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作文计划范文【篇一】作文是表情达意的工具,作文训练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交际活动的能力。
本学期为了让学生对作文产生愉快的情绪,写出真实的、富有感情的文章,我特拟订如下计划:一、训练内容:教材习作中安排的作文,大多只提出范围和要求,没有直接命题,在选材上有一定的灵活性。
本学期的作文范围,题材大体拟定如下:1、家乡的景物。
2、环境保护。
3、介绍自己。
4、学本领。
5、父母对自己的爱。
6、未来。
7、自由作文。
8、假如我会变。
训练重点:1、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会读书,读写相结合。
2、在课堂上激起学生习作的“火花”,让这一“火花”照亮他们的生活,使其各显各的思想,各闪各的光彩,从而唤起学生不吐不快的表达欲望,以至文思泉涌,落笔成章。
训练难点:发挥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拓展学生的思维,让其有内容可写,构思新颖,别具一格。
二、训练目标:1、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信心。
习作时,要根据不同的文题、不同的题型、不同的内容、不同的要求考虑和选择不同的习作目的和角度,进行创意性表述。
2、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
3、尝试在习作中运用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4、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5、写记叙文,做到内容具体;写简单的说明性的文章,做到明白清楚;写想象作文,要想象丰富合理;写其他类作文,要会根据自己的需要,结合习作内容恰当地选择。
6、学会准确地叙述,文章要生动有趣。
7、养成独立写作和修改自己习作的习惯。
8、根据表达的需要,能正确无误地使用标点符号,特别是使用冒号、引号,不写错别字。
9、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书面交际。
三、学情分析:本班学生从总体看写作能力较差。
大多数同学对作文不感兴趣,老是觉得无材料可写,无话可说,即使是自己亲眼看到的景色,亲身经历的事情,也很难将其经历的、看到的、想到的写出来,虽有部分同学能按要求选出新颖的材料,但不善于用口头语言表达出来。
具体地说,在全班48名学生中,有六、七名同学写作基本功扎实,内容充实,有可读性,文章看起来废话少,语言流畅,能引起读者的兴趣。
如:汪静怡、崔静茹、丁雪、薛书琴等。
有少一半同学的写作功底太差,一般不能按时完成作文。
作文不仅篇幅不够长,而且错字频繁,语句不通顺,更谈不上表现中心了。
如:高浩楠、马中原、丁丙丙等。
其余的同学特别不爱写作文,听说写作文就皱眉头。
一布置下作文就开始找资料,照抄作文,而且抄写过程中,还有许多错别字。
如李高添、常佳乐、崔恒等。
还有个别同学,写作极不稳定,有时写得比较好,有时却一败涂地。
究其原因,是教师的指导方法欠缺,引导不够,学生的学法不得当,写作态度不端正。
所以,这学期,师生要在作文方面多下功夫,争取使全体同学的作文水平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四、教学进度五、教学内容检测与评价:1、检测:(1)课堂上要让学生多动口去说,提高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
还要多练,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2)要每周组织学生参加作文竞赛,以此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激发写作兴趣。
2、评价:(1)要鼓励学生多说,即使能说一两句话也要加以肯定。
在课堂上要多提问,多鼓励。
(2)对学生的习作要多用鼓励的语气,多安慰他们,要让学生对习作充满兴趣,这样才能提高写作水平。
六、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在活动中积累素材。
(一)、校内活动:比如各种语文实践活动、读书活动、编辑作文集也可以是班级和学校开展的各种文体活动,只要是学生乐于参加的活动,我们都应该经常开展,积极引导学生在活动中积累写作材料。
(二)、校外活动:广阔的天地是农村孩子们的乐园,也是他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天然写作素材,教师应该结合农村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就我校来说:1、农村孩子常年与山水、田园为伴,眼中少不了花木瓜果,最贴近自然的也最能得到大自然的丰厚回报。
只要留心观察,那美丽的自然风光为我们农村小学作文素材注入了鲜活的源头活水。
2、感受淳朴的民风民俗,我们的传统节日和地方风俗习惯都比较丰富,教学时有意地因地制宜,结合特殊日子,进行以传统风俗为题材的作文教学,将其作为作文的一类素材,也不失为习作教学的一大亮点。
3、注目农村特有的劳动场景,如收割稻谷、种玉米等劳动对孩子们来说如数家珍,而每一种场面都会让他们历历在目,印象深刻。
七、具体措施: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强调作文是以“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
”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文字,表达他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感受。
在农村,写作、教写作存在着“难写、怕写、难教、怕教”,“五步一回头、十里一徘徊”的不良现象。
农村学生视野狭窄,材料贫乏,写出来的文章难免内容空洞,千篇一律,面对此问题,我打算采取六步写作教学法:(一)激活写作兴趣。
兴趣是的老师。
无论做什么事,一旦有兴趣,就乐于去做。
正如孔子所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
”所以在写作教学中我首先注重培养的是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兴趣。
其方法是:1、我提倡“敢写才会成,爱写方能胜”,我让学生充满自信,坚信自己笔下是的、最美的。
2、开展多种与写作有关的活动,如辩论赛、口头表达赛、故事会等。
3、宣读特别好的例文给学生听,让其尽情享受。
4、捕捉每个学生每篇习作中的闪光点,哪怕是一个标点、一个词、一句话,我都会给予肯定。
5、拓宽作文渠道,写形式、体裁多样的作文。
