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化实验实验总结
实验五:血清蛋白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
• 血清中含有白蛋白、α-球蛋白、β-球蛋白、γ-球蛋白等,各种蛋 白质由于氨基酸组成、立体构象、相对分子质量、等电点及形状 不同,在电场中迁移速度不同。由表可知,血清中5种蛋白质的 等电点大部分低于pH值7.0,所以在pH=8.6的缓冲液中,它们都 电离成负离子,在电场中向阳极移动。
ALP
磷酸苯二钠+H2O
苯酚+磷酸氢二钠
pH=10
苯酚+4-氨基安替比林
铁氰化钾
红色醌亚胺衍生物
实验四:血红蛋白与核黄素的凝胶层析分离
• 凝层层析柱中装填着许多直径小于1mm的凝层颗粒,颗 粒内部具有三维多孔网状结构。在洗脱过程中,混合物 样品流经层析柱,大颗粒物质因其直径大于凝层网孔, 不能进入凝层颗粒内部,只能沿着凝层颗粒的空隙随溶 剂流动,流程短而移动速度快,先流出层析柱;小颗粒 组分由于其分子直径小于网状结构的孔径,可进入凝层 颗粒内部,流程长而移动速度慢,比大分子物质后流出 层析柱,分子大小不同的混合物因此得到分离。
9
实验七:血清葡萄糖浓度的测定(GOD-POD法)
• 葡萄糖氧化酶(glucoseoxidase,GOD)能将葡萄糖氧化为葡萄 糖酸,并释放出过氧化氢。后者在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 的作用下与色原性氧受体4-氨基安替比林偶联酚缩合成红色醌类 化合物,即Trinder反应。该红色醌类化合物的生成量与葡萄糖含 量成正比。
实验回顾
优点
1.在以往的多次实验中,我们小组各个成员分工明确, 非常积极,保证实验成功完成
2.当轮到我们组做PPT时,大家也都用心准备,充满 热情
3.试验后大家会认真思考老师留下的问题,并且认真 对待每一次的实验报告
缺点
1.在实验中缺少自己的想法,只是照着书上或PPT上的步 骤来做,有时候只想着快点做而不是想想自己做的 这一步的有什么作用和意义。
实验六:酶的竞争性抑制
• 竞争性抑制是指分子结构与底物相似的抑制剂可与底物竞争性结合 酶的活性中心,抑制酶的活力。竞争性抑制剂的抑制程度取决于抑 制剂与酶的亲和力及与底物的相对比例。
• 草酸与琥珀酸的分子结构相似,是琥珀酸脱氢酶的竞争性抑制剂。 琥珀酸脱氢酶催化琥珀酸脱氢生成延胡索酸。在体内,琥珀酸脱下 的2H 经电子传递链传递,最后与氧结合生成水,并释放出能量。在 体外则可用甲烯蓝(蓝色)作为受氢体,甲烯蓝接受琥珀酸脱下的 2H 而被还原为甲烯白(无色)。在甲烯兰含量一定的条件下,蓝色 消退的快慢程度可指示琥珀酸脱氢酶的活力,因此,可依据蓝色消 退时间来判断该酶活力被抑制的程度。
12
实验十:DNA琼脂糖凝胶电泳
• 在pH 8.0~8.3时,核酸分子的碱基几乎不解离,磷酸基团解离。 核酸分子带负点,在电泳时向正极移动。采用适当浓度的琼脂糖 凝胶作为电泳支持介质,分子大小和构象不同的核酸分子的迁移 率呈现较大差异,从而达到分离核酸片段并检测其大小的目的。 核酸分子中嵌入荧光染料如EB后,在紫外灯可观察到不同核酸片 段的区带。
2.在做PPT是只是做了大致的内容,并没有按老师建议的 针对某个问题做出研究,没有达到预习和做PPT原 本的 的
3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每次实验还不够认真,有时会在一些细节上抱着消极 的态度
• 酶法测定血清葡萄糖是以过氧化物酶的偶联酶反应定量法 葡萄糖+ O₂+H₂O→葡萄糖酸+2H₂O₂
2H₂O₂+4-氨基安替比林+苯酚→红色醌类化合物
实验八:血清GPT活性测定
•α-酮戊二酸也能与2,4-二硝基苯肼结合生成相应的苯腙,在碱性条 件下显色。两种苯腙的吸收光谱有差异,在250nm比色时,丙酮酸 -2,4-二硝基苯腙的光密度值远较α-酮氏二酸苯腙高。反应30min后, α-酮氏二酸量减少而丙酮酸量增加,在一定范围内,520nm处光密 度增加的程度与反应体系中丙酮酸和α-酮氏二酸的摩尔比例呈线性 关系。
八 血清GPT活性测定
九 质粒DNA的提取
十 DNA琼脂糖凝胶电泳
实验一:移液管和微量可调式移液器的使用、校正与误差分析 • 该实验主要练习使用刻度移液管、微量可调式移液器,以及对测 量数据进行准确度和精确度的评估,计算量具容量的校正值、
实验二:721E分光光度计的原理与操作联系
• 该实验要求掌握721E分光光度计的原理、结构与操 作方法,以及 学习末知溶液的浓度测定方法,并通过实验制作CuSO4标准曲线, 求得未知CuSO4溶液的浓度。
生化实验总结
第 小组制作 成员:
‘
实验内容 实验回顾 实验总结 实验收获
实验内容
实验内容
一 移液管和微量可调式移液器的使用、校正与误 差分析
三 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测定
二 721E分光光度计的原理与操作联系 四 血红蛋白与核黄素的凝胶层析分离
五 血清蛋白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
六 酶的竞争性抑制
七 血清葡萄糖浓度的测定(GOD-POD法)
GTP
丙氨酸+α—酮戊二酸
谷氨酸+丙酮酸
丙氨酸+2,4-二硝基苯肼 OH- 丙酮酸-2,4-二硝基苯腙+H₂O
实验九:质粒DNA的提取 • 在含有SDS的碱性条件下,细菌细胞壁破裂,释放出来的染色体
DNA,质粒DNA和蛋白质等都发生变性。当加入酸性的醋酸钾溶液 将PH中和至中性时,质粒DNA为共价闭合环状结构,很快复性并 溶解在溶液中。而染色体DNA由于相对分子量大难以复性而形成 缠连的网状结构。通过离心,缠结的染色体DNA与不稳定的大分 子RNA,蛋白质-SDS复合物等一起沉淀下来而被除去,然后用酚/ 氯仿抽提进一步除去少量残留的蛋白质,最后用乙醇沉淀获得质 粒DNA.
• 了解Lambert-Beer定律: A=kLC
吸光度 吸光系数 液层厚度 溶液浓度
(Absorbance)
5
实验三: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测定
碱性磷酸酶在碱性环境中作用于磷酸苯二钠,使之水解生成酚和磷酸。酚在碱性溶液中与4-氨基安替比 林作用,经铁氰化钾氧化形成红色醌类化合物,其颜色深浅与ALP活性成正比。在PH=10的环境中,ALP催 化磷酸苯二钠水解 生成 苯酚和磷酸氢二钠苯酚,苯酚与4-氨基安替比林反应生成色素原,该色素原经铁氰 化钾氧化生成红色醌亚胺衍生物,测定红色物质的吸光度就可以计算酶活力的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