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8届一轮复习概括小说的主题

2018届一轮复习概括小说的主题


他对我的游手好闲,并不反感;而对我钟 情于画画,却有点不以为然。这自然是我的花销 要威胁他的酒钱。我还从他的眼神里,感觉到他 对我的警告。 ④我自小爱好画画,也许是天赋不足,抑或 是未遇到机遇,学画多年,至今仍一事无成。但 我不气馁。高考落榜后,我索性关起门来潜心作 画。那些画友,自从知道我有了个驼背继父,似 乎也不大愿意和我切磋画技了。哼!
(14)转眼,几天过去。父亲发现了新问题,回来 对母亲说:“咱娘一顿两个玉米饽饽,一天吃两顿,咋 越吃越没精神头了?” (15)母亲说:“你快去请金先生来,可别憋出别 的病来。” (16)金先生来了,进去得快,出来得也快。金先 生看看父亲,又看看母亲,眼神怪怪的。金先生说: “老人是不能干活了,可不能亏了老人的肚子啊。” (17)父亲一把掀开锅盖,锅里是照见人影的玉米 稀饭。父亲涨红了脸说:“我娘不喝稀的,吃稠的,我 们匀出玉米面给她做饽饽,一天两顿饭,一顿两个饽饽, 够壮劳力的伙食了,咋就亏了肚子?” (18)“那就好,那就好,算我没说。”金先生讪 笑着,走出门去。
⑾我终于病了。高烧,昏睡,说胡话。我被 送进医院,继父的鞋铺停业了半个月。他在我的 病榻前守护了许多个夜晚。这是事后听母亲说的。 我在昏睡中还尽说些“傍晚——500,500——傍 晚”的胡话,谁也不悟其义。 ⑿病愈后,我回家养息。我变得终日无力, 不思茶饭,人瘦脸黄,判若两人。 ⒀这天,我接受母亲的劝告,外出散步。不 知不觉又踱到裘一品画斋。再也没有勇气进去了。 那位白须长者发现了我,走出店堂喊住我。我运 气像太阳一样升起来了——《傍晚》已在三天前 被人买去。
(19)父亲瞅着金先生远去的背影,啐口唾沫说: “呸,医术不行,毛病不少。”母亲说:“要不,你 后天跟队长请个假,送咱娘去镇里看看,千万别耽搁 了。” (20)第七天一早,父亲借来毛驴车,拴在大门 口。母亲刚好蒸出了玉米饽饽,父亲端着热气腾腾的 饽饽走进北屋,进门就说:“娘,吃饭了,吃完饭我 带你去镇里瞧瞧。” (21)没人应。 (22)父亲往里一看,手一抖,碗“啪”地碎在 地上,两个玉米饽饽滚到地上…… (23)奶奶死了。 (24)村里人都说,奶奶活着刚强,死也刚强, 硬是没拖累父亲母亲几天。
继父 邵宝健 不怕你笑话,巷口那个驼背鞋匠是我的继父。他是 背上先有座“小山”才不得已弄了个鞋匠的行当,还是因 为长期弓着背补鞋钉掌才弄了个“小山”在背上,未可知。 他还喜欢喝酒。他那难看的始终绯红的酒糟鼻,就是因为 酒喝得过多的缘故。在他两年前和我母亲结婚时,我正对 司画女神爱得疯狂。 20岁的男子汉嘛,是很要面子的。继父刚来我家时, 我连出门也不好意思。我没有理由恨母亲。她嫁给那个驼 背,完全是为了不务正业的我和尚在初中读书的小妹。我 有了个继父后,画画就有了物质保障。尽管这样,我一点 也不喜欢他。我从来没有叫过他一声“爸”。
一、解题思路P210
(1) 从小说的标题入手,有的小说标题除了表面意 思外,还有比喻义、象征义或双关义,隐含着小说 的主题。《变色龙》 (2) 从小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入手,从故事情 节的发展中分析人物形象性格或命运的变化,进而 揭示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 (3)联系小说的时代背景及典型的环境描写 ,认识人 物形象的思想性格上所打上的时代烙印, 把握住人 物形象所折射出的时代特征 ,从而把握小说的主题。
