。
图乙为盐化沼泽土总盐分含量随深度变化曲线。
(1)分析嫩江市附近河段沼泽分布少的主要原因。
(2)嫩江平原西部多盐沼,试从地形和水文水系条件,分析其成因。
(3)据图乙,与冻结期前期相比,描述土壤冻结期盐沼盐分的变化特征。
(4)4月份该区域盐化沼泽土壤表层盐碱多泛滥,请结合图乙并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原因。
14.[旅游地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全域旅游是全域景观优化、多产业互动、全民参与的新型旅游形态。
安徽黄山、浙江杭州西湖是我国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
材料二 2018年底杭黄高铁开通运营。
杭黄两地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构建了旅游合作机制,将共同打造“名城、名湖、名江、名山、名村”沿杭黄高铁黄金旅游线,串联起了7个国家5A级旅游景区。
打造“杭黄高铁黄金旅游线”,发挥全域旅游对黄山市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意义有哪些?15.[地理一选修6:环境保护]为实现青山绿水,还原汾河两岸五谷香的秀丽风景,山西省2018年提出“控污、增湿 (地)、清淤、绿岸、调水”治理措施。
汾河水浅,某些城市采用的“清淤”措施主要是利用挖掘机清理河道内淤泥,増加河道的宽度和水深,清理出来的淤泥堆放于岸上排泥场。
有学者指出汾河清淤措施有待改进。
指出汾河现行“清淤”措施的不利影响,并请你为汾河清淤提出合理解决措施。
参考答案1.C2.A【解析】【分析】1.我国流动人口的迁入地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
当前,随着我国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以及东部地区产业结构的升级,人口回迁现象突出,年龄较大的流动人口在经济发达地区普通劳动力市场上的竞争力减弱,加之年龄较大的流动人口倾向于稳定的生活,导致返迁人口集中在40~55岁之间,C正确;城乡经济收入目前仍存在较大差距,不会大幅缩小且不会仅仅影响40~55岁之间的人,A错误;农村实施土地流转制度更有利于土地集中经营,不利于流动人口回迁,B错误;相比农村,城市养老服务更加完善,D错误。
故选C。
2.返迁人口仍然具有创造经济财富的能力,且人口返迁目的地多为中西部地区,向这些地区实施产业转移,可促进人口就近就业,为经济发展再创造红利,A正确;人口返迁群体多为普通劳动力,降低发达地区工人技能标准和提高返迁人口的工资待遇不符合发达地区的发展要求,BC错误;解决随迁子女入学难问题与激发返迁人口再创造经济红利无关,D错误。
故选A。
3.A4.D5.C【解析】【分析】3.昆明城市等级高,越接近昆明,人口分布越多,基础设施更完善,可选交通运输方式多样,因此越接近昆明列车站点越稀少。
A正确。
昆明周围经济发达,物产丰富,货运量大,B错误。
据图中高程分析,昆明附近海拔多在1000-2000之间地形起伏不太大,且自然条件现在不是主要限制因素,C错误。
昆明周围经济发达,人口密集,客运量大,D错误。
故选A。
4.我国高铁修建技术已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沪昆高铁、成贵高铁的开通,表明我国完全有能力在地形复杂区域修建高铁,故①错误。
公路出行方式受气候影响较大,图中区域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山脉纵横交错,气候复杂多变,导致各种气象灾害频发,对公路出行影响较大,故②正确。
滇、川偏远地区经济较为落后,铁路沿途多为等级较低的站点,人员流动量小,故③错误。
由题干可知6162/6161次列车票价较低,沿途地区经济较为落后,可推测该对列车的运行是为了减少沿线居民的出行成本,故④正确。
所以,D选项正确。
故选D。
5.设问中,“常年”说明是长时间的稳定状态,“荒漠广布、植被稀少”的景观特征说明沿途地区气候干旱,“往返于龙塘坝和攀枝花”指明相关地理位置的范围,结合图中的地势分布和河流流向信息,可判断出所涉区域为河谷地带。
图中区域位于我国西南部,属季风气候区,并未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故A选项错误;依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这两大宏观因素难以解释该河谷地带的景观特殊性,故B、D选项错误;河谷地带山高谷深,气流在山脉背风坡一侧下沉,形成“焚风效应”,造成谷内气候干旱,故C选项正确。
故选C。
6.C7.B8.D【解析】【分析】6.冒气洞的“白烟”本质是洞内相对暖湿的水蒸气上升冷凝而成。
冬季,洞外因冬季风影响气温降低,洞内温度恒定为18°C,相对较高。
同时白洞天坑有冷空气下沉,通过地下通道进入,迫使洞内温暖空气上升,出洞口后遇冷成雾珠,形成“白烟”。
冬季日出时气温低,利于白洞天坑冷空气下沉,冒气洞冒“白烟“最显著时段是冬季日出时,C正确。
故选C。
7.沉积作用形成石灰岩,石灰岩经地壳抬升成陆地,流水侵蚀、溶蚀形成巨大地下溶洞;重力坋塌成天坑。
推测形成天坑的地质作用顺序是沉积作用-地壳抬升-流水溶蚀-重力坍塌,B正确。
故选B。
8.地下河流消失后,洞内缺少了水体对温度和湿度的调节作用,所以冬季洞内的气温可能降低,夏季气温可能升高,水蒸气含量会减少,B错误。
但冒气洞本身与外界空气交换弱,冬季气温降低慢,温度还是高于外界,“冒气”现象存在,但是“白烟”因为上升气流减弱和水汽减少会变弱或者消失,A错误,D正确。
地下暗河消失很可能是地下深处新的洞穴和暗河形成,导致上层洞穴暗河的水流渗流消失,冒气洞仍然有可能形成天坑,C错误。
故选D。
9.B10.A11.B【解析】【分析】9.据图中比例尺可知,该区域范围较小,在此微观环境中,气候、土壤类型和作物类型没有大差别,不会导致土壤侵蚀空间差异出现较大差异,ACD错误;据图中等高线可以判断出地形坡度不同,其中甲地等高线较稀疏,土壤侵蚀强度最弱,等高线较密集的区域,土壤侵蚀强度较强,因此地形坡度大小是造成其差异的主要原因。
B正确。
故选B。
10.土壤有机质含量与气候、地形、土壤类型和土壤侵蚀密切相关。
该区域范围较小,在此微观环境中,气候、土壤类型没有大差别。
甲地等高线稀疏,土壤侵蚀微弱,有机质流失量小,有机质含量最高。
乙、丙、丁等高线比甲地密集,土壤侵蚀较强,有机质流失量大,有机质含量较低。
土壤有机质含量最高的是甲,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11.“黑龙江嫩江县的鹤山农场东西向起垄(沿东西方向挖沟或堆土起垄)耕作”,甲地坡度较缓,东西向起垄影响不大,A错误。
乙地坡度最陡且东西向起垄为垂直等高线方向的顺坡耕作,加剧了水土流失,耕作方式最不合理,B正确。
丙坡度比乙地缓,虽然东西向起垄为垂直等高线方向的顺坡耕作,会加剧了水土流失,但不如乙地严重,C错误。
丁地东西向起垄风向与等高线延伸方向斜交,会加剧了水土流失,但不如乙地严重,D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