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高考理综模拟试卷及答案解析

2019高考理综模拟试卷及答案解析

高考理综模拟试卷及答案解析高考模拟试卷及答案解析-理综目录2015高考理综模拟试卷 (2)第I卷(126分) (2)第Ⅱ卷(174分) (8)2015高考理综模拟试卷答案及解析 (20)选择题部分 (20)非选择题部分 (20)物理部分 (20)化学部分 (22)生物部分 (23)2015高考理综模拟试卷第I卷(126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 下列有关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的说法,正确的是A. 链霉素能让核糖体与单链DNA结合,说明链霉素能让DNA直接通过核孔B. 中心法则适用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但是不适用于病毒C. 翻译过程的正常进行需要ATP和RNA聚合酶D. 转录过程中碱基的配对方式有A—U,C—G,T—A,G—C2. TIBA(三碘苯甲酸)能够阻碍生长素的极性运输,下列有关TIBA在农业上的应用,不正确的是A. 对大豆施用适量TIBA可使植株侧枝生长更旺盛,从而起到一定的增产的效果B. 用适当浓度的TIBA浸泡大豆种子,能提高萌发率C. 若没有TIBA,采用手工摘除大豆顶芽的方法也能让大豆增产D. 施用适量TIBA可使植株矮化,从而起到一定的抗倒伏的效果3. 下列有关同位素标记(示踪)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有几项①科学家把用放射性元素标记的蛋白质注入细胞中,发现放射性依次出现于:附有核糖体的内质网、分泌小泡、高尔基体、小囊泡、细胞膜②卡尔文向小球藻提供14C标记的CO2,并追踪检测其放射性,探明了光合作用的全过程③赫尔希和蔡斯利用32P和35S标记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采用了搅拌和离心等手段将DNA和蛋白质分开,再分别检测其放射性④要证明DNA通过半保留的方式进行复制,可以将15N标记的细菌放在14N的培养基中培养一代后,再检测后代DNA放射性的强弱A. 0项B. 1项C. 2项D. 3项4. 用血球计数板测得某培养基中肿瘤细胞密度为6000个/mL,经过6小时后,将培养液稀释10倍,测得肿瘤细胞密度为9600个/mL。

下列关于该肿瘤细胞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这种肿瘤细胞在6小时内分裂了4代B. 这种肿瘤细胞的DNA复制一次约需1.5小时C. 若在实验开始时在培养基中加入一定量的秋水仙素,可能导致6小时后的细胞密度小于9600个/mLD. 肿瘤细胞通过有丝分裂的方式进行细胞增殖5. 若细胞中某种同源染色体有三条,则减数分裂时一条染色体分向一极,另两条染色体分向另一极。

克氏综合征是人类的一种遗传病(染色体组成为44+XXY),患克氏综合征的男性有97%的可能性不能生育,假设一个患克氏综合征的色盲男人和父亲是色盲的正常女性结婚,他们的孩子既患克氏综合征又患色盲的概率为多少?(XXX个体能够存活,表现为女性,称三X 染色体综合征)A. 1/6B. 1/200C. 1/8D. 1/2406. 为研究南昌市水体富营养化状况,科学家对市内几处水体进行了抽样,并在水样中培养玫瑰拟衣藻,检测不同水样中玫瑰拟衣藻的增长率,结果如下表所示:取样地点N(mg/L)P(mg/L)玫瑰拟衣藻增长率鱼塘1 17.53 0.101 0.244鱼塘2 8.5 0.082 0.2163艾溪湖1 0.74 0.03 0.1716艾溪湖2 0.67 0.032 0.1989青山湖1 1.32 0.21 0.4138青山湖2 1.48 0.16 0.2684据表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玫瑰拟衣藻对P元素的需求量比对N元素的需求量要大B. 在艾溪湖1号水样中培养的玫瑰拟衣藻的种群密度不能达到环境容纳量KC. 限制南昌市水体中玫瑰拟衣藻增长的主要因素是P元素,N元素的影响很小D. 鱼塘中的N元素远多于湖水,所以富营养化带来的生态破坏在鱼塘最为严重7.生产、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厕所清洁剂、醋、肥皂、厨房清洁剂的PH值由小到大B.地沟油和矿物油都属于酯类物质,前者可用于制肥皂C.某雨水样品放置一段时间后,PH由4.68变为4.00,是因为水中溶解的CO2增多D.燃煤发电是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8. 下列有关0.1mol/LpH=3的醋酸溶液,说法正确的是A. 加水稀释溶液中各种离子浓度均减小B. 加水稀释时水的电离平衡向右移动C. 向该溶液中滴加氨水,醋酸的电离常数逐渐增大D. 向该溶液中加醋酸钠固体,醋酸的电离平衡向右移动9.美国马丁·卡普拉等三位科学家因“在开发多尺度复杂化学系统模型”方面所做的贡献,获得了2013年诺贝尔化学奖。