尽量少写命题作文,我以“观则同于外,感则同于内”为指标,以人的情感世界异彩纷呈,迥然不同为准则,允许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多方面去写。
(二)注重知识积累。
学生之所以不想写作文,其中有一个很大的障碍,就是觉得无话可说,的确,“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让学生写须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话可写,于是改变“无米之炊”为“有米之炊”显得更重要,为此,要让学生汲取写作素材,生活是写作的源泉。
文学原本就是起源于生活,反映生活的,这就是要求学生在生活中积累素材。
可是学生又会说农村的生活是极其普通平常的,写这些大没必要。
针对此种情况,我告诉学生“世事洞明皆学问”,“以小见大”。
在积累素材的过程中,我首先要求学生采撷生活浪花,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叙真事抒真情写实感。
其次,要求学生多阅读。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我相信“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
这句被后人一直爱说的话。
最后,让学生注重平时一点一滴的知识积累。
(三)上好单元课文、习作和口语交际。
【篇二】一、学情分析本班共有学生13名,其中男生6名,女生7名。
大部分学生天真聪颖,接受能力也较强,但小部分同学纪律散漫,学习习惯不好,学习没有自觉性,经常作业不按时完成。
对于这小部分学生有待于今后教学中采取多种方式,激发其学习积极性,逐渐养成遵守纪律,爱学习的良好习惯。
使整个班级形成一种勤于学习的氛围,让学生在各方面都有所提高。
二、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基本结构本册共有课文32篇,其中精读课文24篇,略读课文8篇。
每组教材包括导语、课文和语文百花园三大部分。
附录部分包括生字表(一),要求会认的字;生字表(二),要求会写的字;词语表。
教材继续以专题组织单元,设计了八个专题。
它们依次是:感受大自然的美好;爱护动物;怎样看问题,怎样想问题;丰富多彩的儿童生活;可贵的亲情,友情;神奇的科技世界;爱国故事;传统文化故事、传说。
每个专题人文内涵丰富,贴近儿童生活,体现时代特点,蕴涵教育价值。
全册教材生字注音方法和三年级上册基本相同。
(二)、教材特点1、围绕专题组织单元,进一步加强教材的整合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⑴强化导语的导学功能。
本册教材对每个单元前的导语编写更加着力,除达到点明专题,揭示学习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外,进一步增强了教材的亲和力。
⑵每一单元教材从导语到课文、到语文百花园,不仅围绕本单元的专题合理安排,而且加强了单元内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的联系与整合。
⑶联系本单元专题,继续设计听说读写的一系列语文实践活动,加强单元教学内容的整合。
3、大量更新课文,精心安排精读和略读两种课文类型:本册新编选的课文超过一半,注意密切联系儿童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单元内课文继续分为精读和略读两种类型,教材在部分课文的后面安排了“指南针”。
4、着力改进课文和课后练习的编排,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⑴改进课文的导学系统。
继续灵活地在课文之前、课文之中、课文之后,以学习伙伴的口吻,提出思考问题,引导学生读书、思考,逐渐悟到读书时应在什么地方想,想什么,怎样想。
⑵改进课后练习的设计。
课后练习,都是策略性的以学习伙伴的口吻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读书、思考、谈感受、展示学习成果,或用举例的方式,鼓励大家讨论、交流。
每篇精读课文至少有一个能统领全篇的重点题目。
5、完善图像系统,注重图文并茂:在语文教材中,图像系统是配合文字系统的一个独立的符号系统,也是影响学习效果优劣的重要因素。
本册教材加大创新力度,对每一篇、每一单元的图像进行了精心的构思和编排。
目的是增强教材的直观性、形象性、趣味性,给师生的审美感受创造良好条件。
教学时,如果能在注意文字内容学习的同时,不忽视图像的价值和作用,就一定会有很好的教学效益三、教学目标(一)识字、写字教学本册要求学生认210个字,写300个字的识字量。
鼓励学生通过其他渠道自主识字,增加识字量。
鼓励同学之间交流识字的方法、经验和感受,启发他人;鼓励互相合作,在合作学习中分享识字的乐趣。
要继续加强写字的指导。
除了在课堂教学中注意识字和写字的联系外,还要指导学生在反复的练习中提高写字技巧。
要求学生把字写端正,写美观。
㈡阅读教学⒈精读课文的教学。
精读课文是教材的主体,是进行语文学习的主要凭借。
在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加强词、句练习。
词、句练习要贯穿在小学阶段各年级的语文教学过程中。
主要的任务是进行理解和积累。
要引导学生主动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方法准确理解词语,运用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的方法理解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
要指导学生学习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进行理解,逐渐学会并善于把握文章的重点词句,进而理解课文。
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背诵、摘抄等形式,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积累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新鲜语言材料,同时培养对好词佳句的敏感,养成积累词句的习惯。
(2)要重视朗读的指导和练习。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
要把读书的时间还给学生,充分信任学生能读懂课文,让学生在自主的阅读实践中学习读书。
引导学生把自己当作课文中的人物去感受,去体验,去思考。
引导学生入境入情地读。
读的形式要多样,读的指导和练习要有层次。
要善于用指导朗读和学生有感情朗读的方法,培养语感,加强情感和美的熏陶。
(3)逐步培养学生默读的能力。
继续加强默读的指导,要求学生不指读,不动嘴唇,不出声音。