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送管理实务》课程标准课程代码课程学分制定人修订人合作企业03106113季金震季金震中储南京分公司适用专业总学时制定时间修订时间审核部门物流管理542009.052011.09管理专业委员会1.课程性质与设计思路(1.1 课程的性质本课程是高职高专物流管理专业在开设《运输管理实务》课程之后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程。
“配送”与“运输”、“仓储”在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框架中三足鼎立,同时也是物流行业主要职业岗位的技能框架基础。
该课程是以掌握配送的基本运作模式与方法,按照用户的需要,有效、合理地开展物流配送活动,不断提高物流服务水平与物流配送效率,降低物流配送成本,是物流企业特别是物流配送企业从业人员必须具备的重要职业技能。
《配送管理与实务》课程理论抽象,但实用性强,需要教师通过合适的教学方法,使理论现实化,问题表面化,化复杂为简单,使学生掌握其基本要求和操作技能,便于良好地开展实际工作。
1.2 设计思路1.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设计课程内容在广泛进行社会与企业需求调研的基础上,确定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通过对物流配送企业从业人员工作职责进行划分,将配送职业划分为相应的工作岗位,确定职业岗位所应具备的通用能力和核心能力及知识要求;将能力和知识要求转化为教学模块(项目);将与配送相关的八个教学项目结合在一起,形成《配送管理实务》课程。
根据配送中心的工作内容与工作流程确定其内容的前后顺序,同时考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认知的心理顺序,将八个教学项目进行横向与纵向组合,模块一即项目一;模块二即项目二到七;模块三即项目八形成三级纵向,模块二的项目二到项目七形成横向;教学模块的组合遵循横行组织为主,纵向组织为辅的原则。
通过垂直方向逻辑顺序的叠加确定职业能力的深度,通过水平横向组合确定职业能力的广度。
因为课程内容主要针对配送中心实际而具体的工作任务,因此,具有明显的职业导向性和确定的目标,具有较强的过程属性。
根据这一特点,课程主要解决“怎样做” 经验)和“怎样做更好”(策略)的问题。
在课程内容的设计方面,按照工作过程的顺序来传授相关的课程内容,实现实践技能与理论知识的整合,以过程性知识为主、陈述性知识为辅,以配送作业实际应用的经验和策略的习得为主、以适度够用的概念和原理的理解为辅。
2.采用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把学生作为学习的行动主体,教师在学习过程中起着组织者与协调人的作用,遵循“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六步法则,通过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让学生通过“独立地获取信息、独立地制定计划、独立地实施计划、独立地评估计划,在独立实践中,掌握职业技能、学习专业知识,构建属于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体系,强调“通过行动来学习”。
教学方法可采用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仿真教学法和角色扮演教学法等。
根据课程内容与教学特点进行学习情景设计,建立与之相配套的集理论教学、小组讨论、实训操作于一体的多功能学生实训中心。
3.专业能力与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培养相结合在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的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通过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学习与实践,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工作能力等方法能力,使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最终解决问题;学生实践活动采取分组进行,每个小组成员既有明确的分工与责任,同时又需要相互之间的配合与协作来共同完成工作任务,由此培养学生的有效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社会能力。
通过专业能力与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培养相结合,最终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实现由“职业技能”到“职业资格”再到“职业能力”的跨越。
4.以人为本对学生能力进行整体评价学生的考核(评价)要以各项目的学习目标为依据,从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三个方面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综合的考核与评价,坚持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相结合,课上考核与课余考核相结合,结果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同一性评价与特质性评价相结合,以人为本,遵循评价的完整性、连续性、互动性与科学性的原则,过程评价作为考核的重点,注重学生能力发展的渐进过程。
2.课程学习目标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能掌握物流管理的相关知识和基本技能,初步形成一定的学习能力和课程实践能力,并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合作、敬业等良好品质,以及提高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技能的素质。
2.1能力目标学生能准确处理配送中心订单处理、入库管理、拣选、流通加工、配货、送货等工作中的基本业务,具备进行物流配送业务管理的工作能力。