(25)出丧回来,父亲和母亲收拾北屋。挪开 奶奶睡过的那张木头床,父亲一眼看见藏在床头下 的梨花箱。父亲很懊悔,懊悔没把梨花箱随奶奶葬 进坟里。 (26)梨花箱打开,父亲和母亲惊呆了。里面 没一件奶奶的旧衣裳,全是掰开晒干的玉米饽饽! (27)母亲含泪把饽饽拼了又拼,数了又数, 一个不多,一个不少,正好二十四个。母亲低声啜 泣:“咱娘……她是饿死的呀!” (28)父亲抱着梨花箱,泪雨滂沱,长跪不 起……
(6)北屋是倒炕,离窗户远。奶奶说:“给我弄张 床,我睡窗口那边。”父亲和母亲“吭哧吭哧”从下房挪 来那张老式木头床,摆在窗口,铺好被褥,扶奶奶躺下去。 奶奶很满足,很惬意。奶奶似乎把支使父亲做这做那当成 了乐趣,刚躺一会儿,奶奶又说:“去,把我西屋那边的 梨花箱搬过来。” (7)梨花箱是奶奶的陪嫁品,梨木做的,上面画着 一朵朵梨花,煞是好看。梨花箱里没啥值钱的东西,全是 奶奶打了补丁、磨成毛边的旧衣裳。破归破,旧归旧,可 一件件洗得干净,叠得齐整。父亲搬来梨花箱,放到奶奶 够得着的地方。奶奶闭上眼安静地睡了。 (8)吃饭了,父亲端来玉米糁子糊糊。奶奶爱吃煮 烂了的土豆块,父亲就多捞几块沉在碗底。奶奶一看父亲 手里的稀饭,脸一板,叫:“雷劈的,你要饿死我吗?我 不喝稀的,我吃玉米饽饽!”
3 与小伙计:当孔乙己想显摆一下,教小伙计写字 时,小伙计想,讨饭一样的人,也配考我吗?便回 过脸去,不再理会。 小伙计单纯年幼单纯,不谙世事,但受大人影响, 为生计也变得冷漠无同情心。 4 与丁举人:孔乙己仅仅投了丁举人家几本书,就 被大半夜打折了腿,丁举人作为爬上去的“读书 人”,有权有势,对孔乙己这样的社会底层人十分 凶狠、残忍。 主题:《孔乙己》通过塑造孔乙己这位穷困潦倒的下层 知识分子的形象,反映了封建文化和封建教育对读书人 的毒害,控诉了科举制度的罪恶,揭示了国民冷漠麻木 的精神状态,封建社会的腐朽和病态。
比如邵宝健《永远的门》
三、主题概括常用术语 1.歌颂、赞扬、宏扬什么; 2.讽刺、批判、揭露、谴责什么; 3.揭示什么人生道理; 4.对什么现象的反思; 5.表达了什么情感。
四、语言表达一般模式
1.概括主题。小说通过……情节,刻画了…… 形象,表现了/批判了/颂扬了……现象/性格/情 感/思考。其中第一个省略号处为文章主要情节内容的
(二)通过情节发展探寻小说主题
小说情节的中心必须以某些矛盾(或某个线 索)为内容,矛盾怎样发展、怎样解决,无不 体现人物的性格,体现作者对这些问题的看法。 从这些看法中理解主题同样也是小说鉴赏中被 经常运用的方法。情节的发展是典型人物的变 化和成长的历史,同时也是揭示主题的过程。
例:通过《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父》的情节探寻《继 父》这篇小说的主题。
(9)父亲不敢还嘴,陪着笑端走稀饭。回到西屋, 父亲一脸疑惑地对母亲说:“咱娘以前不是这个样子, 咋就不讲理了?” (10)母亲边做玉米饽饽边说:“昨天咱娘还活蹦 乱跳的,一下子不能动了,换你,心里能好受?她不拿 捏你拿捏谁?” (11)母亲做好了玉米饽饽,父亲趁热给奶奶端过 去。父亲搁下碗,扶奶奶起来,拉条板凳坐在奶奶床边。 父亲想和奶奶好好说会儿话。 (12)奶奶并不领情,瞪一眼父亲,凶巴巴地嚷: “我吃饭,你看着,你让我怎么往下咽?几年的私塾白 念啦?” (13)父亲灰了脸,急急地走开。从此,父亲再给 奶奶送玉米饽饽,搁下碗就走,他怕惹奶奶不高兴。
概括小说的主题
小说的主题是小说的灵魂,一般是通过人物 形象或故事揭示人生哲理、社会问题、价值观念 等,是作者的写作目的之所在,也是作品的价值 意义之所在。主题的深浅往往决定着作品价值的 高低,因此,欣赏小说必须理解小说的主题。
