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政治学原理复习范围政治一、政治的含义与本质1、政治一词曾出现在:a、中国古代典籍:《论语》《周礼》《尚书》b、古希腊、思想家,柏拉图《理想国》,亚里士多德《政治学》2、西方思想家将政治看作是一种“善业”,即“公正”、“正义”的事业。
3、亚里士多德把政治看作城邦国家,而又把城邦国家看作是“最高的善”。
4、(辨析题)政治的定义:a、国家说:认为政治主要是国家事务,特别是宪法、法律所规定的一系列国家或是政治制度。
传统观点,流行于一战前后的欧美。
(亚里士多德)b、权力说:政治是人际关系中的权力现象。
代表人:拉斯韦尔(美)。
流行于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美国。
c、分配说:政治是为社会作出和执行权威性分配的行为。
代表人:戴维。
伊斯顿(美国)。
流行于二战后的美国。
d、管理说:政治就是一种管理行为,或者说是一种管理公共事务的活动。
孙中山:“政治两字的意思,浅而言之,政就是众人的事,治就是管理,管理众人的事便是政治。
”流行于我国解放前。
综述:以上定义从不同角度说明了政治的含义,有其合理的成分,反映了研究的成果,但这些定义和阐释,都主要描述了政治的特征和功能,而未能揭示其本质,因此,并不完全科学。
5、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四个基本观点:a、政治是一种特定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
b、政治的核心是国家政治权力。
c、政治关系集中体现了经济关系。
d、政治是有规律可循的。
6、政治的科学定义:政治是特定的集团和个人,为了自身的利益,围绕国家政治权力而进行的活动和产生的关系。
政治的主体是特定的集团和个人;政治的核心是国家权力;政治的主要内容是政治主体的活动和相互关系;政治的目的是为了自身的利益。
7、政治的本质:就是争取、维护、调整或分配一定社会阶级和社会集团的利益。
简言之,政治的真谛就是分配和协调社会利益。
第一节政治学1、政治学体系的六个板块:a、政治关系。
b、国家和政治制度。
c、政治权力和政治权利。
d、政治活动。
e、政治发展。
f、政治文化。
2、政治学的历史发展:a、西方古代政治学。
公元前4世纪的古希腊,创始人: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b、近代资产阶级政治学。
15-16世纪。
奠基人:马基雅弗利(意),代表作:《君主论》标志着近代政治学的发端。
c、现代西方政治学。
19世纪末,20世纪初,1880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政治研究院成立,标志着西方政治学进入现代时期。
d、马克思主义政治学。
19世纪40年代,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诞生。
3、(简述题)近代资产政治学的典型特点是:摆脱了中世纪神学世界观,也打破了以伦理作为政治核心的传统,而把社会政治内容看成是一种权利关系,并以理性为原则,重新解释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重新认识了国家、政府的地位和作用,明确提出了天赋人权论、社会契约论、平等、自由、民主的理论以及分权论等。
认为,人生而平等,人们通过社会契约结成国家,国家的目的是依靠一种强制力量维持秩序,保护人的自然权利,保证人们之间的平等关系。
社会的经济关系和社会关系是以权利为根据由国家创造的。
为了防止国家不按社会契约进行活动,应实行分权制衡原则。
这种政治学以权利义务关系解释政治,所以又称为政治学的法学研究阶段。
4、(多选)现代西方政治学呈现一种多学派、多体系、多层次、多方法的景象;现代西方政治学研究的重点是政治行为、政治决策、政治心理、政治发展等实际政治问题;现代西方政治学主要的研究方法是“科学主义”方法,即把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移植到政治学研究中,大量采用模拟分析、个案分析、心理分析、实地调查等经验性方法。
5、1848年发表的《共产党宣言》,对马克思主义政治观作了系统阐述,明确提出:经济关系决定政治关系;阶级斗争贯穿于有历史记载的人类社会历史进程;在阶级社会里,一切阶级斗争都是政治斗争;资产阶级国家是管理资产阶级共同事务的委员会;无产阶级要得到解放,必须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上升为统治阶级,建立无产阶级自己的国家;当阶级差别消失,公共的权力就失去政治性质,原来意义上的政治权力,是一个阶级以压迫另一个阶级的有组织的暴力;等等。
因此,《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诞生。
6、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重要文献: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论人民民主专政》、《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江泽民在《关于讲政治》中,系统的论述了讲政治的重要性。
他还指出:“政治包括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观点、政治纪律、政治鉴别力、政治敏锐性。
”7、(简述题)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要“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他提出要作到四个坚持,即“要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从各个层次、各个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保障公民合法权益;坚持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优势,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为党和国家长治久安提供政治和法律制度保障。
”8、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四个特点:阶级性、科学性、革命性、理想和实践的统一性。
9、中国也是最早进行政治研究的国家之一,早在夏朝就提出了“受天命而统治”的政治思想。
中国真正的政治学研究,是由近代资产阶级思想家开始的。
其中最著名的代表有:严复、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章太炎、孙中山等。
第二节政治学的研究方法1、政治学研究方法包括的三个层次:a、研究政治现象的立场和原则,或称世界观方法论,即观察和分析政治现象的立足点,出发点和基本观念。
(最高层次)b、研究政治现象的程序性方法。
c、研究政治现象的工具性方法。
2、西方政治学的研究方法。
A、传统政治学的研究方法a、历史研究法;b、规范研究法;c、法律研究法;d、制度研究法。
