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服装产品制版与工艺教案

服装产品制版与工艺教案

服装产品制版与工艺教案服装产品制版与工艺教案单元课教案首页第 1 次课课题女裙的变化制版课时数8节授课内容牛仔裙的制图方法及原理连衣裙的制图方法及原理教学目的与要求必备知识能根据具体的款式灵活设定放松量,把握款式造型。

能理解人体结构特征及制图的原理。

职业能力具备严谨、规范的制图习惯。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重点牛仔裙的制图连衣裙的制图难点理解结构制图的原理教学设计教学设计:1、在教学中根据高职生的特点,重点强调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2、宏观上采用“实例驱动”,在微观上采用“问题牵引”、“启发式教学”,讲授直观使学生能很快理解变化女裙的制图原理。

教学流程:裙款变化原理――牛仔裙的制图――连衣裙的制图教具模型、玻璃尺、软尺、授课情况班级授课时间授课地点A课:服工0911班4周星期1第1节至4周星期2第2 节艺术工厂308注:1、每次课须填写“单元课教案首页”。

以单元课的每一子课题的教学要求设计每一个教案。

每个单元的备课由多个教案构成。

2、教学设计含教学方法、教学流程。

第一单元第一章女裙的变化制版裙装是围在人本下半身的服饰,无裆缝,裙装的结构设计是将人体的下肢看作一个整体来考虑,裙装的款式丰富多样,造型美观,能充分反应出女性的优美体态。

因此,一直深受广大女性的欢迎。

第一节裙子的分类一、长度分类二、腰部分类低腰裙把美的部位显示出来了,但体型一定要美。

三、外形轮廓分类按廓形分类,可分为方形(如直筒裙)、三角形(如A字裙和喇叭裙)、倒三角形(如啐实褶裙)等。

除此之外还有以裙片片数分类,裙的褶裥形式分类。

穿着用途分类等。

第二节裙款变化原理一、紧身裙(如西装套裙、一步裙、窄摆裙等等)方法大致与筒裙相同,不同之处在侧缝裙下摆。

1、当侧下摆劈势取量为2.3cm时,叉上取18cm。

(叉位长些)2、当侧下摆劈势小于2.3cm时,叉上取数小于18cm(叉位短些)3、开叉的,一般取2.3cm,不开叉的,小于2.3cm,视款式而定,个别款还可以取2.5cm。

二、半紧身裙(A字裙)裙子的紧身与宽松程度取决于裙摆的阔度。

半紧身裙就是在紧身裙的基础上增加其裙摆阔度而完成的。

又称A字裙,是在筒裙的基础上把裙摆略向外斜出、放大,臀围至裙摆部位呈斜线,裙片的左、右侧部位的面料呈斜丝绺。

A字裙前后臀围线可不加减,按H/4计算。

三、斜裙(四片、二片)45度、90度斜裙腰小,裙摆宽大呈喇叭形,斜裙的腰部既不收省也不打裥,利用斜丝绺裁制而成的喇叭裙。

设计斜裙和圆裙结构最科学的方法是用求圆弧的半径公式。

即确定腰围半径,求裙腰线的弧长和弧度。

圆半径=周长/2∏。

我们把周长理解为腰围,2∏为定量(2×3.14=6.28)。

则求圆裙腰弧长的半径为W/6.28。

圆裙的直径正好是求半圆裙的半径。

则求半圆裙腰弧长的半径为W/∏=W/3.14四、裙子基本纸样分割原理及应用分割造型的原则1、分割线设计要以结构的基本功能为前提,结构的基本功能是使服装穿着舒适、方便,造型美观。

因此,分割线的设计是非随意性的。

2、竖线分割是使分割线与人体凹凸点不发生明显偏差的基础上,尽量保持平衡。

致使余缺处理和造型在分割线中达到结构的统一。

3、横线分割,特别是在臀部、腹部的分割线,要以凸点为确定位置。

在其它部位可以依据合体、运动和形式美的综合造型原则去设计第三节变化女裙制版实例一、牛仔裙制图二、连衣裙制图1、选号型:160/66A臀围(H)=H*+4=92cm制图要点(效果图)实训项目任务要求一、实训项目任务:采用1:1的比例打制一款时尚女裙工业板(结合自身尺寸)。

