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水墨画”教学设计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教案设计
小学语文《故乡的“水墨画”》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中学√小学2,学科:语文
2,课时:2
3,学生课前准备:
(1)初读课文,了解课。
(3)学生提出自学中遇到的问题。
二、教学课题
教养方面:
1.自主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并能正确、工整地书写。
五、教学过程
第一节
课时目标
1、初读课文,学生自学生字词语。
2、了解课文大意。
3、初步感受江南水乡所具有的独特魅力。
教学过程
1、导入
1ztzy/yw/5xia/1/htm/course/text01/course01.htm)看了这几幅图,你们有什么感受?
(三)升华情感回/play_album-aid-9796745_vid-NDkzMzAzNDQ.html)生配乐朗读全文,思考:你对故乡“水墨画”的总印象。(故乡的“水墨画”独特、美丽。)
2.读完全文,你体会到些什么?(作者对故乡的热爱和童年的快乐)
3、上节课我们了解了文章的大意,这节课我们来深入感受“水墨画”之美。
(二)深入研读课文,感悟“水墨画”之美
1.故乡的“水墨画”指的究竟是什么?课文是怎样概括介绍它们的?(理解第1段的比喻句)
2.品读2--4段。
(1)自由品读,探究“水墨画”的美。
(2)小组合作探究。
①交流探究所得。
②用喜欢的方式朗读。
⑤作者用简单的文字描绘出一个多么和谐欢乐的场面。
3.品味第5段。
(1)全班一起朗读课文第5段。
(2)小组内自主交流学习。
(3)反馈学习情况:
“徜徉”的意思是闲游、安闲自在地步行。
而今,我吃着散发清香的菱角,又想起了故乡的“水墨画”,想象自己又加入采菱队伍,边采边品尝,这是一个多么惬意的场景呀!
(4)师生合作朗读。(引读)
四、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既要有趣又要有效,这样才能在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基础上让学生有所收获。根据设定的教学目标,这节课我首先组织学生观看江南水乡美丽风景的图片,认识江南水乡独特的美丽与悠远。之后我采用的教法主要是感情朗读法。每篇文章都有独特的情感,只有反复朗读才能领会其中深刻而丰富的思想感情。通过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所包含的对家乡的热爱之情。让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受到熏陶,从而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课文,体会词语意思,学会在阅读中积累优美的词语。
教学难点: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感受江,找了很多教案做参考,了解到教学的重难点,确的音乐和本课的生字学习资源做成课件,课堂上给学生演示。
3.指名学生逐段朗读全文,检查学生是否正确、流利朗读课文,重点指导难读的句子并多读几遍。(对于比较难读的句子,可以让学生挑战读,教师指导读或齐读)
4、默读课文,思考每段写些什么,了解课文大意。
5、读了课文,汇报: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注意:要将学生提出的不懂的地方进行梳理、归纳,先小组交流、讨论解决,小组不能解决的集体交流解决。)
三、教材分析
1、《故乡的“水墨画”》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科书西师版五年级下册第1课。本单元四篇课文以“祖国河山”为主题,这四篇课文紧紧围绕着“祖国自然风光”这一单元主题,从不同角度向我们展示了大自然的绚丽风光。要求学习,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对家乡的热爱。
2、文本的特点和地位
《故乡的“水墨画”》这篇课文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江南水乡的美丽画卷。其中有长满菱角的池塘,有采菱欢乐的笑声,也有那美味的菱角,让我们感受到江南水乡风景的独特、美丽。抒发了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3、这篇课文让我们领略了江南水乡恬静、自然而不乏快乐的美景。江南的美丽,水乡的迷人,还有那菱角的美味,真让人回味无穷。是呀,故乡风景美丽迷人,童年生活幸福、快乐。(相机板书:故乡美童年乐)
(四)、拓展延伸
1.抄写文中的叠词,3.我们的故乡有什么独特美丽的地方呢?小组议一议,再说一说、夸一夸我们的故乡。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有关段落,积累优美的词语。
3.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重点词句,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从中感受故乡风景的独特与美丽,体会作者对故乡的热爱之情。
教育方面:
1、培养学生勤学好问的好习惯。
2、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的情感。
