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入职销售工作计划

新入职销售工作计划

新入职销售工作计划【篇一:新入职销售人员培训规划】新入职销售人员培训规划销售培训计划期限:3天一、培训内容安排在内部对新入职销售人员进行的培训,其培训项目主要包括如下表所示的7个方面:二、以上为培训提纲,其中3、4、5、6部分为核心主题,培训过程中会穿插交互一些内容。

这四个板块尤其在新团队开始初期会反复强化培训,根据人员日常的表现,会不定期全员或部分成员再次强化。

三、如无特殊情况,销售部例行晨会为每周一。

在新入职员工较多状况下,晨会大体内容为针对性培训和交互式沟通。

四、上述培训每个阶段结束后,会做一些案例分析及模拟互动,以便于日后对销售人员进行上岗评估。

所有阶段培训结束后,会进行全方位模拟,及前期电话开拓实战训练,从而更加清晰培训效果及人员能力。

2【篇二:入职工作计划】入职工作小结及工作开展计划书王总、朱总:二位领导好!首先感谢您们给予我一个加盟创荣发试用工作的机会!也为自己能成为公司的一员而倍感荣幸!在此,我衷心地祝愿公司业绩蒸蒸日上,事业辉煌腾达!也诚挚地祝愿您们一生幸福安康!对于公司给予我的这个工作平台,我一定会珍惜,也非常愿意付出自己的努力为公司的发展贡献出一份力量,最终实现公司与个人的双赢,谢谢公司,谢谢各位领导!我于7月25日正式上班,至今已有8天的时间,在朱总、丁总及装配部诸多同事的引导与帮助下,我学习了解了如下知识:7月25日---7月28日:在朱总的引导下认识了相关部门同事,并对车间布局、生产环境、人员结构及生产流程有了初步的了解。

之后自主学习了smt、后焊、装配、包装等工艺流程及品质重点,并进行了相应的实际操作。

7月31日---8月2日:对半成品之不良板进行维修操作学习。

在自主学习的时间段内,本人有幸两次(7.25及8.1)参与了王总召开的各部门周例会,三次(7.25/7.2及8.2)接受了朱总的工作指引性谈话,两次受到(7.26/7.28)公司人事部陈经理的关于入职后工作及生活方面适应性的关心垂询,并于7月28日接受到丁总对于本人入职后工作学习的重点及工作心态指引。

在公司领导的关怀与指引下,我学习的过程非常顺利,借此机会深深地感谢在我刚入职就帮助过我的人事部王新华、装配部赵成理、王先金、巫吉媚、刘增、张永峰等几位同事,谢谢你们!通过一星期较为细致的学习了解,我发现目前装配部及公司存在以下需改善的地方:1、公司经营运作流程不清晰:案例:本人7月25日入职,直到26日下午才由生产文员帮领到工鞋,另外对于我的工作引导及办公文具发放、办公桌的安排等方面也没有清晰的流程、时间点来规定,25日入职到26日才安排好办公桌,直到现在也没有发放简要而必须的办公文具等。

2、生产部人员纪律性较差:上班期间随意走动、离岗、串岗、阅读手机短信、闲聊、坐姿不正等现象较多存在,工作气氛不严谨,团队集体感不强,员工精神风貌表现松懈。

3、车间环境、5s规范不足:各车间机器设备、地面未及时有效整理、清洁,用过的胶袋、废纸箱未摆放到位,制程中的在制品摆放较乱,卫生搞得不彻底。

4、机器设备保养、点检不够:机器设备未进行有效保养、点检,有保养记录但未真正有效去保养,如功能测试机没有不良样品点检制度及相应记录,烙铁温度与锡炉温度没有点检记录,或许我们今天做些低端遥控器产品可以不去做这些动作,但如果以后做高端高品质的产品呢,还能不这样做吗?这样只会使机器寿命大打折扣,且容易出故障,并不能有效防范批量不良品的产生。