二、实训项目要求:1、制图规范、准确,符合设计造型要求。

2、线条流畅,轮廓线与辅助线区分明显。

3、放缝准确,剪板流畅;零部件齐备,标注完整。

单元课教案首页第 2 次课课题变化女裤的制版课时数8节授课内容女式牛仔裤的制图方法及原理时装女裤的制图方法及原理教学目的与要求必备知识掌握女裤变化原理及应用。

职业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拓展、延伸知识,具备灵活变通的制版能力。

培养学生创新、务实、严谨认真的意识。

重点女式牛仔裤的制图时装女裤的制图难点女裤变化原理教学设计1、采用精讲与设疑提问的方法,培养学生主动思考与探究的能力。

2、实物试穿教学法,直观教学法。

教学流程:女裤的变化原理—女式牛仔裤制图—时装女裤制图教具模型、玻璃尺、软尺A课:服工0911班4周星期2第3节至4周星期3第4 节艺术工厂308注:1、每次课须填写“单元课教案首页”。

以单元课的每一子课题的教学要求设计每一个教案。

每个单元的备课由多个教案构成。

2、教学设计含教学方法、教学流程。

第二章变化女裤的制版第一节女裤的结构分析裤子本来是专指男性的下衣而言的。

在长期的历史演变过程中,女性也逐渐的开始对裤子有所接受,特别是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大量女性参与了社会活动,随着外出活动的增多,人们逐渐意识到裤子能带来很大的行动便利。

女裤最初出现时,是较为宽大的西裤,后来造型不断变化,时装性越来越强,女裤的风格也趋于多样化,现已成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服装种类之一。

一、裤子的廓形变化裤子的造型千变万化,但是就其总体结构而言基本相同。

一般前后各由二片组成,前浪线略短,后浪线略长,两面上端多有插袋设计,前后片腰口常有省道和褶裥设计,男裤在前浪上端设计开口,女裤除了在前浪上端设计开口外,还可以在侧缝或后浪上端设计开口。

裤子的廓形大体可分为四种,即长方形(筒形裤)、倒梯形(锥形裤)、梯形裤(喇叭裤)、菱形(马裤)。

二、裤子的分类1、按长度分类:超短裤(热裤)、牙买加短裤、及膝短裤、踏车裤、锥子裤、长裤。

2、按整体的形态分:灯笼裤、马裤、喇叭裤,直筒裤、锥形裤、健美裤、裙裤、多袋裤等。

3、按腰部形态来分:连腰裤、装腰裤、高腰裤、低腰裤等。

三、裤的放松量与成品规格。

1、横向放松量贴体型合身型较合身宽松腰围0~1 1~2 1~2 2臀围2~4 4~6 8~10 12以上贴体型:指臀围放松量处于较小的值范围,如牛仔裤、健美裤。

合体型:指臀围放松量处于适中值范围,如西裤、直筒裤。

宽松型:指臀围放松量处于较大值范围,如灯笼裤。

2、纵向放松量在裤装中也是至关重要的,但常常被人们所忽视。

由于蹲坐和躯干前屈等人体运动,使裤装的臀部伸展,在增加围度的同时,还必须增加裤装的直裆量及起翘量,并把后缝线延深,后裆适当落低0.7~1cm (叫落裆)。

第二节变化女裤制版实例一、女式牛仔裤制图1、款式特征2、测量要点⑴裤长自体侧髋骨处向上3cm左右为始点,顺直向下量至所需长度,(或踝骨以下2~3cm)。

就长裤来说,裤长的终止点与裤脚口有关,裤脚口偏小,裤长受脚面倾斜角度的制约,而不能任意加长。

脚口偏大,裤长可适量加长。

脚口适中,则裤长在前述两者之间。

⑵腰围加放1~2cm⑶臀围裤长:0.6号+(4~6)=100~102直裆:号/10+H/10=25(不包括腰头)直裆与人体身高和体型有直接关系,一般中间体在臀高线下7~8。

腰围:W﹡+2=70臀围:H﹡+8=98脚口:0.2H+(0~2)=20~224、结构制图二、时装女裤的制图1、褶与省的变化①、双褶双省式前片打双褶,后片收双省。