发展方面: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想象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六、教学反思
本文是一篇描写江南水乡美丽画卷的散文,在教学中除了引导学生随文识字以外,重点在于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想象感受江南风景的独特,体会用词的准确,感受文章语言的优美。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先让学生自读自学生字,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通过抓住重点词语“疏疏朗朗、密密匝匝、挤、涨满”等让学生结合实际对词语理解。抓住重点语句,让学生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积累,引导学生在头脑中出现文中描写的池塘的变化画面,江南采菱女采菱情境,人们品菱的和谐美好场景。在朗读方面,我通过让学生初读时自读,学文中感受读、指导读、引读等多种形式的读,使朗读指导扎实有效,感受到江南风景的独特美丽。但我感觉不足之处是品读2-4段探究“水墨画”的美时,孩子们的探究所得大部分说得不够深入,还要对孩子们的合作探究能力重视培养。小组合作探究花费时间长,效果不够好,怎样使学生的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取得更好的效果呢,这是我在以后的教学中要继续研究的课题。
c、池塘还是小动物们的乐园呢!红蜻蜓、花蝴蝶、小青蛇、青蛙,在菱盘上尽情嬉戏。这是一种多么惬意的美呀!让我们把我们的感受读出来。
C.临近中秋:穿着各色衣裙的采菱女开始采“头朝菱”(即第一批成熟的菱角),动作轻快熟练,划着扁舟,荡着水盆,穿行在绿色的“水巷”里。一只手“掀”,一只手“掐”,准确地写出了采菱女轻盈熟练的采菱动作。(板书:采菱)
(五)、作业
1、积累自己喜欢的语段。
2、写一篇文章表达自己对故乡的赞美和热爱之情。
板书设计:
散漫的池塘
初春菱叶疏疏朗朗故乡美
故乡的“水墨画”{池塘的变化“黄梅”后菱叶密密匝匝}童年乐
临中秋采菱品菱
徜徉在“水墨画”中
(六)、告诉同学/hI4Z8fvSKms/
(3)全班交流。
①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描写池塘的美的呢?用曲线勾画出来。
作者按时间顺序描写了池塘的美。(初春、一过黄梅、临近中秋)
②随着时间的变化,池塘也慢慢变化着。
A.初春:池塘有什么变化呢?细小的菱叶疏疏朗朗地飘浮在碧水间。“疏疏朗朗”是什么意思?(板书:疏疏朗朗)
B.黄梅后:(黄梅指春末夏初梅子黄熟的一段ztzy/yw/5xia/1/htm/course/text01/media/course04/index.htm)课件出示本课的生字,检查生字、词语认读与理解情况,抽读(针对读不准的字作指导)、齐读、赛读。
书写指导:在“菱”“馨”“掐”“嚼”几个字上,要注意字的间架结构,不能多笔少点。
三、初读交流。
1.自由朗读课文,谈谈你读后的感受。
2.勾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认真读一读,看看自己读懂了些什么。
3.说说自己了解到的有关江南水乡的知识。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感受到了江南那迷人的水乡,那美味的菱角,那些美丽的景色令人回味无穷,下节课我们再细致地分析文中的重点句子,深入感受文章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那种独特魅力。
2、今天,我们将随着作者吴建走进江南水乡,去欣赏清新淡雅如水墨画一样的江南美景。(板书课题,齐读)
3、课文是怎样描写这幅水墨画的呢?我们一起去学习课文。
二、粗读课文,疏通字词,感知大意
1、初读课文。
要求学生自读自学课文:读通读顺;认读生字,划出生词,查字、词典理解生词,标出段的序号,想一想课文大意。
5、作业布置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二节
课时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积累优美的词句。
2、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重点句子。
3、想象文中所描写的画面,感受江南水乡的独特与美丽。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听写词语,同桌互相交换批阅。
(菱叶涨满水面,挤得密密匝匝。)
a、从这个句子中体会到了什么?
(“涨满”“挤”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菱叶们长大了,整个池塘都是菱叶,显得很茂盛。“密密匝匝”可换词“密密层层”“密密麻麻”比较。板书:密密匝匝)
b、小花的数量也真不少!哪些词告诉了我们?
(缀满、一丛丛)颜色也非常美丽,有白色的,有粉红色的,还有一缕缕的馨香呢!
③随着时间的变化,池塘也悄悄地变化着,呈现出不同的美。
④你们知道吗?在采菱时节,鲜嫩、清甜的菱角放进嘴里嚼一嚼,脆脆的、甜甜的,那美滋滋的感觉一直渗进心底。难怪孩子们迫不及待想尝一尝菱角的美味。“溢”“诱惑”突出了煮熟后的菱角四处飘香,让人嘴馋。家家户户煮菱角、剥菱角,扑鼻的香味飘出窗户,弥漫整个村庄。这是一幅多么温馨、诱人的画面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