●能独立或与他人合作完成订单处理作业、拣货作业、补货与盘点作业、流通加工作业、出货与包装作业、配货与送货作业;●能结合具体工作任务要求选择和使用搬运、拣选、配送等物流设备,高效完成配送任务;●能按照配送计划制定的程序拟订方案,并进行技术与经济分析选择最优配送方案;●能进行运力与运量平衡,进行运力的合理安排,并能进行现场调度;●能独立进行配送管理信息系统的操作,熟练应用条码、RF、电子标签等信息技术与相关设备;●能利用经济学原理、财务知识、数学知识及计算机知识对实际问题进行经济核算与分析;●能通过对工作效果的评价与分析,提出改进策略以提高配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服务质量;●能使用有效的管理方法进行配送业务的计划与组织,团队内外的协调与沟通。
2.2知识目标为达到上述能力目标,学生需要掌握以下的专业知识:●掌握配送、配送中心的基本概念;●了解配送中心的基本作业流程及流程中各项工作任务的特点与相互之间的关系;●熟悉配送作业所遵循的基本原则,掌握配送业务操作方法;●了解配送计划的主要内容,熟悉计划制定程序,掌握计划制定的方法;●掌握计划合理化分析的方法,了解一定的配送成本知识,熟悉配送线路;●掌握运力与运量平衡的方法,了解运力与运量的相关知识,熟悉现场调度的方法,熟悉调度业务相关预案的制定方法;●掌握配送管理信息系统的操作方法,了解并掌握条码、RF、电子标签等技术,熟悉信息收集与处理方法;●了解经济学原理,掌握经济核算与分析的方法,熟悉绩效评价的基本内容与方法;●掌握配送服务质量管理的方法,熟悉质量控制的指标体系;●掌握配送管理工作的主要职能和基本方法,了解并掌握配送企业计划、组织、协调、沟通等具体管理职能;●了解现代配送技术的现状和发展,了解技术的应用。
2.3素质目标在本课程学习过程中,渗透以下素质能力的培养:探究问题的能力、与人交流能力、归纳总结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自学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创新能力等。
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爱岗敬业等良好的职业道德;●树立成本意识、质量意识、效率意识、服务意识、环保意识;●形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力;●锻炼学生合作与沟通的社会能力。
3.课程内容和要求序学习内容教学要求参考号模块课程单元/项目能力要求●能总结配送中心的功能;列举配送中心的种类知识要求●掌握配送中心的概念、配送中心的地位与作用、配送中心的课时1配送中心认知1配送中心认知2订单处理作业2配送业务管理3拣货作业●能对一般配送中心的组织结构与岗位设置进行设计●学生能通过“管理信息系统”对订单信息进行有效确认;学生能快速、准确建立客户档案;学生能根据客户需求与企业实际对存货进行合理分配●能结合仓储货位状况正确设计并输出“拣货单”或“分货单”●能将两种拣货方式与拣选辅助设备配合使用;会针对客户实际需求(订功能;了解配送中心的种类●掌握一般配送中心的组织结构与岗位设置●掌握订单处理的基本概念、接受客户订单的不同形式、订单中哪些要素需要进行确认、不同形态订单的处理方法●了解“管理信息系统”对订单信息的确认●了解客户档案所包含的内容●掌握存货分配原则;●掌握“拣货单”、分货单”的设计原则●了解影响拣货效率的因素●熟悉不同拣货方式的特点、作业流程442●能对流通加工与4 补货与盘点单状况)合理选择 拣货方式●能合理规划与选 择拣货路径●能对拣货任务进 行合理分工、落实 责任,协作配合共 同完成拣货任务 ●能针对电子标签 拣货系统进行“摘 果式”与“播种式” 两种拣货方案的设 计●能根据两种拣货 方案进行实际操作 训练,并进行详细 记录●能对动管储区进 行整理、整顿等管 理●能根据实际需求 制定补货策略、确 定补货时机、进行 补货操作●能正确进行“账 面盘点操作”及“现 货盘点操作”;会正 确识读和使用盘点 所用的各种表单 ●能准确计算盈亏 ●掌握电子标签拣货 系统的作业方式●掌握电子标签拣货 系统进行“摘果式” 与“播种式”两种拣 货方案的设计方法●了解管储区与保管 储区的概念与区别, 阐述设置动管储区的 必要性与设置原则 ●熟悉补货的概念与 补货的方式;了解补 货策略●掌握“配送模拟教 学系统”进行帐面盘 点模拟操作的方法 ●理解并掌握“盘 亏”、“盘赢”处理的 原则差异,对盘点结果 进行合理分析,正 确进行盘盈、盘亏 处理●能在“模拟实训 室”利用“配送模 拟教学系统”进行 帐面盘点模拟操 作,并进行“盘亏”、 “盘赢”处理5 流通加工作业●了解流通加工的概生产加工进行有效 的区别●能对不合理流通念与特点,了解流通 加工与生产加工的区 别6出货与包装作业7配货与送货加工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能归纳总结实现流通加工合理化所采用的主要方式●能针对“合理下料问题”建立数学模型●能利用Excel中的“规划求解”工具对“合理下料问题”进行计算求解●能进行人工分货作业●能正确进行出货检查●能针对不同出货形式所进行的包装作业,会正确选择包装方式●能使用常见包装标识●能正确使用常用包装材料、容器●能正确使用、保养和维护打包机等常用包装设备●能通过角色扮演进行汽车零部件等产品的配送模拟活动●能通过角色扮演分析影响配送效率的因素及对策●能分析配送经济效益不佳的主要原因及对策●能分析我国交通现状及城市车辆管理制度对配送的影响●理解流通加工的地位与作用●熟悉不合理流通加工的表现形式●掌握实现流通加工合理化所采用的主要方式●掌握建立数学模型的基本方法●掌握“合理下料问题”进行计算求解的方法●熟悉出货作业的内容与工作流程●了解分货的含义与分货方法●了解出货检查的含义、出货检查的方法●了解包装标识、包装技术在物流中的运用●掌握包装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了解常用包装材料、容器的特点、适用范围与使用方法●掌握常用包装设备的操作规则●掌握配货与送货作业的相关知识●了解影响配送效率的因素●理解并掌握配送经济效益不佳的主要原因及对策●了解我国交通现状及城市车辆管理制度●了解输配送司机的岗位职责与工作特点;对常用的运输车辆有所了解●能正确归纳配送中心成本的构成●能说明配送成本管理的基本内容与模式●学生能利用Excel软件对常见的物流配送成本进●掌握配送中心成本的构成●了解配送成本管理的基本内容与模式●了解并掌握配送成本控制的基本方法,阐述降低配送成本相关策略的含义配送成本控制3与绩效评价8配送成本控制与绩效评价行简单的核算与分析●能对常用的配送●掌握物流企业成本核算与控制的方法●了解物流企业绩效8中心绩效评价指标进行计算●能归纳物流企业绩效评价指标的内容与考核方法●能树立成本意识,积极寻找降成本的方法与策略评价指标的内容与考核方法●了解并掌握物流中“二律背反”的原理合计544.实施建议4.1教材或参考资料选用4.1.1教材选用及编写1.必须依据本课程标准编写教材,参考“课程内容及教学要求(技能、知识与态度)”和“活动设计”,把知识学习、岗位能力培养以及职业道德的形成视为一个整体加以综合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