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口腔疾病预防教案

口腔疾病预防教案

口腔疾病预防教案如今人们对口腔健康的重视程度已经大大提高,但仍有很多方面存在着误区,总的来说可以用“三多三少”来概括:一是老百姓关心口腔健康的多了,掌握正确口腔保健知识的却还很少。

大多数市民缺乏完备的口腔知识,对于口腔保健的认识还仅停留在每天刷牙的层面。

此外,四城市居民普遍没有定期进行口腔检查的习惯,只有在发生严重牙疼等剧烈口腔问题的时候,才会主动寻求治疗。

二是每天坚持刷牙两次的人多了,真正能做到有效刷牙的却还很少。

数据显示,我国大城市的刷牙率已经超过99%,但是真正做到有效刷牙的比例还不足1%。

三是愿意把钱花在口腔健康上的人多了,但知道怎么花钱的却还很少。

口腔疾病会引来八大病症糖尿病:大量研究结果显示糖尿病与牙周病发病存在共同危险因素,牙周炎和糖尿病有双向关系,且互为高危因素。

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常常并发不同程度的口腔病变,在糖尿病人群中,牙周病的发病率高,病变损害严重且进展更迅速。

同时,伴有重度牙周炎的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明显差于无牙周疾病的患者。

胃肠道疾病:食物靠机械消化和化学消化后吸收营养。

第一关是在口腔内通过充分咀嚼的机械消化以及在咀嚼食物时和唾液混合后的化学消化,再吞咽到胃,靠胃液和肠液消化吸收。

口腔卫生不好,有些致病菌在胃里就会繁殖。

研究证明胃炎是由幽门螺杆菌引起,而在不清洁口腔的牙菌斑中也检出了这种细菌,药物很容易清除肠胃中的幽门螺杆菌,而牙菌斑中的幽门螺杆菌难以清除,成为细菌库。

心脏疾病:口腔疾病的致病菌及其产生的毒素可侵入血液,可产生相关抗体、凝集素等,加重或引起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冠心病等心脏疾病。

大量研究证实牙周炎是冠心病急性发作的一个独立的危险因素,与急性发作或总的死亡率均有显著相关。

脑血管疾病:和牙周炎诱发心肌梗塞和冠心病一样,牙周炎也可诱发缺血性脑中风。

牙周炎成为脑中风、冠心病和心肌梗塞的危险因素。

研究证明牙周炎作为脑卒中的危险因子大于吸烟,而且独立于其他已知的危险因子。

呼吸道疾病:口腔疾病与因各种原因导致的吸入性肺炎相关性较强。

据有关资料统计,肺炎80%的诱因是吸入口腔、咽部含有细菌的分泌物,而这些分泌物大多是来自口腔。

牙病关联关节炎、肾病、眼病:牙病未及时治疗,在牙根部形成感染病灶,可以诱发关节炎、肾炎、眼病等,已是为医学界熟知的医学常识,因此不能轻视牙病,因小病误大病。

对孕产妇及胎儿影响:目前的研究已证明,牙周疾病是导致低体重婴儿出生的危险因素之一。

重症牙周炎的孕妇早产和生出低体重儿的危险率为牙周正常孕妇的7.5倍,大于吸烟、饮酒对低出生体重儿的影响。

影响生长发育:咀嚼功能降低,造成偏食和食欲不振等,导致胃肠消化吸收减弱,机体营养不良,生长发育受到影响。

现代口腔预防医学证明,只有做好口腔预防,维护良好的口腔健康,才能提高生命质量。

只有不断加强口腔卫生保健工作,全民口腔健康乃至全身健康才会得以提高。

调查显示,蛀牙、牙石、牙龈炎、牙渍牙斑、牙齿磨损是城市居民中最为普遍的5大口腔问题。

“龋齿”,俗称“虫牙”、“蛀牙”,是人类发病率极高的疾病。

我国20XX年第三次口腔健康流调显示:每一百个5岁儿童中就有超过66人嘴里有龋齿,35-44岁中年人群中,这一比例上升到88.1%,而65-74岁老年人的患龋率则高达98.4%。

