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达区2010年煤矿“安全生产月”
活动实施方案
为了认真落实自治区和乌海市关于做好2010年安全生产月工作的指示精神,继续深入开展“企业安全素质和政府监管能力提升年”具体要求,进一步营造浓郁的安全文化氛围,切实提高全民安全法制观念和意识,推进我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各项措施的落实,深入排查治理隐患,防患于未然,杜绝各类事故发生,促进我区煤矿安全稳定发展,为地区经济社会平稳较快的发展提供安全保障,根据我区煤矿安全生产实际,制定《乌达区2010年煤矿“安全生产月”活动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充分发挥社会化宣传教育的特殊功能,面向社会、面向基层、面向公众,大力宣传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各方针政策,大力宣传生命至上、安全为天的社会化安全意识,努力营造全社会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的舆论氛围,为我区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创造良好的安全环境。
二、活动主题
安全发展、预防为主
三、活动时间
2010年6月1日至30日。
其中:6月13日为全国统一的安全宣传咨询日。
四、组织领导
为了切实落实乌达区“安全生产月”各项工作的顺利
开展,成立活动领导小组。
组长:赵玉华
副组长:白建国
成员:
五、活动范围
地方煤矿。
六、活动安排
此次活动分三阶段进行,第一周为学习,动员阶段,第二、三周为自查安全隐患阶段,第四周为督查整改阶段。
第一阶段(第一周):
各煤矿要在煤矿办公楼门前张贴悬挂安全生产宣传月
标语、区煤管局于6月13日上午在区人民广场设置宣传咨询台为群众宣传、讲解、解答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安全常识。
制作宣传展板、宣传违章作业造成的人身伤害。
通过广泛宣传动员,教育职工树立安全文化理念,切实提高职工的安全素质和有自我保护意识。
第二阶段(第二、三周):
进行一次事故演练,通过演练活动,查找问题,完善预案,提高处置突发事件能力和应急管理水平。
组织煤矿参加安全生产知识竞赛,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落实企业主体责任的专项执法活动,重点排查:(一)矿井通风情况。
矿井通风系统是否合理;通风设施是否完善可靠;矿井总风量和各作业点实际风量是否达到规定要求,是否存在无风、微风作业现象;是否存在不合理串联通风;掘进工作面是否实现“三专两闭锁”;高瓦斯矿井局部通风是否实现双电源双局扇供电;矿井是否建立了综合防尘系统且运行正常。
(二)瓦斯治理情况。
高瓦斯矿井是否建立了瓦斯抽采系统;抽放系统设置是否符合《规程》要求;是否建立和完善了安全检测监控系统并实现市、区、矿三级联网集中监控;探头安设位置、方式和标校是否符合规定;是否规定配备了专职瓦斯检查员,并严格执行瓦斯检查制度。
(三)煤矿资源整合技改情况。
资源整合煤矿是否按设计要求组织施工;资源整合工作是否按批准方案进行,有无死灰复燃现象;新建、改扩建、整合技改煤矿,是否存在边施工边生产等违法生产现象。
(四)采掘布置情况。
煤矿是否存在非正规采煤方法、以掘代采、多头作业等问题;采掘工程平面图等图纸,是否规范、真实、是否填绘、交换及时。
(五)机电管理情况。
是否按规定实现双回路供电;井下机电设备是否保持完好,电气设备是否失爆;斜井提升运输设备保护装置和安全防护设施是否齐全、可靠、有效;是否存在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的机电设备开关,井下各类电器设备接地是否齐全;矿井供电系统、避雷系统是否不完善可靠。
(六)顶板管理情况。
采掘工作面是否按《作业规程》要求及时进行支护,是否存在空顶作业和无超前支护作业现象;煤矿是否制定了加快支护改革计划,并按要求有计划及早淘汰木支护和金属摩擦支柱。
(七)水害防治情况。
