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翻转课堂”的实践探索摘要:当前流行一种“微视频”的“翻转课堂”,但笔者以为这种“翻转课堂”,仍是传统的“先教后学”,只是教学手段有所创新,实际没有真正的“翻转”——“先学后教”。
为了培养学生自学创新、合作与探究能力,“翻转课堂”还是要真正让学生先学,老师针对学生学的问题再教,即“以学定教”。
而科学合理处理学生课堂生成的问题是关键。
关键词:翻转课堂学案引领以学定教充分自主激发内驱在社会呼唤培养创新人才的今天,教学方法日新月异。
常言道:教无定法,教亦有法。
但无论什么方法,教学应回归本质:其一、符合认知规律,注重知识的生成;其二、解决学生问题,特别是课堂生成的问题。
正如美国教育家奥苏伯尔所言:把所有的教育学归纳成一句话,那就是一切从学生的问题出发。
捷克著名的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多学。
”因此,教学应注重学生自学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翻转课堂”真正有利于学生终生发展。
但这里的“翻转课堂”不同于目前微视频翻转课堂。
它仍是先教后学,只是教学手段有所创新。
这里的“翻转课堂”真正让学生先自学,老师再针对问题教学。
即“以学定教”。
如何具体落实呢?注意以下几个环节:第一、学生学什么和怎么学,这需要学案引领。
第二、老师教什么和怎么教,这需要老师获取有效的信息反馈,老师针对学生自学时和课堂中生成的问题以学定教。
第三、让学生课堂知识的生长和老师的教学反思变成师生的内驱力是关键。
一、优秀的学案才能引领学生充分自学以学案为依托和主线,以学生自学为前提是解决学生学什么和怎么学及学到什么程度,这步很重要,如果学生无目的的预习,只看看书,达到什么程度不清楚,只停留在表面,久而久之自学就只是一句空话。
这就需要老师认真将考试说明、教材、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设计出既符合学生实情又能达成目标的优秀学案,从而使学生自学收获最大化。
学案具体包括: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核心问题和学习过程(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生成知识、当堂测试)以及学后反思。
在编写学案时要遵循几个原则:第一、课时化原则:不同的章节课时可能与课标不一样,教师根据实际分课时编写学案,使学生的每一节课都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有计划的完成学习任务,最大限度地提升课堂教学效益。
第二、问题化原则:通过对知识点的设疑、质疑、释疑,激发学生主动思考,逐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和对教材的解读能力。
预设问题不宜太碎,要能启发学生思维。
让学生真正从老师设计的问题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学会读书和自学。
第三、参与性原则:通过对学案的使用创造人人参与的机会,鼓励人人参与的热情,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
第四、层次化原则:在编写学案时将学习内容编成有序的、符合各层次学生认知规律的学习方案,便于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层层深进地熟悉并理解教材,达到引领学生的思维活动不断深进,优生从导学案的设计中感到挑战,中等生受到鼓励,学困生也能尝到成功的喜悦,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楞次定律>>导学稿<一>、学习目标:1、通过实验,总结出判断感应电流方向的一般规律;2、会表述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之间的关系;3、会用自己的语言组织表述定律中“阻碍”的意义;4、明白右手定则和楞次定律的联系和区别,会用两者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
<二〉、学习重难点:楞次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三〉、核心问题:1、右手定则:因果关系;适用范围;右手定则、左手定则、右手螺旋定则比较。
2、楞次定律:(1)、理解:○1关键词是什么;○2因果关系;○3容中有几个物理量,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4对“阻碍”的理解:阻碍什么;怎么阻碍;阻碍磁通量变化有哪些方式;(2)、解题步骤;(3)、右手定则与楞次定律比较(P15活动);(4)、对探究感应电流方向的实验你还有别的方案吗?<四〉、自学测试:1、法拉第最初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实验如图所示,软铁环上绕有A、B两个线圈,当A线圈电路中的开关断开的瞬间,线圈B中的感应电流沿什么方向?2、如图所示,闭合线圈上方有一竖直放置的条形磁铁,磁铁的N极朝下.当磁铁向下运动时(但未插入线圈内部)()A.线圈中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图中箭头方向相同,磁铁与线圈相互吸引B.线圈中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图中箭头方向相同,磁铁与线圈相互排斥C.线圈中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图中箭头方向相反,磁铁与线圈相互吸引D.线圈中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图中箭头方向相反,磁铁与线圈相互排斥3、如图所示,一轻质横杆两侧各固定一铝环,右环闭合,左环不闭合,横杆可绕中心点自由转动,一条形磁铁插向其中一个小环,后又取出插向另一个小环,你将看到的现象是( )A.