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第一节政治的实质和含义:1.政治的根源是经济,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经济关系决定政治关系。
2.政治的实质是阶级关系。
3.政治的核心是政治权力,国家政权问题是政治的根本问题,核心问题。
国家是政治权力的最终载体。
4.政治活动是科学,是艺术。
政治概念:是阶级社会中以经济为基础的上层建筑,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是以政治权力为核心展开的各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总和。
政治学的研究范围:1.政治学的基础理论建立政治制度,指导国家政治活动的基本原理,是政治学的基础与核心。
包括: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原理,中外政治思想史,当代政治学理论和政治哲学,政治学方法论等。
2.中国政治包括:中国政治史;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党的领导和建设,地方政府,民族区域自治问题;当代中国的政治参与玫决策过程;政治发展,传统政治文化的现代化等。
3.比较政治包括:各国的政治制度,政治史,政治过程,比较政治文化,政治发展以及地区研究和国别政治研究等。
4.公共政策现在政治学的突了特点之一,对政府制定与执行政策过程的研究日益发展。
包括:决策科学,政策分析,各类政策专题研究等。
5.行政管理包括:行政学原理,国家公务员制度,人事行政学,行政法学,领导科学,市政学与城市管理学等。
6.国际政治包括:国际政治,国际法,国际组织,国际关系史,中国外交史,现代国际关系,国际战略学等。
(共产党宣言)是无产阶级的第一个政治纲领。
主要内容是:1.提出了国家是阶级组织的观点。
指出国家是一个历史现象,不是从来就有,也不是永远存在观点。
国家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国家本质是阶级的专政,国家的职能是国家本质的外部表现。
国家的对外职能是国家对内职能的延续,都由国家的本质决定。
2.明确指出了有文字记载以来,人类的历史是阶级斗争的历史,阶级斗争的核心是政权问题。
阶级关系和阶级斗争是政治关系的基本内容。
国家是维护经济基础的最重要工具。
国家是实现政治权力的机器,强制性和主权性是国家与其他社会组织相区别的主要标志。
3.提出了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
4.无产阶级在政治上不是用共和制代替君主制,而是要“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
”5.系统阐述了无产阶级的政党学说。
政党是阶级的组织,是阶级斗争的产物。
第三节政治学的研究方法: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研究方法,是辨证唯物主主和历史唯物主义。
包括以下主要方法:1.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从具体到一般,再从一般到具体。
3.理论联系实际4.阶级分析。
从本质上提示政治现象的阶级本质。
5.经济分析。
政治是经济的反映,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政治生活。
政治学研究还需要采取具体的研究方法,以下比较常用的有:1.历史研究法2.制度研究法3.比较研究法。
(又叫同中求异,异中求同)4.结构—功能研究法。
学习和研究政治学的意义:1.学习政治有助于增强公民意识,提高政治文化水平。
2.有助于借鉴和吸取外国政治的合理因素,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建设。
3.有助于提高广大干部的管理才能,实现决策的科学化和管理的民主化。
第二章1.国家不是从来就有的,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说明国家产生的时间问题。
)2.国家的产生,是社会内部发展的结果。
(说明国家产生的原因问题)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形态,即原始社会。
原始社会受两方面生产的制约:1。
受劳动的发展阶段制约2。
受家庭的发展阶段制约。
制约社会制度的“劳动的发展阶段”,是指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及与当时生产力性质相适应的生产关系。
“家庭的发展阶段”是指人们婚姻关系发展变化的形式,即人种的繁衍的变化形式。
原始人们之间的联系,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
最古老最原始的家庭形式是群婚。
群婚是第一个阶段的家庭形式是血缘家庭。
群婚特点:1。
按辈份划分。
禁止父母与子女间通婚。
2。
发展为普那路亚家庭。
禁止兄弟姐妹结婚。
氏族是由普那路亚家庭直接引起的。
氏族产生,才形成了原始的社会组织。
氏族:是具有血缘亲属关系,同族内部禁止通婚的人们的集团。
氏族特点:1.氏族内部禁止通婚是氏族制度的根本规则。
2.氏族制度中的决策组织----议事会,是一切成年男女平等表达意见的议事机构。
3.氏族成员有互相帮忙,互相保护的义务。
氏族制度是适应生产力水平低下和原始共产制生产关系的社会组织。
氏族制度的解体和国家的产生是以生产,分工的发展为基础的。
私有制和阶级的形成,是氏族制度解体和国家产生的社会根源。
原始社会三次社会大分工,产生私有制和阶级。
第一次大分工:畜牧业和农业的分工。
带来的三个结果和变化:1。
畜牧业和农业的分工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不同部落都开始有了剩余产品2.由于生产的增长,剩余产品日益增多,私有制出现了。
3.父权制代替了母权制和家长制家庭的出现。
家长制家庭:是以一个男子为首的大家庭公社,包括一家之长及其晚辈,也包括一些奴隶。
家长制家庭特点:A。
把非自由人包括在家庭内。
B。
父权。
家长制家庭出现的必然结果:A家庭的财产包括奴隶为家庭所有B。
父亲的财产由其子女继承,女性的财产不能让外氏族继承,只许她们在氏族内部通婚。
第二次大分工:手工业和农业的分离。
这是人类社会野蛮时代的高级阶段产物。
产生的三个主要结果:1。
奴隶制的巩固和发展。
2。
