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教育出版社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送别》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情感目标: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珍惜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情谊。
知识目标:1.了解学堂乐歌的有关常识,演唱歌曲《送别》2.唱好歌曲中的合唱部分,注意声部均衡和音色统一。
3.深刻体会歌曲内涵,并能悠长的气息、流畅的声音演唱歌曲。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演唱和对歌曲的艺术处理,提高学生的表现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了解学堂乐歌的有关常识,流畅、有感情地演唱歌曲《送别》。
难点:.唱好歌曲中的合唱部分,注意声部均衡和音色统一。
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5分钟)1.师生问好师:音乐课开始了,请听老师演唱一首歌曲,仔细聆听,想一想老师的这首歌曲给你带来了怎样的感受。
初听歌曲(教师手风琴弹唱作品《送别》——谁来说说歌曲看给你带来了怎样的感受?)80速度生:歌曲给我一种非常的悲伤的感觉。
(评价:你的音乐感受真好)是的,这就是咱们今天将要学习的由李叔同先生填词的学堂乐歌《送别》师:每一首歌都有一个故事,每当旋律响起,往事涌上心头,让我们伴随这段经典的旋律,走入那段《城南旧事》2. 欣赏电影《城南旧事》的片段,加深学生对歌曲的理解(背景介绍)这首《送别》被电影《城南旧事》当做主题曲传唱至今,同学们,人生总有很多的悲欢离合,主人公小英子在刚刚经历了与父亲的生死离别以后,与她朝夕相处每天照顾她的保姆也因为家庭原因离开的她,在那个战争年代,也许离别就代表着永别,此时此刻,小英子内心是一种怎样的感受?生:她的心情应该是依依不舍的。
(非常好)生:我认为她的心情也是很悲伤的。
师:那让我们带着这种悲伤的,依不舍的感情,再来感受一下这段经典的旋律,三听歌曲。
生:随着音乐律动(二)感受体验,学唱歌曲《送别》(20分钟)1.用wu模唱旋律师:几遍的聆听以后,我相信同学们对歌曲的旋律有所熟悉,跟随钢琴用wu来轻声哼唱歌曲旋律。
(老师示范wu )80速度师:请同学们身体坐正,口腔打开,嘴巴里面像含着一个小乒乓球一样,(老师示范wu )80速度生:用wu演唱(教师单手弹旋律)2.朗诵歌词师:同学们的声音真的很有感情,把老师也带入了这种离别之中,接下来,请听老师朗诵歌词,仔细聆听,想一想老师的声音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忧伤的音乐为背景,有感情的课件的字有大有小)谁来说说看,老师的声音有哪些变化?生:老师你的语言有强弱之分。
师:结合大屏幕讲讲你的发现。
生:字体大,声音就重,字体小,声音就弱,师:你观察的真仔细!相信同学们也可以发出这样的声音,跟随老师,一起有感情的把歌词朗读一遍。
生:感情的朗读歌词。
3.演唱歌曲师:人们常说音乐是语言的升华,让我们加上歌词,一起把这首歌曲演唱一遍。
(加上前奏,钢琴伴奏)80速度生:演唱作品师:同学们,在我们的歌唱艺术中有两种唱法,我们来听一下(采用对比的方式)A白嗓B艺术,感情哪种声音好?你们想发出这样的声音么?告诉你们一个秘密,来,身体坐正,口腔打开,嘴里像含着一个小乒乓球一样,把你的手指拿出来轻轻的放在你的眉心处,(老师做示范)想象一下,你的声音就从你的眉心处传出来,肚子使上劲,(老师的手指一直放在眉心处,起唱第一句,学生跟唱第一句)让我们带着这种感觉,一起跟随音乐(伴奏)演唱一遍。
生:手放在眉心,身体坐正,演唱(教师指挥)师:纠正学生演唱不准确的地方(师:第一行第三小节,5 12 3 21 \2--- 2、唱几拍?芳草碧连天第三行第三小节,67 16 65 31\2---知交半零落跟随老师演唱一下乐谱,+加入歌词。
)师:老师急切的想和你们配合一下,有那几位同学想和老师一起来合作?(钢琴伴奏)(老师唱第二声部,学生演唱第一节,一定要齐唱)友情提示一下,一定要常准自己的声部。
