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绘画中的形而上学性
摘要:在当代绘画的诸多风格中形而上学性是存在于东西方绘画中的一个重要的因素。
绘画中的形而上学性受到东西方古代哲学的影响,并在绘画史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本文通过对绘画史上的几个具有典型形而上风格的绘画流派的分析,来对形而上绘画从东方到西方的横向和从古到今的纵向进行一定的考察。
并希望能通过梳理对现在的绘画创作有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形而上学;绘画;美学
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26-0187-01
人类的精神世界从不能缺少形而上的求索。
形而上学性与人的巨大关系表现在人的自我意识对自身生存活动反思。
从而思索自己存在的意义并追求潜伏在人们的心底里的梦想,如一些无意识、潜意识、超意识,如某些意向、动机、追求、企盼和梦想等等。
这些超出理智之外的并高于物质之上的东西可以称之为形而上的意象。
在艺术中形而上并不是一种风格一个流派,也同样不只是一个绘画因素,它是一种统摄整体的精神气氛和内在指向的核心,从本质上说艺术具有形而上性。
对绘画艺术中的形而上学性的考察,是在这些似乎没有联系的风格当中,彰显着人类的精神生命和对于自身的理解。
在西方,形而上学的研究从柏拉图开始,他认为艺术家的本领
“不在于技艺而是一种灵感。
”继而有康德的先验美学思想。
康德美学改变了以往的客观论观点,并向主观论转变,美并不是事物本身所具有的性质,而是人的审美态度的产物,没有美的对象,只有审美对象。
海德格尔也有关于人与自然合一的形而上美学阐释。
他以主客相融的存在哲学颠覆了传统主客二分的形而上学,在黑格尔庞大的唯心主义理论体系中,对美的精神主体和客体的关系进行的分析中强调了主体精神的作用,东方的哲学思想更是形而上学的代表,无论是佛家,道家还是魏晋南北朝的玄学思想都植根于精神世界的探究,都具有很强的形而上学性。
并且在美学形式上影响深远,下面我就试从几个主要艺术流派和风格来对形而上学性在绘画中
的体现进行分析:
要提到形而上绘画首先要想到的是西方绘画中长生与1917年左右的“形而上画派”这个画派以形而上的名字命名,脱胎于超现实主义画派,代表画家是基里柯、卡拉以及莫兰迪等。
基里柯的绘画神秘而静穆。
有孤独和恐惧感,这样的表达同超现实主义画派一样,是表现一个编造的虚拟的内心世界。
他们对于自我精神的追求多于对客观事物的遵从。
所以在看似写实的风格中,实际上是对精神世界的展现。
这一流派中另一著名静物画家莫兰迪也是如此,他注重超感觉方面,物体表现的是人类的灵魂。
西方现代艺术中很多流派都受到了中世纪绘画的影响,这是因为中世纪绘画并不似文艺复兴之后画风那样的逼真写实,它更注重
精神世界。
中世纪绘画具有一种现代派的面貌。
在面对一幅中世纪圣像画的时候,画面中的圣母和耶稣等往往瞪着巨大的眼睛,表情神秘凝重,他注视着世人并表述自己的理念。
因为创作者一般都是教士,他们对创作主题是无比虔诚的,不带功利的。
这也正是创作为大艺术杰作的前提。
对于圣像画的接受者来说,不只是把画当作普通的人物肖像来欣赏,从中可以得到精神震撼。
这些内容和主题单一的圣像画会让虔诚的教徒得到心灵的升华。
圣像画使人们能从一个静止的物品中体会到神奇的力量,引导他们从中得到旁人所看不到的精神力量。
在西方艺术中将形而上的因素被运用扩大到极致,要算是的极少主义绘画。
它出现于20世纪50—60年代的美国,并拓展为具有国际意义的艺术运动,如墨西哥的极少主义和日本的“物派”等。
极少主义对物象进行了极致的摆脱并将精神灵感表现在画面上。
表现于绘画领域,极少主义呈现出带有精神性的单纯画面。
只剩下最基本的抽象形态。
极少主义的作品一般都没有内容、没有主题。
有时甚至是一张白纸。
让人瞠目结舌。
虽然极端但这样的绘画不正是摆脱了物质的一种极端证明吗?让人联想起中国禅宗的“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
其实中国绘画从本质上说是形而上学性的,因为中国绘画不重视物象的逼真描绘,他更加的重意,重理念的表达。
中国画是高傲的。
中国文人选择它与诗、书为伴侣,用来表达自己胸中的“逸气”,
和超脱和高雅的精神境界。
文人画是我们首先想到的中国绘画风格。
北宋中后期形成了文人画的独特体系,士大夫绘画自然受到儒家的很大影响,但同时也受到禅宗、道家的诸多影响,作为社会中的知识阶层,他们写景状物,更是对自己内心的写照。
文人画重视神韵。
追求清雅朴素的画风。
明清更是发展成了写意画。
中国水墨山水画也同样重视气韵和抒情。
文人对山水的描绘是对其内心境界的表现,
“形而上”绘画作为一种重要的绘画样式,它一直伴随着人类的生活,并且依然有着举足轻重的位置。
艺术也许正是因为承载了人类的梦想和希冀才变得意义非凡。
在今日多元化的时代,对形而上学的重新审视,也许会给我们的创作之路带来一些欣喜和启示。
参考文献:
[1]阿纳森.西方现代美术史.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9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