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厂简介:
广州市市政污水处理总厂成立于1996年12月30日,与广州市污水治理有限责任公司一套班子,两块牌子,事业单位编制,负责广州市所有污水处理工程建设、运营及资产经营的统一管理。
总厂属下设有猎德、大坦沙、沥滘三个污水处理工程项目办公室以及猎德、大坦沙、沥滘三个污水处理厂等单位,负责广州市原八区生活污水的收集及处理,污水处理能力达139万吨/日。
截止2004年底,基本完成沙基涌等24条河涌的截污,珠江广州水段的水质得到了较大的改善,得到各级领导的肯定。
2004年12月2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同志更亲临猎德污水处理厂生产第一线视察,对广州市污水治理的成绩表示满意,并提出了“树立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生态环境”的重要指示。
总厂属下各污水处理厂的生产工艺、设备及运行管理水平较高,在国内处于先进水平,属下猎德污水处理厂被评为“全国十佳污水处理厂”,大坦沙污水处理厂连续四次被评为“先进单位”。
公司技术力量雄厚,拥有一批专业全、素质高的专业人才,包括:环保、自控、机电、给排水、土木工程、预结算、经济管理等专业的教授级高级人才、博士、硕士研究生,为广州市全力推进污水治理建设提供了智力保障。
猎德污水厂:
广州市猎德污水处理厂是广州市污水治理规划中的第二座大型现代化城市污水处理厂,位于广州市天河区猎德村以东、华南大桥珠江北岸,占地面积39万平方米,主要收集处理珠江以北荔湾(部分)、越秀、东山、天河区(西部)、
珠江新城以及程界涌、车陂涌流域、广元路、黄埔大道、车陂工业大道部分区域的生活及工业污水,服务面积为150平方公里,服务人口约215万人。
厂区分期建设,一期工程于1991年立项,1999年正式投产,设计处理规模为22万吨/日;二期工程于2002年4月动工,2003年10月试通水运行,设计处理能力为22万吨/日;猎德三期已于2004年动工,预计今年年内将建成通水。
届时,该厂日污水处理能力将达64万吨。
该厂一期工程采用AB两段吸附降解生物处理工艺,二期工程采用组合交替活性污泥法处理工艺,三期工程设计采用改良A2/O工艺(缺氧/厌氧/好氧活性污泥法)。
其中一期工程采用AB两段吸附降解生物处理工艺:
二期工程采用组合交替活性污泥法处理工艺:
三期工程采用改良A2/O工艺(缺氧/厌氧/好氧活性污泥法):
为了保证污水处理设施和生产营运的顺利发展,该厂重视科学管理,主要采取以下措施:(一)采用先进生产管理技术,机械设备、仪表方面分别实现了电气自动化控制和在线实时监测管理。
(二)抓好日常营运管理,确保职责清楚、责任到位。
生产技术科负责制定生产计划、组织编写各个工艺步骤和重大环境因素控制文件,负责全厂的设备管理、物资管理、技术资料管理和质量检验。
运行车间负责厂外污水泵站、厂内污水、污泥处理系统的运行管理、工艺调整和生产设备的日常维修、保养和管理,执行厂下达的生产、设备检修和改造计划。
办公室主要协助厂领导协调各部门的工作,负责日常行政事务的管理、后勤保障、对外联系、接待及公文来往工作,抓好员工的岗位技能培训,保证实现生产人员全部持证上岗。
(三)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一方面开展《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ISO1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和《OHSAS18001:1999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贯标认证,通过建立有效的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持续改进,提升整体管理质量和水平,增强职工的团队精神和凝聚力,实现经验型管理向科学化管理模式的转变,使污水治理运营管理行为更趋标准化、
