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培智语文《小山羊》教学设计

培智语文《小山羊》教学设计

培智语文《小山羊》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小山羊》作为校本教材,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一册,适用对象为我校培四班学生。

它是一篇多幅看图学文,课文内容浅显易懂,在童趣盎然中赋予常识教育和交往礼节的教育。

课文每段叙述的顺序都是先讲谁和谁是朋友,再讲谁请小山羊吃什么,最后讲小山羊说什么,每段都配有相应的插图。

这种结构有利于培养培智学生的语言能力。

总之,《小山羊》是培智学生语文能力和生活能力培养的好教材。

学情分析:残障情况:参与本次教学活动的共有九名学生多属于中重度智力残疾,其中包括唐氏综合症、脑瘫和情绪障碍学生。

分类情况:根据学生的智力残疾程度、认知水平、行为差异等自然情况将九名学生分为A、B 、C 三组。

悦然. 张亚飞 )一定的理解能力,认知、操作、模仿能力较强。

张芳林倪悦然: 认知能力较好,口齿清晰,有一定语言理解能力,模仿能力较强,课堂上有较好的自我约束能力,自主表达意愿不足,需要经常鼓励和表扬。

B 组:中度智障且患有脑瘫、唐氏综合症学生。

( 吴子健. 伍奎沅王言浦)盛心怡:识字能力很差,伴有严重语言障碍,吐字不清,气息微弱不连贯,连词成句能力很差。

由于缺乏认读能力,需要借助自身较好的理解能力和反复的跟读模仿才能逐步完整表述。

王言浦:唐氏综合症,能听懂常规对话,理解能力较强,但识记能力稍差,吐字不清楚,陈全:理解能力较强,但喜欢搞小动作,注意力容易分散,偶尔情绪不稳定。

设计理念:一、遵循“个别化”教育原则。

智力落后学生在智力发展水平、认知水平、生活能力、学习能力、兴趣、爱好、特长等方面都存在很大差异。

为了让每个孩子都能“吃得饱”、“能自理”,能在自身基础上有所提高,在教学中将采取教学目标上分层;教学活动中分组;教学形式上分类;教学评价上有别的方式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践行“以生活为核心”理念《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指出:生活语文要着眼于学生的生活需要,以生活为核心组织课程内容,把传授知识与补偿缺陷有机结合,从而为其自理生活和适应社会打下基础。

本节课我将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情境,“立足学生的生活需求,挖掘生活中的语文资源” ,寓德育于教学之中。

通过利用生活环境、模拟生活场景、指导生活实践等方式,把语文教学同生活细节巧妙融合,让学生在在生活语文教学中体验生活。

三、挖掘情智潜能,补偿情智缺陷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人处在平等、民主、宽松的学习氛围中,尤其是处在兴奋状态下,人的情感潜能、智慧潜能才能得到更好的开发。

本节课将采用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如:配对游戏(图词连线)、趣味朗读(放风筝朗读、开火车朗读)、情境表演(找朋友)等多种教学方法,在愉快的氛围中完成对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模仿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肢体协调能力、自我克制能力、保持注意力等方面的训练,从而有效补偿学生的情智缺陷。

教学目标:1、仔细观察图画,理解句子意思。

能仿照课文中的句子说写一句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正确理解课文内容。

了解几种常见的动物爱吃的食物。

3、教育学生懂文明,讲礼貌,同学朋友之间要团结友爱。

4、适当展开拓展延伸,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

教学重点:1、观察图画,理解句子意思。

能仿照课文中的句子说写一句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正确理解课文内容。

了解几种常见的动物爱吃的食物。

教学准备:1、PPT 课件2、动物的头饰3、排练舞蹈“找朋友”设计流程:组织教学建立课堂常规营造和谐氛围分类复习回顾学过知识建立新旧联系激趣导入调动学生情绪激发学习欲望传授新知体现生活核心补偿认知缺陷巩固新知分类分层练习灵活应用新知总结评议有效综合评价赏识启发鼓励板书设计灵活直观示范传递活化知识教学过程:一.游戏歌曲导入:《找朋友》。

同学们愿意和我一起来做一个小游戏吗?(设计意图:是让学生能跟着老师的思路进入课堂,在轻松的环境下学习。

)二.谈话导入:1、教师先模仿一种小动物,请学生猜猜是什么动物。

再请学生模仿其它各种小动物。

(设计意图:托尔斯泰指出: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利用猜谜的形式导入新课,可以激发学生主动、愉快地参与学习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自然巧妙地导入新课内容)2、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动物朋友,想不想认识啊?出示“小山羊”图片,你们看,他来了!3、他是谁?(指名说)三、揭示课题:1、板书课题:小山羊2、齐读课题(指名读)3、大家喜欢小山羊吗,愿不愿意和它交朋友呢?小山羊可喜欢交朋友了,它都有哪些朋友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小鸡小猫小狗小牛)4. 小山羊是怎样和小鸡小猫小狗小牛做朋友的呢?大家一起来听听下面的故事就知道了。

5、播放动画视频,听故事《小山羊》四、读讲课文:1、听完了故事,谁能告诉大家小山羊有哪几个朋友吗?2、根据学生回答,逐一板书动物朋友,边朗读。

小鸡小猫小狗小牛师:我们也来认识一下他们吧!朗读上述词语。

3、师: 它们和小山羊是怎样做朋友的呢?4、出示幻灯课件,观察图(1)图上有谁?(指名作答)谁和谁是朋友?它的朋友请它吃什么?吃了吗?为什么?(1)让学生理解小鸡是小山羊的朋友,小鸡爱吃虫子,所以请小山羊吃虫子。

