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周脓肿的超声特征:
肛周脓肿多表现为肛管直肠周围软组织内低回声或无回声暗区,为圆形、裂隙状或不规则,边界模糊不清,后壁回声稍强。
大体分为三期:
①脓肿形成早期:脓肿早期因组织炎症充血严重,尚未化脓,超声图像显示为内部回声分布不均匀的低回声区,范围较小,边界欠清晰,与正常组织无明显分界,触痛明显,无压缩性。
肛周脓肿的内口表现为内括约肌中的小裂隙状缺损,常见于肛周皮下脓肿。
②脓肿形成中期:脓肿形成中期组织已经有部分液化,存在小的腔隙,超声波图像显示为均匀性液性暗区或不均匀液性暗区,范围大小不等,边界清晰,呈混合回声区或无回声区,壁厚而内壁毛糙,内部出现稀疏或密集的光点,间或有斑片状高回声区,后壁回声增强,与正常组织有明显分界,触痛明显,有波动性。
通过调整探头的角度和深度及位置可发现与肛门相通的内括约肌中的缺损,该缺损位于肛缘上约2~3 cm处,即为肛周脓肿的内口所在。
常见于肛周坐骨直肠窝脓肿。
③脓肿形成晚期:超声图像显示多表现为低回声的条索状团块,边缘比较清晰。
有时亦呈强回声和低回声混合型团块,边缘及蜂窝状结构同样比较清晰。
多因脓肿迁延日久,纤维组织增生,腔壁或管壁形成所致。
上述低回声团块或混合型团块通过内括约肌中的缺损与肛门相通,该缺损亦位于齿线部,即肛瘘的内口所在。
病变区域未测及明显血流信号病灶与皮肤或黏膜间有一条或数条管状低回声区相连,在开口处可以发现分泌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