规范化和科学化。
另一方面,通过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资质申请,增强走向社会化、市场化、产业化的竞争能力。
大坦沙污水处理厂:
广州市大坦沙污水处理厂,位于广州西郊大坦沙岛,占地面积25公顷,是广州市政府制定的全市污水治理总体规划中建成的第一座大型城市污水处理厂,分三期工程建成。
一期工程于1981年10月动工至1989年11月建成运行,日处理能力为15万吨;二期工程于1993年12月动工至1996年9月建成投产,日处理能力为15万吨, 2000年完成挖潜改造工程,日处理量增加3万吨;三期工程于2002年12月开始动工建设,2004年3月建成通水,日处理能力为22万吨。
目前全厂设计日处理污水能力为55万吨,同时负责处理城市部分粪便及垃圾渗滤液的任务。
自1989年投入运行至2005年底,大坦沙污水处理厂共处理污水13.8亿吨。
大坦沙污水处理厂全力倡导“以人为本,建设生态公园式污水厂”的环保新理念,主体工程已全部通过环评验收,并同步配套完成泵站和厂区的加盖除臭工程及污水再生回用系统及厂区园林绿化规划建设,1998年被评为广州市环境教育基地,每年都有数千名青少年来厂参观接受环境教育,先后与广州中山大学、暨南大学、广东工业大学三所高校建立环保教研实习基地,取得了良好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集生态、景观、环保于一体的模范企业。
厂外共有13座污水提升泵站(其中8#、9#和金沙洲泵站在建并计划于2006年底前全部完工),其中荔湾泵站、澳口泵站和5#泵站为最终提升泵站,澳口泵站还承担了广州市防洪排涝的重要任务。
大坦沙污水处理系统服务范围达到10436公顷,东起新广从路、大金钟路,
西以珠江航道岸边,南以环城高速公路,北以黄石路为界,含同德小区、罗涌围小区、大坦沙岛、金沙洲等区域,服务人口约150万人。
其中一、二期工程采用A2/O工艺:
三期工程采用倒置A2/O工艺:
沥滘污水处理厂:
广州市沥滘污水处理厂厂区位于广州市海珠区南洲路1375号,占地面积14.5万平方米,是广州市政府制定的污水治理总体规划建设的第四座大型城市污水处理厂,隶属于广州市市政污水处理总厂(广州市污水治理有限责任公司)。
该厂总设计污水处理能力为40万吨/日,厂外共建8座污水提升泵站,截污和排污干管总长69公里、184公里,主要收集处理广州市海珠区(含官洲围)和长洲岛的城市污水和部分垃圾渗透液的处理,纳污面积125平方公里,服务人口135万人。
该厂分两期进行建设。
一期工程于2001年11月通过国家发展委员会批复立项,设计日处理能力20万吨。
2003年1月破土动工,2004年3月底建成通水,总投资约12.79亿元。
6月底成功完成培菌并正式投入试运行生产,至今运行状况良好。
沥滘污水处理厂的运行,使海珠区的污水处理实现了零的突破和南部的水污染治理及水环境保护问题得到有效控制。
该厂一期污水处理采用除磷脱氮活性工艺(改良A/O),工艺流程如下:
广州市沥滘污水处理厂以处理城市生活污水为主,主要去除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磷和氨氮等污染物,投入试运行至今,出水BOD5、COD、SS、磷和氨氮一直达到设计和国家排放标准。
在出水水质监控方面,现时沥滘污水处理厂的水质接受三级监测。
第一级是利用厂的自动监控系统和化验室,对进出厂的污水进行连续在线监测和定期取样抽检分析,厂内设化验室,并配备分光光度计、BOD测试仪、COD消解器、生化培养箱等24种实验仪器,每日对OC(高锰酸盐指数)、总磷、总氮、DO(溶解氧)、COD(化学需氧量)、BOD5(五日生化需氧量)、MLSS(污泥浓度)、SS(悬浮物)和MLVSS(挥发性悬浮物)等17项工艺参数和进出水水质指标进行化验分析。
第二级是广州市城市排水监测站实时监测进出水水质。
第三级是接受广州市环保部门的监测。
在三级监管中出水水质均能达标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