世界卫生组织已将龋齿与肿瘤、心血管疾病并列为人类三大重点防治疾病。

和后两种疾病一样,龋齿也具有预防效果好、早期治疗痛苦小、损伤小、花钱少的特点。

龋病的定义龋病是在以细菌为主的多种因素影响下,牙齿硬组织发生慢性进行性破坏的一种疾病。

牙菌斑:牙菌斑是牙面菌斑的总称获得性膜:清洁并抛光牙面后,20分钟内牙齿表面即可由无结构物质形成拱形团块厚度为5-20nm,这便是获得性膜。

8小时内完成初期聚集。

细菌附着至获得性膜,形成牙菌斑。

龋病病因的现代概念龋病是一种多因素性疾病,由3种相互作用的主要因素在疾病发生过程中起作用,这三种因素包括宿主、微生物和饮食,这便是三联因素理论。

除此之外,有学者认为第4种因素即时间因素也必须考虑在内。

细菌大量证据已经表明,细菌的存在是龋病发生的主要条件。

多方面研究已经证实,龋病与牙菌斑关系密切,可以这样说,没有牙菌斑就不会产生龋病食物目前许多文献中将蔗糖称为龋病的罪魁。

宿主宿主是指人体自身,是指不同个体对龋病的易感程度。

宿主对龋病的敏感程度涉及到多种因素,如牙齿的位置、形态和结构,唾液的流速、流量和成分,机体的全身情况等。

牙齿的位置、形态、结构与龋病的发生有关。

牙齿只有萌出后才会患龋。

刚萌出的牙其表面钙化程度较差,存在许多的微孔,容易受到酸的侵蚀,因此容易发生龋病。

如果牙齿排列不齐、拥挤,牙齿本身的沟沟窝窝处容易发生龋病。

牙齿发育不全和钙化不全等缺陷也有利于龋病的发生。

唾液有清洁牙齿的作用,唾液中的一些成分,对于龋病的发生可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

如唾液中的钙、磷离子使萌出后的牙齿进一步发生矿化,增强牙齿的抗龋能力。

再如唾液中的氟,可使牙釉质的结构更为稳定,使牙釉质的抗酸能力增强,牙釉质的溶解度下降,从而增强其抗龋能力。

唾液的流动有利于清除牙齿表面的糖类,从而减少龋病的发生。

唾液流速下降时,糖类的清除速度减慢,牙齿容易患龋病。

此外,宿主的营养状态、内分泌功能、遗传因素对于龋病的发生也有一定的影响。

如宿主营养不良,内分泌紊乱或者患有某些遗传性疾病时,牙齿对龋病的易感性增高。

有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叫做遗传性果糖耐受低下症,是由于先天性果糖代谢障碍所致。

该病患者不能耐受果糖和蔗糖,因此必须避免摄入果糖和蔗糖。

这类患者很少患龋病,甚至没有龋齿时间龋病发病的每一过程都需要一定时间才能完成。

龋病的好发部位在恒牙列中,下颌第一磨牙患龋率最高,其次是下颌第二磨牙,以后依次是上颌第一磨牙,上颌第二磨牙,前磨牙,第三磨牙,上颌前牙。

患龋最少的是下颌前牙。

乳牙列中患龋最多的牙是下颌第二乳磨牙,其次是上颌第二乳磨牙,以后依此是第一乳磨牙,乳上颌前牙,乳下颌前牙。

好发牙面龋损的好发牙面以咬合面居首位,其次是领面,再次是颊面。

诊断1.问诊:向患者本人或与其密切接触的并了解情况的家属,了解患牙遇冷、热、酸、甜刺激后有无不适感,或进食疼痛,是否经过牙科治疗及治疗后有何变化。

还应了解患者全身状况、既往病史及家族史,有无类似牙病等2.视诊:通过肉眼直视或口镜协助,主要观察牙齿表面有无色泽变化和形态缺损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如牙面上有无白垩色、黄褐色斑块,窝沟有无变黑,窝沟附近牙面及咬合面边缘嵴处有无墨浸状改变,牙面上有无黑褐色龋洞或成残根残冠。

3.探诊:使用锐利的尖头探针,探查视诊所见的异常牙面或视线不易达到的隐蔽部位,以了解病损的质地、龋洞深度、范围,是否帚住探针,有无穿髓孔,患者对探诊的反应如何。

对有充填体的患牙,应检查充填体边缘与洞缘是否密合,充填体周围有无继发龋,邻面洞的充填体有无悬突。

4.温度刺激试验:当龋洞深达牙本质时,患者即可能述说患牙对冷、热、甜、酸刺激发生敏感甚至难怨的酸痛。

医生可用冷热等刺激进行检查,以确定患牙所在。

如果用其他检查方法已确定患牙的位置,则不必再用温度刺激试验,以免增加患者的痛苦。

5.X线检查:邻面龋、继发龋或隐匿龋不易用探针查出,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此时可用X线片进行检查。