磁铁插向左环,横杆发生转动 B.磁铁插向右环,横杆发生转动C.无论磁铁插向左环还是右环,横杆都不发生转动D.无论磁铁插向左环还是右环,横杆都发生转动4、如图所示,矩形金属线框abcd用细线悬挂在U形磁铁中央,磁铁可绕OO′轴转动(从上向下看是逆时针转动),则当磁铁转动时,从上往下看,线框abcd的运动情况是( )A. 顺时针转动B. 逆时针转动C. 向外平动D. 向里平动以上三题的本质是阻碍磁通量的变化,但是通过什么方式来阻碍磁通量的变化?5、如图所示,光滑固定的金属导轨M、N水平放置,两根导体棒P、Q平行放置在导轨上,形成一个闭合回路,一条形磁铁从高处下落接近回路时( )A.P、Q将相互靠拢 B.P、Q将相互远离C.磁铁的加速度仍为g D.磁铁的加速度小于g(1)此例通过什么方式来改变磁通量的变化?(2)P、Q 中电流方向相同还是相反,吸引还是排斥,和前面结论矛盾吗?(3)除用楞次定律“阻碍”的角度判断P、Q运动外,还能从力学角度判断吗,如何判断?<四〉、学后反思:归纳出自主学习后比较模糊和根本不懂的知识。
二、准确获取自学后的信息反馈,根据问题“以学定教”老师教什么和怎样教的依据是学生自学后的信息反馈。
因此在学生自学后,要及时准确地收集学生的自学情况,根据反馈的信息老师才会真正明白学生所需,从而合理确定教学内容和方法,即“以学定教”,这样的课堂才是高效。
如《楞次定律》一节,从收集到的信息反馈中发现:1、优秀之处:对右手定则理解较好,并能应用;楞次定律内容基本能理解、初步能应用;在“对探究感应电流方向的实验你还有其它方案吗?”一问中,学生很感兴趣,有多种方案。
其中可行的是:螺线管自制,将课本中的灵敏电流计改为两只二极管反向并联,让磁铁穿过螺线管或从中拔出,利用二极管发光和极性来判断,现象明显,学以致用。
如图所示:课余时间学生准备材料,自制实验,但在具体操作时发现实验室磁铁磁性不够强,同学们又买了特制高磁铁,效果很好。
这样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2、存在问题:楞次定律理解感到抽象;研究对象不清;定律中几个物理量关系不明。
学生完成学案后,针对学生的学情,以学定教,让课堂更有针对性、开放性和高效性。
三、合作探究,引发问题生成,老师关键引领,达成目标课堂上处处为学生设置展台,学生课堂展示是突破口,以学生课堂生成问题为核心,在学习小组间充分质疑和释疑的基础上,通过老师的组织,合理进行学生和老师间的对话,老师画龙点睛使学生知识升华。
教学从学生问题出发,改变固有的结构模式,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让教学回到解决学生问题中去并形成能力。
《楞次定律》教学过程:师:通过第二、三节的学习我们知道,导体在切割磁感线或回路磁通量变化时有感应电流或感应电动势产生,那么其方向如何判断呢?本节《楞次定律》告诉我们其判断方法。
师:本节讲了几种判断感应电流方向的方法,分别是什么?生:两种,右手定则和楞次定律。
师:我们先来研究右手定则。
<一>、右手定则师:下面先检测大家对右手定则学习情况(PPT投影自学检测题)例1、两根互相平行的金属导轨水平放置于如图所示的匀强磁场中,在导轨上导体棒AB在外力F作用下向右运动时,请问:(1)A、B中电流方向如何判断,其方向如何?(2)A、B中感应电动势方向如何,请判断A、B两点电势高低?生甲:A、B中电流方向用右手定则判断,从B到A。
生乙:A、B切割磁感线,相当于电源,在电源内部电流从电源负极到正极,故A、B中感应电动势方向由B到A,A点电势高。
师:两位同学回答正确。
本题我们能不能用实验来验证呢?(出示实验装置,向学生介绍实验装置,同时PPT投影:1、实验目的;2、注重方向;3灵敏电流计“左进左偏,右进右偏”,学生到讲台前做实验。
)师:哪位同学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做一下解释呢?(学生上台根据现象解释:首先由电流计指针偏转方向,判断出导体棒A、B中电流方向后,再用右手,让磁感线穿过手心,大拇指指向导体运动方向,四个手指方向刚好与电流方向相同,即右手定则得到验证。
此时教室响起了掌声。
)师:定则中因果关系是什么?生:运动是原因,电流是结果。
师:右手定则适用范围是什么?生:闭合电路部分导体切割磁感线。
师:下面这个例子能否用右手定则判断呢?(PPT投影例题)例2、如图所示,闭合圆线圈处于匀强磁场B中,当磁场的磁感应强度的大小突然由B增至2B时,线圈中感应电流的方向如何?生:不能用右手定则。
师:那用什么方法来判断呢?生:只能用楞次定律(老师板书并投影楞次定律内容)。
<二>、楞次定律师:通过自学,你是怎样理解楞次定律的,请用自己的话阐述(抽了3名同学用自己的话阐述,但阐述不是很完整,此时针对学生还存在的问题及本节重难点,让学生提出存在的问题。
)师:下面用2分钟时间讨论,把你还存在的问题马上提出,大家一起来探究解决。
(学生分组讨论,老师巡视学生讨论的情况)师:请大家将还存在的问题提出来(学生说,老师在黑板上记录)。
生:(1)阻碍程度有多大,会不会超过原来的磁场?(2)为什么会阻碍?(3)延缓时间多长?(4)感应电流磁场是否存在?(5)感应电流磁场是否可和原磁场抵消?(6)感应电流磁场是否会影响原磁场?(7)通过改变什么来改变磁通量变化?师:大家提的这些问题都很好,说明大家都动了脑筋,为了更好的理解楞次定律,结合大家的问题,我们将其整理归类:第一类:(1)(5)(6)(7)属于阻碍什么;第二类:(2)(3)(4)为什么阻碍。
请大家用3分钟分组讨论,讨论后同学们一起来解决(学生分组讨论,老师巡视并根据情况指点)。
师:结合讨论的情况,你能解决那个问题(学生不断起来对提出的问题一一作答)生甲:阻碍的是磁通量的变化,不是磁场,也不是磁通量;生乙:阻碍的结果只是“延缓”,阻碍并不阻止,增加的还是增加,减少的还是减少;生丙:阻碍的方式有:通过面积阻碍,阻碍相对运动;师:关于阻碍方式,同学们总结了两点,一会儿通过例题我们再分析和总结,还有3道题,能解决吗?(学生沉默)师:关于(2)(3)(4)问题,要涉及到后面的知识,我们以后再解决,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多了解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