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00元创立一家上市公司

100元创立一家上市公司

100 元创立一家上市公司 100 元创立一家上市公司 作者木瓜 100 元创立一家上市公司?看到这个标题, 读者或许都会说开玩笑吧。

这还真不是开玩笑, 确确实实有人靠 100 元钱创立出了一家上市公司。

说起来还真让人感觉到有些不可思议。

那么让我们来看看这不可思议的事是如何发生的。

1983 年 6 月,21 岁的简伟文从华南理工大学工学压力加工专业毕业 了。

当年的大学毕业生国家是包分配的,他被分配到了广东机械研究所当 了一名助理工程师。

他的工作就是研究一些工业模具的设计。

不过,他在广东机械研究所没干多久,只干了两年多时间。

1985 年,简伟文就考到了他母校的研究生。

1988 年,简伟文硕士毕业后没有回到原单位工作,而是去了一家香港 人兴办的养殖场。

养殖场与工业模具加工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回事,简伟文在养殖场自 然是发挥不了什么作用。

因此,简伟文也只是待了两年,在 1990 年便辞职了。




辞职回家后, 简伟文正闲在家里没事做, 不料竟有事找到他头上来了。

一家企业需要设计并制作一整套模具,因找不到技术人员,便去了广 东机械研究所,人家告诉他,这种技术难度要求很高的活只有简伟文能够 拿得下,于是这家企业便找到了简伟文。

或许是这家企业急需这套模具,他们找到简伟文后,只是简单地把设 计要求和完成的时间告诉简伟文,然后把一份未填金额的空白合同给了简 伟文,并说模具的制作费是多少都由简伟文自己填。

