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焚烧发电厂
3)大型机械化焚烧炉:城市生活垃圾采用焚烧的处理方法已
有多年的历史,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对废物管理的日益加强,焚烧 工艺及设备逐步发展,焚烧已成为城市垃圾处理的主要方法之一 采用焚烧工艺,初期投资较高,但减容化、无害化比较彻底, 除了社会效益外,还可以从回收热量发电中取得可观的经济收益 。近些年来,焚烧设备实现国产化方面作了大量工作,这对于降 低初次投资、推广焚烧技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由于堆肥受到堆肥利用的限制,因此,目前较好的方法是用焚
经济、环境 效益
费用一般,若管 理不善,易造成 二次污染
费用较低,但易 造成污染扩散对 食物链构成威胁
二、我国垃圾处理技术政策
2.1 垃圾处理技术政策 2000年,国家建设部、国家环保总局、科技部发布《城市生活 垃圾处理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提出了选择垃圾处理技术的基 本原则和指导性意见: 一是要选择成熟、可靠的垃圾处理技术;特别是焚烧处理技 术,应选择成熟的机械式炉排炉焚烧技术。 二是要因地制宜。在具备卫生填埋场地资源和自然条件适宜的 城市,应以卫生填埋技术作为垃圾处理的基本方案;在具备经济、 条件、垃圾热值条件和缺乏卫生填埋场地资源的城市,应大力发 展焚烧处理技术。 我国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经过十几年的改革开放,经济与城 市建设高速发展,社会经济结构﹑人民生活水平发生了极大变 化,尤其随着城市煤气化的普及,城市生活垃圾发生了质的变化。
此外,焚烧处理技术的应用受垃圾热值的影响较大,低热值的
垃圾难以采用该种技术。通常对垃圾进行适当预处理或从原生垃 圾中分选出部分高热值的垃圾进行处理效果比较好。
我国垃圾焚烧技术发展历史
初创期 1990‘s 发展期 21th初期 争论期 2007-2010 完善期 2010 -
• 引进国外技术和 • 引进欧洲、 • 垃圾焚烧 设备建厂:日本 日本等国外 是落后技 三菱、美国底特 机械炉排焚 术还是先 律和百色克技术, 烧炉排技术, 进技术? 建设深圳、珠海、 国内消化吸 二恶英能 南海‘顺德焚烧 收、创新 否控制? 电厂; • 大部分在 • 国内开发循 建、计划 • 无//简单烟期处 环流化床焚 建设被迫 理 烧炉 停止
加坡等经济较发达国家和地区得到广泛的应用。日本目前已有
90%以上的垃圾采用焚烧法处理,垃圾焚烧厂达1000多座,瑞士 垃圾焚烧的比例高达80%,新加坡甚至达到100%。台湾大部分垃 圾采用焚烧处理,垃圾焚烧厂超过20座。
根据全国“十一五”期间已建及在建生活垃圾焚烧厂统计,
建成和在建的垃圾焚烧发电厂已有近百座。其中,深圳、广州、
中山、上海、宁波、天津、成都、北京等大城市已建成千吨级生 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各项环保指标均能够达到国家排济效益。
焚烧处理的优点是:设施占地较小,可选址在城市近郊区; 垃圾减量化效果明显;焚烧余热可以发电,获得一定的收益。 焚烧处理的缺点是:建设投资较高,运营成本较高,技术含 量较高,对运营操作者要求较高。
体系,城市垃圾处理将逐渐成为地方政府城市管理的重要内
容,生活垃圾处理已引起社会公众越来越多的关注。 1.1卫生填埋
卫生填埋是从传统简易填埋发展起来的一种最终圾处置技
