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题库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题库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试题库第一部分选择题绪论1、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最根本的本质属性是(A)A.科学性 B.革命性 C.实践性D.创造性2、马克思主义产生于(B)A.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B.自由资本主义时代C.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发展到垄断时代D.资本主义制度走向瓦解的时代3.黑格尔哲学中的“合理内核”是(D)A.唯物主义 B.辩证唯物主义 C.唯物主义辩证法D.辩证法4.费尔巴哈哲学的“基本内核”是(D)A.唯心主义B.辩证唯物主义C.辩证法D.唯物主义5、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最积极的成果是(B)A.剩余价值论 B.劳动价值论 C.再生产理论D.流通理论6、剩余价值学说的创立者是(C)A.亚当·斯密B.大卫·李嘉图C.卡尔·马克思D.威廉·配第7、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D)A.唯物主义B.辩证法C.对立统一D.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8、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是(D)A.致力于无产阶级的利益B.致力于资产阶级的利益C.致力于全人类的利益D.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9、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博大精深的科学理论体系,其理论基础是(C)A.剩余价值学说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C.马克思主义哲学D.科学社会主义10、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D)A.吐故纳新B.科学严谨C.博大精深D.与时俱进11、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D)A.工业革命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C.阶级斗争D.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1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是(B)A.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B.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C.工人罢工和起义D.工人运动得到了“农民的合唱”13、提出价值规律是“一只看不见的手”是(B)A.马克思B.亚当·斯密C.大卫·李嘉图D.威廉·配第14、马克思恩格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的英国古典经济学理论是(C)A.辩证法B.历史观C.劳动价值论D.剩余价值论11、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A)A.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B.与时俱进C.阶级性与科学性的统一D.科学性15、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根本的本质属性是(C)A.科学性B.革命性C.实践性D.与时俱进14、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A)A.实现共产主义B.消灭阶级、消灭国家C.实现个人的绝对自由D.实现人权16、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根本方法是(C)A.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著作B.一切从实际出发C.理论联系实际D.调查研究17、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C)A.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B.法国空想社会主义C.德国古典哲学D.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18、下列选项中哪一项不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自然科学基础(D)A.细胞学说B.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C.生物进化论D.原子学说19、下列选项中哪一项不属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组成部分(A)A.马克思主义政治学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C.科学社会主义D.马克思主义哲学20、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广义上说是(A)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D.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第一章1、按照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世界上并没有鬼神,但在现实生活中却存在着泥塑木雕的鬼神像。

这一现象说明(B)A.人的意识活动不依赖于外部世界B.人的意识活动有创造性C.鬼神的形象完全是人脑凭空想象出来的D.人的意识不是对外部世界的反映2、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五行”说用金、木、水、火、土五种基本的元素及其相生相克的关系来解释丰富多样的自然和社会现象。

从哲学上来看,这种观点是(A)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B.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C.辩证唯物主义D.庸俗唯物主义3、“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这句诗说明了(B)A.时间的间断性B.时间的不可逆转性C.时间的重复性D.时间的连续性4、“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这种思维方式属于(B)A.不可知论B.形而上学C.主观唯心主义D.辩证法5、“杠子打老虎,老虎吃小鸡,小鸡啄虫子,虫子咬杠子。

”这首童谣揭示了(B)A.事物是变化发展的B.事物是普遍联系的C.事物的现象是本质的表现D.事物的量变会引起质变6、“乐极生悲”、“否极泰来”、“物极必反”,这些说法都说明了(D)A.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B.矛盾双方在任何条件下都可以相互转化C.矛盾双方的相互渗透D.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7、构成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是(C)A.普遍性和特殊性B.绝对性和相对性C.同一性和斗争性D.对抗性和非对抗性8、辩证的否定观原理要求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中(C)A.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B.既要树立必胜的信心,又要有克服困难的准备C.既要吸收国外文化中积极的东西,又要抵制其中消极的东西D.既要有远大的目标,又要踏实苦干9、“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这句话强调的是(A)A.外因对事物的变化有重要影响B.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C.内因和外因共同推动事物发展D.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10、在唯物辩证法看来,房子同平房、楼房、别墅之间的关系属于(C)A.本质与现象的关系B.内容与形式的关系C.共性与个性的关系D.原因与结果的关系11、即将走向工作岗位的大学生,常常满怀希望地描绘自己幸福的未来。

这种希望会激励他们珍惜现在,努力从各个方面提高自己的素质,从而更有可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这种现象说明了(C)A.人的意识决定了人的生活B.各人的未来取决于他的主观意志C.人的意识活动对生活具有能动作用D.人的意识第一性,客观条件第二性12、“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不怕办不到,就怕想不到;只要想得到,啥也能办到。