这份合同写明了一共是 13 副模具,交货时间是 45 天后。

虽然简伟文是搞模具设计的,但是从未生产制作过模具,而且他也没 有机床设备和场地等,所以要完成这个合同还真是不容易。

不过,简伟文也没想这么多了,他首先是要把模具的设计图弄出来。

那时候, 简伟文刚刚结婚不久, 家里只剩下的家当就只有 100 块钱了。

简伟文没有犹豫,他拿出这 100 元钱购买了设计模具所需要的图纸、 制图用具等,开始了模具的设计。

没几天,简伟文便把 13 副模具的设计图全部画出来了。

他找到了厂家,让厂家先付出一部分定金。

厂家也很慷慨,马上给了简伟文一笔定金。

简伟文拿到这笔钱后,立即采购了原材料。

没有设备和场地,他便借了轻工学校的实习车间,缺乏工人,他就只 好找来朋友给当帮工。

经过一个多月奋战,简伟文终于按时成功制作出了 13 副模具。

交完货后,简伟文在那份空白的合同书上填下 35 万元。




因他把一些成本计算出来后,觉得赚 1 万块就行了,于是便选择只填 35 万元。

这 1 万元的利润就是简伟文赚下的第一桶金。

虽然现在的 1 万元不算什么,但是在那个时候 1 万块算是一笔非常大 的财富了,当时甚至还有"万元户"一说。

拿着这赚到手的 1 万块钱,简伟文决定成立自己的一个模具加工厂。

于是,简伟文到武汉买了几台二手的机床设备,运到老家广东南海, 办起了自己的第一个五金模具厂。

有一次,一家乡镇企业的业务负责人跑来找简伟文,请求帮助他们攻 克一个圣诞钟的难题。

这种圣诞钟结构比较复杂,是靠 12 个继电器通过程序控制来敲打不 同音节,演奏多首圣诞歌。

这家乡镇企业无法做出音调准确、音质清脆、回声悠扬的小铁钟。

简伟文接下了这笔业务。

接受任务后,简伟文带着圣诞钟的样品来到自己的母校找研究金属材 料的老教授请教。

这位老教授仔细看了圣诞钟半天,表示没有办法解决简伟文的难题。

简伟文又跑到自己以前工作过的广东机械研究所,想请以前的同僚想 想办法。

然而,以前的同事们一听说圣诞钟,个个都摇着头,表示无能无力。

从外面跑一圈回来,问题根本没解决,简伟文决定自己动手来解决难 题。




简伟文借来一只烧蜂窝煤的铁炉子,反复琢磨,寻找回声的原理和工 艺构成。

在不断研究试验之后,简伟成终于攻克了圣诞钟的难题。

他和那家乡镇企业签订了协议,共同生产和销售这批出口圣诞钟。

简伟文的工厂很快把自己要制作的模具和部分零件全部生产出来并 交给了那家乡镇企业。

然而,让人感到意外的是,当这家乡镇企业把圣诞钟总装成功后准备 发往海外市场时,在海关却遭到竞争对手的阻拦,声称该产品已涉嫌侵犯 了国外的知识产权。

经过竞争对手的这么一折腾,结果使得与简伟文合作的这家乡镇企业 也耍起了无赖,以合作最终未能完成销售为借口,单方面废除了合同。

这个合同一撕毁,简伟文投入的几十万加工费就打了水漂。

第一次与人合作生产圣诞钟就以亏损几十万而宣告失败了。

俗话说,失败是成功之母,此话还确实不假。

次年,有一家香港公司在生产圣诞钟时,同样遇到音调不准、音质不 高的情况。

香港公司生产的这款圣诞钟还是每套 16 个铜钟组成的,音调合格率 只有 46 简伟文得知这一情况后,主动去联系这家港资企业。

由于简伟文已经有足够的经验解决这一难题,因此底气也就非常足, 他让港商先付 10 万元预付款,保证把产品合格率由 46 提高到 90 以上。

当第一批产品送到港资公司时,产品质量确实非常高,完全达到了 90 以上。




香港老板很高兴,便与简伟文签订了合作协议。

这回简伟文与香港公司的合作却很成功,第一年就赚了 200 万,接下 来的两年多时间,简伟文又赚了好几百万。

圣诞钟让简伟文又赚到了他创业的第二桶金。

在简伟文的五金模具厂发展到了一定的规模之后,他开始考虑要把自 己的事业做得更大才行。

一次,简伟文在借用广东轻工进出口公司的名义谈出口业务时,偶尔 接触到了一家美国电饭堡经销商,得知该公司想在广东发展第二家供货商, 简伟文二话没说,便把这个机会揽到手了。

做模具的要改成做电饭堡,这对于简伟文的五金模具厂来说一点都不 难。

在设备上并不需要增添多少,在技术上难度也并不大,甚至比做模具 还要简单些。

1993 年 6 月, 简伟文把自己的五金模具厂改组成南海立邦电器有限公 司,开始进入家电行业,专门生产电饭堡。

公司开始时只是为美国的商家做贴牌产品,每生产一只电饭堡利润只 有区区 5 块钱。

不过,简伟文并没有嫌弃低额的利润,他深知要想在家电行业迅速做 大做强,前期的起步阶段是需要努力去学习和不断发展完善的。

经过 10 多年一步一个脚印地稳步发展,简伟文的南海立邦不再是一 个只生产电饭堡的小企业了,而是成为厨房小家电 7 大系列产品,几十种 型号、数百种规格的小家电生产企业。




凭借着多年积累的研发和生产能力,公司还与三洋、东芝已结成战略 合作伙伴关系,成为日本三洋小规格电脑电饭煲产品在中国大陆地区唯一 的合作伙伴,及日本东芝电饭煲、电磁炉、电煎板、电热水瓶等合作产品 在中国大陆地区唯一的合作伙伴。

2006 年,公司开始开发商用智能厨房电器系列产品,采用国内外先进 的理念和数字控制等技术, 结合中西烹调习惯, 为中国餐饮业提供人性化、 智能化的商用厨房电器和设备,以智能、节能、环保、安全、标准五大目 标,推动世界中餐厨房电器设备的革命。

这年 7 月,简伟文把南海立邦电器有限公司正式整体变更为广东伊立 浦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2008 年 7 月 16 日,简伟文的伊立浦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正式登陆深圳 中小板股票市场,成为一家中小板上市公司。

按当天的收盘价 1216 元算,简伟文身价达到近 10 亿元人民币,成为 名副其实的亿万富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