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语文作业的设计策略

小学语文作业的设计策略

谈谈小学语文作业的设计策略
作业是巩固知识、形成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途径。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上的人们对教育不断关注,更多的人觉得学生的家庭作业太多,机械的抄写对学生的身心有着极大的影响。

而此时的语文教师不但要关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更要关注语文家庭作业设计的有效性。

传统的语文家庭作业对学生和老师而言就如同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

学生怕做,不光因为大量的作业占去了他们有限的课余时间,更因为语文作业的索然无趣。

而“布置作业难,批改作业烦”也是语文教师一块心病。

如何让家庭作业成为继课堂教学以外促进学生语文素养有效发展的第二天地呢?笔者将结合自己多年的语
文教学经验,站在新课程的立场对小学语文家庭作业的布置策略做具体阐述。

一、重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无论什么人都不可能代替学生去读书学习。

无论是谁,要想获得知识技能,除了靠自己一本一本、一篇一篇、一项一项地去扎扎实实地读、练外,别无他法。

教师只能起“领航”“推进”的作用。

学习本来就是学生自己的职责,他们应该对自己的学习状况负起责任来,对于作业也是一样的。

在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中,传统的作业设计客观性太强,过多考虑作业量的大小,过多的单一化、机械性作业内容,学生往往被动接受,忽视了作业的优劣,忽视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忽视了学生的能力发展。

这些
作业偏重书本,不但脱离生活和学生实际,加重了学生负担,抑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严重阻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和潜能的发挥。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对课程改革的目标做出了规定:要改变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学风,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所以,作业的设计应当注重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改革作业的形式与内容,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

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认为:每一个学生的智力都各具特点并有自己独特的表现形式,有自己的学习类型和学习方法。

因此,根据不同课文的要求,教师可以寻找一个最佳切入点,既让学生自编作业题,又注重激发他们在自编中的创造性,把作业的“老面孔”演化为多种多样富有创意的语文实践活动,让作业能够成为充分展示学生才艺特长、张扬个性的园地。

二、联系学生生活和实践布置作业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

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与渠道,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丰富知识,提高能力。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充分利用语文教育资源,设计形式多样且具有实践性的作业,让学生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学语文、用语文,享受语文学习的快乐,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因此,作为语文教学内容重要之一的作业,也不能局限于课内学习内容中,拘泥于课本知识中。

小学语文课本的内容虽然丰富,但是知识毕竟有限。

语文学习的天地很广阔,语文教学的触角要伸向小学生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让学生在熟悉的日常生活中汲取营养,是增加阅历、开阔视野的好途径。

去年寒假,我让学生利用各种渠道收集有关春节、婚庆、新居落成、乔迁之喜方面的对联。

学生十分乐意,收集了许多佳联:“红梅吐艳放异彩,白雪迎春映妆台”“人生道路几何曲线,幸福家庭小数循环”“铺张宴客奢宜戒,简朴迎亲实可风”……有的办成手抄报,有的制作成卡片,有的还能够讲出对联隐含的故事。

这样,学生自己亲自去收集,印象十分深刻。

三、评价合理,突出多元性
小学生语文作业的评价是小学语文学习评价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小学生语文学习,具有直接的导向功能、激励功能和诊断功能。

评什么,怎么评,事关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效果,影响到学生的发展。

传统的作业评价是教师单向的评价,学生处于被动地位,思维处于“休克”状态,不利于学生纠正错误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

开放性语文作业的评价是多元的,我们要改变过去单一的评价形式,让学生也参与到作业的评价中去。

采用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总评等多元多向评价,尽可能地发现学生作业过程中的可取因素,从能力、情感等角度给予学生多方面的评价,要坚持正面鼓励的原则。

让学生通过这样的评价,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指出别人的错误,正确评价自己与他人,把评价权交给学生,真正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主体意识。

同时,作业评价要克服对全体学生实施“一
刀裁”的弊端,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闪光点,得到成功的体验。

教师在呈现评价结果时,为了能够使评价公平、公正、合理,要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评价结果的呈现要把定性与定量有机地结合起来。

作业评价手段多元化的尝试,使作业本成为师生交流的平台,使教师更加了解学生的想法、困难、情感,从而更有针对性地调整自己的教学,而学生更加明确了自己的努力方向,促使自己不断改进,在现有基础上获得实实在在的发展。

作为教学过程基本环节之一的作业设计,是语文教学工作中的基本环节,是实施素质教育、进行课程改革的重要载体,也是促使学生认知、能力、情感全面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

在作业改革的实践中,我深深感到:作业不应是单一枯燥的文本,而应是富有色彩、充满情趣的多元的、花样的复合体,它应该体现自主性、趣味性、创造性、实践性,让学生乐于去做,并且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形成语文能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