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免疫调节复习教案

免疫调节复习教案

一、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1、判断(1):淋巴细胞包括吞噬细胞?(2)、免疫活性物质都由免疫细胞产生?Q:切除胸腺和破坏骨髓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分别有什么影响?A:破坏胸腺,就没有成熟的T细胞,但是还有成熟的B细胞,B细胞能识别少部分抗原,所以保留部分体液免疫,丧失全部细胞免疫。

破坏骨髓,也就不会产生B细胞和T细胞了,会失去全部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2、免疫细胞的起源与分化Q(1):怎样区分第一道和第二道防线?有没有进入体内(2):当人患上感冒,说明已经突破了人的几道防线?两道(3):判断:免疫活性物质参与的一定是特异性免疫?错,如溶菌酶(4)、吞噬细胞在免疫中起到了什么作用?(1)概念:是指能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的物质。

(2)特性①异物性A、进入人体的外来物质,如细菌、病毒等B、非正常组织:自身破损、衰老、死亡或病变的组织细胞C、也可以是不同物种间的物质,如马的血清进入兔子的体内,马血清中的许多蛋白质就成为兔子的抗原物质D、同种异体间的物质也可以成为抗原,如血型、移植免疫等E、自体内的某些隔绝成分也可以成为抗原,如眼睛晶状体蛋白质、精细胞、甲状腺球蛋白等,在正常情况下,是固定在机体的某一部位,与产生抗体的细胞相隔绝,因此不会引起自体产生抗体。

但当受到外伤或感染,这些成分进入血液时,就像异物一样也能引起自体产生抗体,这些对自体具有抗原性的物质称为自身抗原,所产生的抗体称为自身抗体。

②大分子性是相对分子质量大于10000的大分子物质。

绝大多数蛋白质都是很好的抗原。

为什么抗原物质都是大分子物质呢?这是因为大分子物质能够较长时间停留在机体内,有足够的时间和免疫细胞(主要是巨噬细胞、T淋巴细胞和B 淋巴细胞)接触,引起免疫细胞作出反应。

如果外来物质是小分子物质,将很快被机体排出体外,没有机会与免疫细胞接触③特异性只与相应的抗体或效应T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特异性的结构基础是抗原决定簇例:进入人体的弹片是抗原吗?不具特异性,不能作为抗原抗原决定簇:A、有的位于抗原表面,有的位于抗原内部,所以往往需要经过吞噬细胞的吞噬处理,才能暴露出来B、一个抗原往往有一到多个抗原决定簇,所以可以与多个抗体结合C、抗原决定簇决定了抗原的特异性,而牛痘病毒和天花病毒有相似的抗原决定簇,所以可以用牛痘病毒疫苗来预防天花,某些自身免疫病如风湿性心脏病原理是酿脓链球菌表面有一种抗原决定簇,与心脏瓣膜上的一种物质的表面结构十分相似,当人体感染了这种病菌后,产生的抗体也会攻击心脏细胞D、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中两次筛选的方法和目的:B淋巴(浆)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进行杂交时可能出现的情况: B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的融合(B-B)、B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的融合(即杂交瘤细胞)、骨髓瘤细胞和骨髓瘤细胞的融合(即瘤-瘤细胞)、单个骨髓瘤细胞、单个(效应)B淋巴细胞第一次筛选:目的:获得杂交瘤细胞方法:用选择性培养基来完成,即HAT培养基。

其中氨基喋呤可阻断DNA 合成的主要途径。

主要途径阻断后,依靠应急途径即在HGPRT作用下合成DNA。

用于杂交的骨髓瘤细胞内均无HGPRT,所以单个或融合骨髓瘤细胞在HAT培养液中将死亡。

B细胞在体外通常培养条件下,难于长期存活和增殖传代。

因此只有杂交瘤细胞才能在HAT培养液中生长繁殖。

通过以上方法可以选择出杂交瘤细胞,但可能是同一抗原的不同抗原决定簇刺激产生的。

所以产生抗体是不纯的。

第二次筛选目的:筛选只针对某一种特定的抗原决定簇产生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即得到由一个细胞分裂而成的一个细胞群并且能产生所需抗体方法:第一步:分离单个细胞置入多孔培养板的每个孔中培养第二步:选出能产生特定抗体的细胞,对能分泌针对抗原某一决定簇抗体的阳性细胞选择下来继续克隆,从而保证大量的生产所需抗体。