同学们,他们唱的好不好?鼓励一下,棒棒,你真棒!师:有哪位同学听出老师唱的和他们唱的一样么?生:不一样。
师:加入了老师的声音后,歌曲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生:更好听了,音乐表现力更加丰富了,(是的,你的音乐感受真棒!)师:其实,老师演唱的是这首歌曲的第二声部,(时间过了20分钟)加入了二声部,不仅可以让我们的声音变得更加的好听,更加丰富,也会产生一种和声美,音响效果更加丰富。
接下来,我们来一起创造这种和声美。
4二声部学唱师:请跟随老师演唱二声部的曲谱(单手旋律,随时纠正拍数7--2,7是几拍?3拍,一定在心里默数3拍)3---要唱几拍?4拍,第1次演唱曲谱。
师:同学们注意一下,两小节处老师加了一个换气记号,大家尽量在两小节换一口气,而且吸气要主动,我们完整的演唱一遍。
第2次演唱曲谱。
生:演唱师:纠正音高,请看老师的手势,半音处采用手势,唱准音高,演唱一遍第二行,师:加上wu演唱。
生:演唱师:还记得老师刚才告诉你的方法么?身体坐正,口腔打开,咱们来演唱一下歌词。
生:演唱第1次带歌词演唱。
师:老师在两小节处加了换气记号,大家尽量在两小节换一口气,而且吸气要主动,我们完整的演唱一遍。
第2次歌词演唱。
生:认真演唱师:有了良好的音准节奏,同时还有声部在音响层次上的不同,作品才会更完美,我们来听一下旋律的力度有何不同。
(听二声部伴奏)生:第一声部要强,第二声部弱师:第一声部要强一些,起到引领的作用,声音清晰,洪亮,第二声部要弱一些,起到衬托的作用,用柔美的声音演唱,而且旋律要更加连贯。
5完整演唱二声部作品师:我们能不能把歌曲完整的演唱一遍?(想好自己的声部,还有歌词,师指挥)第1次完整演唱二声部作品。
)生:演唱(生评价)师:(师评价)我感觉我们一声部的同学音量再大一些,二声部音准再好一点,音乐的表现力会大大增加。
再来演唱一遍,同时注意声音的连贯性。
生:演唱身体坐正,口腔打开(再来演唱一遍,第2次完整演唱二声部作品。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感受了歌曲的和声美,这种和声美来源于咱们五年级一班这个团结协作的集体。
(送别伴奏音乐)可是,再过几个月,我们即将离开熟悉的教室,升入初中,还曾记得咱们学校的大门么?每天你迎着朝霞而来,傍晚迎着余辉而归,你是否曾经仔细的看过它呢?……这是咱们的教学楼,熟悉的墙壁,熟悉的台阶,你肯定曾经排着整齐的队伍,从它的面前经过……这是我们的操场,还记得你们在这里上体育课,开运动会么?还记得你们作为运动员的拼搏,作为啦啦队的呐喊?仿佛一切都在耳边……在这间教室里,你们收获了知识,收获了快乐,请同学们闭上眼睛,你的眼前是否浮现出老师的模样,耳边是否回响起老师对你的表扬,对于你的教诲,而有一天你终将毕业,当你踏出学校门口的第一步时,你的心情是怎样的感受?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感受,唱起这首《送别》,送给你的同学,送给你的老师,也送给你自己。
(全体起立)第3次二声部演唱(二声部用手势)用伴奏小节师:今天这首由李叔同先生填词的学堂乐歌《送别》把我们的情绪淋漓尽致的表达出来,而学堂乐歌其实就是20世纪初期中国各地新式学校中的一些原创歌曲,代表人物是沈心工以及李叔同,同学们有兴趣的话可以在课下查阅相关的资料,说起学堂乐歌其实就是一种咱们现在的校园歌曲,同学们,你们会唱校园歌曲么?有一首你们一定特别熟悉,那就是《童年》。
同学们,把眼泪擦干,我们的离别并不代表着永别,也代表着下一次更加精彩的相聚!来,我们最后唱起这首《童年》,送给你的同学,送给你的老师,也送给你们自己,精彩的童年,跟随老师一起打节奏1.2.3.4.跟随演唱《童年》人民教育出版社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送别》学情分析:小学高年级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学习态度也比较积极,学生思维敏捷,接受能力较强,对于新事物有很强的兴趣,在音乐的歌曲演唱教学中能够积极主动地运用音乐歌唱方式来演唱,做到声情并茂,但对于音乐的信息量还不够,在分析歌曲与歌曲的表现设计的能力还略显不足,有时喜欢自己的独立表现,但有时是肤浅的、不成熟的。