”这种观点属于(A)A.主观唯心主义B.主张充分发挥意识能动作用C.朴素唯物主义D.客观唯心主义13、唯物辩证法的“核心”是(D)A.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B.否定之否定规律C.质量互变规律D.对立统一规律14、科学证明,人脑是(C)A.思维的源泉B.思维的产物C.思维的器官D.思维的对象1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D)A.历史规律是在人类之外并支配着人类生活的力量B.历史是不可重复的,因而并不存在历史规律C.历史规律的存在及其作用是与人的活动无关的D.历史规律实质上就是人们自己社会行动的规律16、在哲学上,二元论的错误根本在于(A)A.否认世界的统一性B.否认世界的可变性C.否认世界是普遍联系的D.否认世界是变化发展的17、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前提是(C)A.个人积极性的充分调动B.集体智慧的充分发挥C.对客观规律的正确认识D.对保守思想的彻底克服18、“因为未来的一切早就在宇宙诞生时便已完全确定了,所以,以后的各种情况都可以精确无误地推演出来。

”这是一种(C)A.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B.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C.形而上学机械决定论的观点D.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19、承认人的观念.情绪对人体生理活动有重要影响,这是(A)A.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B.唯意志论的观点C.机械论的观点D.唯心论的观点20、人是机器的观点属于(D)A.主观唯心主义B.客观唯心主义C.辩证唯物主义D.形而上学唯物主义21、“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芳林新叶摧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这两句诗所体现的哲理是(C)A.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普遍的B.事物的发展是永恒的.绝对的C.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D.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22、有的哲学家认为,现象之间的因果联系并不是客观的,而是由于人们多次看到两种现象前后相随而形成的心理习惯。

这种观点是(C)A.相对主义诡辩论B.唯物主义决定论C.唯心主义非决定论D.形而上学机械决定论23、一些地方的人们滥挖草原上的甘草,虽获得一定的经济利益,却破坏了草原植被,造成土地荒漠化,给人们生活带来巨大灾难。

从哲学上看,这些人的做法违背了(A)A.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B.事物永恒发展的观点C.量变和质变统一的观点D.必然性和偶然性统一的观点24、列宁说过,“如果要开一张包治百病的丹方,或者拟订一个适用于一切情况的一般准则……那是很荒谬的。

”其荒谬在于违背了(B)A.任何事物都包含矛盾的原理B.不同的矛盾只能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的原则C.矛盾的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的原理D.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原理25、下列说法中体现了量变引起质变的观点是(D)A.兼听则明,偏信则暗B.社稷无常奉,群臣无常位C.城门失火,殃及池鱼D.长堤溃蚁穴,君子慎其微26、哲学的基本问题是(B)A.社会和自然的关系问题B.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C.政治和经济的关系问题D.实践和理论的关系问题27、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是(B)A.人们自发形成的世界观B.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C.科学的世界观D.无产阶级的世界观28、肯定思维和存在有同一性,这是(D)A.辩证法的观点B.形而上学的观点C.唯心主义的观点D.可知论的观点29、唯心主义的基本形式是(A)A.客观唯心主义与主观唯心主义B.一元论唯心主义与二元论唯心主义C.经验论唯心主义与唯理论唯心主义D.辩证唯心主义与形而上学唯心主义30、下列观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是(A)A.心外无物,心外无理B.理在气中,理随事变C.富贵在天,死生由命D.理在事先,事随理变31、下列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是(D)A.存在就是被感知B.物是感觉的复合C.意识是万物的本原D.理在事先32、“存在就是被感知”是(D)A.机械唯物主义观点B.客观唯物主义观点C.朴素唯物主义观点D.主观唯心主义观点33、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D)A.绝对观念B.客观实在C.理念世界D.水、火等“原初”物质34、中国古代哲学家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这是一种(D)A.宿命论观点B.唯意志论观点C.机械唯物论观点D.朴素唯物论观点35、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不曾存在(B)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B.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斗争C.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斗争36、哲学上的一元论就是承认(D)A.世界是物质B.世界在本质上是精神C.世界是发展的D.世界的本原只有一个37、旧唯物主义不能彻底战胜唯心主义的根本原因是(D)A.主张物质的决定作用B.否认意识的能动作用C.无法驳斥唯心主义狡猾的诡辩D.不懂得科学的实践观点38、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个方面内容的不同回答是(A)A.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B.划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标准C.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D.划分辩证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标准39、物质的唯一特性是(B)A.运动变化性B.客观实在性C.具体性D.可感知性40、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是从这种总和抽象出来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