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和诊断依据(心衰小常识)

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和诊断依据(心衰小常识)

厦门儿童医院 黄湘晖
充血性心力衰竭
充血性心力衰竭是指心肌收缩或舒张功能下降使心排血量绝对或相对不足,不能满足全身组织代谢需要而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及体征。

o心动过速:婴儿心率>160次/分,学龄儿童
>100次/分,是较早出现的代偿现象;
o第一心音低钝,重者可闻及舒张期奔马律,是由于心室突然扩张与快速充盈所致,提示严重心功能不良;
o外周灌注不良,脉压窄,部分患儿出现四肢末梢发凉、交替脉,是急性体循环血流量减少的征象。

o呼吸急促:重者有呼吸困难及发绀。

婴幼儿以呼吸困难和喂养困难为主要表现,呼吸频率可达60~100次/分;o肺部啰音:肺水肿、肺泡渗出可闻及湿啰音;
o泡沫血痰:肺泡或支气管黏膜淤血所致,婴幼儿少见。

o肝脏肿大:肝大是体循环淤血最早、最常见的体征。

o颈静脉怒张:可见颈外静脉膨胀,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

o水肿:小婴儿水肿常为全身性,眼睑和骶尾部较明显,体重较快增长。

1 安静时心率增快,婴儿>180次/分,幼儿>160次/分。

2呼吸困难、青紫突然加重,安静时呼吸达60次/分以上。

3肝肿大,达肋下3cm以上或在密切观察下短时间内较前增大。

4 心音明显低钝或出现奔马律。

5 突然烦躁不安、面色苍白或发灰,而不能用原有疾病解释。

6 尿少、下肢水肿,排除营养不良、肾炎、维生素缺乏等原因。

上述前4项为临床诊断的主要依据。

Thank you!。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