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学科关于识图题题型研究报告
一、中考要求
中考地理突出表现了地理“无图不成题”的特点。
绝大多数的题都有与之相匹配的地理图表。
图标类别有:等高线图、地区-北极地区、欧洲西部、中亚部分图,大洲-非洲图、美洲图,国家-澳大利亚、巴西、埃及等图,人口分布图,中国地区图,人口与资源关系图,地球运动图,气候图等等;另外还可以分:柱状图、折线图、等。
考查学生对地理知识在地图中的定位能力、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重点考查学生对地图敏锐的观察力和分析思考能力,而不是单纯的死记硬背。
相应考点能以地图的形式呈现出来。
一个“图”字尽显学科特色。
重视考查地理事物的分布位置、空间规律、相互联系、发展变化和形成过程等内容。
二、失分原因分析
学生识图定位能力差,地图落实不到位。
多数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相对较好,但对于综合性强、机动灵活、联系实际的题目回答的不够好,反应出学生不重视地理学科的学习,习题做的较少,知识没有得到巩固;学生在平常的学习不够扎实,学习的主动性较差。
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和复习中,只是对课本的基础知识进行巩固和练习,缺乏对综合性题目的训练,没有腾出更多的时间去钻研这部分综合性知识,缺少把知识更加系统化和对知识的前后连接以及延伸。
另外在教学中只强调学生的记忆,没有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反
馈,学生只会说,一下笔就错误百出,这也是失分的原因。
三、解题指导
读懂题意:试题是通过一定的文字表述或图表、数据等资料等形式出现的,考生应具备从文字和图表、数据资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并能够对提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和运用,解决试题中所提出的问题。
要达到这个要求,考生首先必须能够读懂题意,找出关键词,把握试题的中心含义,以及试题作答要求,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看清图示:地理试题中很大一部分是与图相关的。
因此,学生应该对各类地理图像、图表的特点和作用认真掌握。
在答题时认真看清图像、图表中所表现的内容,准确、全面而有效地从图示材料中提取显性的和隐性的信息。
并要注意将图像、图表资料与文字资料有机的结合起来,加以灵活运用。
回忆地图:在仔细审题的基础上,按照正确思路,逐步在脑海中回忆、再现与题意相应的地图,再将正确分析出的内容落实在地图上。
在回答问题时能迅速再现相应的地图,从而确定地理事物的空间概念。
四、教学建议
1、复习时加强主干知识和重要地理事物位置的准确记忆。
2、重视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地图在地理新教材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通过读图、指图、填图、运用地图等方式加强读图能力的培养。
提高学生素质和能力,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这就要求我们在今
后的教学中加强读图。
例如:不仅要知道铁路干线,而且要在地图上准确定位。
也就是在今后的教学中抓基础教学的同时,重点放在地图的研究和练习上。
3、教师应规范自己的教学用语。
学生的错别字,表述不清,词不达意,不用专业术语等现象,很大责任应归咎于教师自身的言行。
教师平时上课养成多用专业术语,语言表示清晰,逻辑性强,学生自然就会受到熏陶,潜移默化中养成规范用语的习惯。
4、地理教学应联系生活,联系时事热点
5、进行专题练习,提炼重点,提高学生的综合比较归纳能力,将基础知识过度到知识的系统化,条理化,顺利实现地理知识的迁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