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2章 眼科学基础(第九版眼科学) PPT

第2章 眼科学基础(第九版眼科学) PPT

1.房水(aqueous humor) 眼内透明液体,充满前房与后房,总量约占眼内容积的4%,处 于动态循环中。 ➢ 前房(anterior chamber):角膜后面与虹膜和瞳孔区晶状体前面之间,容积约0.2ml。
中央部较深,周边部渐浅。 ➢ 后房(posterior chamber):虹膜后面、睫状体内侧、晶状体悬韧带前面和晶状体前
连紧密。
眼科学(第9版)
二、眼眶和眼附属器
由眼眶、眼睑、结膜、泪器和眼外肌所组成
(一)眼眶 ➢ 开口向前,锥朝向后略偏内侧的四边锥形骨窝。 ➢ 构成:即额骨、蝶骨、筛骨、腭骨、泪骨、上颌
第二章
眼科学基础
第一节 眼的组织与解剖 第二节 眼的胚胎发育 第三节 眼的生理生化 第四节 眼遗传学概述 第五节 眼科用药概述 第六节 眼科流行病学
重点难点
掌握 掌握眼和视觉系统的组织解剖、胚胎发育和生理生化代 谢,以及眼科用药的特点,是学习临床眼科学各系统疾 病的重要基础。
熟悉 从眼科学基础来认识眼部各组织结构的病理变化,并着 眼于视觉功能保护和重建的前提下,采取最有效的方法 诊断处理、治疗和预防眼病。
眼科学(第9版)
一、眼球
➢ 近似球形,成年人正常眼球前后径为24mm
➢ 由眼球壁和眼球内容物所组成
(一)眼球壁 前部:单层,角膜(纤维膜) 后部:分为三层 外层-巩膜(纤维膜) 中层-葡萄膜(虹膜-睫状体-脉络膜) 内层-视网膜
眼球立体剖面图
眼科学(第9版)
1.外层 角膜和巩膜构成眼球完整封闭的外壁。 (1)角膜(cornea) 前部中央、透明,重要的屈光系统构成部分。 厚度:中央约0.5mm,周边约1.0mm。 组织学(从前向后)分为: ①上皮细胞层:厚35μm,鳞状上皮细胞,无角化; ②前弹力层(Bowman膜):厚12μm,一层均质无细胞成分的透明 膜; ③基质层:厚500μm,占角膜厚度的90%,排列规则的胶原纤维束薄 板组成; ④后弹力层(Descemet膜):成年人厚约10~12μm,较坚韧的透 明均质膜; ⑤内皮细胞层:厚5μm,单层六角形扁平细胞。
缩瞳作用。 ➢ 瞳孔开大肌:位于色素上皮层前层,受交感神经支配,散瞳作用。
眼科学(第9版)
(2)睫状体(ciliary body) 位于虹膜根部与脉络膜之间的环状组织,宽约6~7mm。
➢ 睫状冠:睫状体前1/3,较肥厚,内表面有70~80个纵行放射 状嵴样皱褶(睫状突)。
➢ 睫状体扁平部:睫状体后2/3薄而平坦。 ➢ 组织学 主要由睫状肌和睫状上皮细胞组成。 (3)脉络膜(choroid)
侧面,容积约0.06ml。
眼科学(第9版)
2.晶状体(lens) 形如双凸透镜。 ➢ 组织学 由晶状体囊和晶状体纤维组成。
晶状体纤维为赤道部上皮细胞向前、后极伸展、延长而成,不断生成并将原先的纤维挤向 中心,逐渐硬化形成晶状体核,晶状体核外较新的纤维称为晶状体皮质。 3.玻璃体(vitreous body) 透明的胶质体 ➢ 充满于玻璃体腔内,占眼球内容积的4/5,约4.5ml。 ➢ 玻璃体与视盘边缘、黄斑中心凹周围及玻璃体基底部即锯齿缘前2mm和后4mm区域粘
眼底照片
眼科学(第9版)
(3)视网膜组织学:外层为单一的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内层为视网膜神经感觉层( neurosensory retina)。二者间有潜在间隙,临床上视网膜脱 离即由此处分离。 ➢ 视网膜色素上皮:排列整齐的单层六角形细胞,黄斑部较厚,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周边部变薄。基底部与脉络膜的Bruch膜紧密连接,顶部将光 感受器的外节包埋于黏多糖间质中。 ➢ 视网膜神经感觉层:由外向内分为:①视锥、视杆细胞层; ②外界膜;③外核层;④外丛状层;⑤内核层;⑥内丛状层; ⑦神经节细胞层;⑧神经纤维层;⑨内界膜。
视网膜结构图
眼科学(第9版)
(二)眼球内容物 包括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三种透明物质,与角膜一并称为眼的屈光介质。
位于葡萄膜的后部,有丰富的血管和色素细胞,组成小叶状结构。 ➢ 分为三层:外侧的大血管层,中间的中血管层,内侧的毛细血
管层。
睫状体结构图
眼科学(第9版)
3.内层 视网膜(retina),视觉光信号转为电信号并进行传导。 (1)黄斑(macula lutea):视网膜后极部的一无血管凹陷区, 其中央有一小凹,称为黄斑中心凹(fovea centralis),是视网 膜上视觉最敏锐的部位。 (2)视盘(optic disc):位于黄斑鼻侧,境界清楚、橙红色略 呈竖椭圆形的盘状结构。是视网膜神经节细胞轴突纤维汇集组成 视神经穿出眼球的部位。视盘上有视网膜中央动脉和静脉通过。
OCT的角膜切面 及角膜组织学示意图
眼科学(第9版)
(2)巩膜(sclera):致密、交错的胶原纤维,乳白色,质韧。 ➢ 厚度:眼外肌附着处最薄(0.3mm),视神经周围及角巩膜
缘处最厚(1.0mm)。 ➢ 组织学分为:表层巩膜、巩膜实质层和棕黑板层。 (3)角巩膜缘(limbus):角膜和巩膜的移行区,宽约1.5~ 2.0mm。 ➢ 前房角、房水引流系统、角膜干细胞的所在之处。 (4)前房角(anterior chamber angle ):角膜与虹膜根部 的连接处,房水排出眼球的主要通道。 ➢ 结构:从前外至后内依次为Schwalbe线、小梁网和
了解 眼遗传学和流行病学的基础知识对了解眼科疾病的特殊 性、规律性,与社会发展的相关性,以及深入研究其发 病机制会有所帮助。
第一节
眼的组织与解剖
眼科学(第9版)
视觉器官:
眼球-主要视觉器官,成像及光电信号转换
眼眶
眼的辅助结构
眼的附属器
视路-视信号传导通路
视皮层-形成视觉认知
眼的相关血管神经结构-代谢支配
Schlemm管、巩膜突、睫状带和虹膜根部。
前房角结构图
眼科学(第9版)
2.中层 葡萄膜(uvea),又称血管膜、色素膜,富含黑色素和血管。
葡萄膜由前到后为:虹膜、睫状体、脉络膜。 (1)虹膜(iris)
中央形成2.5~4mm的圆孔称为瞳孔。 ➢ 组织学:分为基质层和色素上皮层。 ➢ 瞳孔括约肌:呈环形分布于瞳孔缘部的虹膜基质内,受副交感神经支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