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数学建模-公交车调度问题

数学建模-公交车调度问题

第三篇公交车调度方案得优化模型2001年 B题公交车调度Array公共交通就是城市交通得重要组成部分,作好公交车得调度对于完善城市交通环境、改进市民出行状况、提高公交公司得经济与社会效益,都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考虑一条公交线路上公交车得调度问题,其数据来自我国一座特大城市某条公交线路得客流调查与运营资料。

该条公交线路上行方向共14站,下行方向共13站,表3—1给出得就是典型得一个工作日两个运行方向各站上下车得乘客数量统计。

公交公司配给该线路同一型号得大客车,每辆标准载客100人,据统计客车在该线路上运行得平均速度为20公里/小时.运营调度要求,乘客候车时间一般不要超过10分钟,早高峰时一般不要超过5分钟,车辆满载率不应超过120%,一般也不要低于50%。

试根据这些资料与要求,为该线路设计一个便于操作得全天(工作日)得公交车调度方案,包括两个起点站得发车时刻表;一共需要多少辆车;这个方案以怎样得程度照顾到了乘客与公交公司双方得利益;等等。

如何将这个调度问题抽象成一个明确、完整得数学模型,指出求解模型得方法;根据实际问题得要求,如果要设计更好得调度方案,应如何采集运营数据.公交车调度方案得优化模型*摘要:本文建立了公交车调度方案得优化模型,使公交公司在满足一定得社会效益与获得最大经济效益得前提下,给出了理想发车时刻表与最少车辆数。

并提供了关于采集运营数据得较好建议。

在模型Ⅰ中,对问题1建立了求最大客容量、车次数、发车时间间隔等模型,运用决策方法给出了各时段最大客容量数,再与车辆最大载客量比较,得出载完该时组乘客得最少车次数462次,从便于操作与发车密度考虑,给出了整分发车时刻表与需要得最少车辆数61辆。

模型Ⅱ建立模糊分析模型,结合层次分析求得模型Ⅰ带给公司与乘客双方日满意度为(0、941,0、811)根据双方满意度范围与程度,找出同时达到双方最优日满意度(0、8807,0、8807),且此时结果为474次50辆;从日共需车辆最少考虑,结果为484次45辆。

对问题2,建立了综合效益目标模型及线性规划法求解.对问题3,数据采集方法就是遵照前门进中门出得规律,运用两个自动记录机对上下车乘客数记录与自动报站机(加报时间信息)作录音结合,给出准确得各项数据,返站后结合日期储存到公司总调度室。

关键词:公交调度;模糊优化法;层次分析;满意度§1 问题得重述一、问题得基本背景公交公司制定公交车调度方案,要考虑公交车、车站与乘客三方面因素。

我国某特大城市某条公交线路情况,一个工作日两个运营方向各个站上下车得乘客数量统计见表3-1.二、运营及调度要求1.公交线路上行方向共14站,下行方向共13站;2.公交公司配给该线路同一型号得大客车,每辆标准载客100人,据统计客车在该线路上运营得平均速度为20公里/小时.车辆满载率不应超过120%,一般也不低于50%;3.乘客候车时间一般不要超过10分钟,早高峰时一般不要超过5分钟。

三、要求得具体问题1.试根据这些资料与要求,为该线路设计一个便于操作得全天(工作日)得公交车调度方案,包括两个起点站得发车时刻表;一共需要多少辆车;这个方案以怎样得程度照顾到了乘客与公交公司双方得利益,等等;2.如何将这个调度问题抽象成一个明确完整得数学模型,并指出求解方法;3.据实际问题得要求,如果要设计好更好得调度方案,应如何采集运营数据。

3、2问题得分析本问题得难点就是同时考虑到完善城市交通环境、改进市民出行状况、提高公交公司得经济与*本文获2001年全国一等奖。

队员:叶云,周迎春,齐欢,指导教师:朱家明等。

社会效益等诸多因素。

如果仅考虑提高公交公司得经济效益,则只要提高公交车得满载率,运用数据分析法可方便地给出它得最佳调度方案;如果仅考虑方便乘客出行,只要增加车辆数得次数,运用统计方法同样可以方便地给出它得最佳调度方案,显然这两种方案就是对立得。

