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个有趣的成语小故事2

20个有趣的成语小故事2

1、【成语】:安步当车【拼音】:ān bùdàng chē【解释】:安:安详,不慌忙;安步:缓缓步行。

以从容的步行代替乘车。

【成语故事】:有一天,齐宣王要召见贤士颜斶,就对他说:“颜斶,你过来。

”没想到颜斶竟然回了一句:“大王,你过来吧!”齐宣王听了,顿时脸色发青,大怒的说:“你这是什么态度,是君王高贵呢?还是贤士高贵?”颜斶从容的说:“自然是贤士高贵,这是有历史为证的。

从前秦国曾下令说:“凡是在贤士柳下惠的墓地上砍伐树木的,一律处死刑。

”又说:“能够取得齐王首级的,将赏赐千金,并封他做官。

”可见国王的头还比不上贤士墓地的树木呢!”齐宣王被弄得啼笑皆非,只好摇摇头,叹了一口气说:“好了,我不会怠慢你的,以后你可以过着荣华富贵的生活。

”颜斶听完,立刻辞别齐宣王说:“谢谢大王的厚爱。

我本是布衣粗食惯了的人;安步可以当车,晚食可以当肉,我还是回家自食其力吧!”这个故事是从“战国策”的“齐策”写出来的。

“安步可以当车”便是慢慢步行,以代替乘车,也就是勤俭的意思。

后人把“安步当车”引为成语,用来比喻人不贪求富贵,而能安于贫苦的意思。

另外,“晚食当肉”也是一句成语,它和“安步当车”一样都是节俭的意思。

2、【成语】:班门弄斧【拼音】:bān mén nòng fǔ【解释】:在鲁班门前舞弄斧子。

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不自量力。

【成语故事】:明朝有个文人叫梅之涣。

有一回,他到采石矶(现在安徽当涂)唐代大诗人李白的墓地去游览,只见四周的墙壁上,涂涂抹抹全是游人写的诗,这些诗都很低劣。

他也提起笔来写了一首:采石江边一堆土,李白之名垂千古。

来来往往一首诗,鲁班门前弄大斧。

这几句诗的意思是说李白是千古有名的诗人,而这些来来往往的人偏偏要在诗人面前炫耀自己,岂不就像在鲁班的门前耍弄斧头一样可笑吗!鲁班是春秋时期我国有名的巧匠。

他聪明灵巧,有很多发明创造,是我国木匠、泥瓦匠的“祖师”,他的名字也就成了内行人的代称。

成语“班门弄斧”就是从“鲁班门前弄大斧”一句变化来的,往往用来讽刺那种在内行人面前卖弄本领、不自量力的人,有时候也用来表示自谦。

3、【成语】:车水马龙【拼音】:chēshuǐmǎlóng【解释】:车象流水,马象游龙。

形容来往车马很多,连续不断的热闹情景。

【成语故事】:汉光武帝刘秀去世后,太子刘庄即位,就是汉明帝。

他为了纪念那些帮助光武帝中兴汉朝的功臣,命画师在南宫云台中画上他们的像。

在这些功臣像中,却没有大功臣伏波将军马援的像。

这是为什么?原来,皇后马氏是马援的女儿。

明帝为了避免亲宠外戚的嫌疑,故意不画的。

马皇后牢记父亲遭人嫉妒陷害、含冤而死的教训,处处虚心待人。

马皇后那时没有亲生儿子,明帝立贾氏的儿子为太子,委托马皇后教养。

马皇后把他当作亲生儿子一般,精心培养,母子十分亲热。

明帝去世后,18岁的太子继皇位,就是汉章帝。

马皇后被尊为皇太后。

汉章帝根据一些大臣的建议,打算把马太后的兄弟封爵。

马太后遵照光武帝生前的规定后妃家族不得封侯的制度,坚决反对。

她说:从前外戚外出的情景,真是‘车如流水,马如游龙’,如此招摇,实在不好啊!后人把车如流水,马如游龙简略为成语车水马龙,形容车马不绝的热闹景象。

4、【成语】:塞翁失马【拼音】:sài wēng shīmǎ【解释】:塞:边界险要之处;翁:老头。

比喻一时虽然受到损失,也许反而因此能得到好处。

也指坏事在一定条件下可变为好事。

【成语故事】:战国时期,靠近北部边城,住着一个老人,名叫塞翁。

塞翁养了许多马,一天,他的马群中忽然有一匹走失了。

邻居们听说这件事,跑来安慰,劝他不必太着急,年龄大了,多注意身体。

