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福建省《纺织染整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福建省《纺织染整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福建省《纺织染整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编制说明(征求意见稿)福建省纺织染整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编制组目录一、制定标准的目的、依据和任务来源 (1)二、工作概况 (2)三、标准的主要内容和编制原则 (3)(一)主要内容 (3)(二)编制原则 (3)四、排放限值的确定 (4)(一)最高允许排水量 (5)(二)主要污染因子 (5)五、强制性标准实施的风险评估 (7)六、环境效益 (10)七、本标准实施的建议 (10)一、制定标准的目的、依据和任务来源纺织染整行业(包括具有纺织或印染、漂染工艺的企业)是我省水环境污染的主要行业之一,其废水排放总量约占全省工业废水排放总量的12%,COD排放量约占18%,氨氮排放量约占12%。

个别地方纺织染整企业设备落后、陈旧,环保设施投入不足,污染十分严重,制约了当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环境的改善。

加强纺织染整行业废水污染防治工作,是污染减排的需要,是改善水环境质量的要求,也是服务海峡西岸经济区又好又快发展的具体措施。

为了防控纺织染整行业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国家、福建省政府及其环保主管部门的出台了一些相关政策和要求。

2010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淘汰落后产能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7号)要求纺织染整行业到2011年底前,淘汰74型染整生产线、使用年限超过15年的前处理设备、浴比大于1∶10的间歇式染色设备,淘汰落后型号的印花机、热熔染色机、热风布铗拉幅机、定形机,淘汰高能耗、高水耗的落后生产工艺设备。

2006年发展改革委发布《印染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2006年国家环保总局发布了《清洁生产标准纺织业(棉印染)》(HJ/T 185-2006)。

2008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印染行业准入条件》并于2010年4月修订。

新的准入条件对现有及新建或改扩建印染项目印染加工过程新鲜水取水量有明确要求。

2010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印发聚氯乙烯等17个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技术推行方案的通知》(工信部节〔2010〕582号)要求到2012年,染整主要单位产品综合能耗,其中印染布平均约42公斤标准煤/百米,印染行业降低消耗204万吨标煤/年;新鲜水消耗量下降到2.5吨/百米,总量减到12.75亿吨/年;废水排放量下降到2吨/百米,总量减到10.2亿吨/年,减排2.55亿吨/年。

《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发〔2011〕26号)、《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国发〔2011〕35号),要求对印染行业实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循环经济发展的意见》(闽政〔2010〕16号)要求在纺织印染工业推广节水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大力推行中水回用。

大力开展清洁生产,减少废物的产生,实现由末端治理向污染预防和生产过程控制的转变,减少终端排放量。

强化纺织印染工业节能,推广连续化、环保节能、省时高效、短流程、无水加工等工艺和装备,发展热电联产。

推广悬浮体染色、气雾染色等染整新工艺,采用涂料印染、转移印花等无水或少水印染工艺技术,提高废水高效净化、回用技术水平。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2011年度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工作的意见》(闽政〔2011〕32号)针对纺织印染行业:强制使用小浴比染色设备和工艺,限期淘汰单位产品水耗超标的染色设备和工艺。

要求包括印染在内的行业实施COD、氨氮的工业废水深度治理工程,减少废水污染物排放量。

印染行业要采用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加大水回用力度,2013年底前单位产量废水排放量力争下降50%左右,水回用率力争达到50%左右。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福建省“十二五”节能和循环经济发展专项规划的通知》(闽政〔2011〕54号)纺织染整行业要重点推广使用染整高效前处理工艺、少水印染加工技术、印染在线检测与控制系统。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福建省“十二五”建设海峡西岸先进制造业基地专项规划的通知》(闽政〔2011〕57号)印染行业要按照国发〔2010〕7号的要求淘汰高能耗、高水耗的落后生产工艺设备,加快调整规模偏小、设备陈旧、工艺落后、消耗大、污染治理不力、产品质量水平低劣的印染企业。

《关于印发福建省“十二五”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专项规划的通知》(闽政〔2011〕72号)要求包括印染的有关行业淘汰废水污染严重的落后生产线并实行全行业废水深度治理,提高工业废水回用率,减少废水污染物排放量。

为了贯彻落实国家和我省对纺织染整行业相关环保要求,促使纺织染整行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升级,大力淘汰落后产能,改善生态环境,为经济发展腾出环境容量空间,制定符合我省发展实际的纺织染整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已成为政府部门一件刻不容缓的大事。

为此,2011年6月福建省环保厅下达了《福建省纺织染整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地方标准的编制任务,由福建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和福建省环境监测中心站共同负责,完成《福建省纺织染整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地方标准的编制,使我省纺织染整工业污染防治工作依据更合理。

结合我省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制定该标准是有效控制我省纺织染整工业污染、改善我省水环境的重要保障,是推动我省纺织染整工业结构调整的有力杠杆。

本标准的制定依据了纺织染整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4287-92)及其他纺织染整相关的标准及文件条文。

二、工作概况2011年6月,根据福建省环保厅下达的标准编制任务的要求,福建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和福建省环境监测中心站成立了标准编制组(简称“标准编制组”,下同),负责《福建省纺织染整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地方标准的编制工作。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有:。