个体家庭开始成为社会的经济单位,耕地成为私有财产。
3。
部落联盟的出现。
部落联盟由军事首长,议事会和人民大会所组成。
性质是军事民主制。
第三次大分工:手工业和农业的分工,产生了直接交换的商品生产,产生了商人阶级。
第三次大分工的结果:1.由于商品商换的发展,出现了金属货币。
2.由于商业活动,土地买卖与变化,人们为谋生而流动,使原来的氏族与部落的居民杂居起来。
国家的三个特点:1.国家是个历史现象,不是从来就有,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2.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3.国家的作用是缓和冲突,是把冲突控制在秩序范围以内。
秩序的实质是维护社会的生产方式,剥削制度和阶级统治,是统治阶级根本利益的集中表现。
列宁在(国家与革命)一书中,进一步概括说: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
国家的存在证明阶级矛盾不可调和。
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揭示国家在氏族制度上产生的三种主要形式:1.雅典国家的产生形式,是国家产生的“最纯粹,是典型的形式”。
2.罗马国家产生的形式。
3.德意志国家的产生形式。
日耳曼部落征服罗马帝国的直接结果。
国家产生的根源都是一致的,都是由于社会内部经济的发展,出现了私有制和阶级的结果,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国家是在氏族组织瓦解的基础上产生的。
与氏族组织既有历史联系,又有根本区别。
国家根本区别于氏族组织的主要特征:1.国家是按地区划分居民,氏族组织是以血缘关系划分居民。
划分:指对一定地域上的居民以什么为基础进行管理。
按地域划分,首先意味着人们社会关系的重大变化。
其次意味着人们之间的不平等。
最后意味着氏族习惯被破坏了。
2.公共权力的设立。
公共权力:指武装的人---军队,警察和物质的附属物----监狱和强制机关。
原始社会的氏族组织没有公共权力。
剥削阶级思想家关于国家起源的几种理论:A.神权论。
主张实行君主专制统治。
B.契约论基本论点:把国家的产生说成是人们相互之间或人民同统治者之间相互订立的契约的结果。
即国家是共同协议的产物。
(是资本主义上升时期最有影响的关于国家起源的学说。
)霍布斯主张实行君主专制。
洛克认为,人有三种主要自然权力:1。
生存2。
自由3。
财产私有。
他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
卢梭的契约学说为新兴的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专制统治夺取政权,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
契约论是非科学理论的原因:1.对国家产生以前的社会状况的描述,是一种主观主义的设想,没有任何历史事实作为根据。
2.把法与国家割裂开来,把法说成先于国家而存在,把国家说成是产生于法的基础上,也是完全违背历史事实的。
3.契约论的真意不在研究国家如何产生,除了论证封建制不合理性之外,更重要的是通过把国家说成是人们订立契约的结果,进而把其看成是永恒的“理性王国”。
C.暴力论暴力论的错误在于:1.认为政治暴力先于经济发展的过程,即先有暴力,后有私有财产,这是违背历史发展事实的。
历史事实是先有私有财产,后有政治暴力,经济先于政治奴役行为。
2.暴力论的要害在于否认了国家是社会内部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把国家看成是外部强加于社会的一种力量。
3.歪曲了阶级国家的关系,把国家这一阶级斗争的产物,说成是国家创立了阶级。
第二节国家本质问题是一个国家制定对内对外政策的阶级基础。
列宁对国家含义作了界定:国家是维护一个阶级对另一个阶级的统治的机器。
以上观点有三个含义:1。
国家是有阶级社会的组织国家的出现是社会内部矛盾运动发展的结果。
是随着生产的发展,私有制的出现,阶级的形成,阶级矛盾不可调和而产生的。
2。
国家是阶级统治国家是某个阶级的政权,而不是超阶级的组织。
这是表明国家的本质。
国家的本质:指国家是哪个阶级的政权,或称哪个阶级的专政。
马克思主义国家观认为,一切国家都是阶级的国家,国家的实质是阶级专政。
专政的实质是阶级统治。
科学含义是阶级统治或政治统治。
3。
国家是个机器。
国家具有公共权力。
这是国家组织与其他社会组织根本区别。
国家权力:是统治阶级强迫被统治阶级服从其意专的能力。
是反映统治阶级意志的,并作为社会整体的代表,以强制力保障实族的,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权力。
国家权力与社会相分离的三个表现:1.管理者的常任化和管理机构的专门化。
形成了官吏和国家机关。
2.职业性的常备军建立。
3.赋税制度的确立。
(赋税是成为保持公共权力存在和运作的经济基础。
)国家权力的特性:1.强制力的垄断性。
国家权力具有特殊的力量在于它是一种“有组织的暴力。
”2.普遍的约束力3.主权性。
第四章第二节社会主义国家的本质是无产阶级专政,是无产阶级的政治统治,是人类历史上最高和最后的一种政治统治。
是新型民主和新型专政结合的国家。
列宁说:民主是国家形式,是国家形态的一种。
民主的三个含义:1。
指公民管理国家的权利,反映的是公民和政权的关系。
2。
指统治阶级实行统治的方法,也叫管理国家的方法,即国家的政治统治形式。
3。
指国家活动的原则。
社会主义国家是新型民主和新型专政相结合的国家。
新型民主即社会主义民主或人民民主,是最高类型的民主。
社会主义国家实行新型民主的原因?答1。
新型民主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
2。
是巩固与发展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需要。
新型专政:过去被剥削的广大劳动群众对少数剥削者的专政,大多数人对少数人的专政。
新型民主是新型专政的前提和基础,新型专政是新型民主的保障。
新型民主是目的,新型专政是手段。
对人民内部实行民主,是无产阶级专政的最本质的特征。
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基本特点?答:1。
人民民主专政是中国式的无产阶级专政。
2。
在政权组成的阶级结构和专政对象上,也有自己的特点。
3。
国家形式具有自身的特点,我国政权组织形式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