术,是根据生活垃圾自然降解机理和对生态环境影响特性, 采取有效的工程措施和严格的管理手段,控制垃圾不对周围 环境造成污染的综合性科学工程技术方法。
填埋也使部分可回收物直接埋于地下,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基于
这些原因,国外许多国家颁布了填埋禁令,禁止将原生垃圾直接 填埋,必须进行适当的处理和利用后,到垃圾中有机成分不超过 5%时才能进行填埋处置。我国由于历史的、社会的、经济的、 技术的诸多方面的原因,目前垃圾卫生填埋还是处理垃圾的主要 方式,许多城市也是对垃圾进行全量填埋处置,但是国家的政策 积极鼓励对垃圾进行资源化处理。
烧法来处理垃圾。
三种垃圾处理方法的技术经济特性比较
名称 技术要求 占地面积 投 资 额 运行费用 资源化、减 量化效果 卫生填埋 低 很大 中等 中等 可开发填埋气发 电;基本无减 量效果 焚烧 高 很小 较高 稍高 可进行余热利用 或发电;减量化果 最佳 费用略高,但节省 地,无害化效好, 烟气须严格处理排 放 堆肥 较低 中等 较低 较低 产品受垃圾成分 与市场影响大,减 量化一般
根据中国城市垃圾的特点和具体国情,中国国家有关部门制定
的中国城市垃圾处理的技术政策为:以卫生填埋和高温堆肥处理
技术为主,提倡有条件的城市发展焚烧与综合利用技术。逐步实 现垃圾处理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的总目标。目前,我国南方 及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大中型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方向已由以填 埋为主向焚烧﹑填埋并举的方向过渡。 2.2 垃圾焚烧技术政策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中有关焚烧的主要内 容为:
堆肥处理的优点是:能有效的实现垃圾的资源化、减量化和无 害化;能有效的使垃圾中的有机物稳定下来,得到堆肥产品(一 种土壤改良剂,而非肥料);建设投资较省,运营成本较高,设 施占地相对不是很大,可选址在城市近郊区。 堆肥处理的缺点是:垃圾堆肥产品很多时候销路较少;处理过程 中的恶臭难以控制;我国垃圾大多是混合收集,没有分类,前处 理过程复杂,分类不彻底,堆肥产品的质量不过关。 由于成本、质量、周围农业情况等条件限制,市场还是较难打 开。虽然已开发了一些高效垃圾肥料制造的新工艺,但要商品化 、大型化仍需要一段时间的探索。同时,垃圾中除能发酵的有机 成分外,还有约30%左右的筛上物(不能进行发酵的成分)仍需 做填埋或焚烧处理。 正是有机堆肥处理的致命缺点,垃圾堆肥处理在我国发展空间 较小。
堆肥及垃圾综合处理技术
① 一次发酵(降解)
② 筛分
③分检回收(塑料、纸张等)
④ 二次发酵(熟化) ⑤ 堆肥产品
⑥ 生物过滤系统
通过加压曝气向堆体供氧,使其 在最优条件下迅速降解; 有机碳生物降解释放出的热使堆 体温度上升至摄氏60-80度。
1.3焚烧 垃圾焚烧处理已有一百多年历史,但出现有控制的焚烧(烟气 处理,余热利用等)只是近几十年的事。它与填埋处理相比,具 有占地小、场地选择容易,处理时间短、减量化显著(减重一般 达80%,减容一般达90%),无害化较彻底以及可回收垃圾焚烧余 热等优点,在发达国家得到越来越广泛应用。 1876年,世界上第一个城市垃圾焚烧炉建于英国的曼彻斯特 市,德国第一个城市垃圾焚烧炉建于1892年的汉堡市。在十九世 纪末所用的垃圾焚烧炉多为固定床式,机械化水平比较低,进出 料还依靠人工。 本世纪初,欧洲、美国许多城市都相继兴建城市垃圾焚烧厂, 到二次大战前,美国焚烧炉已发展到约700座。这时期的焚烧炉 已具备现代垃圾焚烧炉的主要特征和功能,并实现机械化操作。 二次大战后,随着经济的复兴,城市垃圾产量迅速增加,垃圾成 分也发生了显著变化,垃圾中废纸和塑料等可燃物含量大幅度提 高,垃圾焚烧处理又得到进一步发展。