适应臀腰差偏大的体型。

一般臀腰差在25cm以上。

②、单褶单省式适合臀腰差在20~25cm之间的体型。

③、无褶式适合臀腰差偏小的体型。

2、口袋的变化3、脚口的变化4、裤腰的变化实训项目任务要求一、实训项目任务:设计一款时装女裤并打制样板一套。

二、实训项目要求:1、各部位规格尺寸设定合理。

2、线条流畅,轮廓线与辅助线区分明显。

3、制图符合设计造型要求。

单元课教案首页第 3次课课题女衬衫制版课时数16节授课内容制服式女衬衫的制图方法及原理时装款女衬衫的制图方法及原理衬衫的放缝、剪板、排料教学目的与要求必备知识掌握衬衫的制图及变化原理掌握比例法女衬衫结构制图职业能力使学生能运用原型法、比例法制图的方法制出各种女衬衫结构图;能独立完成放缝、剪板和排料,为缝制女衬衫作好准备重点女衬衫结构制图、放缝、剪板、排料,难点掌握衬衫的变化原理教学设计1、由浅入深讲授女衬衫的形成原理;2、讲解与示范相结合;利用样板与实物进行讲授。

3、采取双边教学,老师边示范学生边练习。

教学流程:讲授女衬衫结构制图原理——示范制图、放缝、剪板、排料——学生实际操作教具女模型、女衬衫板、女衬衫授课情况班级授课时间授课地点A课:服工0911班6周星期1第1节至6周星期3第4 节逸美楼405注:1、每次课须填写“单元课教案首页”。

以单元课的每一子课题的教学要求设计每一个教案。

每个单元的备课由多个教案构成。

2、教学设计含教学方法、教学流程。

第三章女衬衫制版第一节衬衫结构原理一、女衬衫外形概述及结构特点随着流行趋势的发展,衬衫既可作为生活便装,也可作为礼服出现在正式场合。

衬衫一般由衣身、衣袖、领子三部分组成,各部分的款式变化非常丰富,如衣身的长、短、宽松、紧体等变化,衣袖有长、短、中及装袖、连肩袖、插肩袖等变化,从而组合变化成款式各异的衬衫。

女衬衫应符合女性体型特征的外观造型,女衬衫基本造型的结构应首先抓准女体躯干各部位的起伏程度,据此对衣身画出符合女性特征的曲线,再在主体的基础上依据领部及上肢的实态,画出领子和袖子。

二、女衬衫的量体与加放为了测量的准确性,各部位的测量要找准基准点和基准线,不能凭经验猜测。

围度测量先要确定测位的凹凸基准点,测量胸围要找准胸高点为测点,测量腰围要找准腰部最凹点为测点,然后作水平测量,长度测量特别要注意取有关基准点之间的总和,如手臂长取肩点到肘点、肘点到腕点两连线之和。

量体顺序一般是:先横后直,由上而下。

1、领围:颈中最细处围量一周(在颈根以上约3cm处或喉结下2cm处后经颈椎点,侧经颈肩点,加放2~2.5cm左右。

亦可按(0.2B+16~18cm)计算。

2、肩宽:从后背左肩端点量到右肩端点的宽度,亦可按(0.3B+11cm)计算。

3、胸围:腋下通过胸围最丰满处,水平围量一周。

贴体衬衫加放4~6cm,合体衬衫加放8~10cm,宽松衬衫加放12~20cm。

4、腰围:腰围最细处水平围量一周。

5、臀围:臀部最丰满处围量一周。

加放4~10cm,亦可按胸围放松量减少2~4cm推算。

6、衣长:是上装的全长。

前衣长一般自右颈肩点(SNP点)开始向下――经BP点――量至衣服所需长度。

后衣长由颈椎点(BNP点)向下――量至衣服所需长度。

一般女衬衫类衣长在臀围线上下。

亦可按(0.4号加减定数)计算。

7、袖长:自肩端起量,长袖至手腕,亦可按(32.5%*身高)+3~4(放松量)=55~56计算;肘长按18%*身高计算,短袖至肘关节上8cm左右,中袖至手腕上8cm左右。

8、胸高:由右颈肩点量至乳峰点。

按(15.6%*身高)-(1~1.5)计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