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河北衡中同卷新高考押题模拟考试(三十)地理★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考试范围:高考范围。
2、试题卷启封下发后,如果试题卷有缺页、漏印、重印、损坏或者个别字句印刷模糊不清等情况,应当立马报告监考老师,否则一切后果自负。
3、答题卡启封下发后,如果发现答题卡上出现字迹模糊、行列歪斜或缺印等现象,应当马上报告监考老师,否则一切后果自负。
4、答题前,请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
5、选择题的作答:每个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择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6、主观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7、保持答题卡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不得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等。
8、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答题卡、草稿纸一并依序排列上交。
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没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下左图为天津市某中学2月1日某时刻教室里南窗一隅的照片。
下右图为24节气示意固。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照片拍摄的当地时间可能是()A. 6:00B. 10:15C. 12:00D. 14:302. 下列时段中,每天同一时刻黑板上的受光面积逐渐增大的是()A. 惊蛰到立夏B. 小寒到大寒C. 小雪到大雪D. 立冬到小寒【答案】1. B 2. C【解析】【1题详解】从图中得知信息,为天津市某中学2月1日某时刻教室里南窗一隅的照片。
此时太阳直射南半球,太阳从东南方日出,在西南方落下。
窗户位于南面,黑板可以投射影子,可以得知黑板位于教室的西面,此时太阳应该位于东南方的上空,故为上午时间,结合选项B正确。
6点当地还没有日出,排除A;正午12点,太阳在正南方,黑板投射不到影子,排除C;下午16点30分,太阳在西南方,影子应该在东北方,排除D。
故本题选择B。
【2题详解】黑板上的受光面积受到太阳高度角的影响,太阳高度角越小,受光面积越大。
结合24节气图,得知小雪到大雪: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并仍在向南回归线方向移动,同一时刻的太阳高度角越来越低,C正确。
惊蛰到立夏和小寒到大寒:太阳直射点都是向北方移动,排除A和B;立冬到小寒:刚开始立冬到冬至,同一时刻太阳高度角是越来越小,冬至到小寒,同一时刻太阳高度角是越来越大,排除D。
故本题选择C。
近年来科学家们将光敏定位仪用于小型鸟迁徙研究,即通过仪器收集光照的信息(日出日落时间、日照时数等)大致确定鸟儿所在的位置,下图是据此方法绘制的2014-2015年某种小型鸟类迁徙路线图,图中数据表示往返日期。
读下图,回答下列小题。
3. 该鸟类从北京到甲地大致飞行方向是()A. 先向西南后向西北B. 自东向西C. 自东北向西南D. 先向西北再向西南4. 通过获取的光照数据而进行纬度计算时,结果最易相混的两个地点是()A. 乙地和丙地B. 乙地和甲地C. 丙地和丁地D. 丁地和乙地【答案】3. D 4. 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两地间最短距离和纬度。
【3题详解】结合图中的纬线,该鸟类从北京到甲地的最短距离,是两地间大圆的劣弧长度,飞行方向大致是沿劣弧飞行。
从经度看是向西飞,在北半球方向先向北偏,再向南偏,大致的飞行方向是先向西北再向西南,D对。
【4题详解】南北半球季节相反,通过获取的光照数据而进行纬度计算时,乙地和丙地纬度相似,关于赤道南北对称,乙地9月份的光照数据和丙地3月份的光照数据相似,结果最易相混的两个地点是乙地和丙地,A对。
其它各地纬度不同,且不是关于赤道对称,B、C、D错。
【点睛】两地间最短距离是两地间大圆的劣弧长度。
从经度看是向西飞,在北半球方向先向北偏,再向南偏,大致的飞行方向是先向西北再向西南。
乙地和丙地纬度相似,关于赤道南北对称,乙地9月份的光照数据和丙地3月份的光照数据相似。
下图示意北半球中纬度某地景观。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5. 此时天气最可能是A. 晴朗、无风B. 阴雨、无风C. 晴朗、大风D. 阴雨、大风6. 图示大气现象A. 由近地面大气强烈上升引起B. 可能使近地面大气污染加剧C. 由近地面大气强烈下沉引起D. 有利于近地面大气污染扩散【答案】5. A 6. B【解析】图片中阳光充足,炊烟、山岚明亮。
无风,炊烟竖直升起。
阴雨天炊烟、山岚是灰暗的,大风时炊烟是倾斜的。
静风天气,空气流动速度慢,可能使近地面大气污染加剧。
【5题详解】图片中炊烟、山岚明亮,说明阳光充足。
炊烟竖直升起,说明无风。
此时天气最可能是晴朗、无风,A对。
阴雨天能见度不高,炊烟、山岚是灰暗的,大风时炊烟是倾斜的,B、C、D错。
【6题详解】图示大气现象是一种静风天气,空气流动速度慢,可能使近地面大气污染加剧,B对。
可能是由近地面逆温现象引起,A错。
近地面大气强烈下沉,炊烟不能上升,会积聚在近地面,C错。
不利于近地面大气污染扩散,D错。
相对湿度是大气的实际水汽压与同温度下的饱和水汽压之比,用百分数表示。
相对湿度能直接反映空气距饱和的程度,一天中相对湿度最低值一般出现在14:00左右。