所以我将在课堂中结合视听,向他们推荐与学习有关的音乐作品,在音乐视听的基础知识积累下,结合歌曲的演唱方式来引导学生提高鉴赏能力,从而不断提升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人民教育出版社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送别》效果分析:本节课采用参与——体验、情境——陶冶的情感教学模式,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努力使学生在轻松愉悦、和谐互动的气氛中主动参与学习,在体验中感受和表达情感,从而促进学生发展。
音乐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自信的演唱、演奏能力、综合性艺术表演能力,以及在发展音乐听觉基础上的音乐素养能力提升。
基于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在介绍《送别》创作的历史背景,介绍词曲作者及作品风格的同时播放背景音乐《送别》,比较形象直观地引导学生走进作者,让学生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和美学思想。
课堂上让学生完整而充分的聆听作品,自主感受音乐,哼唱旋律,用模唱法锻炼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听觉能力,积累感性经验,为音乐表现和创造能力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创造情景,升华情感,将常人之间的离别之情延伸开来,引导学生珍惜亲情、友情,尊重父母长辈,与同学、朋友和睦相处,养成宽容理解、互相尊重、团结合作的良好品德。
课堂效率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浓,参与兴趣盎然,目标达成效果好。
人民教育出版社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送别》教材分析:1.《送别》是一个特别经典的音乐,它代表着中国流行音乐的开端,从学堂乐歌时期我国才有了自己的流行现代音乐。
(20世纪初流行于学校的歌曲,叫学堂乐歌。
)学堂乐歌除向学生进行思想和知识教育外,还有反映人们要求“富国强兵”、“抵御外辱”的,还有宣传学习科学,反对封建迷信的。
2.《送别》是李叔同填词的一首学堂乐歌,是一首段体的歌曲,D大调,中速深情,表达了一种依依不舍的诚挚情感。
歌曲的词作者是近代著名音乐家李叔同,是一首学堂乐歌。
3.歌曲旋律清新自然又略带哀愁。
第一乐段为上下两句,第二乐段采用合唱方式,与第一段对比,形成全曲高潮。
第三乐段重复第一乐段,又回归到最初的情绪之中。
歌曲表达了李叔同对友人依依惜别的情谊。
4.学生对音乐声乐学习难度大,基本音乐素养没有形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主要从唱歌气息、发声、咬字、音准等方面入手。
第一乐段,根据旋律音高低的走向,设置了两条相仿的旋律线,仿像友人离别的道路,曲曲折折,加上夕阳西下,从场景上、视觉上让学生想象离别的场景。
第二乐段,通过朗诵让学生体会全曲的高潮,为后面力度和速度的设计做铺垫。
5.在教授过程中,因为有合唱部分,对于我们五年级孩子还是有一定难度,为了合唱时声部的稳定性,应该强化一下这部分。
通过声音强弱对比,让学生将歌曲的情绪表达的更加充分。
教学重点:了解学堂乐歌的有关常识,流畅、有感情地演唱歌曲《送别》。
教学难点:用轻柔的声音演唱作品,.唱好歌曲中的合唱部分,注意声部均衡和音色统一。
人民教育出版社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送别》评测练习:让学生在参与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中,有趣地、令人开心地掌握基本的知识技能,获得审美愉悦体验,增强进一步学习音乐的兴趣和自信,让音乐充满人生,让快乐伴随一生,发展学生的想像力,增强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及创造意识,使学生按个人的学习能力分层次愉快的完成教学任务,学生在互动的评测中培养了求异思维和创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