5、产线平衡率较低,未见能率计算、直通率较低:各拉线均不同程度上的存在着工位安排不均衡,线上存在堆机现象,平衡率在60-80%间,能率计算不清晰,缺少员工士气提振的有效激励制度,员工作业不良问题突出,车间各级管理者对质量管控力度不强。

6、工程技术支持欠缺:生产部目前所挂置的作业指导书不够严谨、全面,有些岗位未挂置,同一工站新旧两版本同时在线使用等现象存在,另外半成品发射管引脚折弯、剪裁及焊接工站等工装治具投入不够,员工的防呆化作业程度较低,在一定程度上对产量、质量的提升及产线的均衡带来制约。

当然,或许我对工艺还不很熟练,所提之想法本就肤浅,不足为怪。

稍微有点生产管理经验的管理者均能发现以上存在的问题,能发现问题且能提出可行性改善措施并执行到底,方是一名合格的管理者。

三位老总,我了解到生产装配部曾几度更换过管理者,仅此一条,我便深知如今的装配部存在以下劣习及困境:1)因为几度换人,每个人都会有着自己的管理风格与方法,也会有着新的制度出台,但这些也随着管理者的离开而荒废或形同虚文,这样,各部门员工尤其是装配部员工对新来的管理者往往就有一种不信任及不屑的思想情绪存在,相对而言,这样状态下的员工很容易去抵触新的制度、新的管理要求及生产变革。

因此,本人不仅需要各位领导的工作支持与帮助外,还请求在我工作开展中适当的给予一些牵引及推动力量,以期能在平稳中切入到工作中去。

2)也正是因为几度换人,导致生产管理总在进一步退一步,或进两步退两步,新的管理者来了,无论在哪一方面,我想至少有某些方面会进一步吧,但如果是管理者走了,那么无论哪一方面,又都会退一步,如此进进退退,等于是让生产部停滞发展已经有很长时间了,这样状态下,员工的素养只会越来越低下了,就更不容易扭转一些东西了!我这个人遇事总喜欢想源头,控制问题也喜欢从源头着手,分析问题也更愿意彻底一些。

管理应当从人的心理上入手,改变制度、改变环境其实说穿了得先改变人的思想,改变人的陋习。

所以针对生产部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及特有的状况,再结合实际,我的管理思路是:了解学习→融入→渗透→领导。

必要的学习了解后,开始融入生产部团队,融入员工心目中,在融入的过程中一件一件的去规范,去改变,可以从小事情的整改做起,当员工心中存我的时候,再开始生产过程中的渗透,从人、机、料、法、环等各环节中逐步要求到细、到精、到规范。

这样,生产从不规范到规范的过程中,我也成功完成了管理者角色的转变,实现了它的领导职能了。

我是一个急性格,但我也深知特定情况下欲速则不达的道理!针对装配部目前所存在的缺陷项及应合公司发展需求,本人拟定了如下几条工作开展计划及一些建议,恳请三位领导审阅并提出批评意见!1、建立员工绩效激励考核制度:针对目前生产部员工纪律性差,环境卫生不整洁、错漏反品质不良现象严重等一些问题的存在,建立《员工绩效激励考核制度》,将员工工作中在产量、质量、卫生、安全、纪律、学习、团队等方面的表现均纳入到考核中,月底进行评比,奖优罚劣,这样可形成良好且严谨的生产风气。

a、制度建立时间:8月5日前b、讨论、修改、培训期:8月7日—15日c、实施准备阶段:8月16日---31日d、正式实施:9月1日e、要达到的效果:员工纪律良好,生产风气严谨、奖惩公平公开,车间井然有序,有效的管理工具。

f、可能出现的问题:管理约束力增强的情况下,约有5%-20%的基层干部及员工无法适应而掉队。

g、需要资源:1)新设考核专员1名(每月薪资3500左右);2)人事行政部准备每月评比所需荣誉奖状物品(每月200元左右);3)每月评比所需奖金费用约3000-6000元(按350人规模计算);具体内容请详见《员工绩效激励考核制度》。

