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七年级上册语文 《天上的街市》教案

七年级上册语文 《天上的街市》教案

《天上的街市》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作品内容的时代背景。

2、了解诗歌丰富的联想和想象。

3、体会诗人对自由、幸福的生活的向往。

教学重点:提高学生的诵读能力和想象能力。

教学难点:想象和联想的运用。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宇宙空间是那么的神秘莫测,让人们充满好奇和幻想。

生活中人们长期以来演绎了许多动人的故事,如嫦娥奔月、天仙配、牛郎织女等,将我们并不了解的世界想像的多么美丽,那么,天上到底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走进郭沫若的诗歌《天上的街市》。

用心感受诗人所追求的那份美丽,那份新奇。

二、作者简介
见书下注释1
三、背景介绍
1919年5月4日,一场轰轰烈烈的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运动在全国铺天盖地地展开,但不久却被残酷地镇压下去。

“五四”运动的高潮过后,中国又陷入了死一般沉寂的黑暗中。

当时作者从日本回到祖国,目睹了社会的黑暗,感到极大的愤怒,苦闷感伤,但他并没有悲观失望,依然不倦的追求光明和理想。

于是于1921年10月24日写下了:《天上的街市》
四、朗读课文
1、教师明确:诗歌的朗读是有一定的要求的,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有哪些要求。

1)注意节奏缓急、音量大小和速度快慢,做到轻松、柔和、舒缓。

2)把握这首诗美好、恬静、自在、清新而略带忧郁的感情。

3)划出诗歌的节奏并标出重音
2、进入朗读诗歌的环节.划分朗读节奏,用“/”标出。

(教师在行间巡视,了解学生划分的情况,等划得差不多后作进一步要求)。

(等大家划完后作要求)请同座的相互交换,读一读,看看与自己的有什么区别?对你的同座划的重读音作评价,谈谈自己的看法。

然后看大屏幕,看你划的朗读节奏是否正确
3、根据刚才划分的节奏和重音,把诗再读一遍要读出音乐的美。

4、学生阅读、评价、交流
五、整体感知:
1、全诗共四个小节,哪些是写实的,哪些是写想象的?
2、请你概括出诗人所想象的内容及想象过程。

“小组讨论”
a、一节是写实的,第二~四节是写想象的。

b、诗人想象了牛郎织女在天上幸福、美满的生活
c、街灯
↓↑→天上的美丽街市一街市上的珍奇物品→牛郎织女的幸福生活
明星
(教师明确:所谓联想,就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相似事物的过程。

想象,就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六、品味探究
1、在这首诗中出现了哪些物、哪些人?明确: 街灯、明星、陈列的物品、牛郎、织女
2、作者所描述的“天上的街市”是怎样的?明确: 美丽,繁华富庶,商品琳琅满目
3、诗人描写的牛郎织女的生活与传说中的牛郎织女的生活有何不同?
明确: 在诗人的想象中,天河不再成为阻隔牛郎织女的障碍,他们自由来往,无拘无束,过着自由、幸福、快乐的生活。

4、通过描写天上的街市,牛郎织女的生活,作者这样写想表达什么?
明确: 描绘了美丽的街市及牛郎织女幸福的生活,表现了诗人对黑暗现实的痛恨,对光明、自由、幸福、快乐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主题)
七.举例说说这首诗的语言好在那里?
提示(如:诗句押韵、和谐;语气亲切;用词准确等)引导学生赏析第一节和第二节。

1、第一节中的“闪着明星”和“点着街灯”中的“闪”和“点”字,能否互换?为什么?
明确 :“闪”形象生动而又准确地写出了明星若隐若现的状态。

“点”很有表现力。

既是“点”着灯,也就有点灯人,既有人,天上也就有一个世界。

“点着无数的街灯”,既渲染出一派神秘奇丽的色彩,又为以后各节描写作好了铺垫。

2、第二节句首冠以“我想”,表明了下面写的都是作者的主观想像。

用“缥缈”修饰“空中”,从隐隐约约当中表现出天空的高远深邃;
3、用“美丽”形容“街市”,总写出街市的美好;
4、“定然”一词,语气肯定;从而表现出诗人想象在那高远深邃天空中必有美好的街市(板书:天街美好)。

5、用“陈列”修饰“一些物品”,表明店铺中物品相当多,摆布很得当;
用“世上没有”修饰“珍奇”突出了珍贵奇异物品世上绝无。

疑难解答:
作者由地上的街灯想到天上的明星是一种什么手法?作者又是通过什么手法写天上的生活的?
诗人运用联想与想像的手法,用优美而又亲切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美丽的天街,创造了牛郎织女自由幸福的生活图景。

字里行间,充溢着诗人对自由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体现了浪漫主义的创作特色。

九、本课小结
本诗通过由远远的街灯产生联想和想象描绘了天上的街市及美好的生活,虚实结合,表现了作者对黑暗现实的痛恨,对光明、自由、幸福、快乐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激发人们为实现这一理想而奋斗。

板书设计:
街灯
联想→天上的美丽街市一物品→牛郎织女生

明星
想象
诗人批判当时黑暗的社会,向往和追求自由幸福的新生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