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2019届一轮复习人民版第4讲 秦汉时期的政治与经济学案
2019届一轮复习人民版第4讲 秦汉时期的政治与经济学案
对皇帝负责。
(4)不再是各级政权都实行世袭制,而是只有皇位实行世袭制,其他官僚都由皇帝任命。
5.王国问题的形成及解决
形成
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度,导致封国坐大,形成王国问题。
(1)汉武帝在景帝平定“七国之乱”基础上,颁布“推恩令”;变封国为郡;贬
低王国官员地位等。 解决
(2)刺史制度:汉武帝后期将地方分区监察,称十三州部,每州部设刺史一名,
不相属,互相牵制
皇帝裁决,有利于集思广益,一定程度
中央各重要部门的主管官员,分管国 上减少决策失误 九卿
家和皇家的各种事务
疑难问答 问:秦朝建立三公九卿制的目的是加强中央集权吗? 答:不是。是加强君主专制。在分析中国古代封建统治者的政治措施时要注意:如果调整 的是中央机构,目的是加强君主专制;如果调整的是地方机构,目的是加强中央集权。
1.论从史出 秦朝的货币政策 史料 “及至秦,分一国之币为三等。黄金以镒为名,为上币;铜钱识曰半两,重如其文, 为下币;而珠玉、龟贝、银锡之属为器饰宝藏,不为币”。——《史记·平准书》 结论 秦朝统一货币,通行半两钱,促进了商品经济发展。 2.获取材料信息 要求:从材料中找出中国古代土地制度发生的变化。 材料 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 私事。——《孟子·滕文公上》 至秦则不然,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买卖。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 地。……故贫者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汉书·食货志》 主要信息: 答案 井田制被封建土地私有制取代。
2019 年高考复习
④平定西南:在“西南夷”(今云贵高原和川西及甘南)地区,开辟“五尺道”,并设官吏。 特别提示 从秦灭六国的先后顺序可以看出秦远交近攻的统一策略。
(3)结果:公元前 221 年,秦王嬴政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
秦朝,定都咸阳。
2.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1)皇帝制度
2019 年高考复习
考点二 秦汉时期的经济
秦汉时期的经济现象的时空定位
1.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特点 (1)封建地主占有全国大部分土地,土地买卖和土地兼并盛行。 (2)广大农民只有少量土地甚至没有土地,受到封建国家、地主的残酷剥削和压迫。 (3)封建土地私有制是土地兼并周期性发展的根源。 (4)土地制度的变革和调整,实质上体现了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时代要求。 2.秦汉时期商业发展的原因 (1)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统一货币、度量衡,修建驰道。 (2)汉代“开关梁,弛山泽之禁”。 (3)秦汉时期大一统局面和农业、手工业的发展。 (4)两汉时期开通了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中外贸易发展起来。
3.郡县制与分封制的异同
类别
分封制
郡县制
建立基础
血缘关系
按地域划分
传承制度
诸侯王位世袭
官吏由皇帝任免调动,官位概不世袭
官吏权利
拥有封地和相应的爵位
官吏只有俸禄,无封地
与中央关系
诸侯国有很强的地方独立性 郡县是地方行政机构,绝对服从中央
辖区内只行使行政管理权,对土地无 官员职责范围 封地内有行政权,拥有土地管理权
2019 年高考复习
(2)东汉中期以后,皇帝即位,大多年龄较小,外戚宦官轮流控制朝政。 6.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东汉时期,“累世公卿”的豪族把持着东汉从中央到地方的政权, 豪强地主成为一种地方割据势力。 二、秦汉时期的经济 1.农业的发展 (1)耕作方式和技术 ①汉代铁制农具的数量远超前代,曲柄锄、大镰和播种工具耧车的出现,说明农具有所改进。 ②汉代牛耕逐渐普及全国,东汉出现了一牛挽犁。 (2)耕作制度:以一年一熟为主。 (3)水利灌溉 ①汉代关中农民创造的“井渠”至今还流行于吐鲁番、哈密一带的干旱地区。 ②东汉王景治理黄河,基本解除了水患。 2.土地制度:汉代,土地买卖成为地主扩大地产的主要途径。租佃现象比较普遍。 3.地主田庄:汉代,随着土地的集中,出现了新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即豪强地主控制下的 田庄。 4.手工业的进步 (1)概况:从汉武帝时代起,政府垄断煮盐、冶铁等行业。 (2)成就 ①冶金业:汉代冶铁以煤炭做燃料,并创造出用水力作为动力的鼓风装置——水排。 ②制瓷业:东汉烧出成熟的青瓷。 ③纺织业:西汉政府设在长安的东西织室有数千工人。西汉时期,中国丝绸远销欧亚,赢得 “丝国”誉称。 (3)田庄手工业:生产经营活动包括酿造加工、纺织手工业、农具和兵器修造等。田庄中的手 工业生产是自然经济活动中的重要内容。 5.古代商业 (1)商业发展 ①发展艰难,总体水平不高。 ②由于开通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中外贸易发达。 (2)城市发展:西汉长安城东、西有“市”九处,设有专门的管理机构,市的时空有严格限制。 (3)政府政策:汉武帝实行货币官铸、盐铁酒专卖、官营贩运、物价管理,向工商业者加重征 税等措施,抑制富商大贾的势力。
代表中央监察地方。
春秋战国时期的郡县和秦朝郡县的不同
史料一 (秦)武公十年,伐邽、冀戎,初县之。——《史记》 (哀公二年,赵简子誓曰)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左传》 史料二