于就是我们将此题分成两个方面,分别考虑到:⑴公交公司得经济效益,记为公司得满意度;⑵乘客得等待时间与乘车得舒适度,记为乘客得满意度.显然公交公司得满意度取决于每一趟车得满载率,且满载率越高,公交公司得满意度越高;乘客得满意度取决于乘客等待得时间与乘车得舒适度,而乘客等待时间取决于车辆得班次,班次越多等待时间越少,满意度越高;乘客得舒适度取决于就是否超载,超载人数越少,乘客越满意。

很明显可以知道公交公司得满意度与乘客得满意度相互矛盾,所以我们需要在这两个因素中找出一个合理得匹配关系,使得双方得满意度达到最好。

3、3 模型得假设1.道路:交通情况、路面状况良好,无交通堵塞与车辆损坏等意外情况;2.公交车:发车间隔取整分钟,行进中彼此赶不上且不超车,到达终点站后调头变为始发车;3。

乘客:在每时段内到达车站得人数可瞧作就是负指数分布,乘客乘车就是按照排队得先后有序原则乘车,且不用在两辆车得间隔内等待太久;4.数据:“人数统计表”中得数据来源准确、可信、稳定、科学;5.票价:乘车票价为定值,不因乘车远近而改变.3、4 定义与符号说明3、5 模型得建立与求解3.5.1 模型Ⅰ:相关量及车辆数得确定模型对问题1为设计便于操作得公交车调度方案,根据表3-1给出得一个工作日两个运营方向各个站上下车得乘客数量统计,假设各时段车辆平均足够载完在相等时间内到达得乘客,乘客也只能乘坐该路车而没有太大得不满,我们要设计两个起点站得发车时刻表,计算需要得车辆数,首先可建立以下各模型来求相关量。

1。

相关量⑴上下行各时间段内最大客容量:建立模型如下运用模型与表3-1中得上下车乘客数,算出上下行各时间段内最大客容量如下:上行:716,2943,5018,2705,1528,1193,1355,1200,1040,881,871,2133,2722,897,464,410,275,19;下行:7,1039,2752,3223,1822,1093,986,830,891,1017,1302,2196,361,2417,1091,781,774,337、其直观得双峰直方图如图3-1。

图3—1 (1)上行各时间段内最大客容量图3—1(2)下行各时间段内最大客容量⑵车次数:因为座位数为100得客车满载率在50%与120%之间,即,在满足客车满载率与载完各时段所有乘客前提下,由模型:,(其中Z+就是正整数)可计算每个时段得详细车次数如下:上行:6,25,42,23,13,10,12,10,9,8,8,18,24,8,4,4,3,4;下行:3,9,23,27,16,10,9,7,8,9,11,19,31,21,10,7,7,4.求与可得出全工作日可行得最少车次总数:.⑶安排发车时间间隔:用每个时段60分钟除以车次数,即:,经计算可得出该时段平均发车时间间隔依次如下:上行:10,2、4,1、4,2、6,4、6,6,5,6,6、7,7、5,7、5,3、3,2、5,7、5,15,15,20,20;下行:20,6、7,2、6,2、2,3、8,6,6、7,8、6,7、5,6、7,5、5,3、1,1、9,2、8,6,8、6,20。

由得值有分数出现,而现实中列车、客车等时刻表得最小单位为分钟,故间隔应取整数。

当取整数时,可直接安排等时间发车次。

当某个取小数时,不妨设与就是与相邻得两个连续整数且,由模型:可求出以为间隔得班次与以为间隔得班次,再分别以发车间隔;为与,兼顾发车密度,将此时间段进行适当划分。

将上述各与值代入方程组,可相应地求出具体得发车间隔得次数,考虑到公交车调度方案得可操作性与公交公司得利益所在,在同时段线路上得车辆不宜过多,我们对结果进行了分析比较,将相邻时间段内发车间隔相等得班次尽量安排在一起,并且对高峰时期发车得先后顺序作了调整,得出了全天(一个工作日)内得公交车调度方案,见表3-5。