塞翁见有人劝慰,笑了笑说:丢了一匹马损失不大,没准会带来什么福气呢。

邻居听了塞翁的话,心里觉得很好笑。

马丢了,明明是件坏事,他却认为也许是好事,显然是自我安慰而已。

过了几天,丢失的马不仅自动返回家,还带回一匹匈奴的骏马。

邻居听说了,对塞翁的预见非常佩服,向塞翁道贺说:还是您有远见,马不仅没有丢,还带回一匹好马,真是福气呀。

塞翁听了邻人的祝贺,反而一点高兴的样子都没有,忧虑地说:白白得了一匹好马,不一定是什么福气,也许惹出什么麻烦来。

邻居们以为他故作姿态纯属老年人的狡猾。

心里明明高兴,有意不说出来。

塞翁有个独生子,非常喜欢骑马。

他发现带回来的那匹马顾盼生姿,身长蹄大,嘶鸣嘹亮,膘悍神骏,一看就知道是匹好马。

他每天都骑马出游,心中洋洋得意。

一天,他高兴得有些过火,打马飞奔,一个趔趄,从马背上跌下来,摔断了腿。

邻居听说,纷纷来慰问。

塞翁说:没什么,腿摔断了却保住性命,或许是福气呢。

邻居们觉得他又在胡言乱语。

他们想不出,摔断腿会带来什么福气。

不久,匈奴兵大举入侵,青年人被应征入伍,塞翁的儿子因为摔断了腿,不能去当兵。

入伍的青年都战死了,唯有塞翁的儿子保全了性命。

5、【成语】:青梅竹马【拼音】:qīng méi zhúmǎ【解释】:青梅:青的梅子;竹马:儿童以竹竿当马骑。

形容小儿女天真无邪玩耍游戏的样子。

现指男女幼年时亲密无间。

【成语故事】:李白是唐朝最有名的大诗人,他有一首诗,是描述男女孩子彼此玩得很投机的情形;其中有两句是这么说的:“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青梅竹马”这句成语,就是从这两句诗中得来的。

它的意思是说:小孩子们聚在一起,感情很好,很少发生过打架、吵架的事情。

小朋友,当我们在引用这句成语的时候,还应该注意到描述的对象是谁,如果是同一个家庭的兄弟姊妹,或者是已经成年的知己朋友,就不太适合了。

那么,“青梅竹马”到底用在什么人身上最适合呢?它通常是指男女各一人,在孩童时代就已经奠定很好的友谊,等到双方都长大了,由于常有机会接近的缘故,自然而然的,就发生了情爱的事情。

这句成语,也可以用来追述两个成年人以往的感情,虽然他们都已经是成年人了,但是因为是追述他们的童年往事,所以,仍然可以引用。

其实,广泛一点来说,这句成语对于人数和性别,并没有严格的限制,例如:有一群小孩子,大家聚在一块儿,彼此都很好,这样就可以说是“青梅竹马”,而不必特别去理会是男是女,或者是人数的多少了。

6、【成语】:害群之马【拼音】:hài qún zhīmǎ【解释】:危害马群的劣马。

比喻危害社会或集体的人。

【成语故事】:传说黄帝要到具茨山去拜见一位叫大隗的神。

他遇到一个牧马儿童,就问:你知道具茨山往哪走吗?牧童答到:知道。

黄帝感到这小孩不简单,就问他如何治理天下。

牧童答到:治理天下跟牧马一样,只要去其害马者(除掉害群之马)就行了。

黄帝一听,赶忙叩头致谢,称牧童为天师。

7、【成语】:爱屋及乌【拼音】:ài wūjíwū【解释】:因为爱一个人而连带爱他屋上的乌鸦。

比喻爱一个人而连带地关心到与他有关的人或物。

【成语故事】:商朝末年,纣王穷奢极欲,残暴无道,西方诸侯国的首领姬昌决心推翻商朝统治,积极练兵备战,准备东进,可惜他没有实现愿望就逝世了。

姬昌死后,他儿子姬发继位称王,世称周武王。

周武王在军师姜尚(太公)及弟弟姬曰(周公)、姬奭(召公)的辅佐下,联合诸侯,出兵讨伐纣王。

双方在牧野交兵。

这时纣王已经失尽人心,军队纷纷倒戈,终于大败。

商朝都城朝歌很快被周军攻克。

纣王自焚,商朝灭亡。

纣王死后,武王心中并不安宁,感到天下还没有安定。

他召见姜太公,问道:“进了殷都,对旧王朝的士众应该怎么处置呢?”“我听说过这样的话:如果喜爱那个人,就连同他屋上的乌鸦也喜爱;如果不喜欢那个人,就连带厌恶他家的墙壁篱笆。

