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河南省周口市西华县中考语文试卷

河南省周口市西华县中考语文试卷

河南省周口市西华县中考语文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积累与运用 (共7题;共32分)1. (5分)(2016·随州) 用正楷或行楷将下面文字抄写在方格中。

要求:正确,流利,美观。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

2. (4分)划线字注音: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唐雎韩傀免冠徒跣3. (2分) (2018八下·杭州期末) 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 校园里传来了骇人听闻的消息,王刚作文竞赛获得了全国一等奖。

B . 他怒不可遏地扬起手往桌子一拍,霍地站了起来。

C . 提问要讲究艺术性,太容易不行,难得让学生不屑置辩地不行。

D . 班会上,班主任长此以往地表扬了拾金不昧的李明同学。

4. (2分)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 共享单车价格低廉,用途便捷,适合各种道路条件,方便了市民与游客的出行。

B . 路旁增设阅报栏,不但可以方便市民阅读,而且能够美化环境,提升城市形象。

C . 蔚蓝的天空下,迎着清新的风,徜徉地漫步在乡间小路上,你会感觉非常惬意。

D . 许多超市将个头大的西瓜切成小块出售,一块西瓜不超过5块钱左右,非常划算。

5. (2分)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①一方面,以娱乐为职能的大众文化得到蓬勃发展的机会。

②与此同时,文化领域却有全然不同的景观。

③问题是怎么产生的呢?④上世纪九十年代的中国,商品大潮汹涌而起,给社会经济生活带来无限生机。

⑤一方面,一部分“曲高和寡”的精英文化则陷入举步维艰的境地。

⑥原因有多方面,其中之一就是文化的二重性。

A . ⑥⑤①②③④B . ④③⑤①②⑥C . ③①⑤④②⑥D . ④②①⑤③⑥6. (8分) (2017七下·平邑期末) 根据名著内容填空。

(1)《海底两万里》是________(国家)著名的科幻小说家________的作品,小说主要讲述了________号潜艇的故事。

(2)《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记叙了主人公哈利和朋友被迫流亡在外,一起寻找并销毁________,最终与________展开惊心动魄较量的故事。

书中“死亡圣器”是指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三件物品。

7. (9分) (2019九上·河池期末) 用课文原句填空。

(1)晓镜但愁云鬓改,________。

(2) ________,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3)可怜身上衣正单,________。

(白居易《卖炭翁》)(4)居天下之广居,________,行天下之大道。

(《富贵不能仁》)(5) ________,而今迈步从头越。

(毛泽东《忆秦娥·娄山关》)(6)《泊秦淮》一诗中诗人感叹国事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7)《<论语>十则》中,孔子认为一个“恕”字可以作为终身遵守的准则,对人要宽容,要推己及人,做到“________,________”。

二、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 (共2题;共9分)8. (5分) (2015八上·绍兴期末) “垃圾分类”,从我做起。

假设你居住的社区已设有分类垃圾桶,但你的父母怕麻烦一直未将垃圾分类。

请你用一句话劝说父母进行垃圾分类,内含积极措施一条,并注意用语得体。

9. (4分)希望中学于7月1日到你校开展以“结对帮扶”为主题的活动,下面是活动中的两项内容,请按要求完成。

(1)为营造活动氛围,学生会要出一期黑板报,请你在横线上再设计两个栏目名称。

栏目一:帮扶快讯栏目二:________栏目三:________ 栏目四:前景展望(2)活动中,希望中学捐赠给你校经典文学名著、科普类书籍共三百本。

小明代学生会写了一张收条,但在内容和格式上各有一处错误,请你改正。

①内容上:________②格式上:________三、阅读与欣赏 (共4题;共52分)10. (10分)城南宋•曾巩雨过横塘水满堤,乱山高下路东西。

一番桃李花开尽,惟有青青草色齐。

[注释] 路东西:分东西两路奔流而去。

(1)一、二句写出了“雨”怎样的特点?(2)诗的三、四两句和白居易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都写小草,且有异曲同工之妙。

请就此作比较赏析。

11. (7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2题。

小石潭记柳宗元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阅读文言文后,你认为文章写了小石潭哪些主要特征?(2)把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________(2)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________12. (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我很愿意看看这样的图画,但不好意思力逼他去寻找,他是很疏懒的。

问别人呢,谁也不肯真实的回答我。

压岁钱还有几百文,买吧,又没有好机会。

有书买的大街离我家远的很,我一年中只能在正月间去玩一趟,那时候,两家书店都紧紧地关着门。

玩的时候倒是没有什么的,但一坐下,我就记得绘图的《山海经》。

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

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很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成功。

她却有伟大的神力。

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1)下面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 . 阿长把《山海经》说成“三哼经”表现了阿长的无知。

B . 从选文中可以看出,鲁迅先生对阿长的敬意主要由买《山海经》而生发的。

C . 在作者的眼里,阿长是确有伟大神力的,心地善良的人。

D . “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作者这样说是因为这四本书虽粗拙,却是由一个谁也想不到的人给我买来的,凝聚了长妈妈对“我”的爱心,当时给了“我”非常大的震动。