因为小山羊不吃虫子,所以没有接受小鸡请它吃的食物。

出示句子:小山羊和小鸡是朋友,小鸡请小山羊吃虫子。

(范读. 跟读. 齐读)板书:虫子师:小山羊和小鸡做朋友,小鸡可高兴了,小鸡请小山羊吃虫子。

(朗读)师:小山羊喜欢吃吗?它是怎么说的?出示句子:小山羊说:“谢谢你,我不吃虫子。

”(范读,跟读)板书:不吃理解词语:“请”是礼貌用语,“谢谢”也是礼貌用语,对别人的好意表示感谢!齐读第一段。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5. 观察图(2)出示句子:小山羊和小猫是朋友,小猫请小山羊吃鱼。

范读、跟读、齐读)板书:鱼师:小山羊来和小猫做朋友,小猫怎么做的?小猫可高兴了,拿出自己最爱吃的鱼请小山羊吃。

师:小山羊喜欢吃吗?(请学生说说)师:它是怎么说的呀?出示句子:小山羊说:“谢谢你,我不吃鱼。

” (范读、跟读、齐读)板书:不吃齐读第二段(指导有感情地朗读)6. 观察图(3)小山羊和小狗又是怎样做朋友的呢?师:让学生自己独立学习,说一说一共有几句话?每句话讲了什么?(请学生找出课文中的有关句子读出来,小组合作完成)出示句子:小山羊说:“谢谢你,我不吃肉骨头。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板书:不吃齐读第三段7. 出示幻灯课件,观察图(4)从这幅图画上你观察到了什么?(请学生回答)小组合作,解决问题:(1)小牛请小山羊吃什么?(指名回答)板书:青草出示句子:小山羊和小牛做朋友,小牛请小山羊吃青草。

(朗读)(2)小山羊怎么说的?(指名读句子)出示句子:小牛说:“谢谢!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读出高兴的语气来。

它是怎么做的呢?(观察图画)板书:一同吃齐读句子:小山羊和小牛一同吃青草。

了解:小山羊和小牛一同吃青草。

表明小山羊和小牛一样都爱吃青草的动物。

(3)齐读第三段师:小山羊多懂礼貌,虽然自己不喜欢吃虫子. 鱼. 骨头,但还是很真诚地对小鸡小猫小狗说“谢谢你”指导有感情地齐读全文(齐读、小组读、个别读)分角色演示课文内容。

8. 阅读第1—4自然段,回答问题。

(1)小山羊一共有几个朋友,它们请吃什么?为什么给吃这些食物?(知道小鸡.小猫. 小狗. 爱吃虫子,鱼,骨头所以请好朋友吃它们自己最喜欢的东西和好朋友一起分享。

)(五)拓展延伸:练一练。

1.听老师读,找出听到的图片和词语。

2.将下面小动物和它喜爱的食物用线连起来。

六、联系实际:1、小山羊交了那么多朋友,大家一定很羡慕他吧。

老师知道,你们也都有自己的好朋友,如果你的朋友来你们家做客,你会怎样招待他们呢?2、谈话交流(用下面的句子表述)我和XX 是朋友。

我请XX 吃________________ 。

3、情境演示,朋友来家里做客主说:请你吃XX客答:谢谢!(或者:谢谢你,我不吃XX )七.评价总结:通过这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新知识?(知道了不同的动物吃的食物不同。

小鸡爱吃虫子,小猫爱吃鱼,小狗爱吃骨头,小牛和小羊一样都爱吃青草。

引导学生自主回忆学到的知识,进行有效的个体评价和综合评价。

(设计意图:评价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渗透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教师要让自己的评价变成一种赏识、一种启发、一种帮助、一种激励、一种人文关怀,逐渐帮助学生树立自信。

)课前预想: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因此多数同学会积极参与学习活动。

但由于学生的适应性为、情绪表现差异较大,因此会遇到一些突发事件。

比如:有的同学兴奋时爱插话,我会采取动作暗示或拍手读常规儿歌“小耳朵认真听,小嘴巴闭闭好” 的方式帮助矫正。

有的同学情绪容易激动,兴奋时会伏在桌上摇摆身体,大声讲话扰乱秩序,我会通过轻轻抚摸头部的方式缓解他的情绪,矫正多动缺陷。

有的同学可能会出现懒散、学习不积极的表现,我会通过任务驱动、及时提醒、协助老师传达指令等方式加以纠正。

个别同学吐字不清,尤其在急躁的时候,我会借助安抚情绪等方式指导其放慢语速,并逐字正音。

总之,教学中将及时根据学生的在课堂上的反应,随时调整课堂结构,对授课中的意外问题随时处理,以保证授课按计划进行。

八.互动游戏:1、有了朋友是一件多么快乐的事情啊!那么就让我们大家邀请自己的朋友一起来跳个舞,分享这份快乐吧!集体舞《找朋友》(学生互动师生互动邀请听课的老师参与)附:板书设计;小山羊小鸡虫子不吃小猫鱼不吃小狗肉骨头不吃小牛青草一同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