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安全管理手册编制:审核:批准:发布日期:2007年1月20日实施日期:2007年1月20日本质量手册是依据《食品塑料包装、容器、工具等制品生产许可审查细则》的要求并结合公司实际编制完成,为避免公司制度的重复,其中的一些管理制度直接引用了本公司ISO9001:2000的程序文件,便于外界对公司质量安全管理状况全面、系统了解,也便于公司员工的系统掌握与运用。
本质量安全管理手册是公司在质量安全管理方面的法规性依据,也是确保公司产品符合食品质量安全标准的工作基础,公司全体员工必须遵照执行为加强对质量安全管理体系运作的领导,特任命刘忠同志为我公司的质量技术负责人全面负责公司的质量安全工作。
总经理:2007年 1 月20 日食品包装的质量安全涉及到消费者的身心健康与企业信誉,为确保公司产品符合国家质量安全标准要求,特制定本制度。
一、各部门质量职责及权限和相互关系1 总经理1.1负责贯彻执行国家有关产业政策,对公司的生产经营、质量管理承担全部责任;1.2制定公司的质量方针,确定质量目标,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并采取措施保证公司员工都能贯彻执行;1.3批准和设置公司的组织机构,分配职能,配置资源,保证公司内各项工作能够顺利开展;1.4全面负责质量安全领导工作,批准、颁布公司的各项管理制度,任命质量技术负责人;2质量技术负责人2.1负责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保持与改进;2.2负责日常的生产、技术、质量、安全等工作;2.3定期召开生产调度会、安全操作会,及时沟通信息;2.4负责组织编制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并对其进行管理与控制。
3办公室3.1负责人力资源的管理及人员年度健康查体工作;3.2负责信息的内部沟通;3.3负责公司质量体系文件的管理。
4生产技术部4.1负责编制并下达生产作业计划,严格按用户要求及生产过程质量控制要求组织生产。
4.2定期召开生产调度会、安全操作会,及时沟通信息;4.3负责生产设备完好状况的监督检查。
4.4负责技术工艺标准的制定及下达,做好工艺纪律检查工作;4.5负责新产品、新品种的技术开发、工艺设计与改进;4.6负责车间环境的维护、保持与监督检查。
5质检部5.1负责进厂原材料、半成品和最终产品的质量检验;5.2负责组织召开质量例会、质量分析会,做好不合格品的评审;5.3负责对纠正预防措施的可行性验证并监督实施;5.4负责公司计量器具及检测设备的周期校准和日常管理;6业务部6.1负责市场开发工作,并组织对产品销售合同及订单的评审;6.2负责生产订单的下达,并对其内容的正确性负责;6.3负责新产品的市场调研及售后服务工作;6.4负责成品库及发货的管理及工作;6.5负责建立顾客档案,定期实施顾客满意度调查。
6.6负责组织对合格供方的选择与评价,组织对原材料的采购。
7生产车间7.1按生产订单要求组织好均衡生产;7.2搞好车间现场管理及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润滑和清洁,确保设备完好;7.3负责组织设备的验证、安装、调试、使用、维修保养,做好设备运行的监控记录;7.4做好在制品及成品的产品标识、区域隔离工作;7.5负责好生产过程中各种原始记录的统计工作,保证其完整性、准确性和可追溯性;7.6做好本车间的安全卫生工作。
8工序班长8.1负责本工序生产作业计划的具体实施工作;8.2负责生产过程中各种质量记录表格的填写;8.3对本工序的产品质量负责。
9仓库保管员9.1负责库存物品的建档保管工作;9.2确保库存物品账、卡、物相符并做好安全防护工作;9.3负责入库原材料或成品的质量验证。
10检验员10.1负责进厂原材料的质量检验及验证;10.2负责各工序首次开机产品的检验确认及生产过程中的巡回检验;10.3负责出厂产品检验;10.4负责对不合格品的评审并监督实施。
10.5负责监督退货产品的评审、存放及处置。
二、产品质量安全控制项目1操作人员1.1车间操作工必须经培训考核合格后方能上岗,办公室应制定员工培训制度,确保上岗人员的质量意识及技能满足所在岗位要求。
1.2车间一线操作工及因管理需要经常进出生产车间的公司管理人员每年度必须到卫生防疫部门进行健康查体并取得相关证明,防止传染性疾病对产品质量造成污染。
2车间环境2.1车间环境应满足食品级产品的质量安全要求,生产技术部应制定车间卫生管理制度,详细规定车间内部卫生、人员及原材料进出、消毒设施配置等。
2.2产品在生产制造过程中(如复合、加热工序)产生的有害气体对车间3原材料质量3.1为公司提供原材料的供应商必须是经过考查、试用、评价、批准的合格供方,业务部负责制定采购管理制度。
3.2生产技术部与质检部应对外协厂家(分承包方)的生产加工能力及加工质量进行考查与评价,并制定相应的质量安全控制办法,确保其提供的印刷产品的卫生安全性能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3.3用于生产食品包装的各种必须符合食品级相关规定,并有相关的符合国家质量安全标准的质量证明。
4工艺文件4.1生产部应根据不同原材料及不同客户的要求,对各工序制定相应的工艺作业文件,同时应制定生产过程控制管理制度并严格工艺考核。
4.2各工序操作工必须严格执行工艺文件,任何工艺参数的修改都必须按技术文件管理制度执行。
5设备管理5.1生产技术部应制定设备管理制度,对生产设备的选购、安装、维护、日常保养等做出规定,确保生产设备的完好。
5.2各工序操作工应严格按照设备操作规程及设备管理制度进行操作。