(2)“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这“神力”指什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从阿长给“我”买《山海经》这件事上,你看出了她什么性格特征?(4)选文部分“我”的心理活动是发展变化的,试写出其变化轨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 (20分)阅读下文,完成第下列各题。

闲读梧桐余秋雨梧桐就在我们住的那幢楼的前面,在花圃和草地的中央,在曲径通幽的那个拐弯口,整日整夜地与我们对视。

它要比别处的其它树大出许多,足有合抱之粗,如一位“伟丈夫”,向空中伸展;又橡一位矜持的少女,繁茂的叶子如长发,披肩掩面,甚至遮住了整个身躯。

我猜想,当初它的身边定然有许多的树苗和它并肩成长,后来,或许因为环境规划需要,被砍伐了;或许就是它本身的素质好,顽强地坚持下来。

它从从容容地走过岁月的风雨,高大起来了。

闲来临窗读树已成为我生活中的一部分了。

某日,母亲从北方来信:寒朝来了,注意保暖御寒。

入夜,便加了一床被子。

果然,夜半有呼风啸雨紧叩窗棂。

我从酣梦里惊醒,听到那冷雨滴落空队如原始的打击乐。

于是无眠,想起家信,想起母亲说起的家谱,想起外祖父风雨如晦的际遇。

外祖父是地方上知名的教育家,一生两袖清风献给桑梓教育事业,放弃了几次外聘高就的机会。

然而,在那史无前例的岁月里,他不愿屈从于非人的折磨,在一个冷雨的冬夜,饮恨自尽。

我无缘见到他老人家,只是从小舅家读到一张黑色镜框里肃然的面容。

我不敢说画师的技艺有多高,只是坚信那双眼睛是传了神的。

每次站在它跟前,总有一种情思嬗传于我,冥冥之中,与我的心灵默默碰撞。

浮想联翩,伴以风雨大作,了无睡意,就独自披衣临窗。

夜如墨染,顷刻间我也融入这浓稠的夜色中了。

惊奇地发现从边竟有几颗寒星眨巴着瞌睡的眼!先前原是错觉,根本就没有下雨,只有风,粗暴狂虐的北风。

这时,最让我“心有戚戚”的便是不远处的那株梧桐了。

只能依稀看到它黛青色的轮廓,承受着一份天边的苍凉。

阵风过处,是叶叶枝枝互相簇拥颤起的呼号,时而像俄罗斯民谣,时而像若有若无的诗歌。

不知怎的,外祖父的遗像又蓦然浮上眼帘,似与这株沉默的梧桐有种无法言喻的契合。

不求巨臂擎天的闻达,但也有荫庇一方的坦荡。

次日醒来,红日满窗,竟是大晴。

惦念的是那一树黄叶,推开窗棂,读到的树,竟是一个显山露水的甲骨文字。

没有昨天那遮天蔽日的叶子,剩下的是虬树挺干。

我的心像是被谁搁上了一块沉重的冰,无法再幻作一只鸟,向那棵树飞去了。

这一夜的风呵,就凋零了满树的生命!而风又亲你其何,坠落的终要坠落,无须挽留,你还有一身傲骨与春天之前的整个冬季抗争!于是,我读懂了梧桐的落漠。

不是慨叹韶华流逝的漠然,不是哀怨人潮人海中的孤寂,而是一种禅意,一种宁静和虚空的玄奥。

服从自然又抗衡自然,洞悉自然又糊涂自然,任风雕雨蚀,四季轮回,日月如晦,花开花落,好一种从容淡泊的大度!不禁又感慨起外祖父的英年早逝,悲哀他屈从天命的无奈、悲哀起那个年代里的人们。

又是一阵熟悉的树叶婆娑的沙沙声响,亲切地叩击着耳鼓。

俯目望去,一个红衣女孩雀跃在那黄叶覆盖的小径,那模样似乎每一片叶子都在为她青春的步履伴奏。

此刻,我的窗台上,扑进一阙蓬松的阳光,洒在案前昨夜未曾合上的一卷旧书上。

(1)我三次“临窗读树”,“梧桐”的外形以及我对梧桐的印象各是怎样的?请简要概括(2)同样是遭遇风雨,外祖父和梧桐的抉择有什么不同?作者对他们的情感各是怎样的?(3)写一段包含下列关键词的优美文字,表达你对文章结尾自然段的理解。

自然生命青春阳光(4)大量运用短句,恰当运用修辞是这篇文章语言运用上较突出的特点,试举例分析其语言表达效果。

四、写作与表达 (共1题;共5分)14. (5分) (2020七上·文山期末) 根据要求作文。

许多地方、许多物品都贮藏着我们珍贵的回忆,重视它们,必将涌出无限的感慨与眷恋。

请以“这里有我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