从历年的高考情况看,这个考点屡有考查, 主要的题型有: ①用自己的话概括作品的主题(或小说到底告诉 了我们什么); ②读了这篇小说后,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本文对 你有何启迪?谈谈你的一点体会); ③结合全文主题,谈谈你对某一句话(某一个问 题)的理解或看法; ④请结合你的阅读体验,探究这篇小说的可能有 的多种主题。
(14)母亲不敢相信,眼眶也湿润了:“原 来你的画这么值钱啊。” (15)继父闻悉此事,特意买了些酒菜,以 示祝贺。 (16)自此,我的身体恢复了元气。我画画 的热情高涨。 (17)继父继续拼命地做鞋活,还把鞋铺的 门面开大了些。为了省钱,他自己动手搭了个绿 色的玻璃钢雨棚。记得那天,继父特别高兴,哼 着小调,把竹梯靠在墙上。他背了座“小山”往 上爬的样子,叫人看了直想发笑。突然,只听见 他轻轻地“唔”了一声,人便从竹梯上滑落下来。
(选自2011年第10期《微型小说选刊》,有 删改)
通过《继父》的情节探寻《继父》这篇小说的主题
情节
驼背酒糟鼻补鞋的继父来 我家,我看不起继父 我学画一事无成,我的生 活困窘,继父对我很担心 我的画一月未卖,我的生活 更困难。继父对我很照顾
探寻
丑陋的继父
勤劳的继父 包容的继父 朴实的继父
主题
我的画卖出,我的生活出 现转机。继父高兴 继父离世,继父悄悄买了 我的画,我振作起来
⑤这天,我恐怕是向母亲要钱多了一点。继 父也似乎多喝了点酒,说了许多含糊不清的话。 经过母亲的翻译,才知道——他说我已是条汉子 了,不能老呆在家里吃闲饭,将来他们两口子总 会死的,到时再想成家立业便来不及了,实在找 不到合适的工作,可和他学习补鞋,以后就可以继 承他的鞋铺。 ⑥这是什么话!我一气之下,三天不回家。 后来还是母亲和小妹把我从我的同学家找回去。 ⑦我了解到县城那家裘一品画斋,代人出售 画作。我跃跃欲试,手舞之,足蹈之。
第一步:分析主人公形象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 这表明了他的特殊身份和性格。他地位低下但又想求 功名,穷苦潦倒但又好喝懒做,迂腐不堪,死要面子,自 欺欺人,自命清高。 第二步:看主人公与其他人物的关系 1 与掌柜:即便是在孔乙己被打折了腿,掌柜“仍然同平 常一样,笑着对他说:“孔乙己,你又偷东西了!”“孔 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 掌柜以追逐利润为目标,对悲惨者漠不关心。真是人 情冷暖,世态炎凉。 2 与短衣帮:“你怎么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众人都哄笑 起来:店内外充满快乐的空气。”“谁晓得,许是死了。” 短衣帮靠出卖劳力维持生计,他们没文化、愚昧、麻 木。孔乙己只是他们嘲笑的对象。
(18)脑溢血。当夜,继父再也说不出话,
心脏停止了搏动。他含着笑睡去,带走属于 那个已经消逝的岁月里的沉沉的叹息。 (19)我在整理继父的遗物时,意外地 发现了一幅油画藏品——我的杰作《傍晚》! (20)我捧着画,哀伤和苍凉的情绪急 剧地袭来,我号啕大哭。大哭一场后,看着 继父的遗像,我决定做鞋匠。至于将来我有 没有希望当上画家,那要看我的运气了。
一句话概括(谁,做了什么事情),第二个省略号处为小 说所塑造的典型人物形象的特点,第三个省略号部分为 作者借助典型人物的典型事例所表达出的对社会生活本 质性的思考和感悟(人们普遍应对什么现象持有什么态 度,表现出什么样的情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