6成品检验6.1质检部制定成品检验规程,对成品进行出厂检验,确保出厂产品符合国家标准质量安全标准及顾客的要求。
6.2 对于生产过程中出现的不合格品以及顾客退回的不合格品,质检部应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规定其评价、存放及处置办法,防止非预期使用。
三、影响产品质量安全的潜在紧急情况和事故的应急措施1组织领导1.1公司设立产品质量安全领导小组,其职责如下:a)负责组织对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置;b)负责调查事故原因,并提交调查报告;c)负责制定纠正预防措施并监督实施。
1.2领导小组成员:组长:王松江副组长:刘忠刘玉荣组员:邱立兵徐家宝张则海刘季霞周燕升1.3工作要求1.3.1质量安全领导小组的成员应在节假日轮流值班,并保证通讯畅通。
1.3.2影响产品质量安全的突发事件发生后,现场人员应根据不同类别实施处置,并立即报告公司质量安全领导小组负责人。
1.3.3公司质量安全领导小组应在最短的时间内制定出应急措施方案,并监督实施。
1.3.4做好善后处理及与客户的沟通工作。
2影响产品质量安全的潜在紧急情况和事故的类别及应急措施2.1人员方面2.1.1突发事件类别车间操作人员突发严重传染性疾病,如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消化道传染病(包括病原携带者),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渗出性皮肤病、精神病以及其他有碍食品卫生的疾病。
2.1.2应急措施a) 责令患者立即停止工作,并组织与该患者处于同一车间的其他员工进b)对该患者接触过但尚未发出的产品应单独存放并采取相应的消毒灭菌处理。
c) 对该患者接触过但已经发给客户的产品应立即通知客户,并视病菌的危害程度在专家的帮助下采取相应处置措施。
d)对车间进行相应的消毒灭菌处理。
2.2 原材料方面2.2.1突发事件类别a)原料供应商在供货过程中使用了国家标准中禁止使用的添加剂等。
b)稀释剂等供应商擅自改变工艺配方致使成品中溶剂残留或其他有害物质超标。
c)外协厂家在印刷过程中擅自使用了未经检验的油墨、溶剂,造成成品中溶剂残留超标。
2.2.2应急措施a)尚未发出的产品应按批单独隔离存放,并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对相关质量指标进行检验合格后方可出厂。
b)已经发出的产品客户尚未使用的,应立即对该批做退货处理,客户已经使用的应将该批追回,避免对被包装食品造成污染,由此引起的一切损失由本公司负担。
c)退回的不合格产品应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进行处理,对相关质量指标进行检验合格后方可再次销售。
2.3工艺方面2.3.1突发事件类别化时间等)造成成品中溶剂残留或其他有害物质超标。
2.3.2应急措施同本制度第2.2.2条2.4 环境方面2.4.1突发事件类别a)由于厂区附近工厂或车辆发生有害化学气体泄漏,造成本公司产品的污染。
b)由于洪涝、火灾等造成的产品污染。
c)动物传染性病菌对成品的污染,如鼠疫等。
2.4.2应急措施对于环境方面方造成的污染,应做报废处理,由质量技术负责人监督执行。
1 目的为强化公司各项管理制度的贯彻落实,加强制度考核,特制定本考核办法。
2范围适用于对公司各项管理制度的日常及月度考核。
3 职责3.1质检部负责公司制度考核的统计分析工作。
3.2质检部负责各项目制度的检查及记录工作。
4工作程序4.1拉丝4.1.1实行计件工资,按成品丝的重量计。
4.1.2、根据所领原村料和成品丝的数量和质量考核产品的出率和合格率,超于规定出率和合格率(95%)一个百分点奖100元,低一个百分点罚200元。
4.2圆织4.2.1实行计件工资,按编织布的米数计。
4.2.2考核编织布的合格率,按合格率计工资。
如果超于平均合格率二个百分点,奖10元。
4.2.3生产过程中实行扣分制,根据质量问题的轻重给予适当扣分,每分按10元计。
4.3复膜4.3.1计件工资,按所复编织布的米数计。
4.3.2考核所复编织布的出率和合格率,超于规定出率和合格率(99.5%)一个百分点奖100元,低一个百分点罚200元.4.4吹塑实行计件工资,出现质量问题按情节轻重,给予适当处罚。
4.5维修1、维修人员的工资由所包工段操作人员的平均工资决定。
2、实行打分制,由设备操作人员打分高低决定。
10分为满分,一分按50元计。
3、定期考试,实行未尾淘汰制。
1目的为使生产车间保持清洁卫生,确保成品符合质量安全卫生要求,特制定本制度。
2 范围适用于生产车间的环境卫生管理。
3 职责3.1生产技术部负责生产车间环境设施的建立与保持。
3.2业务部负责环境卫生防护用品的采购。
4.1人员进出车间要求4.1.1人员进入车间前必须在更衣室更换公司统一的工作服、工作帽并穿戴好鞋套。
4.1.2人员经洗手消毒及除尘处理后方可通过人流通道进入车间。
4.1.3人员离开车间时应通过人流通道进入更衣室,并应将工作服、工作帽脱下存放于更衣室,不得将工作服、工作帽穿离生产车间。
4.1.4外来人员需进入车间,必须经质量负责人批准,有陪同人员一起,方可进入车间。
(按本制度第4.1条执行)4.2车间卫生要求4.2.1车间内门窗、天花板、照明灯、排风扇、空调、配电箱、更衣室镜子及其附属物上应保持清洁,无浮尘污迹。
4.2.2车间四周墙壁、地面无污物、污水、浮土、无蜘蛛网、浮尘。
4.2.3车间门窗应保持密封,并设置挡鼠板,避免灰尘、昆虫及其他动物进入。
4.2.4工具橱应摆放整齐,橱顶保持清洁并无乱堆乱放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