结果:选出能产生专一性抗体的杂交瘤细胞二、特异性免疫1、体液免疫作用对象:侵入内环境,但游离在宿主细胞之外的抗原及其产生的有毒物质(外毒素)几个名词:外毒素、内毒素、类毒素(将细菌外毒素用%~%甲醛处理脱去其毒性,保存其免疫原性即为类毒素)、抗毒素作用过程:对大多数种类抗原来说,需要T细胞释放的淋巴因子以及抗原直接刺激两个途径共同作用于B细胞,B细胞才会增殖分化对少数种类抗原来说(一般是非蛋白质类),可直接刺激B细胞抗体(1)化学本质:免疫球蛋白(又称抗毒素或凝集素)与其合成分泌有关的细胞器: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排出方式:胞吐(2)分布:主要分布在血清中,在组织液和外分泌液中也有分布(3)功能:抗体主要在体液免疫的效应阶段起作用,作用方式有三种:①抑制细菌繁殖和对宿主细胞的黏附;②使病毒失去,感染和破坏细胞的能力,③多数情况是与抗原作用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

(4)与抗原关系①抗体是蛋白质,在异种动物体内,也许也可能成抗体②抗原-抗体杂交技术用已知基因表达的蛋白质注射进动物体内,制备特异性抗体,然后用该抗体检测待测基因表达出的蛋白质,看能否与之特异性结合,若能,则说明在蛋白质分子水平上,2、细胞免疫作用对象:侵入体内,但不在内环境的抗原包括①病毒②胞内寄生菌如结核杆菌、麻风杆菌③肿瘤细胞④器官移植的细胞判断:病毒侵染中,只有T细胞发挥作用?(错)当病毒侵入宿主细胞后,细胞免疫才开始发挥作用?(错)过程:Q(1):唯一产生抗体的是浆细胞(2)唯一不能识别抗原的是浆细胞(3)可识别,但唯一不能特异性识别的是吞噬细胞(4)B细胞、T细胞、记忆细胞受到刺激后,细胞周期会缩短以上同一个体所有细胞DNA相同,mRNA不同4、二次免疫反应:请画出第一次感染抗原X后,再次感染抗原X,及同时感染抗原Y,体内的抗体产生量的曲线思考:(1)第一次和第二次感染抗原X,产生的抗体分别来自于什么细胞(2)二次免疫反应有什么特点?(3)细胞免疫也有二次免疫反应吗?三、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免疫系统的功能及异常(1)过程图解(2)特点:①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②一般不会损伤组织细胞;③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

(3)过敏反应和体液免疫的区别2、自身免疫病例:乙酰胆碱是可引起突触后膜兴奋的递质。

某病人血清中含有对抗乙酰胆碱受体的抗体,该病人所患疾病及表现为A.自身免疫病、肌无力 B.自身免疫病、痉挛C.过敏反应、肌无力D.过敏反应、痉挛3、免疫缺陷病(1)获得性免疫缺陷病----艾滋病a.病原体:________________病毒(HIV),其遗传物质是 RNA。

写出艾滋病病毒的中心法则:b.发病机理HIV 病毒侵入人体后,攻击 _________ ,破坏人体 ________________,最终使人体无法抵御其他病菌、病毒的入侵而发生不可治愈的感染或肿瘤。

c、主要传播途径和预防三种主要传播途径:性接触、________、母婴。

传播艾滋病的主要行为:共用注射器、吸毒和性滥交。

预防:拒绝毒品,洁身自爱。

d、画出感染艾滋病病毒后T细胞数目及HIV病毒数目的变化曲线(2)先天性免疫缺陷症见选修三课本P23四、免疫学应用1、疫苗 (病前预防)疫苗相当于抗原(抗原/抗体)(1)制备方法灭活或者减毒的病原体,去除毒性,但要保留病原体刺激动物体免疫系统的特性。