2、建立样板拉:针对目前产线平衡率低,质量/产量等方面所存在的问题,采取以点射面的方式,计划在9月底前先建立出一条样板拉,具体内容请详见《样板拉qcc活动办法》。

3、个人能率考核方式变更:目前各拉线能率达成度均较低,一方面新员工较多,操作未尽熟练,一方面生产a、制度建立时间:8月5日前b、讨论、修改、培训期:8月7日—8月30日c、实施准备阶段:9月30日前 c、正式实施:10月1日e、要达到的效果:员工士气高、产量提升快、交期有保障。

f、可能出现的问题:因来料异常、ie工时、pmc排单、产线均衡等问题可能会对能率造成影响。

g、需要资源:1)pie部门精准的人均产能;2)pmc部门准确的生产计划排程;3)生产统计1名(每月薪资约1600元);具体内容请详见《装配部能率工资考核办法》。

4、以拉线为单位设立评比制度:鉴于目前各拉线效率、直通率均较低及oqc批退较高的状况,以及为打造团队作战之良好风气着想,特将各拉线能率、直通率、oqc批退率等三项指标进行综合评比,这会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团队的士气,也会提高员工对企业的凝聚力,当然,诸如其它部门也可设置一些奖项,比如品质部门的质量奖,工程部门的忧化奖等等,这样做的目的,公司以小的投入,却可很大程度上的构建和谐良性生产气氛,同样,诸如拉长、课长等管理岗位将来也可进行类似评比。

a、制度建立时间:8月5日前b、讨论、修改、培训期:9月1日—9月15日c、实施准备阶段:10月30日前 c、正式实施:11月1日e、要达到的效果:团队士气高、产量、交期、质量有保障、生产风气良性循环。

f、需要资源:1)相应兄弟部门的统计数据来源;2)考核专员1名(与第1项共用);3)每月评比所需奖金费用约3000-6000元(按350人规模计算);具体内容请详见《生产三指标评比实施管理办法》。

5、建立培训考核计划:目前因为新员工较多,针对操作技能不熟,员工心态不稳定现象,计划在8月份中旬开始建立三级培训制度,在9月底前形成“班组级、车间级、厂级”三级培训效果,培训考核内容覆盖重点工站、特殊制程等规范操作、5s、劳动心态、质量意识、环境安全等诸多方面,培训频次定为每月至少一次,并结合培训考核制度,做到“培训有教材、考核有试卷”;自8月份开始对基层拉组长每月进行两次生产管理实务方面的培训,结合平时工作中生产例会的召开,凭借现场各种规范化管理要求,争取在年底前顺利完成班组长独挡一面的管理能力。

6、给公司领导的建议:1)公司目前正处于快速发展中,由此必会带来一系列的管理漏洞和部门间的管理死角,当问题出现时,体系文件并不能一目了然的界定出各部门所应行使的职能,因此,本人建议在各部门建立部门职责及岗位职责的基础上,公司还应设立三级流程体系,按流程重要性分为一级、二级、三级流程,并设立一个大黄豆部门(设置为大黄豆的部门就有责任追踪该流程是否顺畅、是否按规定的时间节点进行,并有权协调、组织、管辖该流程流经的所有部门),比如说《客户参观工作流程》当属公司一级流程,《不良品处理工作流程》、《停电停水处理工作流程》当属公司二级流程,比如在《客户参观工作流程》里应以流程图的方式对客户的接待、行走路线、参观陪同人、介绍人、介绍内容、停留地点等均作出规定,并在该流程里标注出大黄豆为行政部,一旦接到客户来参观的通知时,行政部即可按照《客户参观工作流程》调配相关人员进行接待工作,并对接待的效果负责。

这样做,一方面能让所有人明白流程怎么走?该流程谁负责?出了问题时谁是大黄豆?谁来协调?因为了流程与时间节点的要求,工作效率自然就高了;另一方面,严谨又规范的工作流程一定会让客户赏心悦目,从而增加客户对公司的好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