对农户大棚来说,棚内高湿状态易引发农作物病虫害。
下图为其地温室大棚内相对湿度日变化曲线图,其中,a,b,c三条曲线表示不同天气状况下的相对湿度变化。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7. 该地温室大棚内一天中14:00左右相对湿度最低,说明当时()A. 实际水汽压大B. 饱和水汽压小C. 实际水汽压小D. 饱和水汽压大8. 判断该地温室大棚内a曲线表示的天气状况最可能为()A. 阴天B. 多云C. 晴天D. 雷雨9. 若冬季既减少农作物受冻又减少农作物病虫害,应采取的通风办法是(注:放顶风指从大棚顶部放出棚内空气,放底风指从大棚底部放出棚内空气)A. 早晨放顶风B. 中午放顶风C. 早晨放底风D. 中午放底风【答案】7. D 8. A 9. B【解析】该地温室大棚内一天中14:00左右相对湿度最低,有可能是实际水汽压较小或者是饱和水汽压较大,因为时间是午后两点左右,此时温度达到一天中的最高值,温度高时,能够容纳的水汽多,因此应当是饱和水汽压较大,D对,ABC错。
故选D。
【8题详解】该地温室大棚内,a曲线表示的天气状况变化明显要比其他曲线小得多,说明这一天的相对湿度变化不大,从而得知饱和水汽压差异较小。
四个选项涉及的天气状况中,阴天的昼夜温差小,饱和水汽压差异最小,A 对,BCD错。
故选A。
【9题详解】冬季不能放底风,这样会使地面降温,可能会冻伤农作物。
排除C、D。
冬季早上气温低,空气上升弱,放顶风效果差。
A错。
冬季中午太阳辐射强,温度较高,利于空气上升,此时放顶风,正适合散热去湿,以利于降低棚内湿度。
B对。
故选B。
“夏雨隔牛背,鸟湿半边翅。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胜有情。
”这些诗句常常形容盛夏季节出现的分布不均、历时短暂的强降雨。
这面的山坡大雨倾盆,那面的山坡却风和日丽。
它由夏季降雨云团分布不均、地面受热不均造成小范围内空气对流此强彼弱引起。
高大复杂的地形或地物容易使其生成,现在一些城市的“牛背雨”日趋显著。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 “牛背雨”出现概率最大时间段是()A. 午后附近时段B. 日出附近时段C. 午后附近时段D. 日落附近时段11. 现在一些城市的“牛背雨”日趋显著的主要原因是()A. 高楼大厦越来越多,气流更易受阻挡形成小气旋B. 热岛效应增强,气流上升加剧形成更多小型反气旋C. 道路车辆大量增加,凝结核增多D. 建筑工地植被破坏,扰乱近地面大气运动【答案】10. C 11. A【解析】“牛背雨”是小范围内空气对流此强彼弱引起。
一天中正午过后气温最高,大气对流运动最强烈,故午后到傍晚“牛背雨”出现概率最大。
C对,ABD错。
故选C。
【11题详解】城市对流运动强烈,气流受高楼大厦阻挡时,小气旋更容易形成,从而产生“牛背雨”,A对。
反气旋气流下沉不易形成降水,B错。
城市并不缺少凝结核,凝结核增加不成为形成“牛背雨”的原因,C错。
极小范围的植被状况变化,对气流运动的影响极其微小,不成为主要原因,D错。
故选A。
下图为河北省昌黎海岸沙丘位置示意图,其地处渤海西岸,由多列沙丘组成,沙丘带宽1~3 km,沿海岸线延伸约45 km,由滦河口向北逐渐变窄,沙丘高度一般在20~40 m。
几百年来,沙丘位置总体稳定,但主沙丘链有向陆迁移的趋势。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2. 关于海岸沙丘成因及东西两侧坡度推理正确的是( )A. 海浪沉积东陡西缓B. 海浪沉积东缓西陡C. 风力沉积东陡西缓D. 风力沉积东缓西陡13. 在滨海沙滩地区营造防护林对海岸沙丘的影响有( )A. 沙丘沿防护林方向延伸B. 沙丘拓宽、增高C. 沙丘西移速度变缓D. 沙丘不受其影响【答案】12. D 13. C【解析】沙丘成因是风力沉积,由材料“主沙丘链有向陆迁移的趋势”可推测出该地主导风向为由海洋向陆地吹的东风;沙丘一般迎风坡缓,背风坡陡,因此东侧迎风坡缓,西侧背风坡坡,D正确。
故选D。
【13题详解】在滨海沙滩地区营造防护林可削弱来自海洋的东风,沙丘移动的动力减弱,使沙丘西移速度变缓,C正确。
故选C。
【点睛】根据沙丘形状和沉积物颗粒大小判断风向(1)根据沙丘形状判断风向:(2)根据沉积物颗粒大小判断风向:阿塔卡马沙漠号称是“世界干极”,平均年降水量小于0.1毫米。
然而由于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2015年10月沙漠中休眠已久的花的种子迅速生长,形成“沙漠花海”的自然奇景。
下图示意阿塔卡马沙漠位置和相关地理景观。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4. 关于阿塔卡马沙漠的成因,叙述正确的是A. 人类活动破坏原有植被B. 受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C. 位于安第斯山西侧,东北信风的背风坡D. 秘鲁寒流流经,降温减湿15. 当2015年10月,“沙漠花海”出现时A. 秘鲁渔获量增加B. 秘鲁沿海海鸟数量减少C. 秘鲁沿海地区空气对流活动减弱D. 秘鲁附近上升补偿流增强【答案】14. D 15. B【解析】【14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热带沙漠气候的成因。
读图分析可知,阿塔卡马沙漠地处南美洲西海岸,位于副热带大陆西岸,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气流下沉,降水很少;沿岸附近有秘鲁寒流流经,有减湿作用,D正确;位于东南信风的背风区(或离岸风区),气流干燥,加剧干旱,C错误;所以地表水缺乏,河流欠发育;植被稀疏;该地自然植被为荒漠,受人类影响较小,A错误;厄尔尼诺现象出现时,该地降水是增多的,B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