(2)原理:当动物体接触到这种不具伤害力的病原体后,免疫系统便会产生一定的免疫反应,如产生记忆细胞等。

当动物再次接触到这种病原体时,动物体的记忆细胞会迅速做出反应,引发二次免疫反应,来阻止病原菌的伤害,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思考:既然疫苗能预防传染病,那么为什么不制备艾滋病疫苗呢?答案:HIV是RNA病毒,而RNA是单链的,所以HIV变异有频率高和多方向性等特点,给疫苗的研究带来了很大的麻烦判断:乙肝疫苗需注射多次,因为乙肝病毒易变异(错)2次或更多次数的接种可以使机体产生更多的效应细胞和记忆细胞,提供对相关疾病的长期保护某人患免疫缺陷病,给他注射疫苗来增强抵抗力?(错)(3)基因疫苗制备方法:基因疫苗指的是DNA疫苗,即将编码外源性抗原的基因插入到含真核表达系统的质粒上,然后将质粒直接导入人或动物体内,让其在宿主细胞中表达抗原蛋白,诱导机体产生免疫应答与传统疫苗相比,基因疫苗具有以下显著的优越性:a、基因疫苗的制备相对安全,容易得多。

b、质粒DNA在宿主体内可较长时间存在,抗原基因在体内持续表达产生抗原蛋白,不断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长程免疫,免疫效果可靠。

c、一个质粒载体可克隆多个抗原基因组成多价苗,从而一种基因疫苗可预防多种疾病。

d、质粒DNA无免疫原性,不会像重组疫苗那样诱发针对载体的自身免疫反应,至少目前没有检测到抗DNA抗体的报道。

作为一类新型疫苗,基因疫苗还有不少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a、安全性问题:不能完全排除少数质粒DNA插入到染色体上引起突变的可能性。

一旦整合到基因组中就可能使细胞癌基因激活或抑癌基因失活。

b、保护效率问题:目前为止,基因疫苗的免疫效率很难达到百分之百的免疫保护,且存在明显的种属个体差异,这可能与不同动物细胞需要不同启动子、抗原基因、给药方法途径、给药量有关。

c、免疫耐受问题:基因疫苗体内持续表达产生抗原蛋白,可能打破机体本身的免疫平衡,引发免疫耐受。

例(2007年北京高考理综卷):疫苗对预防传染病具有重要的意义。

为研制抗某种病毒的灭活病毒疫苗,研究人员设计实验方案如下:(1)制备疫苗将纯化的某种病毒在特定的______中培养、增殖。

收获病毒后用灭活剂杀死,但要确保灭活病毒的_______不被破坏且能被免疫细胞识别。

这样得到的灭活病毒即为本实验所用的疫苗。

(2)用实验动物检测疫苗刺激机体产生抗体的能力①实验原理:通过接种疫苗,灭活病毒进入实验动物体内可刺激B细胞,使之增殖、分化形成效应B细胞并产生相应的______;当_______病毒再次入侵时,机体能产生更强的特异性免疫反应,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实验过程:将健康的实验动物分成对照组和多个实验组,每组若干只动物。

对照组处理:接种不含疫苗的接种物,一段时间后再_________。

实验组处理:接种_________,一段时间后再接种病毒。

为确定该疫苗的有效浓度,不同的实验组动物需接种_________的疫苗。

③分析实验结果:统计实验组和对照组动物的发病率、存活率。

若该疫苗可以刺激机体产生足够抗体,则实验组比对照组发病率____、存活率____。

[答案](1)活细胞抗原决定簇(2)①抗体同种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②接种病毒疫苗(含疫苗的接种物)不同浓度③低高2、免疫治疗输入抗体、淋巴因子、胸腺素等3、器官移植免疫抑制剂课后训练1、糖尿病的形成有多种原因,如图所示①、②、③表示由三种机体免疫异常引起的糖尿病.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某类细胞是指______细胞,其产生的抗体Y1与胰岛B细胞上的受体结合,导致胰岛B细胞对______的敏感度降低,胰岛素的分泌量减少,血糖浓度升高.(2)②所示的患病机理是______,导致胰岛素分泌减少,血糖浓度升高.(3)抗体Y3与______结合,使胰岛素不能发挥作用,从而使血糖浓度升高.(4)从免疫学的角度分析,上述三种糖尿病都属于______病.其中,可以通过注射胰岛素来治疗的是______.有一种青少年型(Ⅱ型)糖尿病,经检查发现,患者血液中胰岛素含量正常,但患者仍表现出尿糖症状,该病的病因最可能类似于图示中的______.(1)浆葡萄糖(2)浆细胞产生的抗体Y2直接作用于胰岛B细胞(3)靶细胞上的胰岛素受体(4)自身免疫病①②③2、淋巴细胞依靠其细胞表面的受体识别抗原,每个淋巴细胞只带有一种特异性抗原受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