是否查清矿井水文地质情况,是否开展水文地质预报工作,特别是针对采空区、相邻矿井及废弃老空(窑)积水,是否研究制定了切实可行的防治方案和措施;承压水开采是否制定相关安全技术措施;地表水监控防范措施是否齐全;煤矿是否存在与相邻矿井连同情况,若有连同有无具体防治方案;矿井防、排水系统是否完善;雨季“三防”机构是否健全,措施是否落实到位,防洪预案是否齐全、抢险物资是否储备。
(八)火工品管理情况。
煤矿是否购买使用非法火工品,井下火工品存放是否符合相关规定;是否建立并严格执行了火工品储存、运输、发放、领退制度;爆破作业是否严格执行“一炮三检”、“三人连锁放炮”制度;爆破作业安全距离是否符合《规程》要求。
(九)防止“三超”情况。
是否存在超能力、超强度、超定员生产现象;井下作业人数是否按《关于限定煤矿井下作业人员数量的通知》(内煤局字[2007]290号)执行,是否存在超员现象。
(十)自然灾害防治情况。
矿井周围是否存在山体滑坡、垮塌、泥石流危险;是否存在因暴雨而导致溃坝、决堤、淤积河道等自然灾害发生的可能,针对上述自然灾害是否制定并落实了具体防范治理措施;对暴风、暴雨、雷电、暴雪、冰冻、地震等可能造成煤矿停电、停风、淹井事故是否制定了应急预案并落实防范措施;矿井周边废弃井口是否毁闭,地表裂隙、陷塌区等是否及时填堵封实;雨季“三防”(防洪、防排水、防雷电)工作是否按要求认真组织开展,阴雨天严禁工人下井作业措施是否落实到位,雨季是否安排专职巡防员巡检。
(十一)应急救援措施落实情况。
应急救援机构、队伍是否健全;井工煤矿是否按时与矿山救护队签订有应急救护协议,按规定是否储备了应急救援物资;是否制定了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按规定组织演练;煤矿负责人和调度值班人员是否熟悉应急救援措施;井下作业人员是否熟悉避灾路线,井下避实路线是否畅通,指示牌是否清晰,数量是否符合规定要求。
(十二)制度落实情况。
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是否健全;领导干部下井带班制度是否落实;企业主要责任人、安全管理人员及特种作业人员是否全部持证上岗;是否严格执行煤矿安全生产费用提取使用制度,复工前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是否一次足额缴纳,是否建立并落实隐患排查治理制度,隐患排查治理台帐及信息报送制度是否落实。
(十三)煤矿基础管理和井下人员培训情况。
煤矿是否存在以包代管、层层转包现象;井下作业人员(特别是农民工)是否培训合格后上岗,是否与经考核录用工人依法签订了劳动合同,是否建立健全了职工档案;是否按规定免费配备了劳动防护用品,工人下井作业是否按规定全部佩戴有效自救器;是否严格执行入井人员检身制度和出入井人员清点制度。
(十四)打击非法违法情况。
是否无证无照,证照不全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是否依法关闭取缔之后,又擅自恢复生产经营活动,死灰复燃的;是否存在超层越界开采,未经审批建设煤矿的;是否蓄意瞒报事故,隐瞒事故真相的;是否抗拒安全执法,拒不执行政府及有关部门下达的停产整顿、关闭取缔指令的;是否整合技改煤矿“边技改边生产”的;是否建设煤矿超试生产期仍不验收继续生产的。
督查出上述隐患,在第二阶段要限期整改,并制定整改措施。
第三阶段(第四周)
聘请相关专家,煤矿管理人,驻矿安监员对各煤矿进行互查,对查出的各类隐患制定切实的整改措施,明确时限和要求,安排专人负责监督指导,力争在“安全生产月”期间重点消除一批安全隐患。
七、活动要求:
各煤矿要高度重视,除参加市区两级政府统一组织的各项活动外,要结合自身特点,开展煤矿“安全生产月”活动,重点突出以下内容:
一是全面开展“企业安全素质和政府监管能力提升年”活动、和“零事故”活动;二是开展本煤矿隐患排查工作,集中治理安全隐患,消除安全死角;三是要组织开展企业安全标准化建设活动,集中对职工进行安全操作、安全工艺、安全设备使用、安全防护标准的学习培训;四是结合本煤矿实际,开展员工喜闻乐见、形式多样的活动,如布置安全生产展板,悬挂安全警示标语、标牌、展出安全宣传画、职工书画作品,举办安全知识竞赛和安全文艺表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