这意思很明白:杀尽全部敌对分子,一个也不留下。

大王你看怎么样?”太公说。

武王认为不能这样。

这时召公上前说:“我听说过:有罪的,要杀;无罪的,让他们活。

应当把有罪的人都杀死,不让他们留下残余力量。

大王你看怎么样?”武王认为也不行。

这时周公上前说道:“我看应当让各人都回到自己的家里,各自耕种自己的田地。

君王不偏爱自己旧时朋友和亲属,用仁政来感化普天下的人。

”武王听了非常高兴,心中豁然开朗,觉得天下可以从此安定了。

后来,武王就照周公说的办,天下果然很快安定下来,民心归附,西周也更强大了。

8、【成语】:百步穿杨【拼音】:bǎi bùchuān yáng【解释】:在一百步远以外射中杨柳的叶子。

形容箭法或枪法十分高明。

【成语故事】:战国时期,有个叫养由基的神箭手,射箭非常准,在那个时候要是举行全国射箭比赛,他肯定能当上冠军。

不过当时也有个叫潘虎的人,也很擅长射箭,他听别人说养由基的箭术如何高明,心里很不服气,就找到养由基进行一场比赛。

两个人比赛那天,很多人听说高手之间要比赛射箭,都过来看热闹。

那天靶子设在五十步远的地方,当中有一个小红心。

潘虎“嗖、嗖、嗖”射了三箭,每一箭都不偏不倚地命中红心,而且三支箭紧紧地攒在一起,箭与箭之间几乎没有间距。

在场的人立刻爆发出一阵热烈的喝彩声。

潘虎脸上露出了非常得意的表情,向养由基拱拱手,示意轮到养由基射箭了。

养由基向四周环视一番,然后对潘虎说:“靶子太近太大了,根本就比不出真本事,不如射百步以外杨柳树上的树叶吧!”说完,他指着百步外的一棵杨柳树,叫人在三片树叶上做了记号。

做好后,养由基拉弓射箭,只听“嗖、嗖、嗖”三响,每一支箭都从小小的树叶当中穿过。

围观的人都不敢相信这是真的,过了好一会儿才反应过来,欢呼声响成一片。

潘虎输得心服口服,对养由基佩服得五体投地。

也正是这场比赛,给我们留下了一个百步穿杨的成语典故。

9、【成语】:屠龙之技【拼音】:túlóng zhījì【解释】:屠:宰杀。

宰杀蛟龙的技能。

比喻技术虽高,但无实用。

【成语故事】:有个人叫朱泙漫,他想学一种出奇的本领,听说支离益会宰龙,就去拜支离益做老师,向他学宰龙的本领。

朱泙漫在支离益那儿学了三年,家产都花光了,才把宰龙的本领学到了手。

可是天下本来没有龙,他到哪儿去施展他那绝妙的本领呢?“屠龙之技”就是从这个故事来的,比喻毫不实用的所谓不平凡的本领。

“屠”是“宰杀”,“技”是“技巧”,“本领”。

10、【成语】:三顾茅庐【拼音】:sān gùmáo lú【解释】:顾:拜访;茅庐:草屋。

原为汉末刘备访聘诸葛亮的故事。

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

【成语故事】:东汉末年,诸葛亮居住在隆中的茅庐里。

谋士徐庶向刘备推荐说:诸葛亮是个奇才。

刘备为了请诸亮帮助自己打天下,就同关羽、张飞一起去请他出山。

可是诸葛亮不在家,刘备只好留下姓名,怏怏不乐地回去。

隔了几天,刘备打听到诸葛亮回来了,又带着关羽、张飞冒着风雪前去。

哪知诸葛亮又出门出去了,刘备他们又空走一趟。

刘备第三次去隆中,终于见到了诸葛亮。

在交谈中,诸葛亮对天下形势作了非常精辟的分析,刘备十分叹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