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异义几种情况
果关系。
5.文言文断句与翻译题
(1)断句类题型
:该类题可在通读全文,了解大意的基础上利用以下方法:
1虚词标志法
:句首常有“盖、夫、惟、凡、故、今、若夫、且夫、至于、至若”
等虚词;句尾标志词有“也、乎、焉、矣、耳、哉、与(欤)”等虚词。
2.实词标志法
(1)者:如
“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2)之: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3)„„之„„者:“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六)介词结构做状语后置
:(1)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翻译时要移到动词前作状语。如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2)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翻译时前置做状语。如
:
“具告以事。”(《鸿门宴》)。
无(有)以:没有(有)用
来„„的东西、办法。
无庸:不用,无须。无由:不可能,无法,无从。相率:竟
相,一起。向使:假使,如果。
之谓:说的就是――。
之于:对„„的态度,同„„
相比
“沛公安在?”疑问代词(如谁、何、奚、曷、胡、恶、安)
(2)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宾语前置。如
“时人莫之许也。”
(3)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前取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如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唯利是图”等。
(4)
方位词、时间词做宾语时,有时也前置。
例如“业文南向坐。”(《史记?项羽本纪》
(五)定语后置
删、补、调。抓住句子中关键字词翻译,要与上下文对应,这些字词是得分点。由现代词、
成语推导词语在文中的含义。注意词类活用、倒装、通假、偏义复词。复杂句子要作句子成
分分析,抓住主干,注意句间关系。意译词语根据上下文推导,不拘泥于原文结构,由实到
虚。组合成句子,前后通顺。
关键提示:
(1)严格执行直译的原则。
古今异义几种情况
①词义的缩小。如“五谷”中的“谷”指“谷类”,今专指稻谷。
②词义扩大。如“涉江”中的“江”指长江,今泛指江河。
③词义的转移。如“牺牲玉帛”中的“牺牲”指祭祀中的牛、羊等祭品,今义指献身。
④词义的感情色彩发生变化。如“先帝不以臣卑鄙”句中的“卑鄙”指地位低微鄙俗,
今义指品质恶劣。
⑤古今同形异义。
(3)名词做所谓语直接表判断(刘备,天下枭雄。)
(二)被动句
(1)单独用“于”“受”“见”或组合成“见„„于„„”,“受„„于„„”表判断。
如“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徒见欺于王”
(2)“为”、“为„„所„„”、“„„为所„„”表判断;如:“臣闻如姬父为人所杀”
(3)“被”(后起用法,如:周公之被逮)。
如“请指示王”
句中的“指示”,在古代是两个单音节词,“指”(指出)和“示”(示意给人看)
常见古今异义如下:
1亲戚2妻子3中国4所以5无论6更衣7殷勤8卑鄙9其实10春秋11结12约束13中原14烈士15牺牲16虽然17不好18根本19学者20地方21山东22县官23致意24从容
25便宜26故事27南面28可怜29以为30从而31至于32祖父33不必34因而35智力36前进37即使38向来39因为40老大
: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言”为标志,一般情况下碰到它
们都要停顿;文言文谓语
可利用此特点在它之前找主遇之后找宾语。
3.修辞标志法
:为使文章达到句式整齐,语气连贯的效果,古人写文章经常运用对
偶、排偶、顶真、层递、反复等修辞技巧,如果以此特点为依据,其准确性更高。
4.名物标志法
:名词和代词常作主语
温情提示:一定要在原文中找到和选项相关的句子,仔细地进行对照,找出其中的差异。有个别选项是对原文中的某一句中的一个词翻译得不对。注意细节(时间、地点、事件、官职、
迁调、人物等)。
【答题技巧】:找出文段中与选项解释相对应语句,一一对应。选项的叙述或分析
的错误只在某一小点,主要是:
⑴个别实(虚)词故意译错;⑵人物的事迹张冠李戴;⑶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错
(句首)和宾语
(句尾)来断句。还要懂得古代文化常识,诸如年龄、称谓、纪年纪日、职官等方面的知识。
5结构标志法
:利用固定结构的成对搭配性(见后面常见固定结构)及位置的相对固定性,如有些关联词常常能承前启后,它们前面一般可断句,如“是故、于是、是以、向使”等。
(2)文言文翻译题:
粗知全文大意,把握文意的倾向性。详知译句上下文的含义。逐字对应翻译,做好换、留、
“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使-----来)
②
动词活用为名词
,如“则其至又加少焉”、“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
附
2、常见文言特殊句式:
(一)判断句
(1)用“者,也”表判断:“„„者,„„也”“„„者也”、“„„也”、“„„者„„”;
(2)“为”、“乃”、“即”、“则”或否定词“非,未,弗”等表判断。
2.译准句式
(被动句,判断句,省略句,倒装句)。
3
译准句子语气
(陈述疑问感叹祈使语气)
和句间关系
(并列转折因果等复句关系)
以火器困我也”。③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如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认为---怎么样。
(4)
形容词使动用法
:“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使――明显);
(3)动词的活用
①
动词的使动用法
(2)找准得分点:
重点实词、活用词、句式特点、重要虚词、通假、偏义复词。
(3)保持译句流畅通顺。
(4)译句和原文语境吻合。
(5)不随意改变顺序。
(6)翻译完要读一遍,看看是不是通顺。
做题方法:做好“换、留、删、补、调”。
一定要直译,不要意译,要字字落实,
忠实于原文。
赋分点:
1、译准词义
:实词(含词类活用、通假、偏义词,修辞语句)及虚词和固定结构。
(4)意念被动(无词语标志):兵挫地削
(三)省略句:
(1)省略主语:如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2)省略宾语:“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
(3)省略介词:“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注意:“以,与,从,为,因”五介词常省略宾语。
(四)宾语前置
:(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如
(抓住文言文中单音词较多的特点,对双音词进行切分)
4.内容归纳题
该题通常或给出若干事件,要求找出(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做该类题时可找出文段中
与选项解释相对应的语句,一一对应。中心、主旨重点分析议论的语句。总体把握文意。叙
述或分析的错误只在某一小点,主要是顺序的颠倒、无中生有等。此类题设错误项时,有一个典型的做法,就是把两件事混在一起,或把属两件事的内容说成是另一件事的内容。
常见固定结构(熟记黑体字部分)
六,其它
否则:如果不„„就„„。
何乃:岂只是;为什么竟。、既而:随后,不久。既„„
且„„:又„„又„乃尔:竟然如此,这样。然而:这样却;但是。,
然则:既然
这样,那么;如果这样,那么。虽然:虽然如此,(但);即使如此,
但所谓:所
说的,所认为。谓之:称他是,说他是;称为,叫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