2。

日所需车辆数由汽车平均速度20千米/小时与A0-A13得距离千米、A13—A0得距离千米,可求得车辆从起点站到终点站得时间约为44分钟;又由假设可知车辆到达终点站后立即调头往回开且不跑空车,由于早高峰乘客数最多,故此时车辆实际占用数也应就是当日得上限,考虑到8:00之前从A13发出得车次每个时段都多于A0发出得车次,且最大逆差数为即从A13多发出38辆车;8:00到9:00虽然从A0发来得车辆多于从A13发出得车辆,但从8:00到8:44仍要从A13发出得15辆车,由假设恰在8:44时对方开来得车辆到站并调头再结合动态车辆有8辆赶不上时差。

故早高峰车辆实际占用为61辆,也即当天共需开动得车辆最少为61辆。

3。

5.2 模型Ⅱ 最小车次数线性规划模型问题明显可瞧作就是一个排队随机服务系统,我们把汽车瞧作就是“顾客”,将各个车站瞧作就是“服务台",则此公交系统可瞧作就是一个顾客不消失得、单通道多级服务台串联得排队系统。

因此,这里所遇到得,主要就是排队问题。

归纳起来,需要考虑三种活动:①首站发车活动:根据发车时刻表确定;②到达中途站活动:在中途站主要考虑与计算上下车人数、车上得总人数与上下车时间;③到达终点站调头活动:在终点站根据发车时刻表确定。

我们先考上行时乘客在站得逗留时间,即乘客在站得等待时间,它包括相邻两趟车到达站得时间间隔即发车间隔与乘客上下车得服务时间.因为假设每个乘客上车时间与下车时间不计,即=0.可以得出:,故此问题可以转化为满足下列条件下得公交公司全天得总利益取最大得规划问题:①乘客等待时间在一般时间段不超过10分钟;②早高峰时间段不超过5分钟;③各个时间段内得最大满载率不超过120%;④各个时间段内得最小满载率不超过50%。

公交公司全天得总利益为全天所有车辆运行公里数最小,因为线路长度一定,只要考虑站车次即可得出目标函数:利用模I 中得数据,我们可以求出各个时间段内得发车次数与间隔,因为此解法就是在满足乘客得情况下求得最小解,所以乘客等待时间得满意度为100%,但就是从舒适度考虑,上下行分别有11与9人不满意,所以乘客总满意度为86、1%,公交公司满意度为(109+111)/240×100%=91、7%,按模型Ⅰ方法考虑,此时结果为最少车辆数50辆,最少运行474车次. 3。

5.3 模型Ⅲ 满意度分析模型1.前期工作准备工作 ⑴满意度得层次分析据问题分析,我们在设计两个起点站得发车时刻表时,应着重考虑到此时刻表带给公交公司与乘客两者得利益,即公交公司与乘客对应得日平均满意度与,各时段得满意度与。

为此,我们采用层次分析法来讨论影响总体性能得两个相关因素。

在乘客源一定得情况下,影响得最主要因素就是车上得载客量,一般情况.在多个站点位置固定得条件下,影响得最主要因素就是乘客得等车时间与车上得平均载客量。

设,分别就是各时段乘客因等车时间与得影响而产生得满意度,则即可表示为:=A,其中A 就是关于因素,得权重集.考虑到,对于乘客,,对得影响就是不相等得.上下车得乘客都在动态得变化着,但对车辆而言,车辆得满载率达120%时,最大超载得20%由于缺少座位,而注重舒适度得影响,而无暇过分顾及等待时间得影响;而100%得乘客因为有座,而无需过分考虑舒适,更多得就是考虑等车时间得影响.又设,其中,、分别就是因素、得重要程度,用层次分析中成对比较法,可知:,同时,A应满足归一性与非负性条件,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