1.5 垃圾处理方式比较 随着社会环保意识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为探索适合于我 国国情的垃圾处理工艺,已成为科技工作者当务之急的课题。经 过多年实践,证实了以下结论: 1)卫生填埋:占地面积大,选址比较困难,无害化、减容化 的程度较低,存在着二次污染的潜在威胁。加之,垃圾中所含的 能源(如沼气等)暂时还没有比较成熟的应用技术。由于大部分 填埋场远离市区管网附设成本高,热值不高,产量少,多数没有 回收利用,采取对空燃放。少数大型填埋场采用燃气轮机发电技 术回收能源,如杭州天子岭、深圳下坪垃圾填埋场。此外这种方 法的沼气排放不易处理,垃圾填埋场沼气爆炸事件时有发生,成 为填埋场的一大隐患。 2)堆肥:由于成本、质量、周围农业情况等条件限制,市场 还是较难打开。虽然已开发了一些高效垃圾肥料制造的新工艺, 但要商品化、大型化仍需要一段时间的探索。同时,垃圾中除能 发酵的有机成分外,还有约30%左右的筛上物(不能进行发酵的 成分)仍需做填埋或焚烧处理。
在我国,许多城市近郊区越来越难找到合适的大面积土地用
于填埋处置垃圾,因而填埋场距离城市中心越来越远,从而也造 成了垃圾运费的增加。
对垃圾进行全量填埋时,由于垃圾中有机物较多,垃圾降解过
程中散发大量的恶臭,且产生的垃圾渗滤液成分复杂,给填埋场 的运营和管理带来诸多麻烦,二次污染比较难以控制。垃圾全量
在60年代和70年代,发达国家又兴建了许多新的城市垃圾焚烧
厂,随着工业技术的进步,许多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应用于
垃圾焚烧炉的制造,垃圾焚烧厂的控制水平也有所提高。 在70年代后期和80年代早期,由于公众对垃圾焚烧烟气污染特
别是二恶英的关注,新建垃圾焚烧厂出现下降趋势。近十年来,
由于垃圾焚烧烟气处理逐步受到重视,特别是烟气处理技术不断 进步,余热利用系统和尾气处理系统得到进一步完善,垃圾焚烧 炉又取得新发展。 垃圾焚烧方式因其显著优点而在欧洲及日本、韩国、台湾、新
• 大型焚烧 炉国产化 • 更先进的 烟气处理 系统 • 完善渗滤 液和飞灰 处理
我国垃圾焚烧技术特点
起步晚、发展迅猛、实现了跳跃式发展、基本达到国际先
进水平。
1.4 综合处理 综合处理即采用二种或二种以上的方式对垃圾进行处理和处 置,如采用“堆肥+填埋”,或“焚烧+填埋”,或“焚烧+堆 肥+填埋”的处理路线。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迅速提高,城市化进程 不断加快,城市垃圾产生量急剧增加。据调查,目前我国城市垃 圾年产生量约1.5亿吨,而且还在以每年8%-10%的增长率不断增 加,全国累计垃圾堆存量已达到60多亿吨,侵占土地面积超过5 万公顷,已有200多个城市陷入垃圾包围之中。 城市生活垃圾的大量产生需要规模化的无害化处理。采用何种 方式妥善处理垃圾,控制污染,是各座城市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鉴于我国城市的生活垃圾量大而且组成复杂,不同生活条件的 居民区、公共场所所产生的垃圾组成有很大差别,因此不可能采 用单一的处理方法来解决一个城市的全部垃圾问题,而必须根据 各地垃圾组成、地理条件、市政建设规划、经济条件及市场需求 进行分析,结合城市建设的整体规划,建立一个综合性的城市垃 圾处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