他们模拟出了1,6-二苯基-1,3,5-己三烯的分子模型,其结构简式如右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有机物属于芳香烃,与苯互为同系物B.该有机物的分子式为C18H18C. 1mol该有机物在常温下最多能与9mol Br2发生加成反应D.该有机物可以发生氧化反应、取代反应、加成反应10.下列实验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编号实验内容实验目的A 室温下,用pH试纸分别测定浓度为0.1mol/LNaClO溶液和0.1mol/LCH3COONa溶液的pH比较HClO和CH3COOH的酸性强弱B 向含有酚酞的Na2CO3溶液中加入少量BaC12固体,溶液红色变浅证明Na2CO3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C 向溶液中先滴加稀盐酸,再滴加Ba(NO3)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检验是否含有SO2-4D 配制FeCl2溶液时,先将FeCl2溶于适量盐酸,再用蒸馏水稀释,最后在试剂瓶中加入少量铜粉抑制Fe2+水解,并防止Fe2+被氧化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因铁的金属性比铜强,所以铁铆钉被氧化而腐蚀B.若水膜中溶解了SO2,则铁铆钉腐蚀的速率变小C.铜极上的反应是2H+ + 2e- == H2↑,O2 + 4e- + 4H+ == 2H2OD. 在金属表面涂一层油脂,能防止铁铆钉被腐蚀12.有机物有多种同分异构体,其中苯环上连有羟基且能够发生水解反应的同分异构体有(不考虑立体异构)A.6种B.9种C.15种D.19种13. 第三周期元素,浓度均为0.01 mol/L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pH 与原子半径的关系如右图所示。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N >RB .Z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能溶于稀氨水C .X 和M 两者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反应后溶液的pH >7D .Y 和R 形成的化合物既含离子键又含共价键 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9~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4.在很多情况下,我们对物理规律的理解和认识是通过观察和比较物理现象来进行的。

在下列的观察及根据观察所得出的相应结论中正确的是( )A .相同的弹簧受到不同的拉力,拉力越大,弹簧的形变量越大,说明弹簧的劲度系数和拉力的大小有关B .从同一高度同时做自由落体运动和做平抛运动的相同小球能同时落地,说明这两个小球的运动都满足机械能守恒C .把弹簧秤A 和B 的挂钩钩在一起,用两手同时拉A 和B, 发现两弹簧秤的示数相等,说明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D .把一根条形磁铁插入闭合线圈,磁铁插入的速度越大,感应电流越大,说明感应电动势的大小和磁通量变化的大小有关15.如图,一理想变压器原线圈接正弦交变电源,副线圈接有三盏相同的灯(不计灯丝电阻的变化),灯上均标有(36V , 6W)字样,此时L 1恰正常发光,图中两个电表均为理想电表,其中电流表显示读数为0.5A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原、副线圈匝数之比为3︰1B .变压器的输入功率为12WC .电压表的读数为9VD .若L 3突然断路,则通过L 1的电流减小,通过L 2 的电流增大,输入功率减小16.如图,杯中的弹簧一端固定在杯底,另一端固定一个小球,杯中注满水后,由于小球受浮力而将弹簧拉长x ,当整个装置自由下落时,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pH 0714121024XY Z M N W RA ·B O R A. 小球受到的浮力不变,弹簧的伸长量仍为xB .小球受到的浮力为零,弹簧的伸长量也为零C .小球受到的浮力变大,弹簧的伸长量大于xD .小球受到的浮力变小,杯中液面下降17.如图A 、B 为地球赤道圆上的一条直径的两端,利用同步卫星将一电磁波信号由A 点传到B 点,至少需要用2颗同步卫星,已知地球半径为R ,地球表面处的重力加速度为g ,地球自转的周期为T ,不考虑大气对电磁波的折射,设电磁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c.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同步卫星到地的高度是 32224πT gR B. 这2颗卫星在同步轨道上距离最近是2RC. 这2颗同步卫星的周期一定相同,质量一定相等D. 把电磁波信号由A 点传到B 点需要经历时间是2R /C18. 两个固定的相同金属环相距某一距离,同轴放置,如图,两环带异号等量电荷。

远离环处有一个带正电粒子,沿着通过两环中心并且垂直于环面的直线飞向环。

为了飞过两环粒子应该具有最小初速度为v 0。

如果粒子在无穷远处的速度改为nv 0(n >1)。

则粒子在飞过两环过程中最大速度和最小速度之比(取无限远处电势为零)( )A 21n +21n -B .n ︰1C .n+1︰n-1D .n 2+1︰n 2-1 19.如图甲所示,某同学用轻绳通过定滑轮提升一个重物,运用传感器(未在图中画出)测得此过程中不同时刻被提升重物的速度v 与对轻绳的拉力F ,并描绘出v-F1图象.假设某次实验所得的图象如图乙所示,其中线段AB 与纵轴平行,它反映了被提升重物在第一个时间段内v 和F 1 的关系;线段BC 的延长线过原点,它反映了被提升重物在第二个时· O 1 O 2 · ⊕ 0V间段内v 和F的关系;第三个时间段内拉力F 和速度v 均为C 点所对应的大小保持不变,因此图象上没有反映.取重力加速度g=10m/s 2,绳重及一切摩擦力和阻力均忽略不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第一个时间段内重物所受拉力F 保持不变,且F=6.0NB. 第二个时间段内, 重物的加速度保持不变C. 第二个时间段内, 拉力F 的功率保持不变,且P=12WD. 第三个时间段内拉力F 最大,速度也最大20.图a 是用电流传感器(相当于电流表,其电阻可以忽略不计)研究自感现象的实验电路,图中两个电阻的阻值均为R ,L 是一个自感系数足够大的自感线圈,其直流电阻值也为R .图b 是某同学画出的在t 0时刻开关S 切换前后,通过传感器的电流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关于这些图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图b 中甲是开关S 由断开变为闭合,通过传感器1的电流随时间变化的情况B .图b 中乙是开关S 由断开变为闭合,通过传感器1的电流随时间变化的情况C .图b 中丙是开关S 由闭合变为断开,通过传感器2的电流随时间变化的情况D .图b 中丁是开关S 由闭合变为断开,通过传感器2的电流随时间变化的情况21.如图所示,扇形区域AOC 内有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边界OA 上有一粒子源S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