2011年7月标准编制组按照《纺织染整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4287-92)国家标准的要求,首先对福建省纺织染整工业的结构和产排污现状进行调查,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并参照其它省市纺织染整工业污染防治技术,确定福建省对纺织染整工业污染物的标准限值。

编制《福建省纺织染整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地方标准,在完成基础工作的同时,参考了广东省、江苏省、山东省、太湖地区等地方标准。

2011年10月编制单位完成本标准征求意见稿和编制说明。

三、标准的主要内容和编制原则(一)主要内容根据国家标准《纺织染整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4287-92)的要求,结合福建省纺织染整工业实际情况,制定了福建省纺织染整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本标准的适用于福建省辖区内纺织染整工业企业的废水排放管理,以及福建省辖区的纺织染整工业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环境保护设施设计、竣工验收及其投产后废水的排放管理。

本标准针对纺织染整工业废水、COD、氨氮等污染物排放量大的环境问题,主要规定了如下技术内容:1. 最高允许排水量;2. 废水中COD、氨氮等主要污染因子的排放限值;(二)编制原则1.与国家标准紧密衔接。

作为地方标准,本标准指标体系以国家标准为基础,制定的指标限值或与同期国家标准相当,或严于同期国家标准。

2.从严控制的原则。

以我国现行的环境法律、法规和标准为依据,从严制定污染物排放限值。

3.技术可行性原则。

对每一受控的污染物项目,结合现实技术能达到的控制水平,得出一种技术可行的标准限值。

即要求标准与技术结合非常紧密,每个标准值都对应一定的技术。

本标准在限值确定上充分遵循这一原则。

4.结合本省实际的原则。

根据我省纺织染整行业企业生产水平和污染治理能力的现状,制定排放限值。

5.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原则。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解决结构性污染问题,淘汰落后生产工艺,降低纺织染整工业污染物排放量。

促进纺织染整工业企业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优化产业结构。

6.促进行业实行清洁生产和节能降耗,完善污染物排放监控体系。

促进地区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

四、排放限值的确定将国家标准GB 4287-92、各地有关印染行业标准及相关规定中对纺织染整行业主要污染物项目的限值同本标准列表对比,如表4-1所示。

表4-1各标准主要污染物项目对比本标准分两个时段执行,一时段从标准实施之日起至2013年5月31日执行表1标准,二时段从2013年6月1日起执行表2标准。

(一)最高允许排水量本标准最高允许排水量规定见表4-1。

国家标准《纺织染整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4287-92)最高允许排水量为 2.2m3/百米布。

《印染行业准入条件(2010修订)》要求:新建或改扩建印染项目印染加工过程新鲜水取水量,棉、麻、化纤及混纺机织物≤2吨水/百米,纱线、针织物≤100吨水/吨,真丝绸机织物(含练白)≤2.5吨水/百米,精梳毛织物≤18吨水/百米;现有印染企业印染加工过程新鲜水取水量,棉、麻、化纤及混纺机织物≤2.5吨水/百米,纱线、针织物≤130吨水/吨,真丝绸机织物(含练白)≤3.0吨水/百米,精梳毛织物≤20吨水/百米。

准入条件中百米布幅宽为1520mm,而GB 4287-92为914mm,按照GB 4287-92的规定折算后现有企业准入的最高取水量为2.27m3,新建企业为1.81m3。

《清洁生产标准棉印染》(HJ/T 185-2006)排水量与取水量比值为8:10,如果按此比例计算,则现有与新建企业百米布最高允许排水量分别为1.82m3和1.45m3,吨产品最高允许排水量分别为104m3和80m3。

综合考虑衔接GB 4287-92与遵守《印染行业准入条件(2010修订)》的要求,本标准一时段百米布与吨产品最高允许排水量分别设置为1.8m3与100m3;二时段相应数值为1.4m3与80m3。

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业污染源产排污系数手册中棉(化纤)印染精加工废水经过物化+生化处理后废水排放量为106~125 m3/吨布。

该排污系数未考虑废水回用。

因此染整企业吨布排水量要达到本标准限值,废水应当部分回用。

二时段进一步降低最高允许排水量是为了促进纺织染整企业采取节水措施、提高水回用率,推进清洁生产,发展生态工业和水资源循环经济。

(二)主要污染因子福建省内纺织染整企业目前主要集中在福州长乐市和泉州石狮市、晋江市,印染企业的高度集中使得当地的环境负荷过重。

在宽松的排放标准下即使企业全达标还是污染严重,这也是浙江、江苏、山东等不少传统产业强省曾经遇到的难题。

比如某地区以印染废水为主的废水量高达100万吨/天,某县级市印染厂就有2000多家,甚至4平方公里范围内有40多家印染厂。

长期以来,由于印染、皮革等传统行业呈现企业规模小、数量多且沿流域高度集中的特征,在相关的产业聚集地,即使企业废水全部经过处理达到现有排放标准,其流域水环境依然难以承受。

《2008年重点行业工业污染防治报告》显示,纺织印染行业废水达标率超过94%,但COD排放量还是连续8年增加。

在地方排放标准尚不健全的情况下,要破解“达标仍污染”的困局,提高排放标准是必然选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