B、现代政治学的研究方法a、心理学研究法;b、经济学分析法;c、社会学分析法;d、系统分析法;e、结构—功能分析法。
3、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研究方法。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研究的根本方法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两种研究方法:规范研究和经验研究。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四个研究角度:历史分析法、经济分析法、阶级分析法、调查研究法。
第一章政治关系1、政治关系的本质:就是利益关系。
利益是政治关系的出发点,利益也是政治关系的归宿,利益是政治关系的基础,利益也是政治关系的基本内容,离开利益,就没有政治关系可言。
利益是政治关系的核心和纽带。
2、有人认为被依法剥夺了政治权利的人,不是公民,这种说法是不科学的。
首先,他混淆了公民权与公民的政治权利的概念。
公民权是个内容十分丰富得概念,其中既包括了政治权利,也包括经济、文化、教育、劳动等权利,剥夺了政治权利,并不等于剥夺了全部公民权利,因此,他仍属公民,只是一个只享有部分公民权利的人。
其次,如果认为剥夺政治权利的人,不属于公民,那就模糊了法律调整的对象,使他们处于法律所规定的权利义务之外。
所以,公民也应包括这部分人。
3、社会主义国家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消灭了剥削制度的国家,这就决定了社会主义国家政治关系主体部分的非对抗性。
社会主义的政治关系,可分为:a、社会主义国家国内政治关系。
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构成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的范畴,他们占人口的绝大多数,其根本利益是一致的,都是建设社会主义的重要力量。
他们之间的关系是合作和联盟关系,共同成为社会主义国家的主人,共同掌握国家政治权力。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随着剥削制度的消灭,剥削阶级已经不存在了,因此,不存在利益根本对立的阶级,也不存在对抗性的阶级之间的政治关系。
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存在着敌对势力和敌对分子,包括原有的和新生的反革命分子、敌特分子、严重破坏社会主义知道的犯罪分子、腐败分子等,他们由于历史上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的影响以及国际影响,不可能在短时期内消除。
他们的利益同人民的利益是根本对立的,因此,人民同他们的关系是敌对关系,人民同他们的斗争依然属于阶级斗争。
人民对他们必须实行有效的专政。
b、社会主义国家的国际关系。
始终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始终不渝的走和平发展道路。
第二章政治制度1、广义的政治制度基本内容包括:a、国家政权的阶级实质,即国体问题;b、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即政体问题;c、国家结构形式;d、国家机构体系;e、统治阶级为行使政治权力而建立的具体政治制度。
2、各国政治制度的差异因素:a、经济基础性质不同的影响;b、阶级力量对比因素的影响;c、政治文化因素的影响;d、国家经济结构因素的影响;e、国际环境因素的影响。
3、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特点是,建立在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基础之上的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共和制。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与以往政治制度的根本区别在于,它是以多数人的统治代替少数人的统治,以人民的统治代替剥削阶级的统治,它是以民主共和制代替封建君主制。
资本主义国家允许搞君主立宪制,社会主义国家则只能实行民主共和制。
4、党的十七大报告在总结我国民主政治制度的成就时指出:“民主法制建设取得新的进步。
政治体制改革稳步推进。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不断完善,基层民主活力增强。
”5、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方向和目标:a、扩大人民民主,保证人民当家做主;b、发展基层民主,保障人民享有更多切实的民主权利;c、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d、壮大爱国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e、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f、完善制约和监督机制,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
6、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原则:“主权在民”原则;“代议制”原则;分权与制衡原则;法治原则;人权原则。
7、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原则:人民当家做主、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原则;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阶级的学说和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的原则;坚持无产阶级专政的原则;实行民主共和制和人民代表制的原则;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原则;坚持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原则。
第三章政治国家1、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的定义:a、国家是统治阶级借以进行阶级统治的组织;b、国家是一部机器,是以公共权力为核心组成的一个机关体系。
2、国家权力:就是统治阶级强迫被统治阶级服从其意志的能力。
国家权力区别于一般权力的三个特性是:国家权力具有强制性;国家权力具有普适性;国家权力具有主权性。
3、国家管理形式:A、君主制:a、专制君主制,b、立宪君主制;B、共和制:a、议会共和制,b、总体共和制。
第四章政治党团1、在世界上,英国最早产生了政党。
早在17世纪70年代,英国议会中就形成了两个派别,一是托利党,一是辉格党,这是资产阶级政党的萌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