龋病在X线片上显示透射影像。

为了检查龋洞的深度及其与牙髓的关系。

也可借助于X线检查。

诊断标准龋病一般分为浅龋、中龋、深龋、急性龋、猖獗性龋(猛性龋) 、慢性龋、静止性龋、继发龋和再发龋。

浅龋:临床无症状。

牙釉质表面有白垩色或黄褐色斑点,探诊时表面粗糙、变软、无明显缺损或牙釉质和牙骨质内有浅缺损,或窝沟内有着色、变软,探诊时可卡住探针;或暴露的根面牙骨质有表浅而广泛的着色,探诊时粗糙、变软。

位于邻面的平滑面浅龋,X线片示牙釉质部位X线透射影像;位于邻面的牙骨质龋,X线片示患部边缘模糊,根管两侧牙本质和牙骨质的宽度不等,有龋侧变窄。

中龋:临床多有对冷、热、甜、酸,特别是对甜、酸化学刺激一过性敏感的症状。

检查时可见龋洞,腐质去尽后,窝洞底位于牙本质浅层。

磨牙邻面的中龋,X线片示龋洞部位有达牙本质浅层的X线透射影像。

深龋:临床有对冷、热,特别是对冷刺激一过性敏感的症状。

检查时可见较深龋洞,腐质去尽后,窝洞底位于牙本质深层。

X线片示龋洞深度为近髓腔的X线透射影像(颊、舌面龋无参考价值)。

急性龋:有中龋、深龋的特点,及龋损着色浅,质湿软,易被挖匙除去等特点。

猖獗性龋(猛性龋):有急性龋的特点。

此外龋损发生在大多数牙齿及牙面,甚至涉及可以自洁的牙面。

患者多有全身疾病,如长期慢性病,或并发唾液分泌减少疾病(因头颈部放射治疗后引发的猖獗性龋又称为放射性龋)。

慢性龋:有浅龋、中龋、深龋的特点外,还具有龋损色深、腐质干硬、不易被挖匙除去的特点。

静止性龋:多见于磨牙牙合面或无邻牙的邻面。

病损呈棕褐色,无缺损或呈浅碟状,探诊质硬。

继发龋:患牙曾有过牙体修复。

洞缘着色或墨浸状,探诊质软或有裂隙。

继发龋发生于洞底时,X线片示充填体与洞底间有X线透射影像。

又可分为继发龋浅龋、继发龋中龋、继发龋深龋、继发龋牙髓治疗后、继发龋伴牙髓病、继发龋伴根尖周病等。

再发龋:原有的龋齿已完善修复治疗。

牙齿与修复体无关的部位发生龋坏。

也可与继发龋相同分为再发龋浅龋、再发龋中龋、再发龋牙髓治疗后等。

龋病的预防龋病的三级预防一级预防:1.预测疾病发生的概率,逆转龋病的发生和进展,静止进程2.促进口腔健康普及健康教育,合理营养,定期口腔检查3.实行预防措施,合理使用氟化物防龋和窝沟封闭措施。

二级预防:1.阻止龋病进程,尽可能恢复正常的牙体形态2.早期诊断,包括定期检查,x线片等辅助诊断,在检查诊断基础上做早期填充等治疗三级预防:二级预防失败后,修复缺损的牙体组织,防止龋的并发症,阻止炎症向牙槽骨、颌骨深部扩展,防止牙槽脓肿及颌面化脓感染及全身感染,康复患者身心健康龋病的预防龋病预防的基本一、增强宿主的抵抗力主要直接因素是宿主自身的牙、唾液、行为习惯及生活方式。

二、饮食控制饮食控制控制蔗糖及精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频率三、菌斑控制·机械方法(牙刷、牙膏、牙线、牙间清洁器等)·生物学方法(抗菌剂,抗附着剂)茶多酚(上二医)甲壳素(首医大)·化学方法(洗必泰)四、社区龋病预防的适宜技术—氟化物和窝沟封闭预防龋齿的重要措施——氟化物应用二十世纪预防口腔医学对人类最大的贡献之一是发现了氟化物能够预防龋病刷牙(有效刷牙)竖刷法:就是将牙刷毛束尖端放在牙龈和牙冠交界处,顺着牙齿的方向稍微加压,刷上牙时向下刷,刷下牙时向上刷,牙的内外面和咬合面都要刷到。

在同一部位要反复刷数次。

这种方法可以有效消除菌斑及软垢,并能刺激牙龈,使牙龈外形保持正常。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