秦朝疆域图 论证: 答案 (1)春秋战国时期,已陆续设立郡县,县的规模、地位高于郡;郡县设置与兼并战争 有关。 (2)秦朝形成了郡县两级管理体制并推广到全国;郡是直属于中央的地方行政区划,县隶属于 郡,这适应了国家统一的需要,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责皇室宗族事务。这都是为皇帝和皇家服务,“国”与“家”同治,充分体现出“家天下”
的特点。
2.三公九卿制的运作方式和作用
(1)运作方式:一般先由丞相、御史大夫和诸卿进行朝议,最后由皇帝裁决。
(2)作用:形成了一套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政府组织;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君主专制下重大事
务的决策失误,不同官职和机构之间相互配合,彼此牵制,最后集权于皇帝。
阶段特征 秦汉时期包括秦朝(公元前 221~前 207 年)、西汉(202~9 年)、东汉(25~220 年)等王朝, 是我国的“大一统”、封建社会初步发展的时期。 政治上:“大一统”的实现,秦汉王朝加强了对周边少数民族地区的管辖,政权基本稳 定;秦朝建立封建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到西汉时得以巩固。 经济上:以农业为主导的封建经济初步发展;秦朝统一度量衡、货币,两汉的休养生息 政策有利于经济发展;黄河流域是当时的经济重心;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沟通了中西 方的贸易往来。 思想文化上:秦朝“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的政策加强了思想控制;西汉汉武帝时“罢 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科技文化迅速发展,尤其是造 纸术的发明;文学、艺术各放异彩;佛教的传入与传播。
2019 年高考复习
考点一 秦汉时期的政治制度 1.秦朝中央官制如何体现君主专制
(1)三公九卿分工严密,既相互配合又彼此牵制,分别向皇帝负责,国家军政大事的最终决断
权集中在皇帝手中。
(2)太尉一职是虚设的,并未授予大臣,便于皇帝直接掌兵权,反映了皇权至上的特点。
(3)九卿中的奉常掌宗庙礼仪,郎中令掌宫殿警卫,少府负责皇家财政及官府手工业,宗正负
图示解史
3.中央集权的发展 (1)背景:汉初郡县、封国并存,导致出现王国问题。 (2)措施:汉武帝在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的基础上,颁布“推恩令”;实行刺史制度,每 州设刺史一名,监察地方;完善封建法制,打击豪强地主势力,维护封建社会秩序。 (3)结果: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4.选官制度:察举制 (1)概况:汉武帝令郡国每年举荐孝、廉各一人,建立起人才选拔制度。 (2)选官标准:孝廉。 (3)特点:由下而上推荐人才为官,具有封闭性的特征。 5.外戚宦官专权 (1)西汉后期,重用外戚与宦官,政局混乱,国家权力削弱。
2019 年高考复习
(4)官吏考察:秦朝考核官员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由中央委派的专职官员进行监督、视察; 二是年终由官员自行汇报当年政绩。 (5)秦律:细密、严苛。以“轻罪重刑”为立法的指导思想,是加强皇权、巩固中央集权政治 体制的工具。 3.秦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意义 (1)彻底打破传统的贵族分封制,奠定了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 (2)其建立的中央官制和地方官制的基本原则为历代王朝所继承,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 度的基本格局。 (3)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提高了行政效率。 (二)汉代政治制度的承袭与演变 1.汉承秦制:西汉大体上沿袭了秦王朝的官僚制度;汉武帝设置十三部刺史和司隶校尉,加 强了朝廷对地方的控制。 2.君主专制的演进 (1)汉初,丞相集决策、司法、行政大权于一身,位高权重。 (2)汉武帝重用身边侍从、秘书等人组成“中朝”,参与军国大事,以削弱“外朝”,即以丞 相、御史大夫为首的官僚机构的权力。
第 4 讲 秦汉时期的政治与经济
一、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一)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1.秦朝统一 (1)条件 ①各诸侯国力图通过兼并战争统一天下。 ②人民经受长期分裂和混战后,渴望统一;春秋战国时期,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 ③秦国经过商鞅变法,政治、经济和军事实力日益强大。 (2)概况 ①统一六国: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六国。 ②北固边疆:北击匈奴,收复河套,修筑长城和直道。 ③统一岭南:开凿灵渠,平定岭南并设郡。
(3)郡县制 ①内容:地方设有郡、县两级,“郡”直属于中央,“县”隶属于郡。县下设有“乡”“里” 两级基层行政机构。 ②特点:形成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郡县长官一律由皇帝任免调动,不得世袭。 ③意义: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特别提示 贵族政治的突出特征是世袭,官僚政治的突出特征是任命。在郡县制下,郡县 的长官由皇帝任免,体现了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的转变。
特点
表现
皇位世袭
嬴政自称“始皇帝”,由子孙传承皇权,不可转移
皇权至上
秦始皇总揽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等大权;中央和地方的主要官员都 由皇帝任免
皇权独尊
皇帝有一系列专用称号:自称“朕”,命称“制”,令称“诏”,印称 “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